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09-30 21:16:00     561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技术涉及到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及终端。背景技术:2.柔性屏技术的成熟,促使终端的显示方式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应用就是折叠手机,当然还包括其他形式的柔性屏的应用比如:卷曲、侧滑等各种终端形态。因其显示屏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灵活变化切换模式的特点,正成为主流设备厂商下代手机开发的主方向;3.柔性终端设备要实现不同形态的切换,最重要的一个部件是中间的铰链,根据产品形态的不同可以实现折叠、卷曲、侧滑等功能,一般这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实现形态切换的时候是用户直接用手操作,用户对手机进行折叠操作(打开、维持、关闭)的时候,折叠装置反馈给用户的反作用力感受或操作手感是折叠装置的重要的技术特性,操作手感可能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购买和使用手机。而现有技术中的阻尼机构无法提供较好的阻尼效果,导致用户操作体感比较差。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机构、转轴机构及终端,用以改善阻尼机构的结构,提高阻尼效果。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用于提供终端在折叠或展开时的阻尼力。该阻尼机构包括:支架,同步组件以及阻尼组件;其中,支架作为支撑结构,用以支撑同步组件和阻尼组件。同步组件包括同步转动的两个同步杆,两个同步杆可分别与终端的两个壳体连接,以实现两个壳体的同步转动。两个同步杆分列在支架的两侧,且两个同步杆分别与支架转动连接。阻尼组件包括浮动块以及两个弹性组件;其中,浮动块与支架滑动连接并可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为支架的厚度方向。两个弹性组件分列在浮动块的两侧,且每个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浮动块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同步杆相对所述支架的转动轴心、每个所述弹性组件相对所述同侧的同步杆的转动轴心以及每个所述弹性组件相对所述浮动块的转动轴心互相平行;所述每个弹性组件的一端的弹力抵压在所述浮动块,另一端的弹力抵压在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从而使得浮动块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和弹性组件组成滑块连杆机构,在所述两个同步杆同步转动时,弹性组件可推动浮动块沿第一方向滑动。且在推动浮动块滑动的过程中,弹性组件的形变量发生改变,从而提供终端在折叠或展开时的阻尼力。在上述结构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阻尼结构,可通过调整弹性组件的弹性力灵活调整阻尼力。另外,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封闭在浮动块与同步连杆之间,一方面有利于阻尼机构的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弹性组件受力不会对阻尼机构外的零件产生作用,对其他零件的材质要求可以适当降低。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浮动块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到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设定位置远离所述同步杆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心;所述第二设定位置靠近所述同步杆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心;所述每个弹性组件在所述浮动块处于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小于在所述浮动块处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在终端折叠时,可通过不同的形变量提供不同的阻尼力。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同步杆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每个弹性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转动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浮动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2;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4;其中,d1、d2、d3和d4满足:d1>d3,且d2>d4。在终端折叠时,可通过不同的形变量提供不同的阻尼力。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在移动终端继续折叠时,阻尼机构可提供恒定的阻尼力。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述浮动块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到第一设定位置、第二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位置;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设定位置和所述第三设定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设定位置的两侧;所述第一设定位置远离所述同步杆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心;所述第三设定位置靠近所述同步杆与所述支架的转动轴心;所述每个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大于该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且大于该弹性组件在所述第三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可实现在折叠以及展开时均提供阻尼力。