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换热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与流程

作者:admin      2022-08-31 14:08:12     753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换热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背景技术:2.空调器运行过程中,在制冷、制热状态及不同负荷下对冷媒量的要求不同,冷媒量过多或过少会影响空调器的正常运行。3.通常在空调器中设置储液器,用于存储冷媒,在制冷或制热时增加或减少系统冷媒,以使制冷、制热效果达到最佳。4.但是,在空调器中设置储液器,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不符合壳体小型化设计趋势要求。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无需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成本。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换热器,包括:气管;液管,其串联有第四节流阀;第一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其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其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第二换热管路,其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其第二端口与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连接;分流支路,其串联有第五节流阀,其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其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的连接节点连接。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与第二换热管路的换热管数量的比值为1/4~1/3之间任一值。8.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其包括气管、液管、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分流支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与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所述液管上设置有第四节流阀;所述分流支路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所述分流支路的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所述分流支路的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的连接节点连接;控制器,其用于控制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四节流阀、第五节流阀的开度。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冷凝温度在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保持开度;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开度减小;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关闭、第二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开度增大。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冷凝温度在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保持开度;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开度减小;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关闭、第三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开度增大。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将室外换热器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冷凝温度,将室内换热器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蒸发温度;在制热模式下,将室外换热器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蒸发温度,将室内换热器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冷凝温度。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在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阀全开,根据过冷度控制第四节流阀的开度;在制热模式下,第四节流阀全开,根据过冷度控制第一节流阀的开度。13.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包括气管、液管、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分流支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与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所述室外液管上设置有第四节流阀;所述分流支路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所述分流支路的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所述分流支路的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的开度。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的开度,具体包括:在制冷模式下,当冷凝温度在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保持开度;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开度减小;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关闭、第二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开度增大。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的开度,具体包括:在制热模式下,当冷凝温度在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控制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第五节流阀保持开度;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第三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开度减小;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第五节流阀关闭、第三节流阀全开、第二节流阀开度增大。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的换热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通过设计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分流支路,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分流支路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第一换热管路可以作为储液器使用,使得第一换热管路具有储液功能;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17.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9.图1是本发明所提出的换热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20.附图标记:10、换热器;11、气管;12、液管;13、分流支路;14、第一换热管路;15、第二换热管路;20、室内换热器;21、气管;22、液管;30、换向阀。具体实施方式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25.针对目前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空调器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换热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空调器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换热器、空调器及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26.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换热器10,包括气管11、液管12、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等,参见图1所示。27.液管12,其串联有第四节流阀v4。28.第一换热管路14,其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与液管连接12。29.第二换热管路15,其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v1,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与气管11连接;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连接。30.分流支路13,其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分流支路13的第一端口与液管12连接,分流支路13的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14和第二换热管路15的连接节点连接。31.本实施例的换热器,第一换热管路14与第二换热管路15串联,分流支路13与第二换热管路15串联,分流支路13与第二节流阀v2、第一换热管路14、第三节流阀v3并联。32.当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时,气管11内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5,从第二换热管路15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分流支路13,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4,然后两路冷媒汇聚至液管12。33.当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液管12内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分流支路13,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4,然后两路冷媒汇聚至第二换热管路15,然后从第二换热管路15流入气管11。34.