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20 16:34:50     379



摄影电影;光学设备的制造及其处理,应用技术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背景技术:2.一般的六片式透镜组相较于五片式透镜组,可提升透镜组的解像能力,但其屈折力配置过于集中,导致系统场曲(field curvature)的产生,光线的汇聚能力及修正系统畸变也不甚理想,尚未能满足高阶成像质量。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05]-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0006]其中,fno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f6为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0007]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平衡光圈数、第六透镜的焦距及视场角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得在较大的视野范围获得清晰度较高的成像,成像质量较好,且通过具有正屈折力和负屈折力的透镜分散排列,可避免场曲的产生,能够满足高阶成像质量。[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10]0.5mm-1《tan(hfov)/sd11《1.5mm-1;[0011]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d1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直径。[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13]1.12《sd22/sd12《1.2;[0014]其中,sd2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直径,sd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直径。[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016]1.3《(ct1+ct2)/(t12+t23)《1.6;[0017]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ct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1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2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0019]35《vd3-vd2《40;[0020]其中,v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d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22]1.4《|rs7+rs8|/|rs7-rs8|《2.0;[0023]其中,其中,rs7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s8为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025]1.7《|r5|/ct3《2.0;[0026]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ct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0027]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取像模组,包括:[0028]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及[0029]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0031]壳体;及[0032]如上述的取像模组,所述取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附图说明[0033]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图。[0034]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0035]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及畸变曲线图。[0036]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图。[0037]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0038]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及畸变曲线图。[0039]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图。[0040]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0041]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场曲及畸变曲线图。[004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0043]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4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45]取像模组ꢀꢀꢀꢀꢀꢀꢀꢀꢀꢀꢀꢀꢀꢀꢀꢀꢀꢀꢀꢀꢀꢀꢀꢀꢀꢀꢀ100[0046]光学成像系统ꢀꢀꢀꢀꢀꢀꢀꢀꢀꢀꢀꢀꢀꢀꢀꢀꢀꢀꢀꢀꢀꢀꢀ10[0047]第一透镜ꢀꢀꢀꢀꢀꢀꢀꢀꢀꢀꢀꢀꢀꢀꢀꢀꢀꢀꢀꢀꢀꢀꢀꢀꢀꢀꢀl1[0048]第二透镜ꢀꢀꢀꢀꢀꢀꢀꢀꢀꢀꢀꢀꢀꢀꢀꢀꢀꢀꢀꢀꢀꢀꢀꢀꢀꢀꢀl2[0049]第三透镜ꢀꢀꢀꢀꢀꢀꢀꢀꢀꢀꢀꢀꢀꢀꢀꢀꢀꢀꢀꢀꢀꢀꢀꢀꢀꢀꢀl3[0050]第四透镜ꢀꢀꢀꢀꢀꢀꢀꢀꢀꢀꢀꢀꢀꢀꢀꢀꢀꢀꢀꢀꢀꢀꢀꢀꢀꢀꢀl4[0051]第五透镜ꢀꢀꢀꢀꢀꢀꢀꢀꢀꢀꢀꢀꢀꢀꢀꢀꢀꢀꢀꢀꢀꢀꢀꢀꢀꢀꢀl5[0052]第六透镜ꢀꢀꢀꢀꢀꢀꢀꢀꢀꢀꢀꢀꢀꢀꢀꢀꢀꢀꢀꢀꢀꢀꢀꢀꢀꢀꢀl6[0053]滤光片ꢀꢀꢀꢀꢀꢀꢀꢀꢀꢀꢀꢀꢀꢀꢀꢀꢀꢀꢀꢀꢀꢀꢀꢀꢀꢀꢀꢀꢀl7[0054]光阑ꢀꢀꢀꢀꢀꢀꢀꢀꢀꢀꢀꢀꢀꢀꢀꢀꢀꢀꢀꢀꢀꢀꢀꢀꢀꢀꢀꢀꢀꢀꢀsto[0055]成像面ꢀꢀꢀꢀꢀꢀꢀꢀꢀꢀꢀꢀꢀꢀꢀꢀꢀꢀꢀꢀꢀꢀꢀꢀꢀꢀꢀꢀꢀima[0056]感光元件ꢀꢀꢀꢀꢀꢀꢀꢀꢀꢀꢀꢀꢀꢀꢀꢀꢀꢀꢀꢀꢀꢀꢀꢀꢀꢀꢀ20[0057]电子装置ꢀꢀꢀꢀꢀꢀꢀꢀꢀꢀꢀꢀꢀꢀꢀꢀꢀꢀꢀꢀꢀꢀꢀꢀꢀꢀꢀ200[0058]壳体ꢀꢀꢀꢀꢀꢀꢀꢀꢀꢀꢀꢀꢀꢀꢀꢀꢀꢀꢀꢀꢀꢀꢀꢀꢀꢀꢀꢀꢀꢀꢀ210具体实施方式[005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0060]请参见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10,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及滤光片l7。[0061]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四透镜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第六透镜l6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在图1中,为了设计需要,还需要设置一虚拟面l0,虚拟面l0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相接。[0062]所述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条件式:[0063]-3mm-1《fno/f6《-0.1mm-1,-0.065mm/゜《f6/fov《-0.03mm/゜;[0064]其中,fno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6为第六透镜l6的焦距,fov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最大视场角。[0065]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10通过平衡光圈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及视场角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得在较大的视野范围获得清晰度较高的成像,成像质量较好,且通过具有正屈折力和负屈折力的透镜分散排列,可避免场曲的产生,能够满足高阶成像质量。[006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4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8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s14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06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条件式:[0068]0.5mm-1《tan(hfov)/sd11《1.5mm-1;[0069]其中,hfov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d11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的有效半直径。