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1.本公开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及车辆。背景技术:2.目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判断安全带是否插入卡槽中,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当安全带插入卡扣中时,电路导通,从而判断安全带插入卡扣,进而认为安全带插入卡槽中。现有的上述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无法判断出安全带是否插入正确的卡槽中,例如,四轮汽车后排座椅相互挨近,用户常常将当前座椅的安全带误插到相邻座椅的安全带插口中,给用户造成不便,也影响乘车安全性。技术实现要素:3.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判断出安全带是否插入正确的卡槽中,从而影响乘车安全性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及车辆。4.本公开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5.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目标信号发射单元、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及信号分析单元;6.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单元与所述信号分析单元通信连接;7.所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用于检测目标安全带是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当所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目标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触发所述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目标标识信号,并触发所述目标安全带对应插入的卡扣上设置的目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目标标识信号;8.所述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将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分析单元;所述信号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标识信号判定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9.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及信号接收单元分别与车辆座椅对应设置。10.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11.本公开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2.本公开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及车辆,该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设有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目标信号发射单元、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及信号分析单元,通过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检测目标安全带是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当所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目标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触发所述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目标标识信号,并触发所述目标安全带对应插入的卡扣上设置的目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目标标识信号;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将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分析单元,信号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标识信号判定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从而有效地判断出安全带是否插入正确的卡槽中,进而提高乘车安全性。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15.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16.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17.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2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公开,但并不因此将本公开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19.实施例1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1,监控装置1包括: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目标信号接收单元13及信号分析单元14;21.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及信号接收单元分别与车辆座椅对应设置。具体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座椅上的压力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座椅上的目标安全带是否被拉出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还可以通过拍摄目标座椅上的用户图像查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根据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在车辆上的设置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设置方式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在此不再赘述。22.信号发射单元可以设置于目标安全带卡扣的插入端,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于目标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信号分析单元可以设置于车辆的中控位置,即车辆内所有座椅共用一个信号分析单元,信号分析单元也可以与信号接收单元一起设置于目标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即车辆内每个座椅对应设置一个分析单元。一般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可以采用红外信号发射器,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可以采用红外信号接收器。例如,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车辆的主驾驶座上对应的信号发射单元采用红外信号发射器并设置于主驾驶座上对应的安全带卡扣的插入端,主驾驶座的信号接收单元采用红外信号接收器并设置于主驾驶座上对应的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另该驾驶座对应的信号分析单元设置于车辆的中控位置,即该驾驶座与车辆内的所有驾驶座共用一个分析单元。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车辆的副驾驶座上对应的信号发射单元采用红外信号发射器并设置于副驾驶座上对应的安全带卡扣的插入端,该驾驶座对应的信号接收单元采用红外信号接收器并设置于该驾驶座上对应的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另该驾驶座对应的信号分析单元也与该驾驶座的红外信号接收器一起设置于该驾驶座上对应的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即该座椅对应设置一个分析单元。23.目标信号接收单元13与信号分析单元14通信连接;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用于检测目标安全带是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当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监测到目标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触发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发射目标标识信号,并触发该目标安全带对应插入的卡扣上设置的目标信号接收单元13接收所述目标标识信号。24.目标信号接收单元13将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号发送给信号分析单元14;信号分析单元14,用于根据目标标识信号判定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具体地,对比目标标识信号与目标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若目标标识信号与目标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一致,则判定用户正确佩戴安全带;若目标标识信号与目标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不一致,则判定用户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例如,在一具体的例子中,驾驶座分为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假定车辆主驾驶座对应的安全带为目标安全带,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对应的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采用编码进行设置,例如,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01,副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10,该主驾驶座对应的发射单元为红外信号发射器,该驾驶座对应的目标接收单元13为红外信号接收器,若该主驾驶座上的用户将安全带插入到主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中,该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具体监测工作如下:某一用户进入车辆并入座主驾驶座时,当该主驾驶座上的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监测该主驾驶座上的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即安全带已插入卡槽中,则触发主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0001,同时触发主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接收器接收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编码0001,该主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编码0001并发送给信号分析单元14,信号分析单元14根据接收到的编码0001与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01进行比较,发现与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一致,判定用户正确佩戴安全带。