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1-29 19:04:54     622



有机化合物处理,合成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装置。背景技术:2.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一般要将微生物放置于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培养,以防止空气中的大量细菌污染待检测的样本,同时一些厌氧菌在培养时还要保持培养检测装置内部的无氧或低氧状态,但是现有的微生物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3.1、现有的微生物检测装置缺少在培养过程中对样本进行中途取样的功能,传统的检测培养装置在中途想要取样时必须要将培养装置打开,这就破坏了培养检测装置内部无菌无氧的环境,从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4.2、现有的微生物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不能向培养检测装置的内部注入检测用的试剂,注射过程中难免会使培养检测装置与外界空气流通,从而使得培养检测环境遭到破坏。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装置。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培养盒,所述培养盒内部设有培养腔和工作腔,所述工作腔位于培养腔上方,所述培养盒上侧壁转动插接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转动伸入到工作腔内,且连接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一漏液孔,所述固定块上侧壁和下侧壁均粘贴有密封胶垫,所述固定块上侧壁与工作腔顶壁滑动密闭接触,所述培养盒上侧壁还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注液管,所述工作腔底壁连接设有多个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上端连接设有注液块,所述注液块上侧壁与固定块下侧壁密闭接触,所述注液块上设有第二漏液孔,所述固定块在旋转过程中,可使第一漏液孔分别与注液管和第二漏液孔连通,所述第二漏液孔下端连通设有软管,所述软管另一端通过进液孔与培养腔连通,所述培养盒侧壁连接设有多个气缸,多个所述气缸另一端连接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靠近培养盒一侧连接设有取样体,所述取样体另一端滑动穿过培养盒侧壁,并伸入到培养腔内,位于所述培养腔内的取样体端部连接设有限位板。7.作为改进,所述弹性机构包括与工作腔底壁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底壁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连接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端连接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端滑动穿过空腔顶壁,且与注液块下侧壁固定连接。8.作为改进,所述取样体由多个取样块组成,多个所述取样块之间按顺序可拆卸连接。9.作为改进,所述注液管的直径小于第一漏液孔直径,所述第一漏液孔直径小于第二漏液孔直径。10.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块上侧壁设有凹槽,所述调节杆下端与凹槽底壁固定连接。11.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杆上端连接设有圆饼旋钮,所述调节杆外侧壁连接设有指示针,所述培养盒上侧壁设有与指示针配合使用的刻度线,从而可以判断出第一漏液孔和第二漏液孔的位置。12.作为改进,所述注液管上端铰接设有密封盖。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4.1、通过设置气缸和移动板,可以将取样体部分拽出,然后拆下一拽出的取样块,即完成中药制剂的取样,操作方便,且不会对培养腔内部的制剂造成污染;15.2、通过转动固定块,使第一漏液孔分别与注液管和第二漏液孔连通,进而可将注液管中的试剂转送至第二漏液孔内,最后通过软管和进液孔将试剂输送至培养腔内,通过这种转运方式有效防止了外界空气和细菌进入培养腔内,保证了培养盒内部的无菌环境。附图说明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弹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19.如图所示:1、培养盒;2、培养腔;3、工作腔;4、调节杆;5、固定块;6、第一漏液孔;7、密封胶垫;8、注液管;9、弹性机构;10、注液块;11、第二漏液孔;12、软管;13、进液孔;14、气缸;15、移动板;16、取样体;17、壳体;18、弹簧;19、滑块;20、滑动杆;21、取样块;22、凹槽;23、圆饼旋钮;24、指示针;25、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21.结合附图1-3,一种兽用抗病毒中药制剂微生物检测装置,包括培养盒1,培养盒1内部设有培养腔2和工作腔3,工作腔3位于培养腔2上方,培养盒1上侧壁转动插接设有调节杆4,调节杆4下端转动伸入到工作腔3内,且连接设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上设有第一漏液孔6,固定块5上侧壁和下侧壁均粘贴有密封胶垫7,固定块5上侧壁与工作腔3顶壁滑动密闭接触,培养盒1上侧壁还设有与工作腔3连通的注液管8,工作腔3底壁连接设有多个弹性机构9,弹性机构9上端连接设有注液块10,注液块10上侧壁与固定块5下侧壁密闭接触,注液块10上设有第二漏液孔11,固定块5在旋转过程中,可使第一漏液孔6分别与注液管8和第二漏液孔11连通,第二漏液孔11下端连通设有软管12,软管12另一端通过进液孔13与培养腔2连通,培养盒1侧壁连接设有多个气缸14,多个气缸14另一端连接设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靠近培养盒1一侧连接设有取样体16,取样体16另一端滑动穿过培养盒1侧壁,并伸入到培养腔2内,位于培养腔2内的取样体16端部连接设有限位板。22.弹性机构9包括与工作腔3底壁连接的壳体17,壳体17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底壁连接设有弹簧18,弹簧18上端连接设有滑块19,滑块19上端连接设有滑动杆20,滑动杆20上端滑动穿过空腔顶壁,且与注液块10下侧壁固定连接。23.取样体16由多个取样块21组成,多个取样块21之间按顺序可拆卸连接。24.注液管8的直径小于第一漏液孔6直径,第一漏液孔6直径小于第二漏液孔11直径。25.固定块5上侧壁设有凹槽22,调节杆4下端与凹槽22底壁固定连接。26.调节杆4上端连接设有圆饼旋钮23,调节杆4外侧壁连接设有指示针24,所述培养盒1上侧壁设有与指示针24配合使用的刻度线,从而可以判断出第一漏液孔6和第二漏液孔11的位置。27.注液管8上端铰接设有密封盖25。2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当需要对培养腔2内的试剂进行取样时,启动气缸14,气缸14轴端伸出,并使移动板15向左运动,移动板15带动取样体16向左运动,这样可以使原本在培养腔2内部的部分取样块21移动至培养盒1外部,取下拽出的取样块21,然后将剩下的取样块21重新组装成取样体16,即完成中药制剂的取样,操作方便,且不会对培养腔2内部的试剂造成污染;29.当需要对培养腔2内部添加试剂时,旋转圆饼旋钮23,圆饼旋钮23通过调节杆4带动固定块5旋转,并在指示针24的指示作用下,使注液管8和第一漏液孔6连通,然后将试剂添加到注液管8内,试剂穿过注液管8进入到第一漏液孔6中,然后再转动圆饼旋钮23,使调节杆4带动固定块5旋转,在指示针24的指示作用下,使第一漏液孔8下端与第二漏液孔11上端连通,第一漏液孔8携带的试剂进入到第二漏液孔11中,然后试剂再经过软管12和进液孔13,最后进入到培养腔2内,从而实现对试剂的添加,通过这种转运方式有效防止了外界空气和细菌进入培养腔内,保证了培养腔2内部的无菌环境。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