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应用、牡丹花发酵液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21 09:25:39     849



食品,饮料机械,设备的制造及其制品加工制作,储藏技术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应用、牡丹花发酵液及其应用技术领域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应用、牡丹花发酵液及其应用。背景技术:2.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双子叶植物纲、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花色泽艳丽,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品种繁多,色泽亦多。牡丹花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可作为食用花卉,中国古代就有以牡丹花为原料制作牡丹羹、牡丹酒、花茶、食用染料及香料的历史。卫生部2013年第10号公告公布批准丹凤牡丹花为新食品原料,多种牡丹花提取物也被批准为化妆品可用原料。研究显示,牡丹花中含有多酚、黄酮、花青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抑菌、美容养颜等多种保健和护肤作用,其中牡丹花中的总多酚含量远高于其他可食用花卉。3.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易受环境温度、光照、ph值、氧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物活性。研究显示,多酚类化合物在不同的加工处理过程中以及进一步参与到复杂食品和化妆品体系中,易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引起质和量的变化,最终引起生物活性的变化,其中热加工处理以及贮藏期的热不稳定性是影响牡丹花多酚稳定性、导致营养价值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人体消化环境和过程复杂,极易对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胃肠消化过程一方面会促进多酚类物质的释放,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降解多酚的酶,使多酚类物质发生降解,降低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4.牡丹花及牡丹花提取物可作为食品和化妆品原料,但传统的加工处理方法极易破坏牡丹花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多酚类化合物,同时,牡丹花多酚在贮藏和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极大地影响牡丹花及其提取物的应用。因此,如何控制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提高多酚类物质的利用率成为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牡丹花发酵液及其应用。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应用,具体为在制备牡丹花发酵液中的应用;所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blcc2-0015,已于2015年3月18日保藏于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5126;且所述菌株已经在现有专利cn201510419415.7(专利名称为《一株具高抗氧化活性的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中公开。7.具体地,所述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在提高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应用。8.具体地,所述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在提高牡丹花发酵液中多酚稳定性的应用。9.具体地,利用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制备牡丹花发酵液包括如下步骤:(1)将牡丹花浆液置于灭菌发酵罐中,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转接至发酵罐中进行发酵;(2)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得本技术所述牡丹花发酵液。10.优选地,步骤(1)中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接种量为1%~9%,发酵温度为33~41℃,发酵时间为10~30h。1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接种量为5%~9%,发酵温度为33~37℃,发酵时间为20~30h。12.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的牡丹花浆液采用如下方法制得:a.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b.低温速冻:采用低温速冻机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c.低温打浆:将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冷却纯净水,进行打浆;d.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进行高温瞬时灭菌,得牡丹花浆液。13.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的牡丹花鲜花包括不同品种、不同花色的牡丹花花瓣、花蕊、花粉、花萼、花托、花柄中的一种或多种。14.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的低温速冻的温度为-30~-50℃,进一步优选为-45~-50℃;低温速冻时间为10~20min,进一步优选为15~20min。15.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的冷却纯净水的温度为0~10℃,进一步优选为0~5℃;牡丹花与冷却纯净水的质量比为1:5,打浆细度为可过100目筛。16.优选地,步骤d中灭菌温度为135℃,灭菌时间5s。17.优选地,步骤(2)中无极陶瓷膜的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18.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19.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牡丹花发酵液在食品及化妆品中的应用。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利用blcc2-0015发酵制备牡丹花发酵液,制得的牡丹花发酵液中多酚的含量及稳定性均高于按照常规方法提取的牡丹花浆液及利用其他菌株发酵制得的发酵液;(2)本发明所述牡丹花浆液采用低温速冻、低温打浆结合高温瞬时灭菌的处理方法,降低对牡丹花活性物质的破坏程度,在最大程度地保持牡丹花中总多酚含量的同时,制备获得适合发酵的牡丹花浆液;(3)本发明将牡丹花浆液通过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进行发酵处理,促进原有多酚类物质的溶出,通过生物转化提高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增强牡丹花多酚的热稳定性和消化过程稳定性,有利于顺利到达人体吸收及作用位点,可以提高开发相关产品的货架稳定期和品质;(4)本发明结合现代乳酸菌发酵处理技术制备牡丹花发酵液,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功效性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21.