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个同步杆与所述支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每个弹性组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转动连接,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浮动块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2;在所述第二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3;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4;在所述第三设定位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5;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6;其中,d1、d2、d3、d4、d5和d6满足:d1>d3;d2>d4;d5>d3;d6>d4。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浮动块在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限定浮动块滑动的最大位移。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每个弹性组件包括:转接件、弹簧以及弹簧架;其中,所述弹簧架与所述浮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接件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转动连接;且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弹簧架滑动连接并可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组件相对所述浮动块的转动轴心;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架及所述转接件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所述弹簧架及所述转接件。通过弹簧提供阻尼力。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簧架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导柱;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导柱上;所述转接件设置有与所述导柱滑动配合的通孔。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转接件为u型结构,且所述u型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长腰孔;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设置有插入到所述长腰孔内并可在所述长腰孔内滑动及转动的销钉。方便转接件与同步杆连接。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簧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弹簧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所述支架的第一轴线。可提供较大的阻尼力。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弹性组件为簧片或塑胶弹簧;所述簧片或塑胶弹簧的第一端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浮动块转动连接。同样可实现提供阻尼力。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浮动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滑槽。方便浮动块与支架之间的滑动效果。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两个同步杆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齿轮,每个阻尼杆通过齿轮与支架转动连接诶,且两个同步杆之间通过齿轮啮合实现同步转动。19.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摆动组件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阻尼机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主轴组件的轴线两侧的两个摆动板,所述两个同步杆分别与所述两个摆动板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在上述结构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阻尼结构,可灵活调整阻尼力,在不需要阻尼力时,可提供较小的阻尼力。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与所述主轴组件为一体结构。21.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分列在所述转轴机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轴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转轴机构为上述的转轴机构。在上述结构中,可通过调整弹性组件的弹性力灵活调整阻尼力。另外,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封闭在浮动块与同步连杆之间,一方面有利于阻尼机构的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弹性组件受力不会对阻尼机构外的零件产生作用,对其他零件的材质要求可以适当降低。附图说明22.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解示意图;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浮动块的分解示意图;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组件与浮动块的分解示意图;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弹性组件的剖视图;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终端展开时的状态示意图;31.图10为图9所示的阻尼机构等效的滑块连杆示意图;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终端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33.图12为图11所示的阻尼机构等效的滑块连杆示意图;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提供的阻尼力的示意图;35.图14~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阻尼机构等效的滑块连杆在终端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6.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首先介绍与阻尼机构相关的几个名词: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第二”仅为方便区分部件进行的定义,并不代表实际的含义。