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或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鲜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电解除氧系统。背景技术:2.对于用于通过电化学反应降低冰箱内部氧气的电化学反应装置,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需要电解液参与,且反应过程会产生气体,需要将产生的气体向外部环境排放。3.在反应过程中,由于伴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电解液会受热蒸发,这导致反应容器所排放的气体中可能会携带有微量的电解液蒸汽。大部分电解液为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经处理直接将反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向空气排放,则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危害生命健康。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冰箱及其电解除氧系统。5.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回收电解液,降低对空气的质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6.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氧气的排出效率。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除氧系统,包括:反应装置,其上具有排氧口,反应装置配置成通过电解反应分离流经其上的空气中的氧气,并从排氧口排出;排气回液装置,其内具有排气回液腔,排气回液腔与排氧口相连通,排气回液腔还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将排气回液腔内的氧气排向外部环境;和过滤装置,设置于排气回液腔通向外部环境的气流路径上,过滤装置配置成允许氧气排出,并将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过滤在排气回液腔。8.可选地,排气回液装置开设有出气口;电解除氧系统还包括:第一输气管,其第一端连接于出气口,其第二端暴露于外部环境中。9.可选地,过滤装置具有膜状结构;膜状结构敷设于第一输气管。10.可选地,膜状结构具有进气面和出气面;进气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11.可选地,过滤装置为分子筛膜。12.可选地,排气回液装置位于反应装置的上方。13.可选地,排气回液装置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回液口,反应装置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回液口;电解除氧系统还包括:回液管,其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回液口和第二回液口,以将排气回液腔内收集的电解液导引至反应装置。14.可选地,排气回液装置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电解除氧系统还包括:第二输气管,其第一端连接于排氧口,并向上延伸穿过进气口,以使其第二端处于排气回液腔的内部。15.可选地,排气回液装置包括筒体和筒盖,筒体向上敞开,筒盖可拆卸地设置于筒体的敞开处,以与筒体共同限定出排气回液腔;进气口形成于筒体的底壁,筒体的底壁外侧在进气口的周围形成有管路接头;第二输气管还包括:外管段,位于筒体的外部,外管段的第一端作为第二输气管的第一端,并连接于排氧口,外管段的第二端连接于管路接头;内管段,位于筒体的内部,内管段的第一端形成于筒体的内部底壁,并向上延伸,内管段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输气管的第二端。16.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解除氧系统。17.本实用新型的电解除氧系统,由于过滤装置设置于排气回液腔通向外部环境的气流路径上,过滤装置能够允许氧气排出,并将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过滤在排气回液腔,因此能够避免电解液蒸汽随氧气一起排入外部环境,保障用户健康。此外,过滤在排气回液腔内的电解液还可以重新排至反应装置内,以供电解反应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解除氧系统,过滤装置的进气面设置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遇到进气面而凝结的液态“水珠”会在进气面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沿倾斜方向流动,进而可以及时将液态“水珠”导流,以使液态“水珠”不会堵塞过滤装置,提高氧气的排出效率。19.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20.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框图;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电解除氧系统的示意图;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冰箱中电解除氧系统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过滤装置设置于排气回液装置的内部;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中第一输气管与过滤装置的安装关系示意图;2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中排气回液装置的示意图;2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中筒体与第二输气管的形成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进深”等指示的方位或置关系为基于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作为参考,并参考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确定,例如指示方位的“前”指的是朝向用户的一侧。