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防飞溅的汽车刹车片打磨设备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19:40:09     453



金属材料;冶金;铸造;磨削;抛光设备的制造及处理,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刹车片打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飞溅的汽车刹车片打磨设备。背景技术:2.刹车片也叫刹车皮。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说好的刹车片是人和汽车的保护神。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摩擦块由摩擦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由于摩擦作用,摩擦块会逐渐被磨损,一般来讲成本越低的刹车片磨损得越快。刹车片在热压成型后较为粗糙,需要对刹车片的端面进行打磨处理,一般是人工将刹车片放置在磨床上,单面进行打磨,自动化水平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611274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刹车片打磨装置,包括底座、驱动液压缸、送料框、打磨箱、传送装置、下料轨道、收料框、电机和吸尘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送料框,所述驱动液压缸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还对称设有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的吸尘管与打磨箱的两侧相连通,所述打磨箱内对称设有砂轮,所述砂轮位于传送装置的两侧,所述传送装置与送料框相配合,所述传送装置内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之间嵌装有传送部,所述传送部上设有若干个推块,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设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传送部相配合,所述固定部的右侧设有下料轨道,所述下料轨道的末端设有收料框,实现自动上料,并且对刹车片的两端同时进行打磨,生产效率高。4.但是刹车片在打磨过程中,容易有铁屑飞溅,不但对动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危害,而且不易清扫,所以急需一种防飞溅的汽车刹车片打磨设备。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飞溅的汽车刹车片打磨设备,包括换位机构、夹紧机构,还包括主体机构、上料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支撑外壳、棘轮机构,支撑外壳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上料机构滑动设置在支撑外壳第一面,支撑外壳的第一面上转动安装有不完全齿轮一,支撑外壳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梁,换位机构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上,所述换位机构包括换位组件、不完全齿轮二,换位组件共有两组,两组换位组件对称设置在支撑外壳的第二面和第四面内部,不完全齿轮二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第二面内部,棘轮机构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第二面外部,棘轮机构限制换位组件单向转动;所述夹紧机构固定安装在换位组件的滑块上,不完全齿轮二驱动第一组换位组件带动夹紧机构做往复运动,夹紧机构的运动轨迹为矩形;顶板上转动安装有传动机构,顶板内部转动安装有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连接不完全齿轮二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夹紧机构固定刹车片,驱动机构通过不完全齿轮一驱动上料机构在支撑外壳上间歇滑动,支撑外壳第三面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顶板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6.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滑槽、挡板,上料滑槽滑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的进料槽上,上料滑槽侧面固定安装有宽齿条,不完全齿轮一与宽齿条啮合,宽齿条的宽度大于不完全齿轮一的宽度;挡板转动安装在上料滑槽端部,挡板与上料滑槽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挡板与上料滑槽间的距离大于刹车片的厚度,上料滑槽底部设置有限位板。不完全齿轮一转动时,不完全齿轮一上的齿与宽齿条啮合时,带动上料滑槽向支撑外壳外部运动,且向上滑动,不完全齿轮一上的齿与宽齿条不啮合时,上料滑槽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支撑外壳内部滑动,限位板限制上料滑槽向支撑外壳内部滑动的位置,挡板和拉伸弹簧辅助防止上料滑槽内部的刹车片掉落。7.