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技术涉及电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背景技术:2.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及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无人机、电动汽车及大型储能设备等领域,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绿色化学电源。为了满足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要求,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同时也对锂离子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以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截面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区域具有r-3m、p2/m或p-3m1中的至少一种晶相结构的第二结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1.8至5.4。本技术的发明人研究发现:p63mc晶相结构虽然具备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不易发生由原子迁移引起的结构相变,能够在高电压下维持较好的稳定性,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面面相对而产生较强的排斥,从而产生较大的膨胀或收缩,这将不利于正极极片上正极材料层的稳定,导致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降低;此时,引入第二结构(如r-3m等),其本身的膨胀或收缩程度较低,并且由于其与p63mc晶相结构存在一定的脱锂时间差,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正极活性材料颗粒整体的膨胀或收缩。因此,通过调控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晶相结构和面积比,能够改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问题,从而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含f元素,第二区域中f元素与o元素的原子数比为0.5%至5%;由于第二结构(如r-3m等)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不如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通过引入氟元素,可以稳定其氧骨架,减少氧位移引发的相变,进而可以极大提升正极活性材料整体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co,基于第一区域中过渡金属元素的摩尔数,第一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c1大于或等于90%;此时,在保证第一区域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区域具有较高的容量。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co,基于第二区域中过渡金属元素的摩尔数,第二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c2大于或等于70%。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c1-c2|≤25%,此时,能够提高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相容性,进而保证正极活性材料整体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元素a和元素m,基于第一区域中元素a的摩尔数,元素m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至10%,其中,元素a包括co、mn或n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包括al、ti、ni、nb、mg、ca、zr、zn、la、y或na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元素a和元素t,基于第二区域中元素a的摩尔数,元素t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至1%,其中,元素a包括co、mn或n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包括s、se、si或c中的至少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满足上述特征中的至少一者,均有利于提高正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区域a1和区域a2,第二区域包括区域b1,区域b1位于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通过将区域b1(具有r-3m等晶相结构)设置在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一方面,能够对晶相结构较不稳定的区域b1形成更好的保护,降低其在高电压下相变的风险;另一方面,区域b1能够为两侧的区域a1和区域a2提供充分的缓冲作用,降低正极材料颗粒整体的膨胀或收缩。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区域b2,区域b2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距离d满足,d≤200nm;在正极活性材料近表面区域存在具有r-3m等晶相结构的区域b2,能够降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由于第一结构膨胀或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破裂的风险。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界面层,沿垂直界面层的方向,第一区域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和第二区域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呈平行排列;此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界面相容性较好,能够降低在膨胀或收缩过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开裂的风险。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活性材料的dv50为5μm至20μm。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正极活性材料的xrd谱图中,位于16°至17.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1,位于44.5°至45.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2;位于17.5°至19°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3,位于49.5°至50.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4,满足:i1+i2》i3+i4。其中,i1和i2分别对应第一结构的非活性晶面和活性晶面的衍射峰,i3和i4分别对应第二结构的非活性晶面和活性晶面的衍射峰,此时,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第一结构的晶体含量占比较高,能够提高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表面稳定性。进一步地,满足:i2》i4,表明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第一结构的活性晶面相对较多,能够提高正极活性材料活性表面的稳定性。15.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体积膨胀率,从而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极片在电化学装置循环过程中则具有较低的厚度变化率。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材料层、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材料层和正极集流体之间的中间层,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剥离力为f1,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剥离力为f2,满足:f1和f2中的较小者大于或等于10n/m。进一步地,f1和f2中的较小者大于或等于20n/m,此时,能够进一步抑制由于正极活性材料的膨胀和收缩导致的正极材料层从集流体上的脱落,提高正极极片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层包括粘结剂和导电剂,基于中间层的质量,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至8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t1,中间层的厚度为t2,满足:10≤t1/t2≤60。