通过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可以使得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内,使得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储液功能,即换热器10具有储液功能。35.当冷媒从气管11进入换热器10时,如果想要减少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则第五节流阀v5全开,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第一换热管路14内储存冷媒。如果想要增多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则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第一节流阀v1全开,并根据过冷度控制第四节流阀v4的开度。36.当冷媒从液管12进入换热器10时,如果想要减少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则第五节流阀v5全开,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第一换热管路14内储存冷媒。如果想要增多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则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第四节流阀v4全开,并根据过冷度控制第一节流阀v1的开度。37.本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设计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第一换热管路14可以作为储液器使用,使得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储液功能;本实施例的换热器,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3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14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第二换热管路15包括多个依次串联的换热管;第一换热管路14的换热管数量与第二换热管路15的换热管数量的比值为1/4~1/3之间任一值。39.第一换热管路14的换热管数量为n1,第二换热管路15的换热管数量为n2,第一换热管路14的换热管数量n1与第二换热管路15的换热管数量n2的比值为r,比值r= n1/n2。40.当第一换热管路14作为储液器使用时,其换热功能会减弱,会影响整个换热器10的换热功能。如果比值r过大,当第一换热管路14作为储液器使用时,对整个换热器10的换热功能影响较大。如果比值r过小,第一换热管路14的储液功能会减弱。因此,本实施例中,比值r为1/4~1/3之间任一值,既满足第一换热管路14的储液功能,又避免对整个换热器的换热功能影响较大。41.本实施例的换热器,当应用于空调器时,既可以作为室外换热器使用,也可以作为室内换热器使用。42.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换热器的设计,本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将实施例一中的换热器作为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使用。43.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换向阀3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10、控制器等,参见图2所示。44.室内换热器20,其具有气管21和液管22。45.室外换热器10,其包括气管11、液管12、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液管12与液管22连接,气管11与换向阀30连接,气管21与换向阀30连接。46.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与液管12连接,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与气管11连接。47.第二换热管路15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v1,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节流阀v4。48.分流支路13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分流支路13的第一端口与液管12连接,分流支路13的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14和第二换热管路15的连接节点连接。49.控制器,其用于控制第一节流阀v1、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四节流阀v4、第五节流阀v5的开度。50.本实施例的室外换热器10,其第一换热管路14与第二换热管路15串联,分流支路13与第二换热管路15串联,分流支路13与第二节流阀v2、第一换热管路14、第三节流阀v3并联。51.制冷循环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换向阀30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室外换热器10流出的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20,从室内换热器20流出的冷媒经换向阀30流回压缩机。在制冷循环时,冷媒从气管11进入室外换热器10,气管11内的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5,从第二换热管路15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分流支路13,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4,然后两路冷媒汇聚至液管12。52.制热循环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换向阀30进入室内换热器20,从室内换热器20流出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10,从室外换热器10流出的冷媒经换向阀30流回压缩机。在制热循环时,冷媒从液管12进入室外换热器10,液管12内流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冷媒进入分流支路13,另一路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路14,然后两路冷媒汇聚至第二换热管路15,然后从第二换热管路15流入气管11。53.通过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可以使得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内,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储液功能,即室外换热器具有储液功能。54.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外换热器10中设计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第一换热管路14可以作为储液器使用,使得室外换热器10具有储液功能;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空调器成本,解决了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空调器成本高的问题。55.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大小,可以反应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是否过多或过少,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大小,对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进行判断。5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控制器具体用于执行下述控制:(1)当冷凝温度在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合适,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则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保持开度。57.(2)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多,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全开、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一部分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中,以减少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58.(3)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少,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以增大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59.通过在制冷模式下对第五节流阀v5、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进行控制,实现对空调器内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器正常制冷运行,而且,控制简单,便于实现。6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器具体用于执行下述控制:(1)当冷凝温度在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合适,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则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保持开度。61.(2)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多,则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v5、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一部分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中,以减少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62.(3)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少,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以增大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63.通过在制热模式下对第五节流阀v5、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进行控制,实现对空调器内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器正常制热运行,而且,控制简单,便于实现。64.