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避免污染的呼吸内科雾化装置。背景技术:2.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目的。雾化治疗需要用到雾化装置,其通常需要将雾化的药剂与空气混合,经加热消毒后利用面罩吸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雾化装置在使用后面罩、药剂瓶依然暴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面罩、药剂瓶污染,从而降低疗效甚至恶化病情。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避免污染的呼吸内科雾化装置。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污染的呼吸内科雾化装置。4.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包括5.壳体,其与药剂瓶可拆卸固定;6.混合箱,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混合箱与吸气装置密封连通,所述吸气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外表面;7.雾化器,其一端与药剂瓶密封连通,所述雾化器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密封连通;8.面罩,其通过医用泵与所述混合箱密封连通;9.驱动部,其通过第一齿条驱动导轮导槽机构运动,使支撑板能够带动所述面罩移动至所述壳体内或所述壳体外。10.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导轨、第一齿条、第一滑块、第二导轨、第一齿轮、第一轴、第一转杆、第二轴、第二导轮、第三导轨、第一通孔、支撑板;11.所述壳体内竖直固定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轴与第一滑块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滑块配置在第二导轨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壳体固定;12.所述第一轴与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轴固定,所述第二轴与第二导轮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导轮均配置在第三导轨内并沿其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能够配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转杆固定,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面罩可拆卸固定。13.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内配置有运动部,所述运动部包括第二转杆、第三轴、第三导轮、竖槽、第一导杆、盖板、第二卡销、第二导槽;14.所述第二轴与第二转杆的一端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轴固定,所述第三轴与第三导轮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导轮配置在第三导轨内并沿其移动和转动;15.所述第二转杆的中部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的端部与盖板固定,所述盖板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盖板与第二卡销固定,所述第二卡销配置在第二导槽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槽开设在所述壳体上。16.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条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导轨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17.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所述第一转杆与支撑板固定”的方式为: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一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18.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导轨包括纵轨、横轨,所述纵轨的端部与所述横轨的端部垂直固定并连通;19.所述第一轴与第一导轮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导轮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的纵轨内并沿其移动;20.所述第二导轮始终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的横轨内并沿其移动。21.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导轨的横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的长度之和。22.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杆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竖槽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一导杆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23.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转杆横向设置。24.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导槽包括斜槽、横槽,所述斜槽的端部与所述横槽的端部连通;所述斜槽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倾斜设置;所述横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杆长度的一半与第一转杆的长度之和。25.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的面罩能够运动,当患者使用时,面罩能够运动至壳体外部,打开药剂瓶并安装在壳体上;当患者使用完毕时,控制面罩运动至壳体内部以将面罩收藏,并拆下药剂瓶保存,从而实现将面罩、药剂瓶与环境隔离,避免对面罩、药剂瓶造成污染,从而避免疗效降低和病情恶化。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呼吸内科雾化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27.图1是呼吸内科雾化装置的主视图;28.图2是图1的轴测图;29.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30.图4是图2的运动状态变化图;31.图5是图3的运动状态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32.如图1~5所示,参见图1、2,本发明呼吸内科雾化装置包括33.壳体100,其与药剂瓶101可拆卸固定;34.混合箱102,其固定在所述壳体100内部,所述混合箱102与吸气装置103密封连通,所述吸气装置103固定在所述壳体100外表面;35.雾化器104,其一端与药剂瓶101密封连通,所述雾化器104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102密封连通;36.面罩200,其通过医用泵201与所述混合箱102密封连通;37.驱动部300,其通过第一齿条302驱动导轮导槽机构运动,使支撑板315能够带动所述面罩200移动至所述壳体100内或所述壳体100外。38.