38.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下面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转轴机构应用于终端,尤其为屏幕可弯折的终端,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但是无论采用那种终端其均包含如图1中所示的结构:第一壳体20、转轴机构10、第二壳体30及柔性屏40。一并参考图1及图2,图2中示出了终端的分解示意图。转轴机构10分别与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连接,通过转轴机构10的转动使得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可相对转动,柔性屏40覆盖在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10,并分别与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及转轴机构10粘接连接,形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使用时,终端包含两个状态,一个为展开状态,一个为折叠状态。图1中示出了终端的展开后的状态,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分列在转轴机构10的两侧,并处于近似同一平面,而柔性屏40跟随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30展开。在折弯时,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沿如图1中所示的带箭头直线所示的方向转动,折叠后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相对层叠,而柔性屏40跟随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折弯。应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外折叠(如图1所示),即在终端折叠后,柔性屏40位于终端的外侧;终端也可内折叠,即在终端折叠后,柔性屏40位于终端的内侧。无论终端是外折叠还是内折叠,为改善终端在折叠时的手感,在转轴机构中均会设置阻尼机构,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详细说明折叠机构。39.一并参考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阻尼机构的分解示意图。阻尼机构设置于图2中的转轴机构中,用于提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转动时的阻尼力。阻尼机构包括支架100、同步组件300以及阻尼组件200。支架100作为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同步组件300和阻尼组件200。同步组件300用于提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步动作,并用于带动阻尼组件200动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出了两个同步组件300。阻尼组件200用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时提供阻尼力。40.在阻尼机构应用在图2所示的结构内时,支架100固定在转轴机构的主轴内,支架100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长度方向相同。为方便描述阻尼机构的结构,定义了支架100的第一轴线a、第二轴线b和第三轴线c,第一轴线a、第二轴线b和第三轴线c为相互垂直的三条轴线。第一轴线a为支架100沿其长度方向的轴线,第一轴线a也为转轴机构沿其长度方向的轴线。第二轴线b为支架100沿其厚度方向的轴线,支架100的厚度方向即为转轴机构的厚度方向,也可理解为终端的厚度方向。第三轴线c为支架100沿其宽度方向的轴线,第三轴线c垂直于第一轴线a和第二轴线b。41.同步组件300和阻尼组件200沿第一轴线a排列,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出了两个同步组件300,两个同步组件300沿第一轴线a分列在阻尼组件200的两侧。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同步组件300还可采用其他个数,如同步组件300的个数可为两个、三个、四个等不同的个数,具体个数可根据需要而定。42.不同的同步组件300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同步组件300为例进行说明。同步组件300包括同步转动的两个同步杆,两个同步杆可分别与终端的两个壳体连接,以实现两个壳体的同步转动。为方便描述,将两个同步杆分别命名为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分列在支架100的两侧,参考图3中所示结构,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沿第三轴线c排布,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三轴线c。43.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分别与支架100转动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同步杆310靠近支架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320,第一同步杆310通过第一齿轮320与支架100转动连接,在装配时,第一齿轮320和支架100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11转动连接,第一同步杆310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一转轴311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a。第二同步杆340靠近支架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330,第二同步杆340通过第二齿轮330与支架100转动连接,在装配时,第二齿轮330和支架100之间通过第四转轴342转动连接,第二同步杆340转动所绕的轴线(第四转轴34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a。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轮330啮合,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通过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轮330啮合实现同步转动。44.