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滑槽与支撑外壳形成的角度为θ,在这个角度下,上料滑槽的重力在该倾斜方向上的分量大于此时上料滑槽与支撑外壳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保证不完全齿轮一与宽齿条不啮合时,上料滑槽及其上的刹车片克服摩擦力向支撑外壳内部滑动。8.进一步的,所述换位组件包括换位齿轮、连杆,两个换位齿轮对称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的第二面和第四面内部,换位齿轮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块,连杆滑动安装在空心块上,连杆端部转动安装有滑块,连杆端部与空心块之间设置有换位弹簧,横梁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竖梁上,滑块竖直滑动安装在竖梁上。换位齿轮转动时,带动空心块转动,空心块转动时带动连杆转动,在换位弹簧的作用下,连杆在空心块上滑动,连杆带动滑块在竖梁上滑动,滑块使竖梁在横梁上滑动,从而使滑块的运动轨迹为矩形。9.进一步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棘轮、棘爪,棘轮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第二面上,棘轮与第一组换位齿轮固定安装,不完全齿轮二与第一组换位齿轮啮合,支撑外壳第二面上设置有固定销,棘爪转动安装在固定销上,棘爪限制棘轮反向转动。不完全齿轮二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啮合时,不完全齿轮二带动第一组换位齿轮转动,当不完全齿轮二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不啮合时,换位齿轮停止转动,棘轮机构防止换位齿轮反向转动。10.进一步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圆环、夹紧盘,圆环固定安装在两组滑块上,圆环上设置有六条凹槽,六条凹槽呈正六边形,每条凹槽上滑动安装有一组夹紧块,夹紧块上设置有凸杆,夹紧盘上设置有六个键槽,凸杆分别滑动安装在键槽上,夹紧盘上设置有卡位杆,夹紧盘与圆环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一组滑块通过圆环带动第二组换位组件转动,使第二组换位齿轮转动,卡位杆转动,复位弹簧压缩,卡位杆带动夹紧盘转动,凸杆在键槽上滑动,夹紧盘驱动六组夹紧块在凹槽上滑动,六组夹紧块辅助固定刹车片。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皮带轮、从动锥齿轮,皮带轮共有两组,第一组皮带轮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第二面上,第一组皮带轮与不完全齿轮二固定安装,第二组皮带轮转动安装在顶板的轴架上,两组皮带轮上设置有皮带,第二组皮带轮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转动安装在顶板上,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第一组皮带轮转动时带动不完全齿轮二转动,第一组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组皮带轮转动,第二组皮带轮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1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卡位齿轮、传动齿轮,卡位齿轮转动安装在顶板内部,卡位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固定安装,卡位齿轮上设置有摆杆,卡位齿轮通过卡位杆驱动夹紧盘转动,传动齿轮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的齿轮板上,传动齿轮与卡位齿轮啮合,齿轮板上转动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与不完全齿轮一固定安装。从动锥齿轮转动时带动卡位齿轮转动,摆杆驱动卡位杆带动夹紧盘转动,使夹紧块固定刹车片,卡位齿轮转动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不完全齿轮一转动。13.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转轴、卡位楔体,转轴固定安装在顶板内部,卡位楔体转动安装在转轴上,卡位楔体与转轴之间设置有扭矩弹簧,卡位楔体限制卡位杆的位置。摆杆驱动卡位杆转动,卡位杆驱动卡位楔体转动,卡位楔体限制卡位杆的位置,扭矩弹簧使卡位楔体恢复初始位置,使夹紧机构在向打磨盘移动过程中,夹紧块处于固定刹车片状态。14.进一步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盘、伸缩杆,伸缩杆第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第三面内部,打磨盘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第二端,伸缩杆上滑动安装有打磨弹簧,打磨弹簧设置在支撑外壳与打磨盘之间。伸缩杆转动时,带动打磨盘转动,换位组件带动夹紧机构向打磨盘移动时,打磨盘与夹紧机构上的刹车片接触,并对刹车片进行打磨,夹紧机构带动刹车片继续向打磨盘移动,打磨弹簧压缩,伸缩杆缩短,打磨盘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打磨更加充分。