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冷却散热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背景技术:2.当前网络设备整机功耗越来越高,对散热能力的需要越来越大,需要提升风扇的效率,降低能耗;在一些设备中需要使用防回风装置,利用防回风装置的扇叶防止气流反向流动,仅在散热气流的吹动下使扇叶打开正常通风;冷却风扇需要将防回风装置的扇叶吹起,气流需要克服扇叶的重力,对气流形成阻抗,防回风装置产生的阻抗会进一步削弱风扇性能,不利于风扇的冷却效率提升。3.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减小防回风装置对气流产生的阻抗,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解决了防回风装置对气流产生的阻抗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5.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包括外框、扇叶和配重机构,所述扇叶包括转轴和叶片,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外框;所述配重机构安装于所述扇叶;6.所述扇叶处于通风状态时,所述配重机构的重心与所述叶片的重心分别位于所述转轴所在竖直面的两侧;所述叶片产生的力矩与所述配重机构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7.所述扇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配重机构的重心与所述叶片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的同一侧。8.可选地,所述配重机构包括滑杆和配重块,所述滑杆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扇叶,所述配重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杆;所述滑杆的远端设置用于防止所述配重块脱离的挡块;9.所述扇叶处于通风状态时,所述滑杆的远端朝向下方倾斜,所述配重块移动至所述滑杆的远端,所述配重机构与所述扇叶保持平衡;10.所述扇叶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滑杆的远端朝向上方倾斜,所述配重块移动至所述滑杆的近端。11.可选地,所述滑杆两端的连线与所述叶片形成钝角。12.可选地,所述叶片的边缘固定于所述转轴,所述滑杆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13.可选地,所述叶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配重块的重心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上方偏向所述叶片的一侧。14.可选地,所述滑杆的近端设置弯折段,所述叶片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滑杆的近端连接点位于所述转轴的正上方偏向所述叶片的一侧。15.可选地,所述转轴的两端伸出于所述外框之外,所述配重机构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伸出端。16.可选地,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各自设置一个所述配重机构。17.可选地,所述滑杆为弧形,朝向上方的一侧形成向外的凸起。18.可选地,所述配重块呈环形柱状,套装在所述滑杆之外。19.本发明提供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转轴转动连接于外框,扇叶可相对于外框转动;通过配重机构起到平衡的作用,当扇叶处于通风状态时,配重机构的重心与叶片的重心分别位于转轴所在竖直面的两侧,此时叶片产生的力矩与配重机构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叶片可保持在打开的状态,不需要气流克服叶片的重力,降低了气流的损耗;当扇叶处于闭合状态时,配重机构的重心与叶片的重心位于转轴的同一侧,此时配重机构产生的力矩使叶片更加紧密地贴合在外框上,达到更好地密封效果。本发明通过配重机构在通风状态下起到平衡作用,减小了气流将叶片吹起产生的损耗,更多的气流可用于冷却散热,提升了冷却效率。附图说明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在扇叶打开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在扇叶闭合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在扇叶打开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在扇叶闭合状态下的侧视示意图;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扇叶和配重机构的轴测示意图;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扇叶和配重机构的侧视示意图。27.图中包括:28.外框1、扇叶2、转轴21、叶片22、配重机构3、滑杆31、配重块32。具体实施方式29.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利用配重机构平衡扇叶的力矩,减小防回风装置对气流产生的阻抗。3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低阻抗防回风装置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31.