第一同步杆3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同步杆34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时,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340分别跟随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并通过第一齿轮320和第二齿轮330的啮合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同步转动。45.阻尼组件200包括浮动块220以及两个弹性组件。两个弹性组件分别命名为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二弹性组件230。浮动块220滑动装配在支架100,参考图3所示的结构,浮动块220与支架100滑动连接并可沿第一方向滑动,第一方向为支架100的厚度方向,即浮动块220可沿支架100的厚度方向滑动。46.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二弹性组件230分列在浮动块220的两侧。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二弹性组件230沿第三轴线c排列,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二弹性组件230分列在支架的两侧。结合图3中所示的同步杆组件300和阻尼组件200可看出,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一同步杆310位于支架100的同一侧,第二弹性组件230和第二同步杆340位于支架100的同一侧。47.为方便描述第一弹性组件210,定义了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第一弹性组件210远离第一轴线a的一端,第二端为第一弹性组件210靠近第一轴线a的一端。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一端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第一同步杆3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装配时,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312与第一同步杆310转动连接,第一端相对第一同步杆310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三转轴312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a。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二端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214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第二端相对浮动块220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二转轴214的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a。结合第一同步杆310和支架100的连接结构,可看出第一同步杆310相对支架100的转动轴心(第一转轴311的轴心)、第一弹性组件210相对同侧的同步杆的转动轴心(第三转轴312的轴心)以及第一弹性组件210相对浮动块220的转动轴心(第二转轴214的轴心)互相平行,从而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48.第二弹性组件230和第一弹性组件210的装配方式相同,第二弹性组件230的第一端与位于同侧的同步杆(第二同步杆340)转动连接,第二弹性组件230的第二端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弹性组件230的第二端通过第五转轴234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第二弹性组件230的第一端通过第六转轴341与第二同步杆340转动连接。结合第二同步杆340和支架100的连接结构,可看出第二同步杆340相对支架100的转动轴心(第四转轴342的轴心)、第二弹性组件230相对同侧的同步杆的转动轴心(第六转轴341的轴心)以及第二弹性组件230相对浮动块220的转动轴心(第五转轴341的轴心)互相平行,从而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49.参考图5,图5示出了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支架100包括本体180以及本体180上的多个容纳间隙。本体180的长度方向沿第一轴线a,在装配在转轴机构上时,本体180的长度方向与转轴机构的长度方向相同。本体180上设置有多个凸起,为方便描述分别命名为第一凸起110、第二凸起120、第三凸起130和第四凸起140。第一凸起110至第四凸起140沿第一轴线a排列,且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上述的容纳间隙。示例性的,第一凸起110和第二凸起120之间形成用于装配同步组件的第一容纳间隙150,同步杆组件的第一同步杆和第二同步杆可位于第一容纳间隙150中。第二凸起120和第三凸起13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浮动块的第二容纳间隙160,第三凸起130和第四凸起140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另一同步组件的第三容纳间隙170,另一同步杆组件的第一同步杆和第二同步杆可位于第一容纳间隙150中。50.浮动块滑动装配在第二容纳间隙160内,支架100上设置有与浮动块滑动配合的导轨。示例性的,第二凸起120设置有第一导轨121,第三凸起130设置有用于与浮动块配合的第二导轨131,第一导轨121和第二导轨131相对而置。结合图4中所示的阻尼机构的爆炸图,第一导轨121上滑动装配有滑块190,该滑块190滑动装配到第一导轨121后与第一导轨固定连接。滑块190上背离第一导轨121的一面设置有第三导轨191。第二导轨131和第三导轨191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浮动块相背的两个表面滑动连接。51.在设置上述第三导轨191和第二导轨131时,第三导轨191和第二导轨131沿第一方向延伸,以限定浮动块的滑动方向。5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支架100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浮动块滑动距离的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设置在第三导轨191上,使得第三导轨191为t型导轨,在第三导轨191的端部形成一个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用于限定浮动块沿第一方向的滑动距离,在浮动块滑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限位凸起限定浮动块无法继续滑动。同理,第二导轨131上也设置有限位浮动块的限位凸起。53.在装配时,首先将浮动块滑动装配在第二导轨131,通过第三导轨131的限位凸起限定浮动块的一端,之后再装配滑块190,滑块190一侧与第一导轨121滑动配合,另一侧与浮动块配合,且在滑块190固定在第一导轨121后,第三导轨191的限位凸起限定浮动块的另一端,从而通过两个限位凸起分别限位浮动块的两端。