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设置的上料滑槽,利用不完全齿轮一上的齿与宽齿条啮合,实现自动上料;(2)本发明设置的传动机构和换位机构,两者共用一个电机,机械结构间配合巧妙;(3)本发明设置的换位组件和夹紧机构,利用驱动机构和卡位机构辅助固定,实现夹紧固定刹车片和移动刹车片的连动,自动化程度较高;(4)本发明设置的打磨机构,连续性打磨的同时,改变打磨强度,使打磨更加充分;(5)本发明设置的卡位机构,使刹车片在打磨时,夹紧机构保持夹紧状态,在打磨后,自动放开刹车片;(6)本发明设置的主体机构,使打磨过程封闭,防止铁屑飞溅,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示意图。17.图2为本发明主体机构的示意图。18.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19.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20.图5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的示意图。21.图6为本发明打磨机构的示意图。22.图7为本发明上料机构的示意图。23.图8为图6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24.图9为图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25.图10为图6中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26.图11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示意图。27.图12为本发明圆环的示意图。28.附图标号:1-主体机构;101-支撑外壳;102-漏斗;103-动力电机;104-顶板;10401-轴架;105-棘轮机构;106-打磨电机;10101-固定销;10102-进料槽;10103-齿轮板;10104-连接槽;10105-横梁;10106-电机架;10501-棘轮;10502-棘爪;2-上料机构;201-上料滑槽;202-宽齿条;203-挡板;204-拉伸弹簧;20101-限位板;3-传动机构;301-皮带轮;302-皮带;303-主动锥齿轮;304-从动锥齿轮;4-不完全齿轮一;5-驱动机构;501-卡位齿轮;502-传动齿轮;503-从动齿轮;50101-摆杆;6-换位机构;601-换位组件;602-不完全齿轮二;60101-换位齿轮;60102-空心块;60103-连杆;60104-换位弹簧;60105-滑块;60106-竖梁;7-打磨机构;701-打磨盘;702-伸缩杆;703-打磨弹簧;8-夹紧机构;801-圆环;802-夹紧块;803-夹紧盘;80101-凹槽;80201-凸杆;80301-键槽;80302-卡位杆;9-卡位机构;901-转轴;902-卡位楔体。具体实施方式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31.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所示的一种防飞溅的汽车刹车片打磨设备,包括换位机构6、夹紧机构8,还包括主体机构1、上料机构2,所述主体机构1包括支撑外壳101、棘轮机构105,支撑外壳101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104,所述上料机构2滑动设置在支撑外壳101第一面,支撑外壳101的第一面上转动安装有不完全齿轮一4,支撑外壳10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梁10105,换位机构6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上,所述换位机构6包括换位组件601、不完全齿轮二602,换位组件601共有两组,两组换位组件601对称设置在支撑外壳101的第二面和第四面内部,不完全齿轮二602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内部,棘轮机构105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外部,棘轮机构105限制换位组件601单向转动;所述夹紧机构8固定安装在换位组件601的滑块60105上,不完全齿轮二602驱动第一组换位组件601带动夹紧机构8做往复运动,夹紧机构8的运动轨迹为矩形;顶板104上转动安装有传动机构3,顶板104内部转动安装有驱动机构5,传动机构3连接不完全齿轮二602和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驱动夹紧机构8固定刹车片,驱动机构5通过不完全齿轮一4驱动上料机构2在支撑外壳101上间歇滑动,支撑外壳101第三面内部设置有打磨机构7,顶板104内部设置有卡位机构9。32.如图2、图3、图4、图5、图8所示,主体机构1,漏斗102固定安装在支撑外壳101底部,支撑外壳101是一个上下开口的立方体,共有四个面,第一个面和第三个面对称,第二个面和第四个面对称,支撑外壳101第一面上设置有进料槽10102、齿轮板10103、连接槽10104,支撑外壳101第二面外部设置有固定销10101、电机架10106,动力电机103固定安装在电机架10106上,顶板104固定安装在支撑外壳101顶部,棘轮机构105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外部,支撑外壳101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横梁10105,打磨电机106固定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三面上。33.