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兔唇会遗传吗

     2022-12-28 08:00:27     694



兔唇会遗传吗 兔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再发危险为4%。父为患者,后代发生率3%,母为患者,后代发生率为14%。人胚在形成的过程中,面部和口腔是有很多突起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在胚胎4~6周时,正是这些突起融合的时候,此时如果有什么原因影响了这些突起的融合,就会发生兔唇面的其他部位裂开。那么在“兔唇会遗传吗?”这一大家都很关系的问题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兔唇是会遗传的。兔唇患者可以在窒息亲属或者是爷爷奶奶这一辈人中发现。兔唇会遗传吗、所以说兔唇还是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兔唇会遗传吗

唇裂俗称兔唇、缺嘴、豁嘴,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82‰,全国现有患者170多万,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率比较低,但并不像有些人想像得那样可怕,只要及早治疗,基本上不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正常生活。人胚在形成的过程中,面部和口腔是有很多突起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在胚胎4~6周时,正是这些突起融合的时候,此时如果有一些因素影响了这些突起的融合,就会发生兔唇面的其他部位裂开。

唇裂的主要表现为上唇部裂开,根据裂隙的部位和裂开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1、一度唇裂仅为红唇裂开。

2、二度唇裂为裂隙超过红唇但未达鼻底。

3、三度唇裂为裂隙由红唇至鼻底全部裂开,前二者又称为不完全唇裂,最后者又称为完全唇裂。

兔唇会隔代遗传吗

兔唇也叫唇腭裂,一般情况怀孕前期,期间病毒感染,情绪混乱也有可能影响。不过几率不是很高,不需要太担心,而且孕妇总担心这个那个的话,情绪总紧张不安,不仅会对孕妇带来影响,对宝宝的健康发育也都不好。兔唇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在亲属中发生遗传的几率较高,发病率为1‰,再发危险为4%。父为患者,后代发生率3%,母为患者,后代发生率为14%。所以很多兔唇患者可以在亲属或者是爷爷奶奶这一辈人中发现。

不过除了遗传因素外,孕妇生活习惯不良、抽烟、饮食单一、怀孕期间感染病毒等情况也可引发胎儿兔唇。所以孕妇一定要及早做好孕前检查,进行预防。

隐形兔唇会遗传吗

隐形兔唇即皮肤和黏膜无裂开,但其下方的肌层发育不良,致裂隙侧人中嵴处出现浅沟状凹陷及唇峰分离等畸形。隐形唇裂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有的宝宝有隐形唇裂但是家长朋友却不知道,其实隐形唇裂就是不容易发现的唇裂情况。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是非常高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遗传和孕妇的生产年龄过大都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隐形兔唇的患者可发现在其直糸亲属或旁糸亲属中也有类似的畸形发生,因而认为唇裂畸形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糸。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直糸亲属中有唇裂畸形者,其后代的唇裂发生率比亲属中无唇裂畸形者要高。 遗传学研究还认为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兔唇是怎么形成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兔唇是怎么一回事或是怎么形成的,其实引发兔唇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以下几种因素较为常见:

1、遗传因素:多数患儿可以发现在其直系亲属或旁系中,也有同样畸形发生。据调查,唇裂的发病率为0.17%。父母一方是唇裂的,其子女的发病率可高达2.6%-5.6%,比前者高出15-32倍。父亲患有唇腭裂,后代患病率为3%左右,如果是母亲患病,则遗传给子女的几率高达14%。健康父母已生育一个有兔唇的孩子,那么出现第二个有兔唇的几率为4%。若已生过俩兔唇子女,再次怀孕生兔唇孩子的几率就上升到9%。近亲结婚者的子女发病率更高。

2、营养因素:妇女怀孕期间的呕吐和偏食可影响营养摄入,造成维生素缺乏,在动物实验中,用缺乏维生素A、E的食物喂养怀孕小白鼠时,出生的幼鼠常有唇腭裂发生。 3、病毒感染:在妊娠早期(2个月内),如遇风疹病毒感染,可能成为婴儿唇腭裂的原因。

4、药物因素:有些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胚胎发育,如安眠药、抗过敏药、苯妥英那、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酸胺均可导致胎儿畸形。

5、内分泌影响:实验证明,孕鼠在孕后9天、10天、11天各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其所生育的幼鼠中多患有唇腭裂。因此,在怀孕早期(8周内),如孕妇因精神紧张及外伤等原因,可使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婴儿先天畸形。

6、放射线:妊娠早期如果接触放射线,则有可能导致胎儿唇裂腭裂。

兔唇该怎么治疗

在发现胎儿患有兔唇后,只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做手术修复,是可以治好的。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对他(她)发音、说话等方面也要进行训练,避免因唇腭裂导致发音不清,产生语言障碍。那么如何进行兔唇修复呢?

兔唇整形手术在出生后3-6个月进行较好,因为此时患儿全身情况比较稳定,能较安全地手术。双侧兔唇手术宜在6个月之后进行,但最好也不要超过1岁。腭裂一般在学说话前,即2岁前治疗。

兔唇整形手术方法较多,有旋转推进法、三角瓣法、矩形瓣法等。它们的优点是保留组织多,修复后的上唇较松动,唇型整齐,可见唇珠,疤痕较小。但有些患者在术后不久会出现鼻底处重新塌陷,疤痕增大或上唇动态畸形,造成远期效果不佳。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