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8-31 15:12:28     234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设备的不断普及和使用,使用者越来越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因此防窥这一概念逐渐被使用者重视。常用的防窥功能是通过在显示器上贴一层防窥膜来实现,但在需要和他人分享观看时,会因防窥膜已固定无法切换,导致无法与他人分享。技术实现要素:3.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方便快捷的切换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5.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6.隔离柱,设置在两个相邻发光单元之间,两个相邻隔离柱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面积小于发光单元出光面的面积;7.散射粒子,分布在容纳腔中;8.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位于容纳腔中,且均与隔离柱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9.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散射粒子的电性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同。10.可选地,隔离柱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位于发光单元之间,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的面积。11.可选地,隔离柱还包括第一隔离柱与第二隔离柱,第一隔离柱的一端与第二隔离柱相连接,另一端位于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隙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设置在第一隔离柱的侧壁上。12.可选地,第一隔离柱包括第一子端面与第二子端面,第一子端面位于发光单元之间,第二子端面与第二隔离柱连接,第二子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子端面的面积。13.可选地,第二隔离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端面与第四子端面,第三子端面与第一隔离柱连接,第四子端面的面积大于第三子端面的面积。14.可选地,发光单元还包括发光层、阳极层和阴极层,阴极层位于发光层的出光面一侧,阳极层位于发光层的背光面一侧。15.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的一侧与阴极层连接,另一侧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连接。16.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位于相邻发光单元的阳极层之间,且第二绝缘层的一侧与隔离柱连接。17.可选地,还包括分散介质,分散介质位于容纳腔中,散射粒子分布在分散介质中。18.可选地,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覆盖在容纳腔的出光面及隔离柱的第二端面上。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发光组件、隔离柱、散射粒子、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隔离柱,设置在两个相邻发光单元之间,两个相邻隔离柱之间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出光面的面积小于发光单元的出光面的面积;散射粒子,分布在容纳腔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位于容纳腔中,且均与隔离柱连接,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间隔设置;当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反,散射粒子的电性与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电性相同。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电被施加相反的电压,此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散射粒子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上,发光组件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开口的正面射出,而隔离柱挡住了发光组件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开口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当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没有被施加电压,此时散射粒子之间因电性相同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的散射,从容纳腔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本发明通过控制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通电状态,从而方便快捷的切换显示面板的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附图说明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2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防窥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2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分享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2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隔离柱的侧视结构图;2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侧视结构图;2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一隔离柱和第二隔离柱的分解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26.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发光组件、隔离柱2、散射粒子3、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其中,发光组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1;隔离柱2,设置在两个相邻发光单元1之间,两个相邻隔离柱2之间形成有容纳腔a,容纳腔a的出光面的面积小于发光单元1的出光面的面积;散射粒子3,分布在容纳腔a中;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均位于容纳腔a中,且均与隔离柱2连接,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相互间隔设置;当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通电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的电性相反,散射粒子3的电性与第一电极4或第二电极5的电性相同。28.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处于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通电被施加相反的电压,此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如图1所示,带电的散射粒子3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电极4或第二电极5上,发光组件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a开口(出光面)的正面射出,而隔离柱2挡住了发光组件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a开口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29.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没有被施加电压,如图2所示,此时散射粒子3之间因电性相同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a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3的散射,从容纳腔a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30.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的通电状态,以改变散射粒子3的分布状态,控制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从而方便快捷的切换显示面板的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31.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散射粒子3可以为白色,这样可以提升散射粒子3的光线散射效果,增大容纳腔a开口的出光角度,在分享模式时可以使显示面板有更大的观看视角。隔离柱2可以由负性光阻材料制备而成,这样可以防止光线从隔离柱2一侧射出,而影响防窥效果。发光组件可以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单元1可以为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r、绿色发光二极管g和蓝色发光二极管b。