在本技术中,冷凝温度tc,蒸发温度te;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为tc0~tc1,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tc0,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tc1,tc0<tc1;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为tc2~tc3,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tc2,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tc3,tc2<tc3;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为te0~te1,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te0,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te1,te0<te1;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为te2~te3,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te2,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te3,te2<te3。6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冷模式下,将室外换热器10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冷凝温度,将室内换热器20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蒸发温度,以简化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获取过程。66.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将室外换热器10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蒸发温度,将室内换热器20中间换热管的温度作为冷凝温度,以简化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获取过程。6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用于执行下述控制:在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阀v1全开,以保证第二换热管路15内的冷媒顺利流出;第四节流阀v4用于对整个空调器进行节流,根据过冷度控制第四节流阀v4的开度,使得从液管12流至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冷运行。68.在制热模式下,第四节流阀v4全开,以保证液管12内的冷媒顺利流至室外换热器10;第一节流阀v1用于对整个空调器进行节流,根据过冷度控制第一节流阀v1的开度,使得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5内的冷媒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热运行。69.本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调整相应节流阀开度,使得室外换热器10的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储液功能,储存部分冷媒,调节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冷媒量需求;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节省安装空间,降低空调器成本。70.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二的空调器的设计,本实施例三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71.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换向阀3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10、控制器等,参见图2所示。72.室外换热器10,其包括气管11、液管12、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与液管12连接,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与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二端口与气管11连接。第二换热管路15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节流阀v1,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液管12上设置有第四节流阀v4。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分流支路13的第一端口与液管12连接,分流支路13的第二端口与第一换热管路14和第二换热管路15的连接节点连接。73.具体的空调器的结构设计,参见实施例二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74.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参见图3所示。75.步骤s1:获取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76.步骤s2:根据获取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的开度,使得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77.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在空调器的室外换热器10中设计第一换热管路14、第二换热管路15、分流支路1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三节流阀v3,第一换热管路14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节流阀v2;分流支路13上串联有第五节流阀v5;根据获取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的开度,使得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空调器的正常运行;室外换热器10的第一换热管路14可以作为储液器使用,使得室外换热器10具有储液功能,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即可实现储液功能,降低了空调器成本,解决了由于设置储液器导致的空调器成本高的问题。78.由于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空调器所需的循环冷媒量不同,因此,设定范围包括第一设定冷媒量范围和第二设定冷媒量范围。7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的开度,具体包括下述步骤:在制冷模式下,(2-1)当冷凝温度在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合适,冷媒量在第一设定冷媒量范围内,则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保持开度。80.(2-2)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多,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全开、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一部分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中,以减少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81.(2-3)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一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少,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二节流阀v2全开、第三节流阀v3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以增大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82.通过在制冷模式下对第五节流阀v5、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进行控制,实现对空调器内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空调器正常制冷运行,而且,控制简单,便于实现。8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的开度,具体包括下述步骤:在制热模式下,(2-4)当冷凝温度在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且蒸发温度在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内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合适,冷媒量在第二设定冷媒量范围内,则控制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第五节流阀v5保持开度。84.(2-5)当冷凝温度小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下限值、且蒸发温度小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多,则控制第五节流阀全开v5、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减小;即流出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比流入第一换热管路14的冷媒量少,一部分冷媒储存在第一换热管路14中,以减少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85.(2-6)当冷凝温度大于第二设定冷凝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蒸发温度大于第二设定蒸发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时,说明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较少,则控制第五节流阀v5关闭、第三节流阀v3全开、第二节流阀v2开度增大;即第一换热管路14内流出的冷媒量逐渐增多,以增大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86.通过在制热模式下对第五节流阀v5、第二节流阀v2、第三节流阀v3的开度进行控制,实现对空调器内冷媒循环量进行调节,使得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在设定范围内,保证空调器正常制热运行,而且,控制简单,便于实现。87.在制冷模式下,第一节流阀v1全开,以保证第二换热管路15内的冷媒顺利流出;第四节流阀v4用于对整个空调器进行节流,根据过冷度控制第四节流阀v4的开度,使得从液管12流至室内换热器20的冷媒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冷运行在制热模式下,第四节流阀v4全开,以保证液管12内的冷媒顺利流至室外换热器10;第一节流阀v1用于对整个空调器进行节流,根据过冷度控制第一节流阀v1的开度,使得进入第二换热管路15内的冷媒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保证空调器的正常制热运行。88.本实施例的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调整相应节流阀开度,使得室外换热器10的第一换热管路14具有储液功能,储存部分冷媒,调节空调器内循环的冷媒量,以满足不同工况下冷媒量需求;无需另外设置储液器,节省安装空间,降低空调器成本。8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个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