结合图1至图4,本发明所提供的低阻抗防回风装置包括外框1、扇叶2和配重机构3等结构,多个扇叶2安装于外框1,外框1起到支撑承载的作用。32.结合图5和图6,扇叶2包括转轴21和叶片22,转轴21和叶片22保持相对固定,扇叶2通过转轴21转动连接于外框1,每个扇叶2可相对于外框1转动。配重机构3安装于扇叶2,当扇叶2相对于外框1转动时,带动配重机构3同步运动。33.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时,扇叶2向上翻转打开,叶片22与外框1相互分离,叶片22不接触外框1,可使气流横向通过,冷却气流可以正常流通;扇叶2处于闭合状态时,扇叶2向下翻转关闭,叶片22贴合于外框1,气流无法通过,冷却气流无法流通。34.结合图1和图3,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时,配重机构3的重心与叶片22的重心分别位于转轴21所在竖直面的两侧,图中叶片22在左侧,配重机构3在右侧,叶片22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力矩,配重机构3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力矩,通过合理地配置配重机构3的重力等参数,使叶片22产生的力矩与配重机构3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当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打开时,在没有其他外力的情况下,扇叶2保持通风状态,形成的通道可供冷却气流通过,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方向。35.结合图2和图4,扇叶2处于闭合状态时,配重机构3的重心与叶片22的重心位于转轴21的同一侧;图中叶片22和配重机构3都在左侧,此时叶片22贴合于外框1的表面,配重机构3可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力矩,将叶片22压在外框1的表面,对反向流动的气流形成阻挡。36.本发明通过设置配重机构3,扇叶2处于通风打开的状态下,平衡扇叶2形成的力矩,使扇叶2自动保持打开,冷却气流不需要克服扇叶2自身的重力做功,减小了能量的消耗,提升了冷却效率。37.结合图5、图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在此提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配重机构3包括滑杆31和配重块32,滑杆31的近端固定于扇叶2,配重块32滑动安装于滑杆31,配重块32能够相对于滑杆31滑动,滑杆31对配重块32提供导向。滑杆31的远端设置用于防止配重块32脱离的挡块,配重块32无法从滑杆31上分离。38.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时,滑杆31的远端朝向下方倾斜,远端高度低于近端高度,配重块32受重力作用相对于滑杆31移动,配重块32移动至滑杆31的远端,当配重块32到达远端时配重机构3与扇叶2保持平衡,配重机构3产生的力矩与扇叶2产生力矩相互抵消。39.扇叶2处于闭合状态时,滑杆31的远端朝向上方倾斜,远端高度高于近端高度,配重块32受重力作用相对于滑杆31移动,配重块32移动至滑杆31的近端,由于力臂减小,此时配重块32对扇叶2产生的力矩减小。40.上述设置配重块32和滑杆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除此之外,配重机构3还可以采用一体式的结构设置,当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时,整个配重机构3的重心与叶片22的重心位于转轴21的两侧;当扇叶2处于闭合状态时,整个配重机构3的重心与叶片22的重心位于转轴21的同一侧;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41.结合图6,本发明滑杆31两端的连线与叶片22形成钝角,当扇叶2处于通风状态时,滑杆31保持平缓倾斜的状态。42.结合图5,叶片22的边缘固定于转轴21,叶片22的边缘与转轴21保持同向延伸接触,滑杆31固定安装于转轴21,转轴21的截面尺寸较大,强度较高,支撑稳定性好。43.结合图4,叶片22处于闭合状态时,配重块32的重心位于转轴21的正上方偏向叶片22的一侧,此时配重块32产生的力矩不再与叶片22产生的力矩方向相反,不会造成闭合不严的情况。44.结合图6,滑杆31的近端设置弯折段,叶片22处于闭合状态时,滑杆31的近端连接点位于转轴21的正上方偏向叶片22的一侧,滑杆31的近端形成弯折结构,保证滑杆31的近端连接点为配重块32形成避让空间。45.结合图1和图2,转轴21的两端伸出于外框1之外,配重机构3安装于转轴21的伸出端,转轴21的两端伸出于外框1的部分不接触冷却气流,不会对冷却气流形成额外的阻碍。46.更进一步,本发明在转轴21的两端分别各自设置一个配重机构3,使转轴21两端保持平衡。47.结合图6,本发明的滑杆31为弧形,朝向上方的一侧形成向外的凸起,除了近端设置的弯折结构之外,滑杆31主体部分为平滑过渡的弧形结构;采用弧形结构,当配重块32靠近滑杆31的远端时斜率逐渐增加,防止配重块32发生卡滞。48.具体地,本发明的配重块32呈环形柱状,套装在滑杆31之外;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滑杆31为套筒结构,配重块32位于滑杆31之内的形式,这些具体的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4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低阻抗防回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7-30 21:40:05
719
关键词: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