图1为不同速冻温度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2为不同速冻时间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3为不同温度冷却水打浆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4为不同接种量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5为不同发酵温度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6为不同发酵时间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图7为发酵过程中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2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绝非仅限于此。以下所述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23.本技术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参照t/ahfia005-2018《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处理制得的牡丹花处理液进行总多酚含量检测,标准品为没食子酸,检测波长为778nm。24.分别吸取制得的牡丹花处理液1.0ml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2.5ml福林酚试剂摇匀,继续加入2.5ml 15%na2co3溶液,加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在40℃水浴60min,静置冷却20min,测定其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牡丹花处理液的总多酚浓度。25.实施例1牡丹花发酵液的制备(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2)低温速冻:将牡丹花鲜花置于-30~-50℃的低温速冻机中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10~20min;(3)低温打浆:将步骤(2)经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温度为0~10℃冷却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的比为1:5,打浆至浆液可过100目筛;(4)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灭菌温度135℃,灭菌时间5s,进行高温瞬时灭菌;(5)转罐冷却:先将发酵罐进行空消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发酵罐冷却至37℃,然后将高温瞬时灭菌的牡丹花浆液通过无菌管道转移至发酵罐中,将牡丹花浆液冷却至35℃;(6)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转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1~9%,发酵温度33~41℃,发酵时间10~30h;(7)膜过滤除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膜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获得澄清无菌牡丹花发酵液。26.实施例2 牡丹花发酵前处理不同参数对牡丹花浆液中牡丹多酚含量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中步骤(1)~(4)所述方法制备牡丹花浆液,分别测定不同速冻温度、不同速冻时间、不同温度冷却纯净水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具体如下:1、不同速冻温度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2)低温速冻:将牡丹花鲜花分别置于温度设置为-30℃、-35℃、-40℃、-45℃、-50℃的低温速冻机中,分别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15min;(3)低温打浆:将步骤(2)经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温度为5℃冷却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的比为1:5,打浆至浆液可过100目筛;(4)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灭菌温度135℃,灭菌时间5s,进行高温瞬时灭菌处理;测定不同速冻温度下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的含量,绘制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牡丹花浆液中多酚含量随着不同速冻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温度降低至-45℃,总多酚含量趋于稳定。27.2、不同低温速冻时间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设置步骤(2)中的速冻温度为-45℃,低温速冻处理时间分别为10min、12.5min、15min、17.5min、20min;步骤(3)中加入的冷却纯净水温度为5℃;测定不同低温速冻时间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的含量,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的含量随着速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时间达到15min趋于稳定。28.3、不同温度打浆用冷却水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设置步骤(2)中温度为-45℃,低温速冻处理时间为15min;步骤(3)中加入的冷却纯净水的温度分别为0℃、2.5℃、5℃、7.5℃、10℃;测定不同冷却水温度对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并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添加不同温度冷却水进行打浆处理,牡丹花浆液中总多酚含量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29.实施例3 发酵过程中不同参数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1、测定不同接种量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设置步骤(2)中低温速冻机的温度为-45℃,低温速冻处理时间为15min,步骤(3)中加入的冷却纯净水的温度为5℃;设置步骤(6)中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接种量为1%、3%、5%、7%、9%,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测定不同接种量下牡丹花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绘制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4可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接种量为5%时,总多酚含量最高;2、不同发酵温度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设置步骤(2)中低温速冻机的温度为-45℃,低温速冻处理时间为15min,步骤(3)中加入的冷却纯净水的温度为5℃;设置步骤(6)中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3℃、35℃、37℃、39℃、41℃,发酵时间20h;测定不同发酵温度下牡丹花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绘制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5可知,发酵温度为37℃时,总多酚含量最高,温度过低和过高会降低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增殖效果,对总多酚含量产生影响,其中相对于温度过低,温度偏高的影响程度更大。