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0-12 08:56:05     973



物理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酸气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生产酞菁绿的过程中产生的酸气尾气。背景技术:2.酞菁颜料的生产是先从酞菁铜(俗称粗酞)开始,用酞菁铜经酸溶或研磨转型制备酞菁蓝,若酞菁铜在无水三氯化铝中卤化,则得酞菁绿。酞菁绿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制品及涂料印花浆的着色。3.在生产酞菁绿的过程中,常会伴随大量的酸气尾气。这些尾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直接排入大气中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4.现有的尾气处理设备一般是通过吸收塔采用碱液进行中和的方式进行吸收处理,主要包括填料层、喷淋层和除雾层,酸气尾气在进入吸收塔后,首先与填料层内的循环液接触雾化,然后在喷淋层与循环碱液液滴充分混合,期间酸性气体被吸附和反应,而剩余的气体经除雾层除雾后排出。5.然而,在处理不同酸气含量时,比如,酸气尾气量较大时,常规固定厚度或者密度设置的填料层可能难以满足较多尾气的同时吸收,吸收质量下降;而在酸气尾气量较小时,常规固定厚度或密度设置的填料层可能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使得酸气尾气处理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其中填料层包括并排、可拆卸设置的多层子填料层,能够根据待处理的酸气尾气的含量灵活调整子填料层的铺设层数,进而既能够在需要处理的酸气尾气含量较大时,通过增加子填料层的数量确保尾气的处理质量,又能够在需要处理的酸气尾气含量较小时,通过减少子填料层的数量确保尾气的处理效率,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延长设备,尤其是子填料层的使用寿命。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其中通过在吸收腔的内壁设置容置槽和支撑导轨能够确保子填料层的快速、稳定安装,确保子填料层的雾化效果。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其中通过第一密封盖板能够在不安装子填料层时确保吸收塔的密封可靠性,通过第二密封盖板能够在安装子填料层时确保吸收塔的密封可靠性,进而确保酸气尾气的处理质量。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其中通过环形凹槽结构的设计,以及耐酸碱密封件和紧固件的设计,能够进一步提高密封板的密封可靠性。10.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用于吸收生产酞菁绿的过程中产生的酸气尾气,其中所述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其中所述吸收塔具有一吸收腔,并分别在顶部、上部、下部和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收腔的净气出口、循环碱液进口、尾气进口和循环碱液出口,所述循环碱液出口和所述循环碱液进口之间通过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循环管道上设置有循环泵和流量调节阀;11.所述吸收塔于所述吸收腔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层、喷淋层和填料层,其中所述喷淋层正对所述循环碱液进口,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尾气进口的上方,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可拆卸的至少两层子填料层,所述吸收塔在侧壁设置有供放置所述子填料层的开口以及能够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密封盖板,以在所述子填料层被拆卸后密封所述开口。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吸收塔还于所述吸收腔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导轨和容置槽,其中所述容置槽正对所述开口,所述支撑导轨为两条,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和所述开口之间,并相配合形成一方形通道。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两条所述支撑导轨之间还设置有交错分布的若干个加强筋。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吸收塔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相配合的环形凹槽结构。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盖板远离所述吸收塔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把手。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盖板靠近所述吸收塔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耐酸碱密封件,并于所述第一耐酸碱密封件的外周侧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其中所述第一耐酸碱密封件和所述第一紧固件正对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子填料层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板,所述第二密封盖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相同的结构,并通过内侧壁的第二耐酸碱密封件和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的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8.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附图说明19.图1示出了本技术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的主视示意图。20.图2示出了本技术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的局部主视示意图。21.图3示出了本技术中吸收塔的侧壁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22.附图标记:10-吸收塔,101-吸收腔,102-净气出口,103-循环碱液进口,104-尾气进口,105-循环碱液出口,106-容置槽,11-循环管道,12-循环泵,13-流量调节阀,14-支撑导轨,15-环形凹槽结构,20-除雾层,30-喷淋层,40-填料层,41-子填料层,50-第一密封盖板,51-第一把手,60-冷却降温设备,70-第二密封盖板。具体实施方式2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2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说明书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25.