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给水;排水工程装置的制造及其处理技术1.本实用新型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市政、铁路、公路、建筑等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量涉及深基坑工程的实施,深基坑设计规模越来越大,长度和深度不断攀升。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和保护的措施,为安全开挖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稳定坑壁所采取的措施,是地下工程施工的组成部分。3.目前,对高水位软土地区的深基坑支护方式主要有钻孔咬合桩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两种方式,但其均存在支护成本高、施工工期长等缺点。土钉墙支护是一种原位土体加固技术,其施工方法简单,支护成本低,但其主要适用于有一定粘结性的杂填土、粘性土、粉土、黄土与弱胶结的砂土边坡,对于高水位软土地层,由于土层的临时自稳能力差,成孔后孔壁的稳定比较困难且界面摩擦阻力很低,土钉打入后易被拔出,故不宜采用土钉墙进行支护,对淤泥土质的基坑进行支护时,基坑易受搅动,导致支护结构的支护轻度降低,影响施工安全。4.现有技术中,针对淤泥土质的基坑,无井点降水措施,基坑开挖容易形成积水对基坑浸泡易塌陷,危险性高,缺乏支护强度以及支护稳固性强的支护结构,无法满足现有淤泥土质的基坑支护需求,所以亟需设计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来处理这些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以解决其对现有的土钉墙支护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高水位、淤泥状深基坑支护,支护成本低,施工工期短。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7.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深基坑支护基体、防护网板,深基坑支护基体上方两边坡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有定位基板,定位基板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l型限位板,l型限位板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侧连接有支撑膨胀螺栓,支撑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张力螺栓,深基坑支护基体斜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板,防护网板表面设置有若干排防护网板孔,l型限位板靠近防护网板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板,若干排防护网板孔内部分别设置有对拉螺杆和长锚索、钻杆,防护网板的下侧设置有降排水槽。8.优选地,防护网板表面并位于防护网板孔之间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连接限位单板,钻杆末端连接有钻头体,钻头体的末端及侧壁内设置有钻杆泥水口。9.优选地,定位基板与深基坑支护基体上端通过连接螺栓的预张力打入连接,深基坑支护基体与防护网板焊接连接。10.优选地,l型限位板与定位基板滑动连接并固定螺栓固定。11.优选地,l型限位板与支撑底板焊接,支撑底板与固定板焊接。12.优选地,对拉螺杆和长锚索的一端嵌入在基坑内,且对拉螺杆和长锚索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板和l型限位板相配合。13.优选地,钻头体包括对称设置的3组钻头刀片,各个钻头刀片的内端与钻头体对接焊缝布置,钻头刀片的外端朝外延伸布置,相邻钻头刀片形成夹角,各个夹角呈一致布置。14.有益效果在于:15.该装置通过防护网板对淤泥体的内壁进行支护,防护网板结合对拉螺杆,对拉螺杆张拉锁定,对淤泥体施加锚固力,再结合各个钻杆,增强支护的设置稳固性,保证对淤泥体进行支护;这样,针对淤泥土质的基坑,钻杆、长锚索和对拉螺杆结合形成整体支护结构,能够同时对两侧基坑进行均匀受力加固,将基坑下部的支撑底板与固定板连接,给l型限位板施加预应力,以抵消l型限位板外侧的土体压力,避免基坑下部对l型限位板变形,通过设置固定板,以抵消支撑底板的压力,避免支撑定位基板上部向基坑中心倾斜,提高了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和支护效果,极大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支护强度,且多重方式对淤泥体进行支护,提高支护安全性,保证后续施工安全,大大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结构示意图;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a向局部示意图。20.图中:1、深基坑支护基体;2、防护网板;3、对拉螺杆;4、第一支板;5、l型限位板;6、定位基板;7、连接螺栓;8、固定螺栓;9、连接限位单板;10、钻杆;11、钻杆泥水口;12、钻头体;13、钻头刀片;14、支撑底板;15、支撑膨胀螺栓;16、固定板;17、张力螺栓;18、降排水槽;19、长锚索;20、防护网板孔。具体实施方式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24.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包括深基坑支护基体1、防护网板2,深基坑支护基体1上方两边坡通过连接螺栓7连接有定位基板6,定位基板6与深基坑支护基体1上端通过连接螺栓7的预张力打入连接,定位基板6通过固定螺栓8连接有l型限位板5,l型限位板5与定位基板6滑动连接并固定螺栓8固定,l型限位板5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4,l型限位板5与支撑底板14焊接,支撑底板14的上表面前后侧连接有支撑膨胀螺栓15,支撑底板14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支撑底板14与固定板16焊接,固定板16的上表面安装有张力螺栓17,对拉螺杆3和长锚索19的一端嵌入在基坑内,且对拉螺杆3和长锚索1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板4和l型限位板5相配合;25.深基坑支护基体1斜面固定连接有防护网板2,深基坑支护基体1与防护网板2焊接连接,防护网板2表面设置有若干排防护网板孔20,l型限位板5靠近防护网板2一侧安装有第一支板4,若干排防护网板孔20内部分别设置有对拉螺杆3和长锚索19、钻杆10,钻杆10末端连接有钻头体12,钻头体12包括对称设置的3组钻头刀片13,各个钻头刀片13的内端与钻头体12对接焊缝布置,钻头刀片13的外端朝外延伸布置,相邻钻头刀片13形成夹角,各个夹角呈一致布置,钻头体12的末端及侧壁内设置有钻杆泥水口11,防护网板2表面并位于防护网板孔20之间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内滑动安装有连接限位单板9;26.防护网板2的下侧设置有降排水槽18。27.工作原理:将施工场地整平、夯实后,根据设计图纸,画出基坑顶部轮廓线,定位基板6标线,在定位基板6标线的外侧间隔布设多个观察井,观察井的初始井口标高为自然地面,井深为到地下水位标高-1m,在基坑顶部轮廓线内间隔布设多个降水井,降水井的初始井口标高为自然地面,基坑开挖后至坑底设计标高后,井口标高为坑底设计标高+0.2m,井深为到坑底设计标高5m,基坑开挖前,提前两周进行降水,设置定位基板6和连接螺栓7、固定螺栓8孔桩,为提供了牢固的连接,解决了高水位软土地区成孔后孔壁稳定困难、土钉打入后易被拔出的问题,通过在l型限位板5的内侧设第一支板4,且定位基板6和在l型限位板5通过第一支板4连为一体,并将第一支板4用焊接方式与l型限位板5连接,使得有一定的强度,保证了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可实现边开挖、边支护,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28.通过防护网板2对深基坑支护基体淤泥体的内壁进行支护,防护网板2结合对拉螺杆3、长锚索19配合,使用钻杆10进行钻孔,将长锚索19放入孔内,并往长锚索19内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0,浆体养护时间28天,长锚索19张拉锁定,对淤泥体施加锚固力,再结合各个对拉螺杆3,增强l型限位板5的设置稳固性,装置下端设置降排水槽18,保证降排水有效,保证对淤泥体深基坑内壁进行支护;这样,针对淤泥土质的基坑,极大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支护强度,且多重方式对淤泥体进行支护,提高支护安全性,保证后续施工安全。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深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1-29 20:04:33
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