发布信息

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19 19:56:59     683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执行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背景技术:2.气动执行器是用气压力驱动启闭或调节阀门的执行装置,又被称气动执行机构或气动装置,不过一般通俗的称之为气动头,气动执行器是一种气压驱动设备,使用时的环保性好,对现场零污染,且成本低,在很多设备中都有使用,气动执行器使用时通过内部设置的活塞产生动力,因此气动执行器的活塞结构非常重要,活塞上通常设置有密封垫,用于活塞气密性的保证,现阶段的气动执行器活塞结构使用时存在着下列不足。3.1、气动执行器的活塞上设置有密封垫,通常为橡胶密封圈,用于保证活塞工作时的气密性,然而密封圈使用久了之后,其外沿处容易松动,定位夹持作用不够好,进而影响整个活塞的气密性,因此现阶段的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寿命不理想,使用效果不佳。4.2、其次,由于气动执行器活塞的密封圈会频繁与外部结构产生摩擦,进而容易产生高温,根据热胀冷缩原理,产生高温之后会体积增大,此时气动执行器工作时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大,而不工作员温度下降,体型变小,长此以往,容易会降低密封圈的寿命,不能及时进行温度的传导,影响整个活塞的性能。技术实现要素: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通过在安装槽部位设置静定位环和动定位环,且两个定位环上均有凸起,能够形成密封圈外沿处的夹持定位作用,避免密封圈外部结构松动,同时在活塞本体内设置对于密封圈的散热机制,保证其使用性能,解决了现阶段密封圈寿命低的问题。7.(二)技术方案8.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9.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包括活塞本体,以及内外对应套设在活塞本体开设的环形安装槽上的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所述活塞本体位于环形安装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下表面进行支撑的静定位环,并且活塞本体位于环形安装槽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上表面进行定位的动定位环,且活塞本体的内部对应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处开设有贯穿至下方的散热槽,活塞本体位于散热槽处固定连接有吸收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热量的环形导热座。10.进一步地,所述动定位环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塞本体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并且动定位环的外沿处向上九十度弯折成型有护边。11.进一步地,所述动定位环下表面的外沿处及静定位环上表面的外沿处均设置有凸起,凸起夹持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的外沿处。12.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本体上一体成型有与外部齿轮啮合的齿条。13.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导热座上固定连接有散热板,且散热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14.(三)有益效果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本体的环形安装槽处设置用于对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进行夹持的动定位环和静定位环,动定位环和静定位环的外沿处均设置呈环形状的凸起,能够实现聚四氟乙烯密封圈外沿处的定位防护,该方式能够避免聚四氟乙烯密封圈长时间使用后松动,进而保证其紧密性,延长密封结构的使用寿命。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塞本体对应密封结构处开设散热槽,在散热槽内安装环形导热座,环形导热座上设置散热板,并且在散热板的另一侧安装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使用时能够形成密封结构处热量的传导作用,降低橡胶密封圈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的温度,进而降低自身热胀冷缩的影响,保证橡胶密封圈、聚四氟乙烯密封圈状态的稳定性,进而延长其寿命。附图说明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本体的结构示意图;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定位环的结构示意图。21.图中:1、活塞本体;2、环形安装槽;3、齿条;4、动定位环;5、橡胶密封圈;6、聚四氟乙烯密封圈;7、静定位环;8、凸起;9、环形导热座;10、散热板;11、散热翅片;12、散热槽;13、护边;14、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3.实施例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型气动执行器活塞密封结构,包括活塞本体1,以及内外对应套设在活塞本体1开设的环形安装槽2上的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活塞本体1位于环形安装槽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下表面进行支撑的静定位环7,并且活塞本体1位于环形安装槽2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上表面进行定位的动定位环4,且活塞本体1的内部对应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处开设有贯穿至下方的散热槽12,活塞本体1位于散热槽12处固定连接有吸收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热量的环形导热座9;通过在活塞本体1的环形安装槽2处设置静定位环7和动定位环4,动定位环4配合定位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顶部,静定位环7配合定位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底部,能够进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外沿处的夹持定位作用,避免长时间使用之后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外沿处松动,以此增强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对于活塞本体1的密封效果,通过在活塞本体1的内部开设散热槽12,散热槽12对应在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一侧,并且在散热槽12的内部设置环形导热座9,环形导热座9采用导热材料制成,能够及时将橡胶密封圈5与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产生的温度带走,进而均衡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温度,减少热胀冷缩的影响,延长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寿命,同时保证活塞本体1工作的稳定性。25.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定位环4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塞本体1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14,并且动定位环4的外沿处向上九十度弯折成型有护边13,通过在动定位环4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14,使得动定位环4能够螺纹连接在活塞本体1的环形安装槽2处,进而形成动定位环4对于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定位作用,通过在动定位环4的外沿处设置护边13,能够方便手持操作。26.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定位环4下表面的外沿处及静定位环7上表面的外沿处均设置有凸起8,凸起8夹持在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外沿处,通过设置凸起8,对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进行定位作用时,凸起8能够起到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外沿处的夹持作用,有效防止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外沿处的松动。27.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塞本体1上一体成型有与外部齿轮啮合的齿条3,通过设置齿条3,齿条3的直齿与外部齿轮的齿牙啮合,进而驱动齿轮旋转。28.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导热座9上固定连接有散热板10,且散热板10的另一侧安装有呈环形阵列排布的散热翅片11;通过在环形导热座9上设置散热板10,散热板10和散热翅片11均采用镁铝合金的散热材料制成,散热翅片11为阵列设置,散热效果理想,使用时能够将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温度,保证其使用性能。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骤:进行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组装时,首先将橡胶密封圈5套设在活塞本体1的环形安装槽2处,之后将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套设在橡胶密封圈5的外侧,继而手持动定位环4外沿处的护边13,转动动定位环4,动定位环4的内螺纹14与活塞本体1对应的外螺纹配合,动定位环4配合静定位环7形成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夹持定位,定位之后,凸起8能够形成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外沿处的夹持作用,防止长时间使用之后会松动,进而保证气密性能,工作时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与外部结构接触,进而容易形成高温,此时活塞本体1的散热槽12处的环形导热座9能够及时将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温度传导出,并且通过散热板10传递到散热翅片11上,通过散热翅片11的方式进行散热,进而降低橡胶密封圈5和聚四氟乙烯密封圈6的温度,使得其温度正常,降低热胀冷缩的影响,进而保证活塞本体1的整体性能。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