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31 14:33:27     731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自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属于车轮配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随着自驾游群体数量的增加,可能遇到雨天泥宁路的行驶,由于车辆滚动阻力加大,附着系数减小,起步时驱动轮容易空转、打滑,行驶中油门过大或踩利车时会产生甩尾、侧滑,方向盘使用不当或路面候斜时会造成横滑。当货车在泥湾路面行驶时,行车安全无法保证,若路基较软易发生於陷,车辆只能等待救援,而且在野外条件下请求救援时效性差、费用高。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防滑性差不便于车辆的行驶的问题。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5.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皆设置有转柄,所述转柄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主锥齿轮,且主锥齿轮与安装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内螺纹管,且内螺纹管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内螺纹管的一端皆固定有副锥齿轮,且副锥齿轮皆与主锥齿轮相啮合,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皆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方形管,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方形管的外侧,且固定杆与方形管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皆固定有卡爪。6.优选的:所述卡爪的内侧皆对称固定有夹块,所述夹块的内侧皆固定有弹力垫。7.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和螺孔,所述螺孔开设在转柄的外侧,所述螺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8.优选的:所述转柄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条,且防滑条的外侧设置有防腐层。9.优选的:所述卡爪皆为弧形板,所述夹块为橡胶块。10.优选的:所述方形管的内侧设置有防锈层。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框、主锥齿轮、转轴、内螺纹管、副锥齿轮、螺杆、固定杆、方形管、螺孔、螺栓和卡爪的设置,调节转动手柄使得卡爪卡在轮胎的外侧,使装置整体固定在车辆驱动轮上,由于卡爪具有一定的厚度,变相增加车辆轮胎胎花的高度,提高了轮胎与泥土的附着力,使车辆能有效的“抓住”地面,在车辆动力的作用下,使车辆能够在泥泞路上可靠行驶和从於陷处自行解脱出来,从而实现自救,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同时便于人们的携带和使用;通过固定框、主锥齿轮、转轴、内螺纹管、副锥齿轮、螺杆、固定杆、方形管和卡爪的设置,可以根据车辆轮胎直径的不同调节卡爪的长度,以适用于多种不同尺寸的车辆轮胎,扩大了该防滑自救装置的使用范围,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通用性;通过夹块和弹力垫的设置,增加卡爪与轮胎表面的摩擦力,同时增强与轮胎表面的贴合度,提高装置在轮胎上安装后的牢固性,而且弹力垫的设置避免了卡爪刮伤轮胎表面,减少使用时对轮胎的损坏。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图;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杆和卡爪的连接示意图;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18.图中:1、安装板;2、固定框;3、主锥齿轮;4、转轴;5、内螺纹管; 6、副锥齿轮;7、螺杆;8、固定杆;9、方形管;10、卡爪;11、夹块;12、弹力垫;13、转柄;14、螺栓;15、螺孔。具体实施方式19.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20.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框2,固定框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皆设置有转柄13,所述转柄13上设置有固定机构,转轴4的一端固定有主锥齿轮3,且主锥齿轮3与安装板1的一侧转动连接,固定框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内螺纹管5,且内螺纹管5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框2的内部,内螺纹管5的一端皆固定有副锥齿轮6,且副锥齿轮 6皆与主锥齿轮3相啮合,内螺纹管5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螺杆7,螺杆7的一端皆固定有固定杆8,安装板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方形管9,固定杆8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方形管9的外侧,且固定杆8与方形管9滑动连接,固定杆8的一端皆固定有卡爪10。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卡爪10的内侧皆对称固定有夹块11,夹块11的内侧皆固定有弹力垫12,卡爪10卡合在轮胎外侧的同时卡爪10上的弹力垫12与轮胎外侧贴合,对轮胎的外侧限位,且在夹块11和弹力垫12的弹力作用下便于卡合在不同宽度的轮胎外侧,不仅增加卡爪10与轮胎表面的摩擦力,同时增强与轮胎表面的贴合度,提高装置在轮胎上安装后的牢固性,而且弹力垫12的设置避免了卡爪10刮伤轮胎表面,减少使用时对轮胎的损坏。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固定机构包括螺栓(14)和螺孔(15),所述螺孔(15)开设在转柄(13)的外侧,所述螺孔(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4)。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转柄13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条,且防滑条的外侧设置有防腐层,防滑条增加手部的摩擦力,便于对转柄13的转动,防腐层避免外界对转柄13的损坏。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卡爪10皆为弧形爪,所述夹块11为橡胶块,弧形的卡爪10可以更好地贴合在轮胎外侧,提高牢固性,橡胶材质的夹块11不仅更好地贴合在轮胎外侧,而且降低对轮胎的损坏。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方形管9的内侧设置有防锈层,防止方形管9内与固定杆8接触位置遇水生锈腐蚀,影响使用的问题。26.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27.步骤1:将装置放置与驱动轮胎一侧,使得卡爪10包裹在轮胎外侧,而后旋转转柄13,转柄13带动转轴4以及主锥齿轮3转动,主锥齿轮3转动则同时带动副锥齿轮6和内螺纹管5转动,在方形管9的限位作用下,螺杆7 向主锥齿轮3的轴心方向移动,使得固定杆8带动卡爪10向轮胎外侧聚拢,至卡爪10卡合在轮胎的外侧,而后旋拧螺栓14,使螺栓14的一端与固定框 2一侧紧密贴合,完成对转柄13定位,防止主锥齿轮3反转;28.步骤2:卡爪10卡合在轮胎外侧的同时卡爪10上的弹力垫12与轮胎外侧贴合,对轮胎的外侧限位,且在夹块11和弹力垫12的弹力作用下便于卡合在不同宽度的轮胎外侧。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技术特征:1.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皆设置有转柄(13),所述转柄(13)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转轴(4)的一端固定有主锥齿轮(3),且主锥齿轮(3)与安装板(1)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框(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内螺纹管(5),且内螺纹管(5)的一端皆贯穿并延伸至固定框(2)的内部,所述内螺纹管(5)的一端皆固定有副锥齿轮(6),且副锥齿轮(6)皆与主锥齿轮(3)相啮合,所述内螺纹管(5)的内部皆螺纹连接有螺杆(7),所述螺杆(7)的一端皆固定有固定杆(8),所述安装板(1)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方形管(9),所述固定杆(8)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方形管(9)的外侧,且固定杆(8)与方形管(9)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8)的一端皆固定有卡爪(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10)的内侧皆对称固定有夹块(11),所述夹块(11)的内侧皆固定有弹力垫(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栓(14)和螺孔(15),所述螺孔(15)开设在转柄(13)的外侧,所述螺孔(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柄(13)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条,且防滑条的外侧设置有防腐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10)皆为弧形爪,所述夹块(11)为橡胶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9)的内侧设置有防锈层。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轮胎用防滑自救装置,属于车轮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皆设置有转柄,所述转柄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有主锥齿轮。本实用新型调节转动手柄使得卡爪卡在轮胎的外侧,使装置整体固定在车辆驱动轮上,由于卡爪具有一定的厚度,变相增加车辆轮胎胎花的高度,提高了轮胎与泥土的附着力,使车辆能有效的“抓住”地面,在车辆动力的作用下,使车辆能够在泥泞路上可靠行驶和从於陷处自行解脱出来,从而实现自救,该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同时便于人们的携带和使用。用。用。技术研发人员:关维臣 于文达 韩立波 王贵斌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关维臣技术研发日:2022.01.21技术公布日:2022/8/30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