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或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属于热动与热泵联合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冷、热和动力等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现实中,人们经常需要利用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也需要利用动力来进行制冷或利用动力并结合低温热能进行供热。在实现上述目的之过程中,将面临多方面的考虑或条件限制,包括能源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用户需求的类型、品位和数量,环境温度,工作介质的类型,设备的流程、结构和制造成本等等。3.以吸收式热泵技术为代表的热能(温差)利用技术,利用高温热负荷驱动实现供热或制冷;受到工作介质(溶液和冷剂介质)的性质影响,高温热负荷往往无法合理地应用于吸收式热泵流程中,供热参数受到较大制约;如何实现冷剂液降压过程中压差能的有效回收的简单化和高效化,消除其负面影响,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为此,本发明提出了能够有效利用高温热负荷、有效回收冷剂液降压过程中压差能、供热参数范围宽、一机多用和结构简单的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实现温差利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具体技术实现要素:分项阐述如下:5.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6.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7.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8.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9.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0.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将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2.8.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3.9.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6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与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4.10.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二吸收器、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分汽室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和第二吸收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发生器和分汽室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连通,双能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发生器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双能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5.11.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0项所述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回热器,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膨胀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6.12.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第二发生器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7.13.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7-9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8.14.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3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工作机,膨胀机连接工作机并向工作机提供动力,形成附加对外提供动力负荷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19.15.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3项所述的任一一款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动力机,动力机连接双能压缩机并向双能压缩机提供动力,形成附加外部动力驱动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20.16.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第二压缩机和节流阀所组成;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连通,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发生器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21.17.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6项所述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回热器,将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调整为压缩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将膨胀机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膨胀机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与冷凝器连通,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附图说明:22.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3.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4.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5.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6.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7.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8.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29.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8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30.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9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31.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0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32.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第11种结构与流程示意图。33.图中,1-吸收器,2-发生器,3-冷凝器,4-蒸发器,5-压缩机,6-膨胀机,7-双能压缩机,8-喷管,9-溶液泵,10-溶液热交换器,11-高温热交换器,12-回热器,13-第二发生器,14-第二喷管,15-第二溶液泵,16-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7-第二吸收器,18-第三发生器,19-第三溶液泵,20-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1-溶液节流阀,22-第二溶液节流阀,23-分汽室,24-第二压缩机,25-节流阀。具体实施方式:34.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35.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36.(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和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11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7连通,双能压缩机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和高温热交换器11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并传输动力。37.(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2,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高温热交换器11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6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4,蒸发器4的冷剂液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双能压缩机7提供;冷剂蒸汽流经双能压缩机7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提供给吸收器1;膨胀机6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向压缩机5、双能压缩机7和外部同时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和外部共同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38.图2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39.(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和回热器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1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回热器12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7连通,双能压缩机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和高温热交换器11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并传输动力。40.(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2,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回热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1逐步吸热并升温,流经膨胀机6降压作功,流经回热器12并放热,之后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流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4,蒸发器4的冷剂液获取低温热负荷成冷剂蒸汽并向双能压缩机7提供;冷剂蒸汽流经双能压缩机7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提供给吸收器1;膨胀机6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向压缩机5、双能压缩机7和外部同时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和外部共同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41.图3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42.(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1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43.(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二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44.图4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45.(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46.(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溶液热交换器1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二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47.图5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48.(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喷管、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之后第二发生器13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49.(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二发生器13作驱动热介质,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发生器13,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二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3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50.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51.