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29.参见图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冰箱1,该冰箱1一般性地可以包括箱体10和门体20。30.箱体10可以包括外壳和多个内胆,外壳位于整体冰箱1的最外侧,以保护整个冰箱1。多个内胆被外壳包裹,并且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以降低内胆向外散热。每个内胆可以限定出向前敞开的储物间室,并且储物间室可以被配置成冷藏室、冷冻室、变温室等等,具体的储物间室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根据预先的需求进行配置。31.门体20可动地设置于内胆的前方,以开闭内胆的储物间室,例如门体20可以通过铰接的方式设置箱体10前部的一侧,通过枢转的方式开闭储物间室。32.该冰箱1还可包括抽屉组件30,抽屉组件30还可包括抽屉本体,抽屉本体可抽拉地设置于箱体10内,以便用户拿取物品。33.参见图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的示意性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冰箱1还可包括电解除氧系统40,该电解除氧系统40可设置于内胆或者抽屉组件30内,以通过电解反应分离流经其上的空气中的氧气,并将氮气留在内胆的储物间室或抽屉本体内,实现对食物的保鲜储存。34.具体地,电解除氧系统40可设置于储物间室的后壁、侧壁、顶壁、底壁等,同样地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设置于抽屉本体的后壁、侧壁、底壁等。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知晓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电解除氧系统40,在此不一一列举。35.参见图2和图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中电解除氧系统40的示意图。进一步地,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包括反应装置410,用于通过电解反应分离出流经其上的空气中的氧气,起到降氧作用。36.具体地,反应装置410可包括反应容器411,其内部形成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场所。反应容器411内可以设置有电化学反应元件(阳极板、阴极板等),还存放有电解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等。阳极板、阴极板分别浸于电解液中。37.阴极板与冰箱1的储物间室的内部空间气流连通。且在通电情况下,阴极板用于通过电化学反应消耗储物间室内的氧气。例如,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在阴极板处发生还原反应,即:o2+2h2o+4e-→4oh-。38.阳极板与阴极板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反应容器411内。且在通电情况下,阳极板用于通过电化学反应向阴极提供反应物(例如,电子)且生成氧气。阴极板产生的oh-可以在阳极板处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并生成氧气,即:4oh-→o2+2h2o+4e-。反应装置410上还可设置排氧口412,分离出的氧气可以通过排氧口412排至外部环境。39.参见图3和图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中电解除氧系统40的示意图,其示出了过滤装置440设置于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包括排气回液装置420和过滤装置440。40.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内部具有排气回液腔421,排气回液腔421与排氧口412相连通,排气回液腔421还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反应装置410分离出的氧气从排氧口412排出后可先进入排气回液装置420的排气回液腔421内,然后再由排气回液腔421排至外部环境。41.过滤装置440设置于排气回液腔421通向外部环境的气流路径上,过滤装置440配置成允许氧气排出,并将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过滤在排气回液腔421。42.由背景技术部分可知,在反应过程中,由于伴随着大量热量的产生,电解液会受热蒸发,这导致反应容器所排放的气体中可能会携带有微量的电解液蒸汽。大部分电解液为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经处理直接将反应装置所产生的气体向空气排放,则可能会导致空气污染,危害生命健康。43.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装置440设置于排气回液腔421通向外部环境的气流路径上,因此,从排气回液腔421排向外部环境的氧气必然要经过过滤装置440,过滤装置440能够对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蒸汽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出的电解液蒸汽在排气回液腔421冷凝,最终汇聚在排气回液腔421内,这样能够避免电解液蒸汽随氧气一起排入外部环境,保障用户健康。44.此外,由于过滤装置440可将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蒸汽过滤在排气回液装置420的排气回液腔421内,这部分电解液蒸汽可在排气回液腔421冷却成电解液,并可以重新排至反应装置410内,以供电解反应使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4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过滤装置440还可为分子筛膜,分子筛膜是一种可以实现分子筛分的新型膜材料,其具有与分子大小相当且均匀一致的孔径、离子交换性能、高温热稳定性能、优良的择形催化性能和易被改性以及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与不同结构可供选择,是理想的膜分离和膜催化材料。