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推算;计数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背景技术:2.在垃圾分类这方面,现在社会在大力提倡人民垃圾分类,从源端开始减少垃圾的排放,废物的排放,或者说垃圾有序有质的分类可以减少中端运输或者末端处置的工作量从而减少处置时候的碳排放。现在市场上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或方法,仅涉及到居民投放生活垃圾这一行为的记录或监管;但是缺少了一套可以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产品。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其可以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5.一种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包含:数据管理平台和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管理平台与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其中,6.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垃圾分类数据;7.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用于获取所述垃圾分类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垃圾分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将获取到的所述垃圾分类数据换算为积分,再将所述积分发送给用户,所述积分用于作为用户兑换商品的凭证,以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8.进一步,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智能回收设备,所述智能回收设备设有智能终端机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智能终端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机与所述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9.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机设有扫码器和多种控制按钮,所述扫码器、控制按钮与所述智能终端机通信连接。10.进一步,所述用户包括用户移动端和用户卡片,所述用户移动端与所述智能终端机、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用户卡片与所述智能终端机通信连接。11.进一步,所述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人员移动端,所述回收人员移动端与所述智能终端机、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12.进一步,所述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奖品兑换机,所述奖品兑换机与所述用户移动端通信连接。13.进一步,所述智能回收设备包括智慧垃圾分类亭和垃圾投放箱,所述垃圾投放箱包括可回收垃圾投放箱、其它垃圾投放箱、厨余垃圾投放箱和有害垃圾投放箱。14.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智慧分类电子秤。15.进一步,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平台框架构建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后台数据对接模块,所述平台框架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的系统平台,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垃圾分类数据,所述后台数据对接模块用于将可视化数据传输给用户。16.进一步,所述平台框架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平台基于echarts框架和arcgis地图。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8.本发明包含:数据管理平台和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垃圾分类数据;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用于获取所述垃圾分类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垃圾分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视化处理包括将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使数据更加直观化。本发明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可以将所述垃圾分类数据换算为积分,再将所述积分返回给用户;积分可作为用户去商场兑换商品的凭证。本发明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知,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另一方面有效地推动全民个人减碳工作。附图说明1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0.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关于一种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包含:数据管理平台和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管理平台与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垃圾清运、积分兑换、公益服务、闲置交换等各类商业服务;其中,21.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垃圾分类数据;22.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用于获取所述垃圾分类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垃圾分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将获取到的所述垃圾分类数据换算为积分,再将所述积分发送给用户,所述积分用于作为用户兑换商品的凭证,以激励用户进行垃圾分类,本实施例所述积分为碳积分;23.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垃圾分类数据的种类包括垃圾投放量、垃圾种类、垃圾投放时间以及垃圾分类准确率。需要说明的是,垃圾种类主要有: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干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它垃圾(上海称干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食品袋(盒);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厨余垃圾(上海称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24.本发明可以对垃圾分类数据进行采集和智能分析,并将所述垃圾分类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视化处理包括将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出来,使数据更加直观化。而且,本发明可以将所述垃圾分类数据换算为碳积分,再将所述碳积分返回给用户;用户可以凭借累计的碳积分去商场兑换商品。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先以垃圾分类无废的方面作为切入口,循序渐进加强人们对节能减碳的概念和理念,同时通过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将无废低碳两个非直观化的工作可视化,数据化呈现,实时高效地反馈给政府和参与群众。本发明一方面加强了人们对于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知,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另一方面有效地推动全民个人减碳工作。25.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用户进行大数据分析,判断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好坏,计算居民每日垃圾产出的量以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对应相应的碳排放量。例如:1.去除异常数据,来获取有效而较为可靠的数据;比如5天某用户生活垃圾投放的数据分别为0.1kg 1.2kg 1.5kg 1.8kg 10.6kg,那么只取其中三天的有效数据1.2 1.5 1.8;2.平均值法,方差法统计法等获取想要的数据;比如上面数据5天平均值为1.5kg 5天的总量取值为1.5*5=7.5kg;3.换算法,通过比例将垃圾分类投放的行为等值转换为减碳;比如上面用户垃圾分类进行有效的分类投放那么7.5kg生活垃圾相当于减少了750g的碳排放,返回用户7.5个碳积分;再生资源回收与碳排放的比例转换率为:废铜回收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效率为14tco2e/t废铜、废塑料回收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效率为0.36tco2e/t废塑料、废纸回收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效率分别为5.42t co2e/t废纸。4.估算统计法,那么以该小区为例,参照上述方法,该小区1000个参与用户每日每人参与垃圾分类就可减少碳排放的平均值为150g,该小区每年总量减少碳排放为54.75吨,再加上再生资源回收的减碳量,小区总减碳量达到100吨左右。而通过无废低碳模块化服务的推动,居民日常的垃圾产出量有效减少,每日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减碳行为的普遍,减碳更加直观化。26.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包括智能回收设备,所述智能回收设备依次分布在直辖市、省、市、区、县、城镇以及小区内,以实名制的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服务和各类延伸服务。所述智能回收设备设有智能终端机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智能终端机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智能终端机与所述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智慧分类电子秤。所述智能终端机设有扫码器和多种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方便用户进行垃圾的分类投放,所述扫码器方便扫描用户与回收人员的二维码,方便用户以及回收人员登录所述数据管理平台。27.所述用户包括用户移动端和用户卡片,所述用户移动端与所述智能终端机、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用户卡片与所述智能终端机通信连接。用户通过用户移动端和物联网的形式进行网上实名注册,或者用户通过智能终端机以及前往商家的形式进行实名注册;用户通过用户移动端和用户卡片实现用户登录。28.所述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回收人员移动端,所述回收人员移动端与所述智能终端机、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回收人员登录、开箱、清运、结算等功能,方便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定期生成结算账单与回收人员进行核对结算。用户登录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后可与所述回收人员移动端进行在线预约,由回收人员进行上门回收。29.所述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奖品兑换机,所述奖品兑换机与所述用户移动端通信连接;用户在获得碳积分后可在所述奖品兑换机上直接选择相关的商品进行兑换;操作方便。30.所述智能回收设备包括智慧垃圾分类亭和垃圾投放箱,所述垃圾投放箱包括可回收垃圾投放箱、其它垃圾投放箱、厨余垃圾投放箱和有害垃圾投放箱。所述智慧垃圾分类亭设有展示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垃圾分类、节能减碳等内容;所述监测模块通过所述智能终端机与所述数据管理平台通信连接,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显示所述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的各种监测数据,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采集模块和光照采集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智能回收设备的温度及其周边的环境温度,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智能回收设备的空气湿度,所述pm2.5用于检测所述智能回收设备的空气环境中的微颗粒浓度,所述光照度采集模块用于所述智能回收设备的光照度,通过上述的全部或部分数据综合检测,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所述智能回收设备的实时情况。31.所述数据管理平台包括:平台框架构建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后台数据对接模块,所述平台框架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所述数据管理平台的系统平台,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垃圾分类数据采集装置上传的垃圾分类数据,所述后台数据对接模块用于将可视化数据传输给用户。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框架构建模块构建的系统平台基于echarts框架和arcgis地图。32.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低碳节能的垃圾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2-12-06 19:35:08
340
关键词:
计算;推算;计数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