19.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或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极片。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体积膨胀率,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极片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20.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电化学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从而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的截面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区域具有r-3m、p2/m或p-3m1中的至少一种晶相结构的第二结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1.8至5.4。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同时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由于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可以综合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降低正极活性材料整体的应变,以改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问题,从而提高正极极片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22.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截面的透射电镜照片;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1中正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具体实施方式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化学装置的例子来解释本技术,但是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并不仅限于锂离子电池。29.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正极活性材料的截面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第二区域具有r-3m、p2/m或p-3m1中的至少一种晶相结构的第二结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1.8至5.4。不限于任何理论,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同时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由于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可以综合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降低正极活性材料整体的应变,以改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从而降低正极极片的厚度变化率、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在本技术中,正极极片的厚度变化率是指在电化学装置循环中正极极片的厚度变化率。30.例如,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可以为1.8、2、2.5、3、3.5、4、4.5、5、5.4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不限于任何理论,本技术的发明人发现,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过小时(例如小于1.8),正极活性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过大时(例如大于5.4),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或收缩增大,影响正极极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通过调控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得到结构稳定且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膨胀或收缩较低的正极活性材料,从而降低正极极片的厚度变化率、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含f。不限于任何理论,由于第二结构(如r-3m等)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不如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通过引入氟元素,可以稳定其氧骨架,减少氧位移引发的相变,从而降低其过早劣化导致正极材料整体性能降低的风险。进一步地,第二区域中f与o的原子数比为0.5%至5%。3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co,基于第一区域中过渡金属元素的摩尔数,第一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c1大于或等于90%;例如,第一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可以为90%、91%、92%、93%、94%、95%、96%、97%、98%、99%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此时,在保证第一区域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区域具有较高的容量。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co,基于第二区域中过渡金属元素的摩尔数,第二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大于或等于70%。第二区域中co的摩尔百分含量可以为70%、75%、80%、85%、90%、95%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c1-c2|≤25%,此时,能够提高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相容性,进而保证正极活性材料整体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元素a和元素m,基于第一区域中元素a的摩尔数,元素m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至10%,其中,元素a包括co、mn或n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m包括al、ti、ni、nb、mg、ca、zr、zn、la、y或na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元素a和元素t,基于第二区域中元素a和的摩尔数,元素t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至1%,其中,元素a包括co、mn或n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t包括s、se、si或c中的至少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满足上述特征中的至少一者,均有利于提高正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35.例如,元素m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0.5%、1%、2%、5%、8%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不限于任何理论,元素m的引入可以与co形成掺杂,提高第一区域结构的稳定性,有效改善脱嵌锂过程中第一区域结构坍塌的问题,从而提高正极活性材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36.例如,元素t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0.3%、0.5%、0.7%、0.8%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不限于任何理论,元素t的引入可以对部分氧缺陷形成弥补,提升局域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元素t可以作为牺牲剂,优先消耗活性氧,从而抑制不可控的氧化反应的发生,提升体系的稳定性。