若目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目标标识信号为0001,即目标标识信号与目标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一致,则判定该驾驶座上的用户正确佩戴安全带。在另一具体的例子中,假定车辆副驾驶座对应的安全带为目标安全带,主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对应的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采用编码进行设置,例如,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01,副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10,该副驾驶座对应的发射单元为红外信号发射器,该副驾驶座对应的接收单元为红外信号接收器,若该副驾驶座上的用户将安全带插入到主驾驶座上的安全带卡扣的卡槽端中,该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具体监测工作如下:某一用户进入车辆并入座副驾驶座时,当该副驾驶座上的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监测该副驾驶座上的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即安全带已插入卡槽中,则触发副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0010,同时触发主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接收器接收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编码0010,该主驾驶座上的红外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编码0010并发送给信号分析单元14,信号分析单元14根据接收到的编码0010与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为0001进行比较,发现与主驾驶座预设参考信号对应的编码不一致,判定用户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在实际使用中,若监测到用户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则需提醒用户。提醒用户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采用语音的方式、报警灯显示的方式或显示屏显示的方式。25.在本实施例中,可对车辆内对应的不同座椅对应的安全带均预设参考信号,且设置的参考信号为不同的信号,例如,车辆内不同座椅对应不同的识别码,驾驶座预设的信号为编码0001,副驾驶座预设的信号为编码0010,后座靠左车窗座预设的信号为编码0011,后座靠左车窗座预设的信号为编码0101,后座靠中间座预设的信号为编码0100,当目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与目标座位(可以为车内任意座位)的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一致,则判定用户正确佩戴安全带;若目标标识信号与目标安全带预设参考信号不一致,则判定用户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带。有效解决了用户将当前座椅的安全带误插到其余座位的安全带插口中的问题。26.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车辆”或其他类似术语包含广义的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在内的客运汽车;包括各种艇和船在内的水运工具及飞机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源自除石油之外的资源的燃料)。27.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当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可以通过检测目标座椅上的压力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如图2所示,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包括压力传感器111和压力信号分析模块112;28.压力传感器111设置于目标安全带对应的座椅上;压力传感器111与压力信号分析模块112通信连接;压力信号分析模块112与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通信连接;压力传感器111,用于将检测到压力信号发送至压力信号分析模块112中,压力信号分析模块112,用于判断所述压力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触发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发射目标标识信号。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11可以为薄膜型触点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各触点均匀分布在座椅的受力表面。压力传感器111还可以为压敏传感器,该压敏传感器安装在汽车座椅坐垫中部。29.在一可实施的方式中,当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通过检测目标座椅上的目标安全带是否被拉出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如图3所示,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包括拉力限制器113和拉力信号分析模块114;拉力限制器113设置于目标安全带上;拉力限制器113与拉力信号分析模块114通信连接;拉力信号分析模块114与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通信连接;拉力限制器113,用于将检测到的拉力信号发送至拉力信号分析模块114中;拉力信号分析模块114,用于判断拉力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触发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发射目标标识信号;拉力信号用于表征目标安全带已被拉出。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将判断拉力信号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步骤设置于判断所述压力信号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步骤之后,以确保用户是在入座车辆内的目标座椅之后再拉安全带,进一步,确保了判断用户是否正确使用安全带的准确性。30.在一另可实施的方式中,当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通过拍摄目标座椅上的用户图像查看用户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带,来完成对目标安全带状态的监测,如图4所示,所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11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15和图像分析模块116;31.图像采集模块115和图像分析模块116通信连接;图像分析模块116与目标信号发射单元12通信连接;32.图像采集模块115,用于将采集到的图像采集信号发送至所述图像分析模块116中,图像分析模块116,用于根据图像采集信号识别出所述目标安全带的佩戴信息并判断目标安全带是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若是,则触发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目标标识信号;佩戴信息用于表征目标安全带的佩戴状态。33.具体地,图像采集模块115包括视觉像机或红外摄像头。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为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和图像分析模块通信连接。红外摄像头将采集到的图像采集信号发送至图像分析模块中,图像分析模块根据图像采集信号识别出目标安全带的佩戴信息并判断目标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则触发所述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目标标识信号。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块为视觉像机,视觉像机和图像分析模块通信连接。视觉像机将采集到的图像采集信号发送至图像分析模块中,图像分析模块根据图像采集信号识别出目标安全带的佩戴信息并判断目标安全带不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则目标信号发射单元不发射目标标识信号,视觉像机可以通过画面输出或音频输出提示用户按要求佩戴目标安全带。3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该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设有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目标信号发射单元、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及信号分析单元,通过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检测目标安全带是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当所述目标安全带状态监测单元监测到目标安全带符合完成佩戴条件,触发所述目标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目标标识信号,并触发所述目标安全带对应插入的卡扣上设置的目标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目标标识信号;目标信号接收单元将接收到的目标标识信号发送给所述信号分析单元,信号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目标标识信号判定安全带是否正确佩戴,从而有效地判断出安全带是否插入正确的卡槽中。35.实施例23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实施例1公开的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1。3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有实施例1公开的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从而有效地判断出安全带是否插入正确的卡槽中,进而提高乘车安全性。3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车辆安全带的监控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2-02 16:19:22
591
关键词: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