本发明通过所述驱动部300驱动导轮导槽机构运动,使所述支撑板315带动所述面罩200运动,当患者使用时,控制所述面罩200运动至所述壳体100外部,打开所述药剂瓶101并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上;当患者使用完毕时,控制所述面罩200运动至所述壳体100内部以将所述面罩200收藏,并拆下所述药剂瓶101保存,从而实现将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与环境隔离,避免对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造成污染,从而避免疗效降低和病情恶化。39.其中,所述面罩200在使用后需经过消毒、干燥后放置于壳体100内,避免使用所述面罩200后再放置于所述壳体100内造成的密闭空间内的二次污染。40.其中,所述药剂瓶101与所述壳体100可拆卸固定的方式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41.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药剂瓶101能够方便安装和拆下。42.其中,所述密封连通的方式均为利用软质导管和密封圈进行密封,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43.其中,所述吸气装置103可包括气泵、气管、过滤装置、风涡轮等结构,以将外部的空气经过滤后吸入所述混合箱103内,其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44.其中,参见图1,所述雾化器104内盛装有待使用药剂和纯净水的混合物;所述雾化器104的一端与药剂瓶101密封连通的方式可参考输液玻璃瓶和输液管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所述药剂瓶101瓶口设有橡胶塞,第一软管的一端安装有尖头管,所述尖头管可以插入所述橡胶塞;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雾化器104内部密封连通,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与导管105的一端密封连通并设有电磁阀106,所述导管105的另一端伸入液面以下,所述雾化器104内的底部设有超声波雾化模块107,所述雾化器104的侧壁上设有液面报警器108,所述液面报警器108与所述电磁阀106无线连接;所述雾化器104内的上方与第二软管的一端密封连通,所述第二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合箱102密封连通。所述雾化器104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45.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将所述药剂瓶101内的药剂进入所述雾化器104内后,经底部的超声波雾化模块107对药剂进行雾化处理,再通过所述第二软管输送至所述混合箱102内;本发明通过设置所述液面报警器108,当所述雾化器104内药剂的液面接触所述液面报警器108时,所述液面报警器108会向所述电磁阀106发送关闭信号,所述电磁阀106关闭后会停止向所述雾化器104供应药剂。46.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使用时能够调节所述雾化器104的功率,避免其功率过大导致的所述混合箱102的底部有液化的药剂。47.其中,所述混合箱102与医用泵20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医用泵201的输出端与所述面罩200密封连通,所述医用泵201的连接方式和工作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所述医用泵201可为普通气泵。48.其中,所述混合箱102内设有紫外线杀菌消毒装置、混合气加热装置,以实现对所述混合箱102内的混合气的杀菌消毒和在患者吸入前的加热过程,避免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患者的病情造成负面影响,同时避免温度过低损伤患者的咽喉,从而导致导致病情反复,所述紫外线杀菌消毒装置、混合气加热装置的连接方式和工作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49.其中,所述导轮导槽机构包括第一转杆309、第二导轮311、第三导轨312、第二导轮313。5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4,所述驱动部300包括第一导轨301、第一齿条302、第一滑块305、第二导轨306、第一齿轮307、第一轴308、第一转杆309、第二轴311、第二导轮312、第三导轨313、第一通孔314、支撑板315;51.所述壳体100内竖直固定有第一导轨301,所述第一导轨301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齿条302,所述第一齿条302与第一齿轮307啮合,所述第一齿轮307与第一轴308同轴固定,所述第一轴308与第一滑块305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滑块305配置在第二导轨306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轨306与所述壳体100固定;52.所述第一轴308与第一转杆309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转杆309的另一端与第二轴311固定,所述第二轴311与第二导轮312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导轮312均配置在第三导轨313内并沿其移动和转动,所述第三导轨313与所述壳体100固定,所述壳体100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14,所述第一通孔314内能够配置有支撑板315,所述支撑板315与所述第一转杆309固定,所述支撑板315与所述面罩200可拆卸固定。53.本发明通过所述控制所述第一齿条302沿第一导轨301向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307转动,所述第一转杆309的另一端先绕其一端摆动一定角度,以使所述第二导轮312移动至所述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内;带动所述第一滑块305沿第二导轨306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导轮312沿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向右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转杆309、支撑板315、面罩200由竖直状态转为水平,并将所述面罩2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4向患者展示,患者可拿起面罩200并拉动导管以适应患者的使用距离,打开所述药剂瓶101并安装在所述壳体100上,以供患者使用;54.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齿条302反向移动,所述第一转杆309、支撑板315、面罩200由水平状态转为竖直,所述面罩200脱离所述第一通孔314并移动至所述壳体100内部,以将所述面罩200收藏,并拆下所述药剂瓶101保存,从而实现将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与环境隔离,避免对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造成污染,从而避免疗效降低和病情恶化。55.其中,所述壳体100内可固定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条302固定;当然,所述第一齿条302也可直接由人手操作驱动,例如所述第一齿条302可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上设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而控制所述第一齿条302的上下移动。56.其中,所述第一滑块305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二导轨306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一齿条302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57.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所述第一滑块305与所述第二导轨306连接失效。