3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包括区域a1和区域a2,第二区域包括区域b1,区域b1位于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通过将区域b1(具有r-3m等晶相结构)设置在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一方面,能够对晶相结构较不稳定的区域b1形成更好的保护,降低其在高电压下相变的风险;另一方面,区域b1能够为两侧的区域a1和区域a2提供充分的缓冲作用,降低正极材料颗粒整体的膨胀或收缩。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区域包括区域b2,区域b2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距离d满足,d≤200nm;在正极活性材料近表面区域存在具有r-3m等晶相结构的区域b2,能够降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由于第一结构膨胀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破裂的风险。3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具有界面层,沿垂直界面层的方向,第一区域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和第二区域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呈平行排列;此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界面相容性较好,能够降低在膨胀收缩过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开裂的风险。4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活性材料的dv50为5μm至20μm。例如,正极活性材料的dv50可以为5μm、8μm、10μm、12μm、15μm、17μm、20μm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不限于任何理论,正极活性材料的dv50在上述范围内,能够降低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同时,能够具有充足的活性表面,保证电化学装置的动力学性能。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正极活性材料的xrd谱图中,位于16°至17.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1,位于44.5°至45.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2;位于17.5°至19°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3,位于49.5°至50.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为i4,满足:i1+i2》i3+i4。此时,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第一结构的晶体含量占比较高,能够提高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表面稳定性。其中,16°至17.5°范围的衍射峰和44.5°至45.5°范围的衍射峰为第一结构对应的衍射峰,17.5°至19°范围的衍射峰和49.5°至50.5°范围的衍射峰为第二结构对应的衍射峰。进一步地,满足:i2》i4,表明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第一结构的活性晶面相对较多,能够提高正极活性材料活性表面的稳定性。42.本技术对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将第一结构的原料混合,先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第一前驱体;将第二结构的原料混合,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第二前驱体;并对第一前驱体或第二前驱体选择性进行煅烧,然后混合后煅烧得到正极活性材料。本技术对获得第一前驱体或第二前驱体的煅烧温度和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煅烧温度为500-1100℃,煅烧时间为1-12h。本技术对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混合后煅烧的温度和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煅烧温度为500-1100℃,煅烧时间为1-12h。43.本技术对制备第一结构的原料和第二结构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第一结构的原料可包括但不限于co(no3)2、ni(no3)2、cocl2、coso4、co(ch3coo)2、nicl2、niso4或ni(ch3coo)2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二结构的原料可包括但不限于co(no3)2、mnso4、ni2so4、cocl2、coso4、co(ch3coo)2、nicl2、niso4、ni(ch3coo)2、ni(no3)2、mncl2、mnso4、mn(ch3coo)2或mn(no3)2中的至少一种。44.本技术对于在正极活性材料中引入上述元素m或元素t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将含有元素m的化合物作为第一结构的原料加入然后制备第一前驱体,或者煅烧第一前驱体时加入;将含有元素t的化合物作为第二结构的原料加入然后制备第二前驱体,或者煅烧第二前驱体时加入。本技术对含有元素m的化合物和含有元素t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含有元素m的化合物可包括但不限于al(no3)3、tio2、al2o3、mgo、y2o3、la2o3、nb2o5或w2o3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含有元素t的化合物可包括但不限于nh4f、se粉或s粉中的至少一种。45.在本技术中,正极活性材料包括lixnazco1-yxyo2-δrδ,其中,x元素包括mn、ni、nb、b、mg、al、si、p、s、ti、cr、fe、cu、zn、ga、y、zr、mo、ag、w、in、sn、pb、sb、se或ce中的至少一种,r为卤素,0.6≤x≤1.2,0≤y《0.15,0≤z《0.03,0≤δ≤0.1。4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体积膨胀或收缩,从而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极片在电化学装置循环过程中则具有较低的厚度变化率。4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材料层、正极集流体和位于正极材料层和正极集流体之间的中间层,正极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材料,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剥离力为f1,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剥离力为f2,满足:f1和f2中的较小者大于或等于10n/m。进一步地,f1和f2中的较小者大于或等于20n/m,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剥离力f1和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剥离力f2中的较小者在上述范围内,说明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能够降低正极材料层从集流体表面脱落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正极极片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4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中间层包括粘结剂和导电剂,基于中间层的质量,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至80%;例如,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30%、35%、40%、45%、50%、55%、60%、75%、70%、75%或为其间的任意范围。不限于任何理论,通过调控粘结剂的质量百分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得到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的正极极片,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本技术对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粘结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49.中间层中包括导电剂,以利于正极材料层与正极集流体层之间的电子传导。本技术对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导电炭黑(super p)、碳纳米管(cnts)、碳纤维、鳞片石墨、科琴黑、石墨烯、金属材料或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碳纳米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壁碳纳米管和/或多壁碳纳米管。