54.参考图6,图6示出了浮动块220的结构。浮动块220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多个凹槽,多个凹槽相对设置以形成容纳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的空间。为方便描述将多个凹槽分别命名为第一凹槽225、第二凹槽227、第三凹槽226和第四凹槽228,第一凹槽225和第二凹槽227相对设置,第三凹槽226和第四凹槽228相对设置。在形成上述凹槽时,本体上形成多个凸肋,为方便描述将其分别命名为第一凸肋221、第二凸肋224、第三凸肋222和第四凸肋223。第一凸肋221和第二凸肋224位于本体的两端,第三凸肋222和第四凸肋223十字交叉,上述四个凸肋呈“王”字形结构,以形成上述四个凹槽。55.在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时,结合图4中所示的结构,第一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槽225和第三凹槽226内,且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一凸肋221、第三凸肋222和第二凸肋224转动连接。第二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二凹槽227和第四凹槽228内,且分别通过第五转轴与第一凸肋221、第三凸肋222和第二凸肋224转动连接。56.另外,第一凸肋22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2211,第二凸肋224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241。结合图4所示的结构,上述第一滑槽2211对应与第三导轨191滑动配合,第二滑槽2241对应与第二导轨131滑动配合,从而使得浮动块220与支架100滑动连接。57.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第二导轨131和第三导轨191为t型滑轨时,第一滑槽2211和第二滑槽2241均为t型滑槽,以通过第一导轨和第一滑槽2211的配合限定了浮动块220沿第一方向滑动的距离。58.为方便描述弹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第一弹性组件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7和图8,图7示出了第一弹性组件与浮动块的分解示意图;图8示出了第一弹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59.第一弹性组件210包括转接件213、弹簧212以及弹簧架211,转接件213、弹簧212以及弹簧架211沿第三轴线排列。转接件213位于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一端,并用于与第一同步杆310转动连接。弹簧架211位于第一弹性组件210的第二端,并用于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弹簧212位于转接件213和弹簧架211之间,并被弹簧架211和转接件213压缩。60.弹簧架211包括本体以及设置在本体上的导柱2111,本体的长度方向沿第一轴线方向,本体通过第二转轴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导柱2111的长度方向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弹性组件相对于浮动块330的转动轴线,也可理解为垂直于第一轴线),转接件213内设置有导柱2111滑动配合的通孔2132,通过导柱2111与通孔2132的配合,实现了转接件213与弹簧架211的滑动连接。61.弹簧212位于弹簧架211及转接件213之间,且弹簧212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弹簧架211及转接件213。示例性的,弹簧212套装在导柱2111上,弹簧212的一端抵压在弹簧架211的本体,另一端抵压在转接件213。62.在转接件213与弹簧架211相对滑动时,转接件213可相对弹簧架211滑动时,当转接件213朝向靠近弹簧架211的方向滑动时,弹簧212被转接件213压缩发生弹性形变,当转接件213朝向远离弹簧架211的方向滑动时,弹簧212的弹性形变推动转接件213运动。63.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导柱2111的个数可为多个,且多个导柱2111沿第一轴线排列,对应的弹簧212的个数也为多个,多个弹簧212沿第一轴线排列。在图7中,示出了四个弹簧212,但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弹簧212的个数,第一弹性组件210中的弹簧212的个数可为一个、两个、三个等不同的个数,且在弹簧21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弹簧212沿第三方向排列,第三方向平行于支架的第一轴线。64.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转接件213为u型结构,u型结构的开口侧朝向弹簧架211,与导柱2111配合的通孔2132设置在u型结构的水平部分,两侧折弯的侧壁用于与第一同步杆310转动连接。两侧折弯的侧壁上设置有长腰孔2131,第一同步杆310设置有插入到长腰孔2131内并可在长腰孔2131内滑动及转动的第三转轴,采用长腰孔与第三转轴连接的方式,方便了转接件213与第一同步杆310连接。65.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转接件213可对应两个弹簧架211,如图8中所示,两个弹簧架211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并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66.结合图4及图8,第二弹性组件230中的转接件231、弹簧232以及弹簧架231的结合可参考第一弹性组件210中的相同部件,在此不再详细赘述。67.浮动块在沿第一方向滑动时,可滑动到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二设定位置,其中,沿第一方向,第一设定位置远离同步杆与支架的转动轴心,第一设定位置也可称为浮动块的上限位置,上述上限位置是通过支架上的限位凸起限定浮动块可滑动的最高的位置。第二设定位置靠近同步杆与支架的转动轴心,第二设定位置也可称为浮动块的下限位置,下限位置是通过支架的本体结构限定浮动块向下滑动最低位置。68.参考图9和图10,图9示出了终端在展开状态时的阻尼机构对应的示意图;图10为阻尼机构等效成的滑块连杆机构。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列在转轴机构的两侧,对应的阻尼机构的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也位于第一轴线的两侧,且第一同步杆310和第二同步杆的长度方向沿第三轴线,浮动块220被支架100限定在其滑动行程的上限位置。以图10所示的浮动结构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浮动块220在上限位置时,第一弹性组件210和第二弹性组件处于最长的展开状态。