[0070]满足上述关系的第一透镜l1,可使光学成像系统10展现更大的视场角与短总长的特点,同时有利于结构的紧密排布,实现小型化的特点。当tan(hfov)/sd11《0.5时,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的有效半直径过大,不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头部口径小型化,当tan(hfov)/sd11》时,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太大,光学成像系统10收集光线的能力不足,导致光学成像系统10成像质量不佳。[007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条件式:[0072]1.12《sd22/sd12《1.2;[0073]其中,sd22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6的有效半直径,sd1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4的有效半直径。[0074]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的前端头部口径尺寸做小,实现小型化的特点。[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076]1.3《(ct1+ct2)/(t12+t23)《1.6;[007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至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4在光轴上的距离,ct2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5至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6在光轴上的距离,t1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4与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5在光轴上的距离,t23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6与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在光轴上的距离。[0078]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使三个透镜在组装时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或第二透镜l2与第三透镜l3之间产生碰撞,此外,ct1与ct2的增加,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的头部深度加大,同时降低光学系统敏感度。[007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080]35《vd3-vd2《40;[0081]其中,vd2为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vd3为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0082]合理选择透镜材料,能有效修正光学成像系统10的色差,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清晰度,从而提升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品质。[0083]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条件式:[0084]1.4《|rs7+rs8|/|rs7-rs8|《2.0;[0085]其中,其中,rs7为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9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s8为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10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0086]第四透镜l4的曲率半径可影响第四透镜l4的弯曲程度;满足上述条件式时,可有效校正光学成像系统10的边缘像差,抑制像散的产生,减小周边视角的主光线射入像面的角度。[008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条件式:[0088]1.7《|r5|/ct3《2.0;[0089]其中,r5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在近光轴处的曲率半径,ct3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至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8在光轴上的距离。[0090]通过满足条件式的限定,可近一步汇聚光线,使第三透镜l3面型平滑,可降低不同视场光线入射角及出射角的偏差,从而降低敏感度;而通过设置较厚的第三透镜l3可以减小加工难度且降低厚度公差敏感度,提升良率。[009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可以设置在任意一个透镜的表面上,或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或设置在任意两个透镜之间。例如,在图1中,光阑sto设置在设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该光阑的种类可为耀光光阑(glare stop)或视场光阑(field stop)等,用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009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还包括滤光片l7,滤光片l7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滤光片l7设置在第五透镜l5的像侧,滤光片l7可以为红外滤光片,以滤除例如可见光等其他波段的光线,而仅让红外光通过,以使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在昏暗的环境及其他特殊的应用场景下也能成像。[0093]第一实施例[0094]请继续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及滤光片l7。[0095]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096]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5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在近光轴处为凹面。[0097]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098]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9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09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1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2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00]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101]当光学成像系统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成像系统10,并依次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红外滤光片l7,最终汇聚到成像面ima上。[0102]表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55nm,曲率半径、厚度和半直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0103]表1[0104][0105][0106]其中,efl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0107]表2[0108][0109]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成像系统10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对于这些非球面的表面,非球面表面的非球面方程为:[0110][0111]其中,z表示透镜面中与z轴平行的高度,r表示从顶点起的径向距离,c表示顶点处表面的曲率,k表示圆锥常数,k4、k6、k8、k10、k12、k14分别表示4阶、6阶、8阶、10阶、12阶对应阶次的非球面系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的表面对应的圆锥常数k和非球面系数如表2所示。[0112]图2为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参考波长为550nm。其中,横坐标表示y场偏移角度,即光学系统10的视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单位为度;纵坐标表示otf系数;s1与t1表示空间频率为139p/mm下的曲线,能够反映光学系统10的反差特性及分辨率特性。[0113]图3由左至右依次为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场曲曲线图及畸变曲线图,参考波长为550nm。