46.进一步地,分子筛膜可选用微米级的分子筛膜。分子筛膜需要实现透过氧气,而不透过电解液蒸汽,由于氧气属于气体,电解液蒸汽属于液体,气体的分子直径小于电解液蒸汽,微米级的分子筛膜可允许气体(氧气)透过,而阻止液体(电解液蒸汽)透过,从而可实现过滤作用。47.由前述可知,过滤装置440设置于排气回液腔421通向外部环境的气流路径上,也就是说,只要在氧气排入室内环境之前对其进行过滤即可,那么过滤装置440相对于排气回液装置420的位置可以灵活选择。48.参见图4,例如,过滤装置440可直接设置在排气回液腔421内,以将排气回液腔421分隔成进气腔421a和出气腔421b,反应装置410产生的氧气先进入进气腔421a,然后再透过过滤装置440流进出气腔421b,在此过程中,过滤装置440过滤出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蒸汽。49.又例如,排气回液装置420具有用于连通外部环境与排气回液腔421的出气口422,过滤装置440还可覆盖在该出气口422上。50.参见图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40中第一输气管451与过滤装置440的安装关系示意图,其中图5中虚线箭头表示气体(氧气)的流向,实线箭头表示液体(电解液蒸汽)的流向。再例如,过滤装置440还可设置在用于导引氧气排出方向的管道上。具体地,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包括用于引导氧气排出的第一输气管451,第一输气管451的第一端连接于出气口422,第一输气管451的第二端暴露于外部环境中。过滤装置440具有膜状结构,过滤装置440可敷设于第一输气管451(内部、两端均可)。51.参见图5,进一步地,过滤装置440的膜状结构还具有进气面442和出气面444,氧气可以依次透过进气面442和出气面444,氧气中携带的电解液蒸汽无法透过进气面442,电解液蒸汽在进气面442上凝结成液态“水珠”,流进排气回液装置420。52.参见图5,特别地,膜状结构的进气面442还可配置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这样在遇到进气面442而凝结的液态“水珠”会在进气面442的表面张力作用下沿倾斜方向流动,进而可以及时将液态“水珠”导流,以使液态“水珠”不会堵塞过滤装置440,提高氧气的排出效率。53.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回液装置420还可设置于反应装置410的上方。由于气体(氧气)的扩散能力强于液体(电解液蒸汽),因此将排气回液装置420设置于反应装置410的上方不仅不会影响氧气的排出,而且还可使电解液蒸汽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减弱向上扩散的趋势,进一步提升电解液的回收效果。54.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回液口423,反应装置410的顶部开设有第二回液口413。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包括回液管452,回液管45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回液口423和第二回液口413,以将排气回液腔421内收集的电解液导引至反应装置410。55.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回液管452上还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61,第一单向阀461具有自第一回液口423向第二回液口413的导通方向以及自第二回液口413向第一回液口423的非导通方向,这样能够防止反应装置410产生的氧气进入回液管452,进而能够避免回液管452内存在气体(氧气),从而防止影响电解液顺利回流至反应装置410。56.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424。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包括第二输气管453,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一端连接于排氧口412,并向上延伸穿过进气口424,以使其第二端处于排气回液腔421的内部。5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穿过进气口424向上延伸至排气回液腔421的内部,也即,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高于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底壁。58.由于排气回液装置420内存在被过滤装置440过滤出的电解液,这些电解液汇聚在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底部,而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高于排气回液装置420的底壁,这样避免了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被淹没在电解液中,从而使电解液从第二输气管453逆向流进反应装置410内,影响氧气的排出。59.此外,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出气口422设置在排气回液装置420的顶部,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处于排气回液腔421的内部,这样也可以使氧气排进排气回液装置420的位置更加靠近出气口422,进而有利于氧气排至外部环境。60.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第二输气管453上还可以设置截止阀464,截止阀464可以为手动截止阀、气动截止阀、电动截止阀等。截止阀464可为常开状态,以保证氧气可以第二输气管453处于导通状态。