32.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基板9,发光组件在基板9上呈阵列式布设。33.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隔离柱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01与第二端面202,第一端面201位于发光单元1之间,第二端面202的面积大于第一端面201的面积。第二端面202靠近出光面,隔离柱2的直径沿着正出光方向,逐渐增大。具体地,隔离柱2的截面可以为倒梯形,容纳腔a为正梯形。这样可以让隔离柱2可以遮挡住更多的侧向光线,提升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34.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隔离柱2还包括第一隔离柱21与第二隔离柱22,第一隔离柱21的一端与第二隔离柱22相连接,另一端位于发光单元1之间的间隙中,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均设置在第一隔离柱21的侧壁上。基于图中的出光方向,第一隔离柱21位于下方,第二隔离柱22位于上方,这样在防窥模式时,散射粒子3集中在容纳腔a的下部,而远离容纳腔a上部的开口,以避免散射粒子3在开口处进行散射,使光线从容纳腔a开口处多个方向射出,从而影响防窥效果。35.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隔离柱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端面211与第二子端面212,第一子端面211位于发光单元1之间,第二子端面212与第二隔离柱22连接,第二子端面212的面积大于第一子端面211的面积。具体地,第一隔离柱21截面都为倒梯形,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隔离柱2的遮光效果。36.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二隔离柱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子端面221与第四子端面222,第三子端面221与第一隔离柱21连接,第四子端面222的面积大于第三子端面221的面积。具体地,第二隔离柱22截面都为倒梯形,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隔离柱2的遮光效果。37.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还包括发光层11、阳极层12和阴极层13,阴极层13位于发光层11的出光面一侧,阳极层12位于发光层11的背光面一侧。通过阴极层13和阳极层12控制发光层11的发光状态。38.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6,第一绝缘层6的一侧与阴极层13连接,另一侧与第一电极4及第二电极5连接。这样可以防止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5与阴极层13之间互相干扰。39.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7,第二绝缘层7位于相邻发光单元1的阳极层12之间,且第二绝缘层7的一侧与隔离柱2连接。这样可以防止相邻的阳极层12之间互相干扰。40.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分散介质(未图示),分散介质位于容纳腔a中,散射粒子3分布在分散介质中。散射粒子3在分散介质中可以更好的移动,显示面板在切换防窥模式或分享模式时,可以更及时的完成模式切换。41.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8,封装层8覆盖在容纳腔a的出光面及隔离柱2的第二端面202上。封装层8可以对显示面板进行保护。42.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可以通过ald(原子层沉积)方式沉积在第一隔离柱21的侧壁上,然后再在第一隔离柱21的上方通过负性光阻制备第二隔离柱22。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的材料可以为ito等透明导电材料。43.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切换到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4施加正电,第二电极5施加负电,散射粒子3带正电。此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散射粒子3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隔离柱21侧壁上的第二电极5上。发光单元1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a的开口正向射出,而隔离柱2挡住了发光单元1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a正面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44.当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没有被施加电压,此时散射粒子3之间因电性相同(都为正电)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a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3的散射,从容纳腔a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45.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切换到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4施加负电,第二电极5施加正电,散射粒子3带正电。此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散射粒子3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隔离柱21侧壁上的第一电极4上。发光单元1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a的开口正向射出,而隔离柱2挡住了发光单元1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a正面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46.当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没有被施加电压,此时散射粒子3之间因电性相同(都为正电)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a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3的散射,从容纳腔a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47.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切换到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4施加正电,第二电极5施加负电,散射粒子3带负电。此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散射粒子3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隔离柱21侧壁上的第一电极4上。发光单元1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a的开口正向射出,而隔离柱2挡住了发光单元1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a正面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48.当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没有被施加电压,此时散射粒子3之间因电性相同(都为负电)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a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3的散射,从容纳腔a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49.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显示面板切换到防窥模式时,第一电极4施加负电,第二电极5施加正电,散射粒子3带负电。此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带电的散射粒子3受电场作用,吸附在第一隔离柱21侧壁上的第二电极5上。发光单元1正向发出的光线只能从容纳腔a的开口正向射出,而隔离柱2挡住了发光单元1向侧方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因此只有正面观看者能接收到从容纳腔a正面射出的小角度光线,侧边的观看者则接收不到发光组件发出的大角度光线,从而达到防窥的效果。50.当显示面板处于分享模式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没有被施加电压,此时散射粒子3之间因电性相同(都为负电)而在电荷斥力的作用下分散开来,分布在容纳腔a中,发光组件的光线经散射粒子3的散射,从容纳腔a开口的各个方向散射出去,不同角度的观看者都可以接收到光线,进而达到分享观看的效果。51.现有技术为了实现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的切换,在显示面板上设置一调光盒,来实现防窥与分享模式的切换,但此方式又会大幅增加显示器的厚度。而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电极4与第二电极5的通电状态,以改变带电散射粒子3的分布状态,控制显示面板的出光角度,在不增加显示器厚度的同时,还能方便快捷的切换显示面板的防窥模式和分享模式。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