58.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对所述第一转杆309更好的导向作用。59.其中,参见图2,所述“所述支撑板315与所述面罩200可拆卸固定”的方式为:卡扣连接;所述支撑板315上设有第一导孔324,所述第一导孔324内能够配置有沿其移动的导管,所述导管的两端分别密封连通有面罩200和医用泵201。60.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在所述支撑板315带动所述面罩200运动至所述壳体100外部时,患者可拿起面罩200并拉动导管以适应患者的使用距离。61.其中,附图说明中仅为原理示意图,图1、2、4中将所述面罩200与所述医用泵201连接的导管作折断处理,意为该段导管的长度较长,可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使用距离的患者。6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4,所述壳体100内配置有运动部400,所述运动部400包括第二转杆401、第三轴402、第三导轮403、竖槽404、第一导杆405、盖板406、第二卡销407、第二导槽408;63.所述第二轴311与第二转杆401的一端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杆401的另一端与第三轴402固定,所述第三轴402与第三导轮403轴承连接,所述第三导轮403配置在第三导轨313内并沿其移动和转动;64.所述第二转杆401的中部开设有竖槽404,所述竖槽404内配置有沿其移动的第一导杆405,所述第一导杆405的端部与盖板406固定,所述盖板406能够配置在所述第一通孔314内,所述盖板406与第二卡销407固定,所述第二卡销407配置在第二导槽408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导槽408开设在所述壳体100上。65.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滑块305沿第二导轨306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转杆309的另一端绕其一端摆动,所述第二导轮312、第三导轮403、第二转杆401沿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向右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导杆405、盖板406向右移动,同时所述第二卡销407从所述第二导槽408的斜槽411移动至横槽412,所述盖板406随所述第一导杆405沿竖槽404向下移动,以使所述盖板406打开所述第一通孔314,以便于后续的所述第一转杆309、支撑板315、面罩200由竖直状态转为水平,并将所述面罩20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4向患者展示;66.本发明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齿条302反向移动,所述第一转杆309、支撑板315、面罩200由水平状态转为竖直,所述面罩200脱离所述第一通孔314并移动至所述壳体100内部,以将所述面罩200收藏,并拆下所述药剂瓶101保存,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二转杆401沿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向左移动,带动所述第一导杆405、盖板406向左移动,同时所述第二卡销407从所述第二导槽408的横槽412移动至斜槽411,所述盖板406随所述第一导杆405沿竖槽404向上移动,以使所述盖板406关闭所述第一通孔314;67.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在患者需要使用时,控制所述盖板406打开,并为患者提供所述面罩200,在患者使用完毕后,将所述面罩200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控制所述盖板406关闭第一通孔314,从而将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与环境隔离,避免对所述面罩200、药剂瓶101造成污染,从而避免疗效降低和病情恶化。68.其中,所述第一转杆309、第二转杆401优选为长度相同。69.其中,所述第一通孔314为梯形孔,其左右两个表面均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倾斜设置;所述第一通孔314的面积大于等于所述盖板406的面积,大于所述支撑板315的面积。70.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所述支撑板315、盖板406与所述壳体100上的第一通孔314发生碰撞,同时所述盖板406能够很好地遮盖住所述第一通孔314。7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3、4、5,所述壳体100内配置有控制部500,所述控制部500包括第二通孔501、卡环502、第三卡销503、套筒504、磁铁505、弹簧506、第二齿条507、第四导轨508、第二齿轮509、第四轴510、第三齿轮511;72.所述药剂瓶101的瓶口能够配置在第二通孔501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二通孔501开设在所述壳体100顶部,所述药剂瓶101的瓶口沿其长度方向同轴均匀固定有多个卡环502,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环502的上、下表面能够与第三卡销503的外表面搭接,所述第三卡销503配置在套筒504内并沿其移动,所述套筒504内固定有磁铁505,所述磁铁505能够吸引第三卡销503的端部,所述磁铁505与弹簧506的一端固定,所述弹簧5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卡销503的端部固定;73.所述套筒504的端部与第二齿条507固定,所述第二齿条507配置在第四导轨508内并沿其移动,所述第四导轨508与所述壳体100固定,所述第二齿条507与第二齿轮509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09与第四轴510同轴固定,所述第四轴510与所述壳体100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轴510与第三齿轮511同轴固定,所述第三齿轮511与所述第一齿条302啮合。74.本发明在需安装所述药剂瓶101时,手持所述药剂瓶101沿所述第二通孔501向下移动,控制所述磁铁505断电,最下端的所述卡环502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卡销503的外表面搭接,通过所述第三卡销503、套筒504带动所述第二齿条507沿所述第四导轨508向下移动,在所述第二齿轮509、第三齿轮511的行程放大作用下,所述药剂瓶101向下移动较短的距离就能使所述第一齿条302能够向上移动较长的距离,驱动所述驱动部300、运动部400运行,所述盖板406打开所述第一通孔314,向患者展示所述面罩200;75.本发明在需拆下所述药剂瓶101时,控制所述磁铁505通电吸引所述第三卡销503,手持所述药剂瓶101沿所述第二通孔501继续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三卡销503位于最下端的所述卡环502和相邻的卡环502之间,控制所述磁铁505断电,通过所述第三卡销503、套筒504带动所述第二齿条507沿所述第四导轨508向上移动,驱动所述驱动部300反向运行,所述面罩200置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盖板406遮盖住所述第一通孔314,再控制所述磁铁505通电吸引所述第三卡销503脱离最下端的所述卡环502和相邻的卡环502之间,最终拆下所述药剂瓶101;76.本发明通过上述驱动方法,将手动安装和拆下所述药剂瓶101的动作作为驱动部300和运动部400的驱动力,取消了电机驱动,更加环保和高效。77.其中,所述“所述药剂瓶101的瓶口沿其长度方向同轴均匀固定有多个卡环502”意为:所述药剂瓶101的瓶口设有其与瓶盖螺纹连接的螺纹,所述螺纹可作为多个均匀设置的所述卡环502,所述卡环502能够与所述第三卡销503的外圆周面搭接。78.