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阀门伴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作者:admin      2022-11-18 18:11:07     618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保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阀门伴热结构。背景技术:2.在冬季需要对焦炉煤气柜的阀门进行保温,通常是采取电伴热对相关阀门进行保温,电伴热包括一扁平状的电伴热带,电伴热带的内部设置有两根线缆,将电伴热带的一侧贴合设置在阀门的外表面,线缆通电后产生热量,进而实现对阀门的保温,但是由于电伴热带仅一侧和阀门外表面贴合,另一侧裸露在外界环境中,造成相当一部分热量散失,对阀门的保温效果较差,而且造成电能的浪费。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阀门伴热结构,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门伴热结构,包括外护套,外护套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外护套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第一侧的两端和第二侧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侧用于和待保温设备接触,外护套内于导电体对应第一侧的外侧设置有隔离空腔。5.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为扁平状,第一侧和第二侧均为长边侧,第一侧的端部和对应的第二侧端部之间设置有短边侧。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的宽度小于第二侧的宽度,以使短边侧上形成外凸的台阶部。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的两端呈弧形设置,第二侧的两端呈角状设置。8.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空腔的截面形状和第一侧的形状适配,隔离空腔包括平直段,所述平直段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段,且弧形段延及导电体对应短边侧的外侧。9.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空腔的平直段设置有支撑肋,以限制隔离空腔的对应两侧贴合。10.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的顶部延及短边侧的中部,台阶部的底部延及第二侧。11.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的顶部设置有弧形过渡段,以使短边侧呈流线形设置。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靠近两端的位置沿外护套的走向均设置有开槽,以使第二侧的两端形成外延的大脚结构。13.进一步的,所述大脚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防滑纹。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外护套内部导电体通电后产生热量,通过外护套向外散发,第二侧和待保温的设备接触,进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温,隔离空腔设置在导电体对应第一侧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对设备保温时,第一侧朝向外侧,使得第一侧和导电体之间形成一侧保温层,能够避免过多的热量散发至外界,提高对设备的保温效果,利于节省能源。附图说明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1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21.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阀门伴热结构,包括一外护套,该外护套材质为阻燃型材料,例如可以为聚烯烃,外护套的内部设置导电体,导电体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经过外护套向外散发,使用时,将外护套缠绕在待保温的设备上,通过热传导实现对设备的保温,具体的,外护套包括第一侧1和第二侧2,第一侧1和第二侧2相对设置,且第一侧1的两端分别和第二侧2的两端相互连接,实际安装使用时,外护套的第二侧2和待保温的设备接触设置,外护套的第一侧1朝向外侧,在外护套的内部于导电体对应第一侧1的外侧设置有隔离空腔,隔离空腔沿外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也即,在外护套的截面上,隔离空腔设置于导电体和第一侧1之间,隔离空腔将导电体和第一侧1外表面隔离开来,隔离空腔内部为空气,相较于外护套,隔离空腔起到相当程度的隔温效果,起到保温层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隔离空腔的保温效果下,导电体产生的热量更多的通过第二侧2传导至待保温的设备,避免过多的热量通过第一侧1散发至外界,大大的提高了对设备的保温效果,避免电能的浪费。22.