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1-16 12:01:47     330



自行车,非机动车装置制造技术1.本发明属于煤矿移动平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背景技术:2.履带式移动平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非结构化道路移动运载平台。履带移动平台接地面积大,附着能力强,可承受负载大,下陷深度低,便于通过承载能力较低的地面,在军用、农用及矿用等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煤矿中喷浆支护主要是采用履带式移动平台搭载喷浆设备。履带行驶机构主要包括履带、主动轮、从动轮、支撑轮,通常支撑轮刚性的安装在履带的底部,形成底面支撑;但当底面不平整,特别是存在局部突然凸起时,履带行驶机构在跨越凸起时,由于中部凸起点形成支点作用,使得机身出现俯仰摆动,产生的冲击力不仅容易对设备造成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设备倾翻,发生安全事故。技术实现要素: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5.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上的履带、主动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履带的底部接触,对履带底部形成支撑;所述框架上设有自适应伸缩机构,所述支撑轮转动设于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对履带形成浮动支撑。6.进一步,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包括两个呈x形交叉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支撑轮;两个支撑臂之间通过销轴铰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中部均设有弹簧连接端,两个弹簧连接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驱动两个支撑臂沿绕销轴转动。7.进一步,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轮连接的一端设有转动板,所述支撑轮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两端,所述转动板的中部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8.进一步,所述主动轮上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驱动主动轮运转。9.进一步,所述框架上还设有张紧轮,用于调节履带的张力。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支撑轮上设置自适应伸缩机构,使得履带的底部产生变形,形状与地面形状自相适应,避免路面凸起形成支点作用,从而实现履带行驶机构的平稳运行。11.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1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13.图1为本发明中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整体示意图;14.图2为本发明中自适应伸缩机构示意图;15.图3为图1的侧视图。16.附图标记:1-框架;2-主动轮;3-从动轮;4-自适应伸缩机构;5-履带;6-支撑轮;7-张紧轮;8-驱动轴;41-支撑臂;42-弹簧连接端;43-弹簧;44-转动板。具体实施方式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1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19.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20.请参阅图1~3,为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包括框架1,以及安装在框架1上的履带5、主动轮2、从动轮3,主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设置有支撑轮6;支撑轮6与履带5的底部接触,对履带5底部形成支撑;框架1上设置有自适应伸缩机构4,支撑轮6转动设置在自适应伸缩机构4上,并通过自适应伸缩机构4对履带5形成浮动支撑。21.其中,自适应伸缩机构4包括两个呈x形交叉的支撑臂41,支撑臂41的一端与框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支撑轮6;两个支撑臂41之间通过销轴铰接;两个支撑臂41的中部均设置有弹簧连接端42,两个弹簧连接端42之间通过弹簧43连接,弹簧43驱动两个支撑臂41沿绕销轴转动。22.支撑臂41与支撑轮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板44,支撑轮6设置在转动板44的两端,转动板44的中部通过销轴与支撑臂41转动连接。23.主动轮2上连接有驱动轴8,驱动轴8与动力装置连接,驱动主动轮2运转。框架1上还设置有张紧轮7,用于调节履带5的张力。24.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路面局部凸起时,凸起挤压支撑轮6,使两个支撑臂41转动,从而使得支撑轮6向上收缩,履带5呈现凹陷状态,此时,凸起点无法形成支点作用,使得行驶机构行驶平稳;当跨过凸起点时,在弹簧43的回复力作用下,支撑轮6向下伸展,使履带5展平,与地面形成平面接触。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技术特征:1.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上的履带、主动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履带的底部接触,对履带底部形成支撑;所述框架上设有自适应伸缩机构,所述支撑轮转动设于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对履带形成浮动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包括两个呈x形交叉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支撑轮;两个支撑臂之间通过销轴铰接;两个所述支撑臂的中部均设有弹簧连接端,两个弹簧连接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驱动两个支撑臂沿绕销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轮连接的一端设有转动板,所述支撑轮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两端,所述转动板的中部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臂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上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驱动主动轮运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设有张紧轮,用于调节履带的张力。技术总结本发明属于煤矿移动平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变形履带行驶结构,包括框架,以及设于框架上的履带、主动轮、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履带的底部接触,对履带底部形成支撑;所述框架上设有自适应伸缩机构,所述支撑轮转动设于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上,并通过所述自适应伸缩机构对履带形成浮动支撑。本发明通过在支撑轮上设置自适应伸缩机构,使得履带的底部产生变形,形状与地面形状自相适应,避免路面凸起形成支点作用,从而实现履带行驶机构的平稳运行。从而实现履带行驶机构的平稳运行。从而实现履带行驶机构的平稳运行。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波 薛春荣 孙海涛 代嘉惠 雷世威 吴明阳 潘长松 黄海游 王成锋 高铭阳 奉伟 何幸芸 刘其鑫 张志刚 刘佩 龚小兵 郭胜均 巫亮 张世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08.17技术公布日:2022/11/15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