69.参考图10,阻尼机构可等效为滑块连杆机构。以第一同步杆310、第一弹性组件210和浮动块220为例,第一同步杆310可等效为第一连杆、第一弹性组件210可等效为第二连杆、支架可等效为第三连杆,浮动块220可等效为滑块。在将第一弹性组件210、第一同步杆310、支架及浮动块220等效成为滑块连杆机构时,第一同步杆310垂直于支架的第二轴线b,浮动块220位于滑动行程的上限位置(第一设定位置),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大于第一同步杆310的长度。70.为方便描述,引入了轴心b、轴心a、轴心c,其中,轴心b代表第一同步杆310与支架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轴心c代表第一同步杆310与第一弹性组件210转动连接的第三转轴,轴心a代表第一弹性组件210与浮动块220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参考图10可看出,轴心a、轴心b和轴心c组成一个三角形。71.在第一设定位置,轴心a到轴心b之间的距离为d1,即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1,d1也可理解为浮动块220的上限位置到第一转轴的距离。轴心a到轴心c的距离为d2,即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2,d2也可看作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第一同步杆310的长度为d0,即轴心b到轴心c之间的距离。由图10可看出,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d2大于第一同步杆310的长度d0,即d2>d0。7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在展平状态时通过第一同步杆310、第一弹簧架、浮动块220、第一转接件之间的转动轴心(轴心a、轴心b、轴心c)可以构造出一个三角形。弹簧被压缩在轴心a和轴心c之间,迫使轴心a和轴心c有远离的趋势,即第一同步杆310有绕轴心b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如果要让第一同步杆310绕轴心b逆时针转动(终端闭合时转动的方向),则需要克服弹簧的弹力,进一步压缩弹簧,这个力即闭合阻尼机构所需要提供的阻尼力,放在终端内部表现即为闭合折叠时的操作力(操作手感)。73.在终端折叠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带动阻尼机构运动,以第一同步杆310、第一弹性组件210为例,第一壳体带动第一同步杆310沿逆时针转动,第一同步杆310带动第一弹性组件210沿逆时针转动,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被压缩,第一弹性组件210推动浮动块220沿支架的第二轴线b向下滑动(如图10中所示的箭头方向)。74.参考图11和图12,图11示出了在折叠过程中阻尼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中阻尼机构对应的滑块连杆机构。随着第一壳体的转动,第一弹性组件210被压缩,浮动块220沿第三轴线向下滑动,轴心b向轴心a的方向滑动,浮动块220位于滑动行程的下限位置(第二设定位置)。75.参考图12,在第二设定位置,轴心a到轴心b的距离为d3,也可理解为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为d3,在图12中轴心a和轴心b重叠,即d3=0。轴心a到轴心c的距离为d4。在图12中,d4=d0,即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等于第一同步杆310的长度。76.应理解,在第二设定位置,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即轴心a和轴心b重合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在实际的设置中,第一转轴还可选择与第二转轴不重合的方式,即浮动块在下限位置时,轴心a与轴心b之间不重合。示例性的,以图12所示的阻尼机构的放置方向为参考方向,轴心a可位于轴心b的上方或者下方。77.对比图10和图12可看出,在终端的折叠过程中,第一同步杆310带动第一弹性组件2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组件210被压缩(d2>d4),同时,浮动块220在第一弹性组件210的弹性力的推动下从上限位置滑动到下限位置。在上述过程中,第一弹性组件210在浮动块220位于第一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小于第一弹性组件210在浮动块220位于第二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即d2>d4;同时,浮动块220的上限位置到第一转轴的距离小于其下限位置到第一转轴的距离,即d1>d3。78.通过上述描述可看出,弹簧的弹力会封闭在阻尼机构内部,一方面有利于阻尼机构的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弹簧受力不会对阻尼机构外的零件产生作用,对其他零件的材质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有利于简化方案。79.由于弹簧架与浮动块220之间转动所绕的轴心a可以随着浮动块220是浮动而变化位置,当第一同步杆310一直逆时针绕轴心b旋转时,轴心a受到弹簧作用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浮动块220会往下运动,因此可通过适当设置浮动块220下限位置可以得到不同的手感。80.在终端折叠的过程中,当阻尼机构处于展平位置时压缩的弹簧给轴心a的力是斜向上的,浮动块220在弹力作用下一只会保持在上限位置;当同步杆转动一定角度后轴心a受到的弹簧力开始有向下的分力的时候,浮动块220会在弹力作用下往下限位置运动并停止在下限位置。本例中设置浮动块220下限位置时轴心a与轴心b的轴线同轴,在轴心a和轴心b重叠后,继续转动第一同步杆310时弹簧不会有额外的压缩量,所以从图12所示的状态到完全折叠时,阻尼机构输出的力比较恒定。81.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提供的阻尼力,对该阻尼机构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看出,在展平状态需要阻尼机构有较大的力保持设备平整,当需要折叠终端时稍微压缩阻尼机构内的弹簧,并破坏机构内部的三角形机构后,操作力大幅度减小,仅需要克服机构内部的摩擦力即可弯折终端。因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能在展平状态下提供比较大的支撑力保证终端的展平状态,当需要折叠终端时,仅在开始折叠时会需要较大的力,在折叠超过一定角度后操作力迅速降低,提升了操作手感。同时阻尼机构内部的摩擦力也不会太大,有利于提升机构的磨损寿命。82.另外,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簧在第二方向压缩,弹簧的数量不受阻尼机构的厚度方向(第一方向)、弯折半径的限制。可以提供很大的弹力,有利于克服外界因素(屏幕弯折力)不稳定导致的展平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在终端开始折叠时,阻尼机构能提供较大的阻力,在终端的折叠过程中,阻尼机构提供较小的阻力,能极大提升操作体验。