30.3、不同发酵时间对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的影响:按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设置步骤(2)中低温速冻机的温度为-45℃,低温速冻处理时间为15min,步骤(3)中加入的冷却纯净水的温度为5℃;设置步骤(6)中植物乳杆菌blcc2-0015的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分别设10h、15h、20h、25h、30h;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牡丹花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6可知,发酵时间为20h时,总多酚含量达到最高,发酵时间继续增大,总多酚含量趋于稳定。31.实施例4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牡丹花发酵液样品:(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2)低温速冻:将牡丹花鲜花置于-30℃的低温速冻机中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10min;(3)低温打浆:将步骤(2)经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温度为10℃冷却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的添加比为1:5,打浆至浆液可过100目筛;(4)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灭菌温度135℃,灭菌时间5s,进行高温瞬时灭菌;(5)转罐冷却:先将发酵罐进行空消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发酵罐冷却至37℃,然后将高温瞬时灭菌的牡丹花浆液通过无菌管道转移至发酵罐中,将牡丹花浆液冷却至35℃;(6)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转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1%,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10h;(7)膜过滤除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膜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获得澄清无菌牡丹花发酵液。32.实施例5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牡丹花发酵液样品:(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2)低温速冻:将牡丹花鲜花置于-45℃的低温速冻机中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15min;(3)低温打浆:将步骤(2)经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温度为5℃冷却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的比为1:5,打浆至浆液可过100目筛;(4)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灭菌温度135℃,灭菌时间5s,进行高温瞬时灭菌;(5)转罐冷却:先将发酵罐进行空消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发酵罐冷却至37℃,然后将高温瞬时灭菌的牡丹花浆液通过无菌管道转移至发酵罐中,将牡丹花浆液冷却至35℃;(6)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转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0h;(7)膜过滤除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膜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获得澄清无菌牡丹花发酵液。33.实施例6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牡丹花发酵液样品:(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转移至低温速冻机进行速冻;(2)低温速冻:将牡丹花鲜花置于-50℃的低温速冻机中对牡丹花鲜花进行低温速冻处理20min;(3)低温打浆:将步骤(2)经低温速冻后的牡丹花鲜花迅速转移至打浆机,加入温度为0℃冷却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的比为1:5,打浆至浆液可过100目筛;(4)高温瞬时灭菌:将低温过筛浆液迅速转移至高温瞬时灭菌设备,灭菌温度135℃,灭菌时间5s,进行高温瞬时灭菌;(5)转罐冷却:先将发酵罐进行空消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20min,发酵罐冷却至37℃,然后将高温瞬时灭菌的牡丹花浆液通过无菌管道转移至发酵罐中,将牡丹花浆液冷却至35℃;(6)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转接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菌种进行发酵,接种量为9%,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30h;(7)膜过滤除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膜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获得澄清无菌牡丹花发酵液。34.对比例1采用常规方法制得牡丹花处理液,具体过程如下:(1)牡丹花采集:采集处于花期的牡丹花鲜花;(2)打浆处理:加入温度为25℃的纯净水,牡丹花和冷却水比为1:10,打浆时间20s,保证浆液过100目筛;(3)高温灭菌:将牡丹花浆液转移至三角瓶中,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灭菌温度121℃,时间1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4)膜过滤除菌:采用无机陶瓷膜对牡丹花浆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膜孔径大小为100nm、跨膜压差为0.15mpa、膜面流速为2m/s,获得澄清无菌牡丹花处理液。35.对比例2与实施例5相同,区别在于,将步骤(6)中添加5%灭活的植物乳杆菌blcc2-0015菌种液,置于37℃条件下保温20h。36.对比例3与实施例5相同,区别在于,步骤(6)中使用的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blcc2-0010。37.试验例1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检测:分别取实施例4~6和对比例1~3中牡丹花处理液样品,进行总多酚含量的检测。38.表1 实施例4~6及对比例1~3制得的牡丹花发酵液中总多酚含量注:表1中**代表与对比例1处理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处理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处理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39.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4~6制得的牡丹花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明显高于对比例1~3,且差异显著,说明本发明采用低温速冻、低温打浆、高温瞬时灭菌的低温处理方法结合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能够有效提高牡丹花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40.