如图4、图7所示,上料机构2滑动设置在支撑外壳101第一面,上料滑槽201滑动安装在进料槽10102上,上料滑槽201侧面固定安装有宽齿条202,不完全齿轮一4转动安装在连接槽10104上,不完全齿轮一4与宽齿条202啮合,宽齿条202的宽度大于不完全齿轮一4的宽度;不完全齿轮一4转动时,不完全齿轮一4上的齿与宽齿条202啮合时,带动上料滑槽201向支撑外壳101外部运动,且向上滑动,不完全齿轮一4上的齿与宽齿条202不啮合时,上料滑槽20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支撑外壳101内部滑动,上料滑槽201底部设置有限位板20101,限位板20101处于支撑外壳101外部,限位板20101限制上料滑槽201向支撑外壳101内部滑动的位置;挡板203转动安装在上料滑槽201端部,挡板203与上料滑槽201之间设置有拉伸弹簧204,挡板203与上料滑槽201间的距离大于刹车片的厚度,挡板203和拉伸弹簧204辅助防止上料滑槽201内部的刹车片掉落,方便夹紧机构8固定并取走刹车片。34.上料滑槽201与支撑外壳101形成的角度为θ,在这个角度下,上料滑槽201的重力在该倾斜方向上的分量大于此时上料滑槽201与支撑外壳10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保证不完全齿轮一4与宽齿条202不啮合时,上料滑槽201及其上的刹车片克服摩擦力向支撑外壳101内部滑动。35.如图4所示,传动机构3,传动机构3转动安装在顶板104上,传动机构3连接不完全齿轮二602和驱动机构5,皮带轮301共有两组,第一组皮带轮301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上,第一组皮带轮301固定安装在动力电机103的输出轴上,动力电机103带动皮带轮301转动,第一组皮带轮301与不完全齿轮二602固定安装,第一组皮带轮301转动时带动不完全齿轮二602转动,第二组皮带轮301转动安装在顶板104的轴架10401上,皮带302设置在两组皮带轮301上,第一组皮带轮301通过皮带302带动第二组皮带轮301转动,主动锥齿轮303转动安装在轴架10401上,第二组皮带轮301与主动锥齿轮303固定安装,第二组皮带轮301带动主动锥齿轮303转动,从动锥齿轮304转动安装在顶板104上,主动锥齿轮303与从动锥齿轮304啮合,主动锥齿轮303带动从动锥齿轮304转动。36.如图5、图6、图10所示,换位机构6设置在支撑外壳101内部,不完全齿轮二602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内部,第一组皮带轮301带动不完全齿轮二602转动,换位组件601共有两组,两组换位组件601对称设置在支撑外壳101的第二面和第四面内部。37.如图9所示,换位组件601包括换位齿轮60101、空心块60102、连杆60103、换位弹簧60104、滑块60105、竖梁60106,两个换位齿轮60101对称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的第二面和第四面内部,换位齿轮60101上固定安装有空心块60102,换位齿轮60101转动时,带动空心块60102转动,连杆60103滑动安装在空心块60102上,空心块60102转动时带动连杆60103转动,连杆60103端部与空心块60102之间设置有换位弹簧60104,滑块60105转动安装在连杆60103端部,横梁10105上水平滑动安装有竖梁60106上,滑块60105竖直滑动安装在竖梁60106上,在换位弹簧60104的作用下,连杆60103在空心块60102上滑动,连杆60103带动滑块60105在竖梁60106上滑动,滑块60105使竖梁60106在横梁10105上滑动,从而使滑块60105的运动轨迹为矩形。38.如图3、图9、图10所示,棘轮机构105包括棘轮10501、棘爪10502,棘轮10501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上,棘轮10501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固定安装,不完全齿轮二602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啮合,不完全齿轮二602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啮合时,不完全齿轮二602带动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转动,当不完全齿轮二602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不啮合时,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停止转动,支撑外壳101第二面上设置有固定销10101,棘爪10502转动安装在固定销10101上,棘爪10502限制棘轮10501反向转动,棘轮机构105防止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反向转动。39.如图5、图11、图12所示,夹紧机构8固定安装在两组滑块60105上,不完全齿轮二602驱动第一组换位组件601带动夹紧机构8做往复运动,夹紧机构8的运动轨迹为矩形;圆环801固定安装在两组滑块60105上,圆环801上设置有六条凹槽80101,六条凹槽80101呈正六边形,夹紧块802共有六组,六组夹紧块802分别滑动安装在凹槽80101上,夹紧块802上设置有凸杆80201,夹紧盘803上设置有六个键槽80301,凸杆80201分别滑动安装在键槽80301上,第一组滑块60105通过圆环801带动第二组换位组件601转动,使第二组换位齿轮60101转动,夹紧盘803上设置有卡位杆80302,夹紧盘803与圆环80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卡位杆80302转动,复位弹簧压缩,卡位杆80302带动夹紧盘803转动,凸杆80201在键槽80301上滑动,夹紧盘803驱动六组夹紧块802在凹槽80101上滑动,六组夹紧块802辅助固定刹车片。40.