同时,阻尼机构中的同步组件、支架和阻尼组件之间形成浮动三角形机构,有效克服了过程阻尼偏大的现象。83.参考图14~图17,图14~图17提供了另外一种阻尼机构,该阻尼机构与图3所示的阻尼机构的区别仅在于浮动块220的行程发生改变,因此仅以等效的滑块连杆机构为例进行说明。84.浮动块220可沿第一方向滑动到第一设定位置(上限位置)、第二设定位置(中间位置)和第三设定位置(下限位置)。沿第一方向,第一设定位置和第三设定位置位于第二设定位置的两侧;第一设定位置远离同步杆与支架的转动轴心;第三设定位置靠近同步杆与支架的转动轴心。85.参考图14,在第一设定位置,对应终端处于展开状态。轴心a位于浮动块220滑动行程的上限位置(点e),轴心a和轴心b之间的距离为d1。轴心a与轴心c的距离为d2,即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为d2。86.参考图15,在第二设定位置,轴心a位于浮动块220滑动行程的中间位置(点f),对应的终端处于折叠过程中的位置,轴心a和轴心b之间的距离为d3,在图15中,轴心a和轴心b均位于点f位置,即轴心a和轴心b重叠,d3=0。轴心a与轴心c的距离为d4,即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为d4。87.参考图16,在第三设定位置,轴心a位于浮动块220滑动行程的下限位置(点d),对应的终端处于折叠过程中的位置,轴心a和轴心b之间的距离为d5。轴心a与轴心c的距离为d6,即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为d6。88.参考图17,图17对应终端在折叠后状态时阻尼机构的状态示意图。轴心a、轴心b和轴心c位于同一轴线,该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此时,第一弹性组件210的长度为d7,第一同步杆310的长度为d0,轴心a和轴心b之间的距离为d5,则d5、d7和d0之间满足:d0+d5=d7。89.参考图12~图16可看出,d1、d2、d3、d4、d5和d6满足:d1>d3;d2>d4;d5>d3;d6>d4。即在终端的折叠过程中,浮动块220沿点e-点f-点d的方向滑动,且在滑动过程中,第一弹性组件210先压缩再伸展:第一弹性组件210在第二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大于该弹性组件在第一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d2>d4),第一弹性组件210在第二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大于该弹性组件在第三设定位置时的形变量(d6>d4)。由此可看出,在折叠的过程中,阻尼机构中的第一弹性组件210先克服三角形机构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阻尼力,再克服该三角形机构的稳定性后,仅提供较小的阻尼力(点e-点f之间的行程)。在终端继续折叠时,第一弹性组件210的弹簧伸展(点f-点d之间的行程),第一弹性组件210可提供有助于终端折叠的分力,以便于终端折叠。在终端折叠后,参考图17所示的结构,轴心a、轴心b和轴心c处于一直线,在终端打开时,需要克服第一弹性组件210的弹簧力,推动浮动块220由点d滑动到点f,因此需要一定力才能打开终端,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还可提供终端在打开时的阻尼力。另外,第一弹性组件210的力还可使得终端在折叠后在保持折叠状态的稳定性,避免终端在意外受到外力就展开的情况。90.通过上述描述可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阻尼机构除可实现图3所示的阻尼机构的效果外,通过改变浮动块220的行程,还使得阻尼机构可提供终端在展开时的阻尼力,提高用户在打开时的手感。91.另外,应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采用弹簧、弹簧架和连接件组成的结构。但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不具体限定第一弹性组件的结构,还可采用其他长度可变的结构件来替代上述结构。如采用塑胶弹簧替代上述组件,或者弹性片替代上述结构。在采用塑胶弹簧和弹性片时,可将塑胶弹簧或弹性片的两端分别与浮动块和第一同步杆转动连接。当然,除上述塑胶弹簧或弹性片外,还可采用其他的弹性形式,如采用压缩气缸,压缩气缸的缸体及活塞杆分别与浮动块及第一同步杆转动连接,在转动时通过压缩缸体内的空气来提供阻尼力。9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转轴机构,该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摆动组件以及上述任一项的阻尼机构;摆动组件包括位于主轴组件的轴线两侧的两个摆动板,两个同步杆分别与两个摆动板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在上述结构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阻尼结构,可通过调整弹性组件的弹性力灵活调整阻尼力。另外,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封闭在浮动块与同步连杆之间,一方面有利于阻尼机构的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弹性组件受力不会对阻尼机构外的零件产生作用,对其他零件的材质要求可以适当降低。9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及图2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为可折叠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该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转轴机构,以及两个壳体(第一壳体20及第二壳体30),其中,两个壳体分列在转轴机构10两侧,并分别与两个摆动组件连接。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实轴摆杆和连杆保证了虚拟轴摆杆在转动时的稳定性,保证了转轴机构在运行时的可靠性。94.该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转轴机构;其中,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分列在转轴机构的两侧,且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通过转轴机构转动连接;转轴机构为上述的转轴机构。在上述结构中,在上述结构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阻尼结构,可通过调整弹性组件的弹性力灵活调整阻尼力。另外,弹性组件的弹性力封闭在浮动块与同步连杆之间,一方面有利于阻尼机构的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弹性组件受力不会对阻尼机构外的零件产生作用,对其他零件的材质要求可以适当降低。9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