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给水;排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1.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配置在座椅的侧部的控制台的斜度变化的倾斜结构。背景技术:2.在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在驾驶室内设有驾驶席,在左右单侧设有用于相对于该驾驶席乘降的乘降口。另外,在座椅的侧部配置有控制台,在该控制台突出地设有操纵用的操纵杆。为了使相对于这样的座椅乘降变得容易或调节坐在座椅上时的操纵杆的高度,存在设有使控制台的斜度变化的倾斜结构的情况。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倾斜托架上下平行地设置两根锁定销,上侧的锁定销固定在第二框架侧,下侧的锁定销锁定在第一框架侧的齿槽部。在该结构中,通过改变下侧的锁定销相对于第一框架侧的齿槽部的卡合位置,能够改变第二框架的斜度。4.现有技术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19058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8.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为了改变第二框架的斜度,需要使配置在控制台内部的倾斜托架旋转。因此,为了从外部改变控制台的斜度,必须设有使倾斜托架旋转的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化的问题。9.因此,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改变控制台的斜度、结构也简单的倾斜结构。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一种使配置在座椅的侧部的控制台的斜度变化的倾斜结构,具备:第一框架,其配置在座椅的侧部;第二框架,其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部;滑动件,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框架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连接部件,其能够转动地与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滑动件相连;以及操作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框架的斜度或解除所述第二框架的斜度的固定,由所述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所述滑动件和所述连接部件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所述操作部件设置为能够为了锁定所述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解除锁定而进行操作。12.发明的效果13.本发明如上所述,由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滑动件和连接部件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类似于滑块曲柄机构的机构)。因此,利用该连杆机构,能够改变第二框架的斜度。另外,仅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就能够切换为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者解除锁定。因此,在想要改变第二框架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来解除连杆机构的锁定即可,在想要固定第二框架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来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即可。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改变控制台的斜度,并且结构也简单。附图说明14.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椅和控制台的立体图。15.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了控制台的斜度的状态下的座椅和控制台的立体图。16.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侧视图,图3中(a)是锁定了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状态的图,图3中(b)是解除了连杆机构的锁定的状态的图。17.图4中(a)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内部的图,图4中(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与连接部件和操作部件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18.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与连接部件和操作部件之间的关系的分解图。19.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的动作的图,图6中(a)是锁定了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状态的图,图6中(b)是解除了连杆机构的锁定的状态的图。20.