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药剂瓶101能够在所述卡环502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二齿条507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将手动安装和拆下所述药剂瓶101的动作作为驱动部300和运动部400的驱动力。79.当然,也可保持所述药剂瓶101的竖直位置不变,在所述第三卡销503与所述药剂瓶101瓶口上的螺纹的端部搭接时,转动所述药剂瓶101以驱动所述第三卡销503、第二齿条507上下移动,此时可省去套筒504、磁铁505、弹簧506组成的控制结构,直接使所述第三卡销503与所述第二齿条507固定;也就是说,所述药剂瓶101瓶口上的螺纹可作为丝杠来驱动所述第三卡销503、第二齿条507上下移动,同时具有自锁功能,因而仅需要正反转动所述药剂瓶101就可以驱动所述第三卡销503、第二齿条507上下移动。80.其中,所述弹簧506处于压缩状态。81.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三卡销503始终有与所述卡环502的上或下表面搭接的趋势。82.其中,所述第三卡销503的截面为方形,所述套筒504同轴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卡销503的截面相配合的方孔。83.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三卡销503仅能沿所述套筒504移动,避免所述第三卡销503与套筒504相对转动。84.其中,所述弹簧506的弹力大于药剂瓶101向下的压力和向上的拉力。85.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三卡销503能够稳定配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卡环502的上、下表面之间。86.其中,所述第三卡销503为矩形卡销,也就是说,所述第三卡销503与所述卡环502接触的一端不设置不倒角。87.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卡环502和第三卡销503之间的传动更为稳定。88.其中,所述第二齿条507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四导轨508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二齿条507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89.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所述第二齿条507与所述第四导轨508连接失效。90.其中,所述第二齿轮509的分度圆直径小于第三齿轮511的分度圆直径。91.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将所述第二齿条507的上下运动经过放大后传递给所述第一齿条302。92.其中,所述第三卡销503的材质为永磁铁,所述磁铁505为电磁铁,所述磁铁505设有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电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电控模块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终端无线连接。93.本发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直接使用户终端无线控制所述磁铁505与所述第三卡销503之间的吸引状态,从而控制所述药剂瓶101是否驱动所述第二齿条507上下移动。94.其中,在安装完所述药剂瓶101后,所述药剂瓶101与所述壳体100通过卡扣或绑带固定以保证锁定状态;当然,当没有上述锁定结构时,所述药剂瓶101瓶身的重量也能够也能够起到相同的锁定作用。9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一齿条302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第一导轨301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一齿条302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96.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所述第一齿条302与所述第一导轨301连接失效。9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所述第一转杆309与支撑板315固定”的方式为:所述第一转杆309与第一杆32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15固定。98.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一转杆309与所述支撑板315能够驱动连接。9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三导轨313包括纵轨321、横轨322,所述纵轨321的端部与所述横轨322的端部垂直固定并连通;100.所述第一轴308与第一导轮310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导轮310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313的纵轨321内并沿其移动;101.所述第二导轮312始终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内并沿其移动。102.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一导轮310、第二导轮312沿上述形状设置的第三导轨313内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转杆309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之间切换,以及所述第二转杆401的水平移动。10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转杆309、第二转杆401的长度之和。104.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一转杆309、第二转杆401能够同时配置在所述第三导轨313的横轨322内。10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一导杆405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竖槽404的截面为与所述第一导杆405的截面相配合的燕尾形。106.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所述第一导杆405与所述竖槽404连接失效。10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二转杆401横向设置。108.本发明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所述第二转杆401能够带动所述盖板406横向移动。10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2,所述第二导槽408包括斜槽411、横槽412,所述斜槽411的端部与所述横槽412的端部连通;所述斜槽411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倾斜设置;所述横槽41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转杆401长度的一半与第一转杆309的长度之和。110.本发明通过所述第二卡销407在上述形状的第二导槽408中移动,实现所述盖板406能够随所述第一导杆405沿所述竖槽404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所述盖板406能够打开或遮盖所述第一通孔314。11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呼吸内科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0-19 09:06:45
965
- 下一篇: 葡萄酒涩感口腔五点评价法
- 上一篇: 一种粉体气力输送系统用除静电的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