本实施例中,外护套的截面呈扁平状设置,外护套整体为扁平长带状,第一侧1和第二侧2为长边侧,另外两侧为短边侧3,也即,第一侧1的端部和对应的第二侧2的端部之间设置短边侧3进行连接,增加本实用新型和待保温设备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扁平状的结构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于设备上的稳定性,不容易发生打滚。23.具体的,第一侧1的宽度小于第二侧2的宽度,使得短边侧3上形成一外凸的台阶部4,使得短边侧3形成阶梯结构,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二侧2相较于第一侧1更宽,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侧2贴合在待保温设备上后,外护套和设备接触的一侧的面积更大,使得本实用新型和设备之间的结合更加稳定,通过绑扎带等进行绑扎后,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外护套于设备上产生打滚。24.更为具体的,第一侧1的两端呈弧形设置,第二侧2的两端呈角状设置,弧形的结构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第一侧1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一步的减少外护套向外界散发热量的速率,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对设备的保温效果,第二侧2两端的角状结构,增加外护套出现打滚趋势时受到的限制力力矩,提高本实用新型于设备上的稳定性。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截面上,隔离空腔的走向和第一侧1的形状相互适配,也即,隔离空腔包括平直段5,平直段5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段6,使得隔离空腔的两端朝向第二侧2的方向延伸弯曲,具体的,弧形段6的末端延及导电体对应短边侧3的外侧,也即,弧形段6将导电体和短边侧3外表面之间隔离开来,使得隔离空腔整体形成一半包围的结构,以将导电体半包围围护,进一步的提高保温层的延及范围,而且隔离空腔的上下两侧面的两端为弧形的形状,隔离空腔两侧外护套局部结构的抗变形强度,避免隔离空腔的上下两侧面贴合接触,进而防止隔离空腔的隔温作用消失。26.更为具体的,对于短边侧3上形成的台阶部4,台阶部4的顶部延及短边侧3的中部位置,台阶部4的底部延及第二侧2并和第二侧2的面齐平,保证第二侧2上形成一较大的和设备的接触的面,同时增加外护套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台阶部4的顶部设置有弧形过渡段7,使得短边侧3呈流线型设置,一方面避免外护套上死角的存在,减少外护套缠绕时局部出现集中应力的现象,避免外护套产生开裂,另一方面,在通过挤塑成型工艺制造本实用新型时,流线型更利于产品的成型定型,利于提高产品质量。2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为进一步的防止隔离空腔上下两侧面贴合接触而丧失隔温效果,在隔离空腔的平直段5上设置支撑肋8,支撑肋8沿外护套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肋8连接平直段5中的上下两侧面,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在设备上缠绕外护套时隔离空腔的上下两侧面贴合接触,提高本实用习性对设备的保温效果。28.更为具体的,在第二侧2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均设置有开槽9,开槽9沿外护套的走向也即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具体的,开槽9距第二侧2端部的距离为整个第二侧2宽度的1/10-1/5,进而使得第二侧2的两端形成一外沿的大脚结构10,本实施例中,由于大脚结构10的存在,在外护套于设备上缠绕时,外护套沿扁平方向更易被弯曲,增加安装的便利性,且第一侧1和设备接触以后,使得开槽9处也形成一空气层,进而使得第一侧1靠近两端的位置处也形成保温的结构,避免热量过多的于第一侧1的边缘外散,使得更多的热量经过两开槽9之间的部分传导至设备,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大脚结构10的底部设置防滑纹,增加大脚结构10和待保温设备之间的结合强度,具体的,防滑纹可以是在大脚结构10的底部设置的防滑凹槽11,防滑凹槽11沿外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29.更为具体的,对于外护套内部的导电体,可以是并行的两路线缆12,两路线缆12分别布置于外护套的内部靠近短边侧3的区域,使用时,将一端的两路线缆12同电源进行连接,另一端的两路线缆12串联连接,依靠线缆12的自身电阻产生热量经过外护套传导至待保温设备,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还可以在两路线缆12之间设置发热体13,发热体13为长带状,并沿外护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用时,一端的两路线缆12同电源连接,另一端的两路线缆12分别通过绝缘防护套进行防护,防止该端的两路线缆12接触,通点后依靠发热体13的电阻产生热量实现保温,发热体13向外护套传导热量时更加均匀。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焦炉煤气柜进行保温时,将本实用新型缠绕在焦炉煤气柜的阀门上,并且按照第二侧2和阀门外表面贴合接触的方式缠绕,并通过绑扎带对外护套进行固定,然后将外护套内部的导电体通电即可,导电体通电后产生热量,热量经过外护套传导至阀门,进而实现对阀门的保温。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