上述碳纤维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和/或纳米碳纤维。上述金属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粉和/或金属纤维,具体地,金属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镍、铝或银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导电聚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亚苯基衍生物、聚苯胺、聚噻吩、聚乙炔或聚吡咯中的至少一种。5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t1,中间层的厚度为t2,满足:10≤t1/t2≤60。51.本技术对正极材料层的厚度t1和中间层的厚度t2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正极材料层的厚度t1为40μm至60μm,中间层的厚度t2为1μm至4μm。通过调控正极材料层的厚度t1和中间层的厚度t2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得到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的正极极片,进而提高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52.本技术对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将中间层的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的一个表面,烘干处理后在中间层上继续涂覆正极材料层的浆料,烘干处理后得到单面涂覆中间层和正极材料层的正极极片。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双面涂覆中间层和正极材料层的正极极片。需要说明,上述“表面”可以是正极集流体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正极集流体的部分区域,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53.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活性材料或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正极极片。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具有较低的体积膨胀率,本技术提供的正极极片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54.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还包括负极极片,负极极片通常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材料层,本技术对负极集流体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铜箔、铜合金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或复合集流体等。在本技术中,对负极集流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厚度为4μm至12μm。在本技术中,负极材料层可以设置于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负极集流体厚度方向上的两个表面上。需要说明,这里的“表面”可以是负极集流体的全部区域,也可以是负极集流体的部分区域,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55.本技术中,负极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间相微碳球、硬碳、软碳、硅、硅-碳复合物、li-sn合金、li-sn-o合金、sn、sno、sno2、尖晶石结构的锂化tio2-li4ti5o12或li-al合金中的至少一种。56.在本技术中,负极材料层中还可以包括导电剂,本技术对导电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导电剂中的至少一种。57.在本技术中,负极材料层中还可以包括粘结剂,本技术对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粘结剂中的至少一种。58.任选地,负极极片还可以包括导电层,导电层位于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材料层之间。本技术对导电层的组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导电层,导电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导电剂和上述粘结剂。59.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还包括隔离膜,本技术对隔离膜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本技术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四氟乙烯为主的聚烯烃(po)类隔膜、聚酯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膜)、纤维素膜、聚酰亚胺膜(pi)、聚酰胺膜(pa)、氨纶、芳纶膜、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或纺丝膜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pp。本技术的隔离膜可以具有多孔结构,孔径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孔径的尺寸可以为0.01μm至1μm。在本技术中,隔离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厚度可以为5μm至500μm。60.例如,隔离膜可以包括基材层和表面处理层。基材层可以为具有多孔结构的无纺布、膜或复合膜,基材层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任选地,可以使用聚丙烯多孔膜、聚乙烯多孔膜、聚丙烯无纺布、聚乙烯无纺布或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多孔复合膜。任选地,基材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置有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可以是聚合物层或无机物层,也可以是混合聚合物与无机物所形成的层。61.无机物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机颗粒和无机物层粘结剂,本技术对无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钛、二氧化铪、氧化锡、二氧化铈、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钙、氧化锆、氧化钇、碳化硅、勃姆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或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对无机物层粘结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或聚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层中包含聚合物,聚合物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酰胺、聚丙烯腈、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呲咯烷酮、聚乙烯醚、聚偏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中的至少一种。62.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还包括电解液,本技术对电解液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电解液可以包括非水溶剂和锂盐。63.本技术对非水溶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醚化合物或其它有机溶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或氟代碳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链状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或碳酸甲乙酯(mec)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环状碳酸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或碳酸乙烯基亚乙酯(vec)中的至少一种。