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1-23 09:29:02     925



发动机及配件附件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属于热力学与热动技术领域。背景技术:2.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将高温热能通过热动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是人类获得动力或电力的重要手段。3.燃料是提供高温热能的重要选项,比如天然气通过燃烧为燃气轮机装置提供高温驱动热能;在钢铁生产和焦化生产等装置中,高温余热是伴生的高温热资源,这些高温热资源同样能够通过蒸汽动力装置或其它热动装置部分地转化为机械能。不过,在燃料通过燃烧独立用作热动装置的驱动热能,以及高温余热独立用作热动装置的驱动热能这样的技术中,其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系统中常常存在着较大的温差不可逆损失,尤以燃料燃烧过程中存在的温差不可逆损失为重。4.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来获得动力。为此,本发明给出了将高温余热与燃料合理搭配使用,实现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大幅度提升高温余热热变功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能够显著降低燃料成本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技术实现要素:分项阐述如下:6.1.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和燃烧室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和热源热交换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7.2.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高温回热器和热源热交换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8.3.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热源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9.4.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0.5.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高温回热器和热源热交换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之后燃气轮机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1.6.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热源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之后燃气轮机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2.7.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燃烧室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连通之后燃气轮机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3.8.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7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高温热交换器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调整为高温热交换器有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4.9.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7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高温热交换器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调整为高温热交换器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连通之后汽轮机再有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与自身连通,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5.10.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9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升压泵和低温回热器,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升压泵与低温回热器连通,汽轮机设置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连通,低温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连通,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6.11.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9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并取代汽轮机,增加扩压管并取代升压泵,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7.12.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0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并取代汽轮机,增加扩压管并取代升压泵,增加第二扩压管取代第二升压泵,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18.13.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2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高温热交换器增设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附图说明:19.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0.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1.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2.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3.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4.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5.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6.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7.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8.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29.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30.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31.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32.图中,1-汽轮机,2-升压泵,3-高温热交换器,4-冷凝器,5-压缩机,6-燃气轮机,7-热源热交换器,8-燃烧室,9-高温回热器,10-第二升压泵,11-低温回热器,12-膨胀增速机,13-扩压管,14-第二扩压管。具体实施方式:33.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34.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35.(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和燃烧室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5和热源热交换器7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36.(2)流程上,外部空气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流经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冷凝器4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2升压,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高温热交换器3排放的蒸汽流经汽轮机1降压作功,汽轮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热源热交换器7和燃料通过燃烧室8共同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4带走低温热负荷,空气和燃气通过进出流程带走低温热负荷;汽轮机1和燃气轮机6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5和外部作动力,或汽轮机1和燃气轮机6输出的功提供给升压泵2、压缩机5和外部作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37.图2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38.(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5、高温回热器9和热源热交换器7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39.(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9和热源热交换器7逐步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流经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40.图3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41.(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5、热源热交换器7和高温回热器9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42.(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和高温回热器9逐步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高温回热器9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流经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43.图4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44.(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之后压缩机5再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与自身连通,压缩机5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7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45.(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进入压缩机5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9吸热升温,再之后进入压缩机5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5排放的高压空气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流经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9和高温热交换器3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46.图5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47.(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5、高温回热器9和热源热交换器7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之后燃气轮机6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48.(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9和热源热交换器7逐步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进入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9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燃气轮机6继续降压作功;燃气轮机6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49.图6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50.(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经压缩机5、热源热交换器7和高温回热器9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之后燃气轮机6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51.(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流经压缩机5升压升温,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和高温回热器9逐步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高温回热器9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进入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9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燃气轮机6继续降压作功;燃气轮机6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52.图7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53.(1)结构上,它主要由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压缩机、燃气轮机、热源热交换器、燃烧室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外部有空气通道与压缩机5连通之后压缩机5再有空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与自身连通,压缩机5还有空气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7与燃烧室8连通,外部还有燃料通道与燃烧室8连通,燃烧室8还有燃气通道与燃气轮机6连通之后燃气轮机6再有燃气通道经高温回热器9与自身连通,燃气轮机6还有燃气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3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2与高温热交换器3连通之后高温热交换器3再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汽轮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热源热交换器7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燃气轮机6连接压缩机5并传输动力。54.(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空气进入压缩机5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9吸热升温,再之后进入压缩机5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5排放的空气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燃烧室8;外部燃料进入燃烧室8,与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的压缩空气混合并燃烧成高温高压燃气;燃烧室8产生的燃气进入燃气轮机6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9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燃气轮机6继续降压作功;燃气轮机6排放的燃气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55.图8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56.(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高温热交换器3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调整为高温热交换器3有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7与汽轮机1连通。57.(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4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2升压,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1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58.图9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59.(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将高温热交换器3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调整为高温热交换器3有蒸汽通道与汽轮机1连通之后汽轮机1再有蒸汽通道经热源热交换器7与自身连通。60.(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4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2升压,进入汽轮机1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热源热交换器7吸热升温,再之后进入汽轮机1继续降压作功;汽轮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61.图10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62.(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第二升压泵和低温回热器,将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2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升压泵10与低温回热器11连通,汽轮机1设置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1连通,低温回热器11再有冷凝液管路与升压泵2连通。63.(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4排放的冷凝液流经第二升压泵10升压之后进入低温回热器11,与来自汽轮机1的抽汽混合、吸热和升温,抽汽放热成冷凝液;低温回热器11的冷凝液流经升压泵2升压,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之后进入汽轮机1降压作功;进入汽轮机1的蒸汽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提供给低温回热器11,第二路继续降压作功之后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64.图1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65.(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12并取代汽轮机1,增加扩压管13并取代升压泵2。66.(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4的冷凝液流经扩压管13降速升压,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膨胀增速机12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燃气轮机6和膨胀增速机12输出的功提供给压缩机5和外部作动力,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67.图12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68.(1)结构上,在图10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膨胀增速机12并取代汽轮机1,增加扩压管13并取代升压泵2,增加第二扩压管14取代第二升压泵10。69.(2)流程上,与图10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冷凝器4排放的冷凝液流经第二扩压管14降速升压之后进入低温回热器11,与来自膨胀增速机12的抽汽混合、吸热和升温,抽汽放热成冷凝液;低温回热器11的冷凝液流经扩压管13降速升压,流经高温热交换器3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之后进入膨胀增速机12;进入膨胀增速机12的蒸汽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提供给低温回热器11,第二路继续降压作功并增速之后进入冷凝器4放热并冷凝,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70.图13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71.(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高温热交换器3增设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72.(2)流程上,与图1所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来自燃气轮机6的燃气和热源介质(热源介质来自热源热交换器7或来自其它热源)共同向来自升压泵2的冷凝液提供热负荷,形成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73.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双热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74.(1)高温热资源与燃料合理搭配,合建驱动热源;高温热资源发挥出燃料效果,大幅度提升高温热资源转换为机械能的利用价值。75.(2)高温驱动热负荷实现分级利用,显著降低温差不可逆损失,有效提升热变功效率。76.(3)高温热资源完成压缩空气参数提升,有效降低燃料燃烧过程中的温差不可逆损失。77.(4)高温热资源实现深度利用,有效提高能源/余热利用效率。78.(5)高温热资源可用于/有助于降低顶部燃气轮机循环系统压缩比,提升气体循环工质流量,增大动力装置负荷。79.(6)有效扩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使用驱动热源的范围,降低装置能耗成本。80.(7)提升燃料利用价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效益突出。81.(8)结构简单,流程合理,方案丰富,有利于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和扩展技术应用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