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设备制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属于两栖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背景技术:2.两栖车辆或船舶水上航行时,因为车体(或船体)前部浪花会造成阻力,造成航速降低增加能耗。目前市面上多为通过压浪板减小航行阻力,该方案在减阻同时,却增加了车体(车(船)体)的自身重量,而且车辆在陆上行驶时压浪板结构导致接近角偏小影响通过性。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有效实现不会因为安装压浪板而导致两栖车辆车身重量增加的目的,又能够满足陆上接近角满足通过性,提高水上行驶快速性,从而全面提升两栖车辆性能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包括车体,所述的车体前部设置斜坡面和水平面,船艏部包括尖锥端和平面端,平面端上部与斜坡面活动连接,平面端上部固定连接摆臂一端,摆臂中间部位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车体上,摆臂另一端连接伸缩部件一端,伸缩部件另一端连接在车体上。6.所述的平面端上部侧面位置固定安装连接座ⅰ,斜坡面上固定安装连接座ⅱ,连接座ⅰ和连接座ⅱ铰接。7.所述的伸缩部件与能够控制伸缩部件伸缩的控制部件连接。8.所述的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伸出到最长状态时,伸缩部件设置为能够推动船艏部贴合到斜坡面上的结构。9.所述的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收缩到最短状态时,伸缩部件设置为能够推动船艏部的平面端贴合在车体的水平面上的结构。10.所述的船艏部每侧分别设置一个摆臂,摆臂中间部位通过销轴活动连接在车体上,每个摆臂一端与一个伸缩部件一端连接,每个伸缩部件另一端活动安装在车体一侧侧面位置。11.所述的平面端上部每侧靠近侧面安装一个连接座ⅰ,斜坡面上固定安装与连接座ⅰ数量和位置对应的连接座ⅱ,每个连接座ⅰ和对应一个连接座ⅱ铰接。12.所述的车体的水平面侧面设置横向限位块。13.所述的伸缩部件为液压油缸。14.所述的控制部件为车体控制部件。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设计船艏部的形状,以满足迎浪需求,船艏部后端与车体铰链连接,船艏部侧面与车体通过摆臂连接,摆臂与船艏部固定连接,摆臂同时与车体活动连接,摆臂同时与伸缩部件连接,而伸缩部件连接在车体上,伸缩部件可以选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动力源通过独立液压泵站提供或共用车体内液压动力源。两栖车辆在水上航行需要船艏部减阻时,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收缩,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推动船艏部下翻到水线以下或与水线齐平,且船艏部的平面端贴合车体的水平面,船艏部此时处于打开状态,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在打开状态时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部的打开,车体加长,改善车体周围波浪状态,减小兴波阻力,提高航速。当两栖车辆在陆地上行驶时,不需要使用到船艏部,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伸出,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拉动船艏部上掀,直至船艏部上表面贴合车体的斜坡面。上掀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的上掀使得车体的接近角加大,路上通过性加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既有效实现不会因为安装压浪板而导致两栖车辆车身重量增加的目的,又能够满足陆上接近角满足通过性,提高水上行驶快速性,从而全面提升两栖车辆性能。附图说明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的船艏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的船艏部处于打开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20.附图中标记为:1、船艏部;2、伸缩部件;3、摆臂;4、销轴;5、铰链; 6、横向限位块;7、车体;8、水线;9、斜坡面;10、水平面;11、尖锥端; 12、平面端;13、连接座ⅰ;14、连接座ⅱ;15、控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22.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包括车体7,所述的车体7前部设置斜坡面9和水平面10,船艏部1包括尖锥端11 和平面端12,平面端12上部与斜坡面9活动连接,平面端12上部固定连接摆臂3一端,摆臂3中间部位通过销轴4活动连接在车体7上,摆臂3另一端连接伸缩部件2一端,伸缩部件2另一端连接在车体7上。上述结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技术方案。根据船舶减阻要求,设计船艏部的形状,以满足迎浪需求,船艏部后端与车体铰链连接,船艏部侧面与车体通过摆臂3 连接,摆臂与船艏部固定连接,摆臂同时与车体活动连接,摆臂同时与伸缩部件连接,而伸缩部件连接在车体上,伸缩部件可以选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动力源通过独立液压泵站提供或共用车体内液压动力源。