试验例2 发酵培养过程中总多酚含量变化以实施例5、对比例2和对比例3为例测定发酵培养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分别间隔4h取培养过程中的发酵液,并将发酵液采用膜孔径为100nm,跨膜压差为0.2mpa,膜流速为2m/s的无机陶瓷膜对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除杂处理,最后测定处理后发酵液中的总多酚含量。41.由图7可知,经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的发酵液(实施例5)中总多酚含量不断增加,在20h时,总多酚含量达到最大为3.1mg/ml;未经乳酸菌发酵的培养物(对比例2)中总多酚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经植物乳杆菌blcc2-0010发酵的发酵液(对比例3)中总多酚含量2.5 mg/ml;说明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具有提高牡丹花处理液中总多酚含量的作用。42.试验例3 牡丹花发酵液中多酚的热稳定性分析将实施例4~6及对比例1~3制备的发酵液在无菌条件下灌装至食品级无菌聚丙烯塑料瓶中,封盖后分别置于23℃和40℃稳定性试验箱,湿度75%,每隔2周取样进行总多酚含量检测,计算多酚损失率。43.多酚损失率%=(初始总多酚含量—贮藏后总多酚含量)/初始总多酚含量×100%表2 不同样品热稳定性测试结果注:在相同温度和时间下,*代表与对比例1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 **代表与对比例1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44.由表2可知,本发明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在23℃和40℃条件下,在放置8周过程中,多酚损失率较低,体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与对比例1~3制备的处理相比多酚损失率均出现不同程度地显著性差异。45.试验例4牡丹花发酵液在人工胃液中的多酚稳定性分析人工胃液配制:准确量取20ml的1mol/l盐酸,加蒸馏水调节ph值为2.5,然后加入胃蛋白酶(1g/100ml),充分溶解后,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制得人工胃液。46.分别取三角瓶将实施例4~6及对比例1~3制备的发酵液添加至人工胃液中,添加量为20%(v/v),置于37℃水浴条件下,分别在0、0.5、1、2h取样,立即进行总多酚含量检测,计算多酚损失率。47.表3 不同样品在人工胃液中的多酚稳定性测试结果注: *代表与对比例1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48.由表3可知,与对比例1~3比较,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中多酚含量在1h时的损失率开始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发明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中的多酚在人工胃液中较稳定,通过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多酚在胃液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49.试验例5 牡丹花发酵液在人工肠液中的多酚稳定性分析人工肠液配制: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蒸馏水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酶10g,加蒸馏水适量使溶解,将两种液体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制得人工肠液。50.分别取三角瓶将实施例4~6及对比例1~3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或牡丹花浆液添加至人工肠液中,添加量为20%(v/v),置于37℃水浴条件下,分别在0、2、4、6h取样,立即进行总多酚含量检测,计算多酚损失率,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51.表4 不同样品在人工肠液中的多酚稳定性测试结果注:*代表与对比例1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 **代表与对比例1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2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比较,p<0.05,具显著性差异;▽▽代表与对比例3比较,p<0.01,具极显著性差异。52.由表4可知,多酚含量在人工肠液中损失速度较快,与对比例1~3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发酵液中多酚含量在6h时损失率显著低于对比例1~3,说明通过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增强了牡丹花发酵液中多酚在肠液中消化过程的稳定性。53.本发明结合采用低温速冻、低温打浆和高温瞬时灭菌的前处理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前处理对牡丹花提取液中多酚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处理,一方面,提高了牡丹花提取液中总多酚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处理,提高了多酚的热稳定性和胃肠消化过程稳定性,有助于牡丹花及牡丹多酚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及实际应用,对于提高产品品质、延长产品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54.试验例6 不同热稳定性处理样品抗氧化活性测定称取一定量的dpph,用少量无水乙醇溶解,然后用50%乙醇配成30μmol/l的溶液,取2ml dpph 溶液,分别加入0.2ml实施例2和对比例1~3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或牡丹花浆液,摇匀,放入25℃水浴中反应15min后取出,测定525nm波长下的吸光值ai,以0.2ml蒸馏水代替样品作为空白对照管ac,以2ml 50%乙醇代替dpph溶液作为样品参比管aj,并以等体积蒸馏水和50%乙醇混合溶液空白调零,按同样方法测定在525nm波长下的吸光值,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按公式dpph自由基清除率=[1-(ai-aj)/ac]×100%计算,清除效果如表5所示;表5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不同处理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注:*代表p<0.05,与同一样品0w清除率比较,具显著性差异;**代表p<0.01,与同一样品0w清除率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0055]由表5可知,在23℃和40℃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4~6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无明显变化,而对比例1~3制备的牡丹花样品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不同程度地显著性降低;说明本发明结合植物乳杆菌blcc2-0015发酵制备的牡丹花发酵液,增强牡丹花多酚热稳定性的同时,能够保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牡丹花发酵液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价值。[00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