[0114]由图2和图3的曲线可得知,光学成像系统10弧矢场曲值及子午场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间,透镜的制作更容易,降低制作成本;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被控制在0~17%以内,即光学成像系统10所成图像的变形较小。由此,光学成像系统10反映模拟mtf上有良好的数值,光学成像系统10具备良好的成像性能。[0115]第二实施例[0116]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及滤光片l7。[0117]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18]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5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在近光轴处为凹面。[0119]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20]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9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21]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1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2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22]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123]当光学成像系统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成像系统10,并依次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红外滤光片l7,最终汇聚到成像面ima上。[0124]表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55nm,曲率半径、厚度和半直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0125]表3[0126][0127]其中,efl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0128]表4[0129][0130][0131]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参考波长为550nm。其中,横坐标表示y场偏移角度,即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单位为度;纵坐标表示otf系数;s1与t1表示空间频率为139p/mm下的曲线,能够反映光学系统10的反差特性及分辨率特性。[0132]图6由左至右依次为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场曲曲线图及畸变曲线图,参考波长为550nm。[0133]由图5和图6的曲线可得知,光学成像系统10弧矢场曲值及子午场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间,透镜的制作更容易,降低制作成本;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被控制在0~17%以内,即光学成像系统10所成图像的变形较小。由此,光学成像系统10反映模拟mtf上有良好的数值,光学成像系统10具备良好的成像性能。[0134]第三实施例[0135]请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至像侧包括光阑sto、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及滤光片l7。[0136]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4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37]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5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6在近光轴处为凹面。[0138]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7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8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39]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9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0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40]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1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2在近光轴处为凸面。[014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4在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非球面,且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反曲点。[0142]当光学成像系统10用于成像时,被摄物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从物侧方向进入光学成像系统10,并依次穿过光阑sto、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及红外滤光片l7,最终汇聚到成像面ima上。[0143]表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特性,焦距、折射率及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55nm,曲率半径、厚度和半直径的单位均为毫米(mm)。[0144]表5[0145][0146]其中,efl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有效焦距,fno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ov为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0147]表6[0148][0149]图8为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的模拟mtf对视场角性能数据图,参考波长为550nm。其中,横坐标表示y场偏移角度,即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相对于光轴所成的角度,单位为度;纵坐标表示otf系数;s1与t1表示空间频率为139p/mm下的曲线,能够反映光学成像系统10的反差特性及分辨率特性。[0150]图9由左至右依次为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场曲曲线图及畸变曲线图,参考波长为550nm。[0151]由图8和图9的曲线可得知,光学成像系统10弧矢场曲值及子午场曲值被控制在-0.2mm~0.2mm之间,透镜的制作更容易,降低制作成本;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被控制在0~17%以内,即光学成像系统10所成图像的变形较小。由此,光学成像系统10反映模拟mtf上有良好的数值,光学成像系统10具备良好的成像性能。[0152]表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fno/f6、f6/fov、tan(hfov)/sd11、sd22/sd12、(ct1+ct2)/(t12+t23)、vd3-vd2、|rs7+rs8|/|rs7-rs8|和|r5|/ct3的值。[0153]表7[0154][0155][0156]请参见图10,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可应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取像模组100。取像模组100包括感光元件2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感光元件20设置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侧。[0157]感光元件20可以采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影像感测器或者电荷耦合元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0158]请参见图11,本技术实施例的取像模组100可应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电子装置200包括壳体210及取像模组100,取像模组100安装在壳体210上。[0159]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为行车记录仪、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机、数码静物相机、移动医疗装置、可穿戴式设备等支持成像的电子装置。[01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