在反应装置410发生异常时(例如倾倒等),截止阀464关闭,这样能够防止大量电解液从第二输气管453溢至排气回液装置420内,进而防止破坏、堵塞过滤装置440。61.参见图6和图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40中排气回液装置420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解除氧系统40中筒体425与第二输气管453形成关系示意图。6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该排气回液装置420还可包括筒体425和筒盖426,筒体425向上敞开,筒盖426可拆卸地设置于筒体425的敞开处,以与筒体425共同限定出排气回液腔421。63.具体地,筒体425和筒盖426共同限定出排气回液腔421,筒体425和筒盖426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这样便于后期的维护、检查等。64.进气口424形成于筒体425的底壁,筒体425的底壁外侧在进气口424的周围形成有管路接头427。第二输气管453还可包括外管段453a和内管段453b,外管段453a位于筒体425的外部,外管段453a的第一端作为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一端,并连接于排氧口412,外管段453a的第二端连接于管路接头427,内管段453b位于筒体425的内部,内管段453b的第一端形成于筒体425的内部底壁,并向上延伸,内管段453b的第二端作为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65.具体地,内管段453b可以与筒体425的底壁内侧一体成型,这样不仅可以使内管段453b的第二端(即第二输气管453的第二端)稳固地处于排气回液腔421的内部,而且还可以简化安装第二输气管453的工序,仅安装处于筒体425外部的外管段453a即可。66.管路接头427可以与筒体425的底壁外侧一体成型,由于管路接头427已经能够精准地对应在进气口424处,因此在安装外管段453a时,将其与管路接头427连接即可完成外管段453a与进气口424的连接,简单、方便。67.此外,第一回液口423还可设置在筒体425的底部,第一回液口423处还可设置管路接头427,这样也便于回液管452的安装。68.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解除氧系统40还可包括用于向反应装置410内补液的补液装置430。由于随着电解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液中的溶剂(通常为纯水)不断蒸发消耗,因此为了维持电解液的液位以及浓度,需要向反应装置410定期补液。69.具体地,补液装置430具有盛液腔,盛液腔内预先注入纯水。补液装置430具有出液口433,反应装置410具有补液口418,出液口433与补液口418之间连接有补液管454。当需要补液时,补液管454可受控地被导通,盛液腔内的纯水沿补液管454流进反应装置410内,实现补液。70.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补液管454上还可设置第二单向阀462,第二单向阀462具有自出液口433至补液口418的导通方向以及自补液口418向出液口433的非导通方向,这样能够防止反应装置410产生的氧气进入补液管454,进而能够防止补液管454内存在气体(氧气),影响纯水顺利地流进至反应装置410。71.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补液装置430的顶部还可设排空口431,排空口431用于连通盛液腔和外部环境,以平衡盛液腔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气压,以便纯水顺利地流进反应装置410。72.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补液装置430在排空口431处设置排空管432,以便排空管432的末端暴露在外部环境中。73.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排空管432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单向阀463,第三单向阀463具有自排空口431至外部环境的导通方向以及自外部环境向排空口431的非导通方向,这样能够防止补液装置430内的液体由排空口431溢出。74.参见图3和图4,进一步地,反应装置410还包括分隔件414,分隔件414沿横向设置于反应容器411内,以将反应容器41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储液区416和位于第一储液区416上方的第二储液区417,电解反应在第一储液区416进行。75.分隔件414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储液区416和第二储液区417的连通口415,补液装置430与第二储液区417相连通,补液装置430通过补液管454先向第二储液区417,当第一储液区416需要补液时,再由第二储液区417通过连通口415向第一储液区416补液。76.连通口415处设置有开关装置470,开关装置470具有打开或关闭连通口415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处于第一位置时使第二储液区417向第一储液区416补液。77.此外,开关装置470还可配置成在反应装置410停止反应后处于关闭连通口415的第二位置。由于反应装置410在反应结束后,第二储液区417内产生水蒸气逐渐重新液化,第二储液区417内形成负压,这时开关装置470处于第二位置,第二储液区417无法从第一储液区416得到补液,仅可在压差的作用下从排气回液装置420内吸收回收的电解液,这样更够促使排气回液装置420回收的电解液顺利地回流到反应装置410的第二储液区417。78.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冰箱及其电解除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1-18 17:21:59
321
- 下一篇: 一种多色印刷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 上一篇: 竖直传导MOSFET器件及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