氟代碳酸酯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1,2-二氟亚乙酯、碳酸1,1-二氟亚乙酯、碳酸1,1,2-三氟亚乙酯、碳酸1,1,2,2-四氟亚乙酯、碳酸1-氟-2-甲基亚乙酯、碳酸1-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2-二氟-1-甲基亚乙酯、碳酸1,1,2-三氟-2-甲基亚乙酯或碳酸三氟甲基亚乙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羧酸酯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叔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γ-丁内酯、癸内酯、戊内酯、甲瓦龙酸内酯或己内酯中的至少一种。上述醚化合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二丁醚、四甘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乙氧基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或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上述其它有机溶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二甲亚砜、1,2-二氧戊环、环丁砜、甲基环丁砜、1,3-二甲基-2-咪唑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辛酯或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64.本技术对锂盐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即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lipf6、libf4、liasf6、liclo4、lib(c6h5)4、lich3so3、licf3so3、lin(so2cf3)2、lic(so2cf3)3、lisif6、libob或二氟硼酸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锂盐包括lipf6。65.本技术的电化学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以包括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任何装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电化学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锂金属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二次电池或锂离子聚合物二次电池等。66.电化学装置的制备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技术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将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并根据需要将其卷绕、折叠等操作得到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放入包装袋内,将电解液注入包装袋并封口,得到电化学装置;或者,将正极极片、隔离膜和负极极片按顺序堆叠,然后用胶带将整个叠片结构的四个角固定好得到叠片结构的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入包装袋内,将电解液注入包装袋并封口,得到电化学装置。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防过电流元件、导板等置于包装袋中,从而防止电化学装置内部的压力上升、过充放电。67.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前述任一实施方案中的电化学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电化学装置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从而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装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68.本技术的电子装置没有特别限定,其可以是用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电子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笔输入型计算机、移动电脑、电子书播放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传真机、便携式复印机、便携式打印机、头戴式立体声耳机、录像机、液晶电视、手提式清洁器、便携cd机、迷你光盘、收发机、电子记事本、计算器、存储卡、便携式录音机、收音机、备用电源、电机、汽车、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照明器具、玩具、游戏机、钟表、电动工具、闪光灯、照相机、家庭用大型蓄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等。69.实施例70.以下,举出实施例及对比例来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各种的试验及评价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份”、“%”为质量基准。71.测试方法和设备:72.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测试:7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拍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截面的照片,确定截面照片中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区域和具有第二结构的第二区域,通过图像解析软件,测量第一区域的面积大小为s1、第二区域的面积大小为s2,则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为s1/s2。74.元素含量的测试:7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测试正极活性材料中不同元素的含量。76.将锂离子电池在30ma/cm2的电流密度下满放至3.5v以下,并且静置10min后在手套箱内拆解获得正极极片;将正极极片转移至配备聚焦离子束的扫描电镜(型号:fei vion plasma fib)腔体内,加工得到可用于透射扫描电镜(stem,型号:fei titan3 g2 60-300)分析的样品,要求样品表面用pt保护,并且用ga离子束加工,样品厚度不超过100nm;并且用低电压模式进行清洗,除去样品加工的残留表面。将样品在stem下观察,在合适的倍率下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eds)功能进行数据采集,获得正极活性材料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内的元素含量。采集至少3处不同位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77.循环容量保持率测试:78.采用电池测试仪(land ct2001a)在25℃下将锂离子电池先20ma/cm2恒流充电至4.6v,然后恒压充电至电流小于50μa;此后再用20ma/cm2的电流恒流放电至3.0v,此为一个循环,记录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重复上述循环200次,记录第2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循环容量保持率=第2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79.剥离力f测试:80.采用表界面切割拉伸系统(型号:model:saicas-dn)进行测试;先取一片2cm×0.5cm的平整极片,放置于仪器腔体内的样品台,底部固定。然后刀片以0.2mm/分钟的速度进行移动,读取测量数值,将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剥离力f1和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剥离力f2中的较小者确定为剥离力f。81.厚度测试:82.先将锂离子电池在常温下,10ma/cm2放电至3.5v以下,并静置0.5h。拆解锂离子电池,并按照部件依次放好,防止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接触。此后,利用扫描电镜拍摄正极极片的横断面照片,随机选取边缘、中心等不同的10个位置测量,分别获得10个正极极片的总厚度数据、10个正极集流体和中间层的总厚度数据、10个正极集流体的厚度数据,将10个数据计算平均值即获得正极极片总厚度t0、正极集流体和中间层的总厚度t0’、正极集流体的厚度ta。83.若为单面涂覆,正极材料层的厚度t1=t0-t0’,中间层的厚度t2=t0’‑ta;84.若为双面涂覆,正极材料层的厚度t1=(t0-t0’)/2,中间层的厚度t2=(t0’‑ta)/2。85.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86.如图1所示,为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扫描电镜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以片状为主。