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23 09:27:41     592



塑料加工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背景技术: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在塑胶模具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脱模装置对成型后的塑胶产品进行脱模,然而现有的塑胶模具用脱模装置,存在脱模不彻底的情况,而且不能对多个模型槽进行出料,并且模型槽的大小都有相同,不能同时做不一样大小的模具脱模,从而容易降低塑胶模具脱模的效率。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5.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箱,所述支撑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成型台,所述成型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支撑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箱的一侧,所述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靠近滑槽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6.为了使得达到将模型脱模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第二推杆和第一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凹槽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7.为了使得达到铸液导入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支撑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杆,所述第一气压杆靠近成型台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成型顶板,所述成型顶板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成型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铸液孔。8.为了使得达到模型同时脱模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凹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二凹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与第一凹槽相同。9.为了使得达到模型顺利推出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推板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一凹槽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10.为了使得达到开启电机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限位块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开关。11.为了使得达到升降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杆,所述第二气压杆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12.为了使得达到装置移动的目的,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所述第二气压杆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转动连接在第二气压杆的下表面。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开关、电机、转轴、连接杆、固定块、滑块、滑槽、第一推杆、第二推杆、推板和第一凹槽的设置,按一下电机开关,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转轴向上转动半圈,固定块保护支撑转轴的作用,转轴带动连接杆,连接杆带动滑块在滑槽中滑动,从而将第一推杆和固定杆上表面的第二推杆向上推动达到最高点,带动推板将模具从第一凹槽中推出完成脱模,然后再按动电机开关一下,电机带动转轴向下转动半圈将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向下移动,简单易操作。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成型顶板、导向杆、第一气压杆、铸液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双手将成型顶板向下按压,带动导向杆,导向杆带动第一气压杆向下移动,从而和成型台形成一体,然后将铸液从铸液孔中倒入,铸液固定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中间,铸液操作简单,设置多个不同大小的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一推杆、第二推杆,能够将多个模具同时进行脱模,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体力与时间,并且不同大小的第一凹槽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性。附图说明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的第一凹槽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的第二凹槽结构示意图;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的滑槽结构示意图;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移动式支撑结构安装示意图。21.图中:1、支撑板;2、支撑箱;3、成型台;4、第一凹槽;5、限位块;6、电机;7、转轴;8、固定块;9、连接杆;10、滑块;11、滑槽;12、第一推杆;13、固定杆;14、第二推杆;15、推板;16、第一气压杆;17、导向杆;18、成型顶板;19、第二凹槽;20、铸液孔;21、电机开关;22、第二气压杆;23、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3.实施例124.如图1-4所示,一种塑胶模具用新型脱模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箱2,支撑箱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成型台3,成型台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7,转轴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固定块8,固定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箱2的一侧,转轴7远离电机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远离电机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槽11,滑槽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杆12,第一推杆12靠近滑槽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杆14。26.具体使用时,安装支撑箱2和成型台3,双手将成型顶板18向下按压,带动导向杆17,导向杆17带动第一气压杆16向下移动,从而和成型台3形成一体,然后将铸液从铸液孔20中倒入,等待液体冷却成型后,按一下电机开关21,开启电机6,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上转动半圈,固定块8保护支撑转轴7的作用,转轴7带动连接杆9,连接杆9带动滑块10在滑槽11中滑动,从而将第一推杆12和固定杆13上表面的第二推杆14向上推动达到最高点,带动推板15将模具推出完成脱模,然后再按动电机开关21一下,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下转动半圈将第一推杆12和第二推杆14向下移动。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推杆14和第一推杆12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贯穿至第一凹槽4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15。28.具体使用时,安装推板15,能够将冷却好的模型进行推出。29.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的上表面靠近支撑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杆16,第一气压杆16靠近成型台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成型顶板18,成型顶板18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9,成型顶板18的上表面开设有铸液孔20。30.具体使用时,双手将成型顶板18向下按压,带动导向杆17,导向杆17带动第一气压杆16向下移动,从而和成型台3形成一体,然后将铸液从铸液孔20中倒入,等待冷却后完成脱模。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4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一凹槽4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各不相同,第二凹槽19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与第一凹槽4相同。32.具体使用时,设置多个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19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实用性强。33.在本实施例中,推板15的长度和宽度与第一凹槽4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34.具体使用时,安装推板15,推板15的长度和宽度根据第一凹槽4的长度和宽度不同,所以设置的推板15也不同,设置相匹配的推板15能够将模具更好的推出,精确度更高。3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5远离电机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开关21。36.具体使用时,按一下电机开关21,开启电机6,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上转动半圈将第一推杆12和第二推杆14向上推动达到最高点,带动推板15将模具推出完成脱模,然后在按动电机开关21一下,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下转动半圈将第一推杆12和第二推杆14向下移动。37.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杆22,第二气压杆22以矩形阵列的方式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的下表面。38.具体使用时,安装第二气压杆22,需要根据身高调节装置高度时,只需将装置向下进行按动,即可调节装置的高度,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节省体力。39.工作原理;安装支撑箱2和成型台3,双手将成型顶板18向下按压,带动导向杆17,导向杆17带动第一气压杆16向下移动,从而和成型台3形成一体,然后将铸液从铸液孔20中倒入,等待液体冷却成型后,向上将成型顶板18向上移动,成型顶板18带动第一气压杆16向上移动,按一下电机开关21,开启电机6,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上转动半圈,固定块8保护支撑转轴7的作用,转轴7带动连接杆9,连接杆9带动滑块10在滑槽11中滑动,从而将第一推杆12和固定杆13上表面的第二推杆14向上推动达到最高点,带动推板15将模具推出完成脱模,然后再按动电机开关21一下,电机6带动转轴7向下转动半圈将第一推杆12和第二推杆14向下移动,归回原位,设置多个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19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方便,实用性强。40.实施例2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区别实施例1的区别特征是:第二气压杆2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3,万向轮23以矩形阵列的方式转动连接在第二气压杆22的下表面。42.具体使用时,安装万向轮23,需要推动装置时,将万向轮23进行解锁,当到达合适位置时,将万向轮23进行锁定,从而达到固定装置的目的。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