图7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的动作的图,图7中(a)是使第二框架下降了的状态的图,图7中(b)是使第二框架上升了的状态的图。21.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座椅和控制台的立体图。22.图9中(a)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内部的立体图,图9中(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仰视图,图9中(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a部放大图。23.图10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动作的图,图10中(a)是锁定了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状态的图,图10中(b)是解除了连杆机构的锁定的状态的图。24.图1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的动作的图,是变更第二框架的斜度并锁定了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状态的图。25.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控制台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26.(第一实施方式)27.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将操纵者坐在座椅10上时的水平的正面方向作为“前”方向,将该“前”方向的相反方向作为“后”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操纵者坐在座椅10上朝向正面的状态下,将从操纵者看的左侧作为“左”方向,将从操纵者看的右侧作为“右”方向进行说明。28.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1用于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这样的工程机械,在驾驶室内设有操纵者用的座椅10,在该座椅10的两侧部配置有控制台11。如图1所示,在该控制台11,突出地设有操纵用的操纵杆12。操纵者通过用两手操作该操纵杆12,实施向左右回旋或使臂运动的操纵。29.需要说明的是,虽未特别图示,但从座椅10观察,在单侧的控制台11(在图1中为左侧的控制台11)的更深处设有用于相对于座椅10乘降的乘降口。因此,为了到达座椅10,必须通过控制台11的前方,该控制台11的前方成为通向座椅10的乘降通道。在该单侧的控制台11设有用于阻碍操纵时乘降的门杆52,在作业过程中隔断乘降通路,并且在乘降时通过将门杆52弹起,能够开放乘降通路。30.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1为了使相对于座椅10的乘降变得容易或调节坐在座椅10上时的操纵杆12的高度,而具备使控制台11的斜度变化的倾斜结构。例如,如图2所示,能够改变控制台11的斜度,提高操纵杆12的位置。31.如图3和图4所示,该控制台11具备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连接部件30、滑动件34和操作部件40。如图1所示,这些部件收纳于被框架罩51覆盖的内部,除了可操作的一部分外,都不露出到外部。32.第一框架20是固定在座椅10的侧部的框架。该第一框架20面朝地面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20具备由金属板形成的一对侧板部20a和前板部20b。该一对侧板部20a构成第一框架20的侧表面,前板部20b构成第一框架20的前表面。33.在前板部20b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筒状的套筒20c。该套筒20c将后述的滑动件34保持得能够滑动,形成为与形成在前板部20b的孔连通。因此,贯穿前板部20b的滑动件34插通在套筒20c的内部,并被保持得能够前后滑动。34.另外,如图5和图6等所示,在该套筒20c的开放端,从端缘沿轴向形成有狭缝20d。该狭缝20d用于在由后述的保持部件42包裹并保持套筒20c时使套筒20c容易向缩径方向变形。35.另外,在第一框架20的内部,以与该前板部20b相向的方式设有支承板部20e。支承板部20e在前板部20b的后方与前板部20b平行地立起设置。在该支承板部20e形成有供后述的滑动件34贯穿的孔,该支承板部20e与上述套筒20c配合而将滑动件34支承得能够前后滑动。36.第二框架25安装在第一框架20的上部,是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20上下摆动地配置的框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框架25具有由金属板形成的一对侧板部25a。该第二框架25的侧板部25a的下端部配置为与第一框架20的侧板部20a的上端部重合。而且,在这些侧板部20a、25a在后部重合的位置,设有用于将两者连接得能够摆动的摆动轴21。37.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30是上部能够转动地与第二框架25相连、下部能够转动地与滑动件34(后述)相连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0通过平行地固定一对板状的连杆部件31而构成。38.件30在上端部附近经由转动轴3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框架25。39.另外,该连接部件30在下端部附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滑动件34。具体而言,该连接部件30在下端部附近具备滑动件保持部33。