图2为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颗粒截面的透射电镜照片,其中,区域a1和区域a2的晶相结构为p63mc,区域b1的晶相结构为r-3m,可以看出,区域b1位于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且区域b1与区域a1和区域a2之间均存在界面层,沿垂直区域b1与区域a1之间界面层的方向,区域b1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和区域a1中距离界面层3nm的区域中的过渡金属层呈平行排列。同时,区域b1包括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0nm的区域,从而能够降低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由于第一结构膨胀或收缩所产生的应力,进而降低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破裂的风险。87.x射线衍射图谱测试:88.首先将锂离子电池在10ma/s的电流密度下放电至3.0v,静置5min后,在手套箱或者干燥房拆解锂离子电池。选取正极极片的中心部位,裁剪得到3×3cm大小的试样。在布鲁克x射线粉末衍射仪上进行表征,采集10°至80°范围的衍射峰,采集速度是1°/min。89.如图3所示,为实施例1-1中的正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16°至17.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i1为100,44.5°至45.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i2为30,17.5°至19°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i3为57,49.5°至50.5°范围的衍射峰的强度i4为23,满足:i1+i2》i3+i4。同时,i2》i4。90.实施例1-191.《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92.(1)将co(no3)2和ni(no3)2按照co和ni的摩尔比为95:5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加入氨水和naoh,调节ph至8.6以上,通过共沉淀法获得co0.97ni0.03(oh)2沉淀,然后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一次煅烧得到第一前驱体,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3h。93.(2)将co(no3)2、mnso4、niso4按照co、mn和ni摩尔比为80:10:10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然后加入co摩尔量3%的nh4f,并利用(nh4)2co3调节ph至8.6以上,形成碳酸盐共沉淀作为第二前驱体。94.(3)将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按照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并且加入li2co3,然后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二次煅烧,产物经研磨过筛得到dv50为17μm的正极活性材料,煅烧温度为1000℃,煅烧时间为12h,空气流速为8l/min。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中过渡金属元素(co、mn和ni)总的摩尔数与li2co3中li的摩尔数比为1:1.05。95.《正极极片的制备》96.将上述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为97:1.4:1.6进行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均匀,获得正极浆料,其中正极浆料的固含量为70wt%。采用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正极集流体上,经过干燥、冷压、裁切后得到正极极片。97.《负极极片的制备》98.将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按照质量比为97:2:1进行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均匀,获得负极浆料,其中负极浆料的固含量为75%。采用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负极集流体上,经过干燥、冷压、裁切后得到负极极片。99.《电解液的制备》100.在干燥的氩气气氛手套箱中,将碳酸亚丙酯(pc)、ec、dec按照质量比为1:1:1进行混合得到有机溶剂,然后向有机溶剂中加入锂盐lipf6溶解并混合均匀,得到电解液。其中,lipf6在电解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2.5%。101.《隔离膜的制备》102.采用厚度为7μm的多孔pe薄膜。103.《锂离子电池的制备》104.将上述制备得到的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卷绕得到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于铝塑膜包装袋中,干燥后注入电解液,经过真空封装、静置、化成、脱气、切边等工序得到锂离子电池。105.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中,除了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2)中co、mn和ni摩尔比分别调整为90:5:5、70:15:15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06.实施例1-4中,除了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1)中co、mn和ni摩尔比分别调整为88:6:6、步骤(2)中co、mn和ni摩尔比分别调整为60:20:2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07.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中,除了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3)中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的质量比分别调整为1.5:1、4.5:1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08.实施例1-7和实施例1-8中,除了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1)中co和ni的摩尔比分别调整为90:10、98:2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09.实施例1-9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10.(1)将co(no3)2和ni(no3)2按照co和ni的摩尔比为95:5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加入氨水和naoh,调节ph至8.6以上,通过共沉淀法获得co0.97ni0.03(oh)2沉淀作为第一前驱体。111.(2)将co(ch3coo)2、mn(ch3coo)2、ni(ch3coo)2按照co、mn和ni摩尔比为80:10:10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并利用(nh4)2co3和氨水调节ph至8.6以上并使其形成沉淀,沉淀老化24小时后,加入co摩尔量5%的li元素的li2co3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一次煅烧得到第二前驱体,煅烧温度为650℃,煅烧时间为4h。112.(3)将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按照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并且加入li2co3和naoh,然后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二次煅烧,煅烧温度为850℃,煅烧时间为12h,空气流速为6l/min。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中过渡金属元素总的摩尔数、li2co3中li的摩尔数和naoh中na的摩尔数比为1:0.8:0.2。113.(4)将(3)中得到的产物与草酸锂、溴化锂和硝酸锂以重量比1:0.2:0.3:0.3混合均匀,并在250℃反应4小时,反应产物用水洗涤3次以上并抽滤,在80℃真空烘箱内烘12h,产物经研磨过筛得到正极活性材料。114.实施例1-10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15.(1)将co(no3)2和ni(no3)2按照co和ni的摩尔比为95:5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加入氨水和naoh,调节ph至8.6以上,通过共沉淀法获得co0.97ni0.03(oh)2沉淀作为第一前驱体。116.(2)将co(ch3coo)2、mn(ch3coo)2、ni(ch3coo)2按照co、mn和ni摩尔比为80:10:10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并利用(nh4)2co3和氨水调节ph至8.6以上并使其形成沉淀,沉淀老化24小时后,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一次煅烧得到第二前驱体,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8h。