当两栖车辆在水上航行需要船艏部减阻时,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收缩,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推动船艏部下翻到水线以下或与水线齐平,且船艏部的平面端(后端面)贴合车体的水平面,船艏部此时处于打开状态,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在打开状态时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部的打开(下放),车体加长,可改善车体周围波浪状态,减小兴波阻力,提高航速。当两栖车辆在陆地上行驶时,不需要使用到船艏部,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伸出,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拉动船艏部上掀,直至船艏部上表面贴合车体的斜坡面。上掀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的上掀使得车体的接近角加大,路上通过性加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结构简单,既有效实现不会因为安装压浪板而导致两栖车辆车身重量增加的目的,又能够满足陆上接近角满足通过性,提高水上行驶快速性,从而全面提升两栖车辆性能。23.所述的平面端12上部侧面位置固定安装连接座ⅰ13,斜坡面9上固定安装连接座ⅱ14,连接座ⅰ13和连接座ⅱ14铰接。上述结构,连接座ⅰ13和连接座ⅱ14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实现船艏部与车体的可靠活动连接,并且船艏部与车体处于连接状态,不会轻易脱落。24.所述的伸缩部件2与能够控制伸缩部件2伸缩的控制部件15连接。所述的控制部件15控制伸缩部件2伸出到最长状态时,伸缩部件2设置为能够推动船艏部1贴合到斜坡面9上的结构。上述结构,当控制部件15控制伸缩部件2伸出到最长状态时,船艏部处于收起状态。此时两栖车辆适合陆上行驶。所述的控制部件15控制伸缩部件2收缩到最短状态时,伸缩部件2设置为能够推动船艏部1的平面端12贴合在车体7的水平面10上的结构。当控制部件15控制伸缩部件2收缩到最长状态时,船艏部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适合水上行驶。25.所述的船艏部1每侧分别设置一个摆臂3,摆臂3中间部位通过销轴4活动连接在车体7上,每个摆臂3一端与一个伸缩部件2一端连接,每个伸缩部件2 另一端活动安装在车体7一侧侧面位置。26.所述的平面端12上部每侧靠近侧面安装一个连接座ⅰ13,斜坡面9上固定安装与连接座ⅰ13数量和位置对应的连接座ⅱ14,每个连接座ⅰ13和对应一个连接座ⅱ14铰接。27.所述的车体7的水平面10侧面设置横向限位块6。上述结构,车体下部两侧布置有横向限位块6,在两栖车辆在水上行驶时,横向限位块6从侧面限位船艏部,辅助限制在水上航行时船艏部左右摆动。28.所述的伸缩部件2为液压油缸。所述的控制部件为车体控制部件。上述结构,不用设置单独的控制部件,在车体控制部件增加功能即可。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通过控制液压油缸的伸缩动作实现船艏收放,机构精巧,重量轻,水上航行增加车体长度达到减小兴波阻力提高航速,减小能耗的目的。陆上行驶增大接近角提高通过性。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设计船艏部的形状,以满足迎浪需求,船艏部后端与车体通过铰链连接,船艏部侧面与车体通过摆臂连接,摆臂与船艏部固定连接,摆臂同时与车体活动连接,摆臂同时与伸缩部件连接,而伸缩部件连接在车体上,伸缩部件可以选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动力源通过独立液压泵站提供或共用车体内液压动力源。两栖车辆在水上航行需要船艏部减阻时,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收缩,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推动船艏部下翻到水线以下或与水线齐平,且船艏部的平面端贴合车体的水平面,船艏部此时处于打开状态,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在打开状态时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部的打开,车体加长,改善车体周围波浪状态,减小兴波阻力,提高航速。当两栖车辆在陆地上行驶时,不需要使用到船艏部,控制部件控制伸缩部件伸出,杠杆作用作用在摆臂,摆臂围绕销轴旋转,并拉动船艏部上掀,直至船艏部上表面贴合车体的斜坡面。上掀船艏部的位置状态保持通过伸缩部件保压实现。由于船艏的上掀使得车体的接近角加大,路上通过性加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既有效实现不会因为安装压浪板而导致两栖车辆车身重量增加的目的,又能够满足陆上接近角满足通过性,提高水上行驶快速性,从而全面提升两栖车辆性能。3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两栖车辆可收放船艏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1-29 21:25:29
579
- 下一篇: 前围上部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光阻剥离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