滑动件保持部33是由一对连杆部件31支承得能够自由旋转的筒状的部件。在该滑动件保持部33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滑动件34的安装孔33a。通过将滑动件34固定在该滑动件保持部33的安装孔33a,连接部件30和滑动件34能够转动地连接。40.滑动件34是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20前后滑动地设于第一框架20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34是图4所示的圆棒状的部件。该滑动件34贯穿上述安装孔33a而固定在滑动件保持部33。另外,该滑动件34在前方由第一框架20的套筒20c支承滑动,在后方由支承板部20e支承滑动。该滑动件34的前端从套筒20c的前端开口突出,通过滑动件34滑动,由此滑动件34从套筒20c的前端的突出量变化。41.在本实施方式的倾斜结构中,上述四个连杆(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连接部件30和滑动件34)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也就是说,第一框架20与第二框架25之间的接合部、第二框架25与连接部件30之间的接合部、连接部件30与滑动件34之间的接合部是转动副。另外,第一框架20与滑动件34之间的接合部是滑动副。由此,当第二框架25相对于作为固定了的连杆的第一框架20摆动时,连接部件30随之摆动,滑动件34滑动。具体而言,当第二框架25向下方摆动时,如图7中(a)所示,连接部件30向下方摆动,滑动件34向前方滑动。另外,当第二框架25向上方摆动时,如图7中(b)所示,连接部件30向上方摆动,滑动件34向后方滑动。42.操作部件40是用于固定第二框架25的斜度或解除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固定的部件。该操作部件40设置为能够为了锁定上述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解除锁定而进行操作。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0构成为能够取得以滑动件34不能移动的方式保持滑动件34的锁定状态和释放滑动件34而允许滑动件34移动的解除状态。43.如图5所示,该操作部件40具备杆41、保持部件42、螺栓43和螺母44。44.杆41是以后述的螺栓43为支点可旋转地安装的棒状部件。该杆41具备圆盘状的旋转盘部41b和从旋转盘部41b延伸设置的把手41a。在旋转盘部41b的中央形成有供螺栓43贯穿的孔。另外,如图6所示,在旋转盘部41b的侧表面,在以螺栓43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突起41c。把手41a是用于使杆41以螺栓43为中心旋转的手柄。如图1等所示,该把手41a可操作地设于控制台11的前方。45.如图6所示,保持部件42是剖面大致u字形的部件。该保持部件42由能够在规定范围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例如由金属等形成。该保持部件42具备大致半圆筒状的带部42a、从带部42a的一个端部连续的第一端部42b以及从带部42a的另一个端部连续的第二端部42d。46.如图6所示,带部42a具有剖面大致c字形的内周面,通过该内周面包裹保持第一框架20的套筒20c。如图4中(b)和图5所示,该带部42a通过螺钉等固定件45固定在套筒20c。47.第一端部42b是与所述杆41的旋转盘部41b的侧表面相向配置的圆盘状的部位。在该第一端部42b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螺栓43的孔。另外,该第一端部42b在面朝旋转盘部41b的侧表面形成有图6所示的突起42c。该突起42c形成在以螺栓43为中心的周向的一部分,能够与旋转盘部41b的突起41c卡合。48.第二端部42d与第一端部42b相向配置,在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螺栓43的孔。如图6等所示,螺栓43贯穿杆41的旋转盘部41b、第一端部42b和第二端部42d而安装。在螺栓43的顶端部,在第二端部42d的外侧的侧表面安装有螺母44。该螺母44以螺栓43的头部与螺母44之间的间隔恒定的方式固定在螺栓43。49.如图3中(a)所示,该操作部件40通过拉起杆41而成为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如图6中(a)所示,杆41的突起41c登上保持部件42的突起42c而卡合。此时,由于保持部件42的突起42c被杆41的突起41c向内侧推入,因此保持部件42向保持部件42的第一端部42b与第二端部42d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带部42a紧固套筒20c,套筒20c向缩径方向变形。通过像这样套筒20c缩径,由此插通于套筒20c内部的滑动件34被保持,而成为滑动件34不能移动的状态。若成为滑动件34不能移动的状态,则连杆机构整体不能动作,因此第二框架25也不能摆动,从而第二框架25的角度被固定。50.另外,如图3中(b)所示,该操作部件40通过将杆41推下而成为解除状态。在该解除状态下,如图6中(b)所示,杆41的突起41c和保持部件42的突起42c位于在以螺栓43为轴的在周向上错开的位置。因此,保持部件42的突起42c不会被杆41的突起41c向内侧推入,带部42a不会紧固套筒20c。在该状态下,插通在套筒20c的内部的滑动件34被释放,允许滑动件34滑动,因此如图7所示,能够使第二框架25摆动。51.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由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滑动件34和连接部件30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因此,利用该连杆机构,能够改变第二框架25的斜度。