(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器,将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17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3再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7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17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52.(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17、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7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13,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13、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提供给第二吸收器17,第二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53.图7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54.(1)结构上,在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吸收器17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第三发生器18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55.(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7的部分稀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三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三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二发生器13,流经第三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56.图8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57.(1)结构上,在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第三发生器18增设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1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1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第三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58.(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7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第三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和高温热介质分别流经第三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三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13,流经第三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59.图9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60.(1)结构上,在图6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喷管、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1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发生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17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第三发生器18再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与发生器2连通,将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将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调整为发生器2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8连通之后第三发生器18再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喷管14与冷凝器3连通,第三发生器18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61.(2)流程上,发生器2产生的冷剂蒸汽提供给第三发生器18作驱动热介质,第二吸收器17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三发生器18,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8、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第三发生器18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9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进入发生器2,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20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6进入第二发生器13,流经第三发生器18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之后经第二喷管14降压增速进入冷凝器3,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62.图10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63.(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双能压缩机、喷管、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第二发生器、第二溶液泵、第二吸收器、溶液节流阀、第二溶液节流阀和分汽室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第二吸收器17连通,第二吸收器17还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21与第二发生器13连通,第二发生器1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15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和第二吸收器17与分汽室23连通,分汽室23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17连通,第二发生器13和分汽室23还分别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11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喷管8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双能压缩机7连通,双能压缩机7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高温热交换器11和第二发生器13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并传输动力。64.(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第二吸收器17、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第二吸收器17的稀溶液经溶液节流阀21节流进入第二发生器13,高温热介质流经第二发生器13并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3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泵15加压进入发生器2,高温热介质流经第发生器2并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第二溶液节流阀22节流之后再流经第二吸收器17吸热汽化并进入分汽室23,分汽室23释放冷剂蒸汽,分汽室23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发生器2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吸收器17,第二发生器13和分汽室23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压缩机5;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高温热交换器11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6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经喷管8降压增速之后进入蒸发器4;低温热介质流经蒸发器4并加热进入其内的冷剂液成冷剂蒸汽,蒸发器4释放的冷剂蒸汽流经双能压缩机7升压升温并降速,之后提供给吸收器1;膨胀机6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向压缩机5、双能压缩机7和外部同时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和外部共同向压缩机5和双能压缩机7提供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65.图11所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66.(1)结构上,它主要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膨胀机、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高温热交换器、第二压缩机和节流阀所组成;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与发生器2连通,发生器2还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热交换器10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压缩机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11与膨胀机6连通,膨胀机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3连通,冷凝器3还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25与蒸发器4连通,蒸发器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24连通,第二压缩机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1连通,发生器2和高温热交换器11还分别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吸收器1和冷凝器3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4还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6连接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24并传输动力。67.(2)流程上,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泵9和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2,高温热介质流经发生器2、加热进入其内的溶液释放冷剂蒸汽并向压缩机5提供,发生器2的浓溶液经溶液热交换器10进入吸收器1、吸收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剂蒸汽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高温热交换器11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6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3放热于被加热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3的冷剂液流经节流阀25节流降压之后进入蒸发器4,蒸发器4的冷剂液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压缩机24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24升压升温,之后提供给吸收器1;膨胀机6向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24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向压缩机5、第二压缩机24和外部同时提供动力,或膨胀机6和外部共同向压缩机5和第二压缩机24提供动力,形成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68.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69.(1)提出了温差利用的新思路和新技术。70.(2)热能(温差)驱动,实现供热/制冷,或可选择同时对外提供动力。71.(3)流程合理,性能指数可变且热力学参数变化相对应,能够实现热能(温差)的充分和高效利用。72.(4)必要时,借助外部动力实现供热/制冷,方式灵活,适应性好。73.(5)利用喷管实现冷剂液的降压过程,减小降压过程对获取低温热负荷的负面影响。74.(6)双能压缩机与喷管相结合,有效回收冷剂液降压过程的压差能,提高系统性能指数。75.(7)能够实现高温热能的有效利用,弥补了吸收式热泵技术的不足,并避免驱动热介质参数与溶液性能之间的冲突。76.(8)利用热升压技术,较大程度地解决供热参数与溶液性能之间的矛盾,实现高温高效供热。77.(9)主要依靠潜热实现热负荷的获取和释放,克服了气体压缩式热泵技术的不足。78.(10)给出多种具体技术方案,能够应对众多不同的实际状况,有较宽的适用范围。79.(11)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工作介质的选择范围,丰富了压缩式-吸收式热泵的类型,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热能的高效利用。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0-21 16:10:37
582
- 下一篇: 一种晶体条与伽马光子作用位置映射表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 上一篇: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