117.(3)将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按照质量比为3:1进行混合,并且加入li2co3和naoh,然后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二次煅烧,煅烧温度为850℃,煅烧时间为12h,空气流速为6l/min。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中过渡金属元素总的摩尔数、li2co3中li的摩尔数和naoh中na的摩尔数比为1:0.85:0.2。118.(4)将(3)中得到的产物、醋酸锂和硝酸锂按照质量比1:0.5:0.5混合均匀,并在260℃反应3小时,反应产物用水洗涤3次以上并抽滤,在80℃真空烘箱内烘12h,产物经研磨过筛得到正极活性材料。119.实施例2-1中,除了按下述步骤先在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中间层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20.将粘结剂pvdf、导电炭黑(super p)、碳纳米管(cnt)按照质量比为35:55:10进行混合,加入nmp,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均匀,获得中间层浆料。将中间层浆料均匀涂布于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量为0.002mg/mm2,干燥后即在正极集流体的表面形成中间层。最终,正极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厚度为54μm、中间层的厚度为1μm。121.实施例2-2中,除了粘结剂pvdf、导电炭黑(super p)、碳纳米管(cnt)的质量比分别为60:35:5、正极材料层厚度为42μm、中间层厚度为3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2-1相同。122.实施例2-3中,除了粘结剂pvdf、导电炭黑(super p)、碳纳米管(cnt)的质量比分别为60:35:5、正极材料层厚度为42μm、中间层厚度为2μm以外,其余与实施例2-1相同。123.实施例3-1至实施例3-4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2)中加入的nh4f分别为co摩尔量1%、0.6%、6%、1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24.实施例4-1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中的步骤(1)和(2)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25.(1)将co(no3)2、ni(no3)2和al(no3)3按照co、ni和al的摩尔比为95:5:0.2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加入氨水和naoh,调节ph至8.6以上,通过共沉淀法获得沉淀,然后与tio2混合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一次煅烧得到第一前驱体,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3h。基于co和ni的摩尔总数,tio2中ti的摩尔百分含量为0.1%。126.(2)将co(no3)2、mnso4、niso4按照co、mn和ni摩尔比为80:10:10进行混合配置成水溶液,然后加入co摩尔量3%的nh4f,并利用(nh4)2co3调节ph至8.6以上并使其形成碳酸盐共沉淀,然后与se单质以(co+mn+ni):se=1:0.005的摩尔比混合,在350℃下反应2h得到第二前驱体。127.实施例4-2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1)中co、ni和al的摩尔比为95:5:0.1以外,其余与实施例3-1相同。128.实施例4-3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1)中co、ni和al的摩尔比为95:5:10以外,其余与实施例3-1相同。129.实施例4-4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2)中加入co、mn和ni总摩尔量0.1%的se以外,其余与实施例3-1相同。130.实施例4-5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2)中加入co、mn和ni总摩尔量1%的se以外,其余与实施例3-1相同。131.对比例1-1中,除了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的步骤(3)中第一前驱体和第二前驱体按照质量比调整为1.1:1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32.对比例1-2中,除了《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中利用步骤(1)制备得到的第一前驱体按照以下步骤制备正极活性材料以外,其余与实施例1-1相同:133.将第一前驱体与na2co3以过渡金属与na的摩尔比为1:1.05混合,然后在空气氛围中煅烧得到中间产物,煅烧温度为1000℃,煅烧时间为12h,空气流速为8l/min。将中间产物和硝酸锂按照质量比1:3混合均匀,并在260℃反应6小时,然后用水洗涤并烘干,产物经研磨过筛得到正极活性材料。134.表1[0135][0136]注:表1中的“/”表示不存在对应的参数或物质。[0137]从实施例1-1至实施例1-10、对比例1-1和对比例1-2可以看出,当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面积比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时,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高电压循环性能。这是由于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可以综合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脱嵌锂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降低正极活性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和收缩,从而提高正极材料层在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从实施例1-1至实施例1-4可以看出,当c1-c2≤25%时,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co含量差异较小,能够提高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相容性,进而保证正极活性材料整体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0138]表2[0139][0140][0141]注:表2中的“/”表示不存在对应的参数或物质。[0142]从实施例1-1、实施例2-1至实施例2-3可以看出,当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之间的剥离力和正极材料层与中间层之间的剥离力中的较小者f大于或等于20n/m时,正极极片中的中间层与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材料层之间均具有较强的粘结力,能够进一步提升正极极片中正极材料层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0143]表3[0144][0145]注:表3中的“/”表示不存在对应的参数或物质。[0146]从实施例1-1、实施例3-1至实施例3-4可以看出,第二区域中f与o的原子数比在0.5%至5%具有更加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是由于第二结构(如r-3m等)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不如具有p63mc晶相结构的第一结构,通过引入氟元素,可以稳定其氧骨架,减少氧位移引发的相变,从而降低其过早劣化导致正极活性材料整体性能降低的风险。从实施例1-1、实施例4-1至实施例4-5可以看出,在第一结构中进一步掺杂元素m(如al、ti)、在第二结构中掺杂元素t(如se),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高电压下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高电压循环性能。[01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0148]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014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极片、包含该正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24 09:16:42
974
关键词: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
- 下一篇: 直接激光小梁成形术方法和设备与流程
- 上一篇: 用于制造球状的生坯件的挤压模具和方法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