另外,仅通过对操作部件40进行操作,就能够切换为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者解除锁定。因此,在想要改变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40进行操作来解除连杆机构的锁定即可,在想要固定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40进行操作来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即可。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改变控制台11的斜度,并且结构也简单。52.(第二实施方式)53.参照图8-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避免重复的记载,仅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54.如图9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台11具备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连接部件30、滑动件37和操作部件47。如图8所示,这些机构被框架罩51覆盖,除了可操作的一部分外,都不露出到外部。55.第一框架20是固定在座椅10的侧部的框架。该第一框架20面朝地面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20具备由金属板形成的一对侧板部20a和前板部20b。一对侧板部20a构成第一框架20的侧表面,前板部20b构成第一框架20的前表面。56.在第一框架20的内部,以与前板部20b相向的方式设有支承板部20e。支承板部20e在前板部20b的后方与前板部20b平行地立起设置。在该支承板部20e与前板部20b之间设有用于引导后述的滑动件37的滑动的滑动件引导件20f。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引导件20f是前后水平地被保持的轴部件。57.另外,在第一框架20的底部水平地设有底板部22。在该底板部22上形成有如图9中(b)和图9中(c)所示的保持槽22a。保持槽22a是与后述的操作部件47的顶端部47d卡合的凹部或孔。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槽22a以将多个圆形的保持孔22b连接成前后一排的形状形成。58.第二框架25安装在第一框架20的上部,是配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20上下摆动的框架。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框架25具备由金属板形成的一对侧板部25a。该第二框架25的侧板部25a的下端部配置为与第一框架20的侧板部20a的上端部重合。而且,在这些侧板部20a、25a在后部重合的位置,设有用于将两者连接得能够摆动的摆动轴21。59.如图9中(a)所示,连接部件30是上部能够转动地与第二框架25相连,下部能够转动地与滑动件37(后述)相连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30通过平行地固定一对板状的连杆部件31而构成。该连接部件30在上端部附近经由转动轴32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框架25上。另外,在该连接部件30的下端部附近,能够转动地安装有后述的滑动件37。60.另外,在该连接部件30的中间部设有用于安装后述的操作部件47的操作部保持部36。该操作部保持部36是由一对连杆部件31支承得能够自由旋转的筒状的部件。在该操作部保持部36设有用于将后述的操作部件47保持得能够滑动的通孔36a。通过由该通孔36a将操作部件47保持得能够滑动,由此操作部件47能够以垂直状态上下滑动。61.滑动件37是能够相对于第一框架20前后滑动地设于第一框架20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37是图9中(a)所示的圆筒状的部件,由构成连接部件30的一对连杆部件31支承得能够自由旋转。在该滑动件37设有用于供上述滑动件引导件20f插通的导孔37a。通过将滑动件引导件20f插通于该导孔37a,由此滑动件37能够沿滑动件引导件20f的长度方向前后滑动。62.在本实施方式的倾斜结构中,上述四个连杆(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连接部件30和滑动件37)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也就是说,第一框架20与第二框架25之间的接合部、第二框架25与连接部件30之间的接合部、连接部件30与滑动件37之间的接合部是转动副。另外,第一框架20与滑动件37之间的接合部是滑动副。由此,当第二框架25相对于作为固定了的连杆的第一框架20摆动时,连接部件30随之摆动,滑动件37滑动。具体而言,当第二框架25向下方摆动时,如图10中(a)所示,连接部件30向下方摆动,滑动件37向前方滑动。另外,当第二框架25向上方摆动时,如图11所示,连接部件30向上方摆动,滑动件37向后方滑动。63.操作部件47是设置为能够为了固定第二框架25的斜度或解除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固定而进行操作的部件。该操作部件47设置为能够为了锁定上述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解除锁定而进行操作。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7构成为能够取得限制连接部件30的移动的锁定状态和释放连接部件30而允许连接部件30移动的解除状态。64.该操作部件47是在改变控制台11的斜度时由操纵者操作的棒状部件,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保持部36上下滑动地安装在操作部保持部36。