如图8所示,驱动机构5转动安装在顶板104内部,卡位齿轮501转动安装在顶板104内部,卡位齿轮501与从动锥齿轮304固定安装,从动锥齿轮304转动时带动卡位齿轮501转动,卡位齿轮501上设置有摆杆50101,摆杆50101通过卡位杆80302驱动夹紧盘803转动,使夹紧块802固定刹车片,传动齿轮502转动安装在齿轮板10103上,传动齿轮502与卡位齿轮501啮合,卡位齿轮501转动带动传动齿轮502转动,从动齿轮503转动安装在齿轮板10103上,传动齿轮502与从动齿轮503啮合,传动齿轮502带动从动齿轮503转动,从动齿轮503与不完全齿轮一4固定安装,从动齿轮503带动不完全齿轮一4转动。41.如图8所示,卡位机构9转动安装在顶板104内部,转轴901固定安装在顶板104内部,卡位楔体902转动安装在转轴901上,摆杆50101驱动卡位杆80302转动,卡位杆80302驱动卡位楔体902转动,卡位楔体902限制卡位杆80302的位置,卡位楔体902与转轴901之间设置有扭矩弹簧,扭矩弹簧使卡位楔体902恢复初始位置,使夹紧机构8在向打磨盘701移动过程中,夹紧块802处于固定刹车片状态。42.如图6、图10所示,打磨机构7设置在支撑外壳101第三面内部,伸缩杆702第一端转动安装在支撑外壳101第三面内部,伸缩杆702固定的安装在打磨电机106的输出轴上,打磨电机106带动伸缩杆702转动;打磨盘701固定安装在伸缩杆702第二端,伸缩杆702转动时,带动打磨盘701转动,换位组件601带动夹紧机构8向打磨盘701移动时,打磨盘701与夹紧机构8上的刹车片接触,并对刹车片进行打磨;打磨弹簧703设置在支撑外壳101与打磨盘701之间,打磨弹簧703滑动安装在伸缩杆702上,夹紧机构8带动刹车片继续向打磨盘701移动,打磨弹簧703压缩,伸缩杆702缩短,打磨盘701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打磨更加充分。43.工作原理:将待打磨的刹车片放置在上料滑槽201上,上料滑槽201的初始位置,上料滑槽201处于支撑外壳101内部,限位板20101与支撑外壳101第一面接触,不完全齿轮一4上的齿与宽齿条202不啮合,不完全齿轮二602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不啮合,棘轮机构105防止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反向转动,两组竖梁60106处于横梁10105端部,夹紧机构8处于上料滑槽201端部,启动动力电机103和打磨电机106,打磨电机106带动伸缩杆702转动,伸缩杆702转动时,带动打磨盘701转动。44.动力电机103带动第一组皮带轮301和不完全齿轮二602转动,在夹紧机构8处于上料滑槽201端部时,第一组皮带轮301通过皮带302带动第二组皮带轮301转动,第二组皮带轮301带动主动锥齿轮303转动,主动锥齿轮303带动从动锥齿轮304转动,从动锥齿轮304转动时带动卡位齿轮501转动,摆杆50101驱动卡位杆80302带动夹紧盘803转动,使六组夹紧块802固定与挡板203接触的刹车片;摆杆50101驱动卡位杆80302转动,卡位杆80302驱动卡位楔体902转动,卡位楔体902限制卡位杆80302的位置,扭矩弹簧使卡位楔体902恢复初始位置,使夹紧机构8在向打磨盘701移动过程中,夹紧块802处于固定刹车片状态;卡位齿轮501转动带动传动齿轮502转动,传动齿轮502带动从动齿轮503转动,从动齿轮503带动不完全齿轮一4转动,不完全齿轮一4上的齿与宽齿条202啮合,带动上料滑槽201向支撑外壳101外部运动,且向上滑动,使上料滑槽201带动上料滑槽201其余刹车片向支撑外壳101外部运动,拉伸弹簧204伸长,挡板203向远离上料滑槽201方向转动。45.与此同时,不完全齿轮二602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啮合,不完全齿轮二602带动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转动,换位齿轮60101转动时,带动空心块60102转动,空心块60102转动时带动连杆60103转动,在换位弹簧60104的作用下,连杆60103在空心块60102上滑动,连杆60103带动滑块60105在竖梁60106上滑动,滑块60105使竖梁60106在横梁10105上滑动,从而使滑块60105的运动轨迹为矩形,此时滑块60105处于竖梁60106最上端,滑块60105处于横梁10105第一端,滑块60105带动夹紧机构8向打磨盘701移动,启动打磨电机106,打磨电机106带动伸缩杆702转动,伸缩杆702转动时,带动打磨盘701转动,滑块60105带动夹紧机构8向打磨盘701移动时,打磨盘701与夹紧机构8上的刹车片接触,并对刹车片进行打磨;夹紧机构8带动刹车片继续向打磨盘701移动,打磨弹簧703压缩,伸缩杆702缩短,打磨盘701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打磨更加充分。46.打磨完毕后,滑块60105处于横梁10105第二端,滑块60105带动夹紧机构8向竖梁60106下端滑动,此时卡位楔体902断开对卡位杆80302的限制,夹紧盘803与圆环801的复位弹簧伸长,带动夹紧盘803转动,使六组夹紧块802断开对打磨后的刹车片的固定,打磨后的刹车片落入漏斗102下方,换位齿轮60101继续转动,滑块60105处于竖梁60106最下端,换位弹簧60104发生形变,连杆60103驱动滑块60105从横梁10105第二端滑动至横梁10105第一端,再从竖梁60106最下端滑动至竖梁60106最上端,此时滑块60105处于横梁10105第一端,不完全齿轮二602上的齿与第一组换位齿轮60101断开啮合,不完全齿轮一4上的齿与宽齿条202断开啮合,在上料滑槽201的重力作用下,上料滑槽201向支撑外壳101内部滑动,直至限位板20101与支撑外壳101第一面接触,上料滑槽201停止滑动,摆杆50101转动,通过卡位杆80302驱动夹紧盘803转动,使夹紧块802固定刹车片,重复上述步骤,对下一片刹车片进行打磨。47.打磨过程完全封闭,打磨后的刹车片从漏斗102滑出,打磨飞溅的铁屑从漏斗102流出,在漏斗102下方设置分离机构,将铁屑过滤后收集,并将打磨后的刹车片输送至目标位置。48.本发明不局限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