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背景技术:2.通常光伏旁路都是采用的肖特基二极管,但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高,发热严重、导致长期工作可靠性差。为了保证肖特基二极管正常工作,需要单独安装接线盒进行散热,无法集成到光伏电池板中,生产及组装工艺复杂、成本高,严重影响光伏电阻组件布版的灵活性。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主要解决现有旁路难以集成,工艺复杂和组装成本高的问题。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5.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旁路开关电路、封装体、正电极和负电极;6.所述旁路开关电路置于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旁路开关的正端和负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从所述封装体的不同侧端向外延伸。7.可选地,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为带状结构。8.可选地,所述封装体的厚度不大于1mm。9.可选地,所述正电极上设有正电极识别标识。10.可选地,所述封装体背面靠近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引出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通过对应位置的定位孔贴合在所述封装体背面。11.可选地,所述封装体正面和背面的外轮廓均为八角形结构。12.可选地,所述旁路开关电路采用mos管作为开关管控制整个电路的开断。1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4.通过将旁路电路封装到封装体中,由封装体引出电极与电池组件连接,便于小型化集成到光伏电池组件中,满足电池组件内部尺寸需求。附图说明15.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背视图。16.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主视图。17.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1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1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20.经发明人研究发现:21.现有光伏电池组件的旁路电路存在以下主要缺点:22.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高导致功耗高、发热严重,同时高温反向耐压较常温急剧下降,在光伏电池组件高温反偏应用场景时有反向击穿的风险,质量风险较大,长期工作可靠性差。23.根据对光伏电池组件的rti温度(rti:材料长期热老化温度)的要求,为了保证肖特基二极管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不影响光伏电池组件的可靠性,需将电路单独安装在接线盒中进行散热,因此无法集成到电池板内部。电池板和接线盒分开加工,最后组装,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同时影响了光伏电池组件的布版灵活性。24.现有旁路电路为to263或r-6封装,外形尺寸无法满足嵌入光伏组件的要求。25.请参阅图1-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背视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左视图。根据现有方案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包括旁路开关电路、封装体 3、正电极1和负电极4,旁路开关电路置于封装体3内,正电极1和负电极4分别与旁路开关的正端和负端电性连接,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1分别从封装体3的不同侧端向外延伸。26.在一实施例中,正电极1和负电极1均可设置为带状结构,且正电极1和负电极4可相对设置于封装体3的侧端。正电极1和负电极4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置,这里不作限制。为了安装时便于区分正负电极,可在正电极1上设置正电极1识别标识2。示例性地,可通过打印文字或符号标识区分正负电极,也可在正电极1上设置缺口以更直观的标识正电极1。安装时,可更为准确地将正负电极与光伏电池组件的对应电极连接。27.在一实施例中,封装体3背面靠近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引出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通过对应位置的定位孔贴合在封装体背面。可选地,定位孔可采用锁胶孔,示例性地,封装体背面的负电极引出端附近可设置三个锁胶孔,带状负电极与锁胶孔配合,以保障负电极平整贴合在封装体背面;封装体背面的正电极引出端附近的定位孔可采用凸起结构,正电极对应位置设置开口与凸起结构配合,通过套接封胶的方式使得正电极贴合在封装体背面,这里仅示例性地给出其中部分贴合方式,也可采用其它贴合方式这里不作限制。2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顺利嵌入光伏电池组件中,封装体3的厚度应小于等于1mm,可选地,可设置在0.6-1mm之间。封装体3可采用塑封结构,外轮廓设置为八角形,即封装体3正面和背面均为八角形结构。29.在一实施例中,旁路开关电路可采用mos管作为开关管,通过控制mos管的导通和关断控制旁路开关电路中二极管两端的压降。具体旁路开关电路的电路结构可参考文献 (201210355657.0,整流二极管替代电路),在旁路电路输入端串入mos开关管并加入温度检测器,通过温度检测器控制开关的导通与关断。当旁路开关电路处在安全工作温度范围内时,温度检测电路输出控制信号使开关管导通。当由于电流过大导致器件发热产生高温或外界环境温度超出安全工作温度点时,温度检测器输出关断控制信号使开关管关断,使二极管电路在高温下处于停止工作状态,避免对自身或周围器件产生持续的高温破坏。当温度逐渐降至安全工作温度范围内时,开关管重新开启,电路恢复正常工作,由此实现具有热关断控制功能的二极管电路,具体结构这里不再赘述。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旁路开关整体厚度≤1mm,可满足嵌入组件厚度的要求;采用了八角形的塑封包体结构、电极引出宽,可以适应更大的电流及生产中的应力。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3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技术特征:1.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旁路开关电路、封装体、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旁路开关电路置于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旁路开关的正端和负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从所述封装体的不同侧端向外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为带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的厚度不大于1.1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上设有正电极识别标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背面靠近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引出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通过对应位置的定位孔贴合在所述封装体背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体正面和背面的外轮廓均为八角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开关电路采用mos管作为开关管控制整个电路的开断。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包括:旁路开关电路、封装体、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旁路开关电路置于所述封装体内,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旁路开关的正端和负端电性连接,且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分别从所述封装体的不同侧端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满足嵌入光伏电池组件的尺寸需求。可满足嵌入光伏电池组件的尺寸需求。可满足嵌入光伏电池组件的尺寸需求。技术研发人员:张真荣 王露 杨若飞 马红强 夏大权 徐向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1.11.18技术公布日:2022/11/28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内嵌光伏旁路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1-29 17:46:04
459
关键词: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