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26.参考图1至图3,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酞菁绿酸气尾气吸收装置被用于吸收生产酞菁绿的过程中产生的酸气尾气,其中所述酸气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塔10,其中所述吸收塔10具有一吸收腔101,并分别在顶部、上部、下部和靠近底部处设置有连通所述吸收腔101的净气出口102、循环碱液进口103、尾气进口104和循环碱液出口105,其中所述循环碱液出口105低于所述尾气进口104,确保待处理的尾气能够通过所述尾气进口104顺利通入所述吸收腔101内,此外,所述循环碱液出口105和所述循环碱液进口103之间通过循环管道11相连通,且所述循环管道11上设置有循环泵12和流量调节阀13。在所述循环泵12的作用下,确保所述吸收腔101内的循环碱液能够持续的由所述循环碱液出口105通过所述循环管道11流入所述循环碱液进口103,期间,通过所述流量调节阀13调节循环碱液的流动量和流动速度。27.此外,所述吸收塔10于所述吸收腔10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除雾层20、喷淋层30和填料层40,其中所述喷淋层30正对所述循环碱液进口103,而所述填料层40位于所述尾气进口104的上方,包括沿高度方向并排、可拆卸的至少两层子填料层41,比如两层、三层,甚至四层子填料层41,可根据所述吸收塔10的高度以及所吸收的尾气量的变化区间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一般情况下,多层所述子填料层41在高度方向紧密排列,以节约所述吸收腔101有限的空间体积,此外,也可以间隔一定或者较大的距离进行排列。同时,所述吸收塔10在侧壁设置有供放置所述子填料层41的开口以及能够封堵所述开口的第一密封盖板50,以在所述子填料层41被拆卸后密封所述开口。28.由此,当需要同时处理的酸气尾气的含量较多时,基于所述吸收塔10上预先设置的所述开口的数量,可以在所有的开口处均对应放置所述子填料层41,达到满负荷运作的效果,尽可能的一次性吸收较多的酸气尾气,确保酸气尾气的吸收质量;而当需要同时处理的酸气尾气的含量较少时,可以灵活性的拆除一个或两个所述子填料层41,确保酸气尾气的吸收效率,并节约资源,延长被拆除下来的所述子填料层41的使用寿命,(显然,随着子填料层41的频繁使用,其寿命是逐渐减少的)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封堵被拆除所述子填料层41的所述开口,确保所述吸收塔10在吸收酸气尾气的过程中不会漏气。29.一般情况下,在所述循环管道11处还会设置冷却降温设备60,比如换热器、冷却器或者冷却箱等,以通过冷能或者冷循环给吸收塔10以及循环碱液降温,进而提高吸收酸气尾气的效率和质量。30.优选地,所述吸收塔10还于所述吸收腔101的内壁设置有支撑导轨14和容置槽106,其中所述容置槽106正对所述开口,而所述支撑导轨14为两条,并相对地连接在所述容置槽106和所述开口之间。一般情况下,所述吸收塔10呈圆柱状,所述支撑导轨14与所述吸收腔101的内壁相配合,弥补圆柱体的凹陷结构,形成供所述子填料层41定向移动的方形通道,相应的,所述子填料层41均为长方体结构。31.考虑到在吸收酸气尾气的过程中,由所述喷淋层30喷洒下来的碱液会在所述填料层40内与酸气尾气反应,增加所述子填料层41的重量,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子填料层41的稳定性,优选地,两条所述支撑导轨14之间还设置有交错分布的若干个加强筋,从而能够提高对所述子填料层41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支撑导轨14的高度。3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收塔10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相配合的环形凹槽结构15,用于给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提供定位作用,同时还方便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密封所述吸收塔10的开口。3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远离所述吸收塔10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把手51。3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靠近所述吸收塔10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一耐酸碱密封件,比如聚四氟乙烯垫圈,或者贴附在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的内侧壁的聚四氟乙烯橡胶垫,并于所述第一耐酸碱密封件的外周侧通过第一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10,其中所述第一耐酸碱密封件和所述第一紧固件正对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5。聚四氟乙烯垫圈或者聚四氟乙烯橡胶垫主要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较佳的耐酸、耐碱性能,能够在所述吸收塔10通过碱液吸收酸气尾气的环境中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兼具良好的柔韧性和密封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在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1通过所述第一耐酸碱密封件扣合在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5内后,通过周边的螺栓等紧固件进行紧固。3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子填料层4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盖板70,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盖板70具有与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相同的结构,并通过内侧壁的第二耐酸碱密封件和第二紧固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吸收塔10的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5。这样一来,不管是在安装所述子填料层41后,还是在拆卸所述子填料层41后,所述第二密封盖板70或者所述第一密封盖板50都能够相应非常方便的配合所述环形凹槽结构15密封所述吸收塔10,操作方便。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用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表示任何顺序,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可将这些用语解释为名称。3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