该操作部件47始终被弹簧48向下方施力。如图9中(a)和图10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件47具备把手47a和轴部47b。65.把手47a设于操作部件47的上端,露出在框架罩51的外部,以使操纵者能够操作。为了使操作部件47绕轴旋转,本实施方式的把手47a形成为圆形的手柄。66.轴部47b是向操作部件47的下方延伸设置的棒状部,贯穿上述操作部保持部36而配置。在该轴部47b的下端形成有能够与底板部22的保持槽22a卡合的顶端部47d。本实施方式的顶端部47d贯穿保持槽22a,在贯穿保持槽22a的下侧设有凸缘部47e。该凸缘部47e以比保持槽22a大的宽度形成,作为用于防止顶端部47d被向保持槽22a的上方拔出的防脱件发挥作用。67.需要说明的是,该凸缘部47e的上方的轴部47b形成为直径阶段性地不同。具体而言,具备:小径部47f,其形成于凸缘部47e的正上方;大径部47g,其形成于该小径部47f的上部;和鼓出部47c,其形成于大径部47g的更上部。小径部47f以比保持槽22a的最小宽度小的直径形成,在该小径部47f面朝着保持槽22a的状态下,轴部47b能够在多个保持孔22b之间移动。另外,大径部47g以比保持槽22a的最小宽度大且比保持孔22b小(或者与保持孔22b紧密嵌合)的直径形成。在该大径部47g面朝保持槽22a的状态下,轴部47b不能在多个保持孔22b之间移动(卡定于保持孔22b)。鼓出部47c以比保持槽22a和保持孔22b大的直径形成,不进入保持槽22a的内部。68.因此,如图10中(a)所示,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弹簧48的作用力和操作部件47的自重,操作部件47成为向下方下降了的状态。此时,轴部47b被向下方推压至鼓出部47c的下表面与底板部22接触的位置。而且,轴部47b的大径部47g嵌合固定在多个保持孔22b中的任一个。该状态为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由于操作部件47不能前后移动,因此操作部保持部36的前后移动受到限制,由此连接部件30的移动受到限制。通过限制连接部件30的移动,连杆机构整体不能动作,因此第二框架25也不能摆动,从而第二框架25的角度被固定。69.另一方面,如图10中(b)所示,当操作部件47被抬起到小径部47f达到保持槽22a的高度的位置时,操作部件47能够沿保持槽22a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该状态为解除状态。在该解除状态下,由于操作部件47能够前后移动,因此操作部保持部36能够前后移动,由此允许连接部件30移动。由于像这样允许连接部件30移动,所以能够使第二框架25摆动。70.在想要变更第二框架25的角度的情况下,只要抬起操作部件47而使之为解除状态,在该解除状态下抬起第二框架25,使之为规定的角度后,松开抬起了的操作部件47即可。如此操作,则如图11所示,在松开了操作部件47的位置,操作部件47成为锁定状态,能够固定第二框架25的角度。71.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第一框架20、第二框架25、滑动件37和连接部件30构成包括三个转动副和一个滑动副的连杆机构。因此,借助该连杆机构能够改变第二框架25的斜度。另外,仅通过操作操作部件47,就能够切换为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或者解除锁定。因此,在想要改变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47进行操作来解除连杆机构的锁定即可,在想要固定第二框架25的斜度的情况下,只要对操作部件47进行操作来锁定连杆机构的动作即可。这样,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改变控制台11的斜度,并且结构也简单。7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操作部件47的顶端部47d卡合,而设有将多个圆形的保持孔22b连成一排而成的保持槽22a。但是,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保持孔22b。在该情况下,在锁定状态下,操作部件47的顶端部47d插入于保持孔22b,在解除状态下,操作部件47的顶端部47d被从保持孔22b拔出。在这样的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73.附图标记说明74.10座椅75.11控制台76.12操纵杆77.20第一框架78.20a侧板部79.20b前板部80.20c套筒81.20d狭缝82.20e支承板部83.20f滑动件引导件84.21摆动轴85.22底板部86.22a保持槽87.22b保持孔88.25第二框架89.25a侧板部90.30连接部件91.31连杆部件92.32转动轴93.33滑动件保持部94.33a安装孔95.34滑动件96.36操作部保持部97.36a通孔98.37滑动件99.37a导孔100.40操作部件101.41杆102.41a把手103.41b旋转盘部104.41c突起105.42保持部件106.42a带部107.42b第一端部108.42c突起109.42d第二端部110.43螺栓111.44螺母112.45固定件113.47操作部件114.47a把手115.47b轴部116.47c鼓出部117.47d顶端部118.47e凸缘部119.47f小径部120.47g大径部121.48弹簧122.51框架罩123.52门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控制台的倾斜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06 09:35:41
647
- 下一篇: 自动泊车评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 上一篇: 用于补偿负载变化的功率放大器和控制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