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如何判断孩子性早熟

     2023-03-03 15:30:06     325



如何判断孩子性早熟 近期,关于儿童性早熟的话题文章在朋友圈传得疯狂,文章里面有一份儿童不宜食用的食品清单,据说吃了清单里的食品容易导致孩子性早熟,其中蜂王浆、牛初乳、高丽参、蜂蜜等都纷纷躺枪。看到这些信息,不少家长表示担忧并提出疑问,想给孩子吃点进补的东西也有危害,那到底还要不要给孩子进补?性早熟又是怎么一回事?面对家长一连串的疑问,妈网今天决定给大伙儿撸一撸孩子进补和性早熟的关系。 如何判断孩子性早熟

性早熟是影响孩子健康发育的严重阻碍,面对孩子身体发生异常现象,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患病了。 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乳房的隆起、初潮以及男孩睾丸增大等部分性征发育时,就认为是性早熟,然后胡乱用药,这是极端错误的。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的儿童性早熟病例都是假性性早熟,检查一般需要三方面才能确诊。

1、测骨龄,骨龄超过实际年龄一周岁才叫提前。

2、检查性腺激素,通常检查五项性腺激素,而具有诊断意义的则是黄体生成素。如果它不升高,即使其他四项升高,也不能断定是真性性早熟。

3、B超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为女童宫体长大于3厘米,容积大于2毫升;男童睾丸长度大于2.5厘米,容积大于3毫升,就可以成为儿童性早熟诊断的可靠依据。

为什么孩子会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男孩9岁以前就出现第二性征,甚至5岁的男孩长胡子,8岁女孩竟然来月经。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性早熟呢?

1、光照过度易导致性早熟

人体内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就会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

2、中枢性性早熟

由中枢器质病变等引起,未发现原发病变者称为特发性,女孩患者为特发性的占80~90%,男孩患者约40%。部分原发病者跟中枢肿瘤、感染、颅高压、脑积水、畸形、创伤、化疗和放疗等有关。

3、环境雌激素污染

雌激素可通过皮肤、口服或吸入的方式引起外周性性早熟。

4、生活环境造成性早熟

例如过早接触言情涉性书籍及影像等,容易引发心理成熟,进而可能促发性早熟。

孩子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儿童性早熟并不太在意,抱着“迟早都要来,来早了就来早了吧”这种错误观念。但是对于孩子来讲,性早熟对其身体发育至少存在以下三大危害,家长应该重视:

1、性早熟儿童虽然在短期内身高突增,但由于骨骼发育过早,骨骺提前闭合,生长周期缩短,导致最终身材矮小,成年后平均身高仅为155cm-160cm。

2、过早发育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诱发心理疾病。

3、部分儿童性早熟是由于特定疾病造成的,如颅内肿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等,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可能导致更多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怎样预防孩子性早熟

家长都是爱子心切,希望孩子在发育阶段多吃好东西,将来才会拥有健康身体和好的体格。但给孩子补营养要有所讲究,下面就快来妈网看看哪些食物容易引起孩子性早熟吧!

1、大补食材

一些入药的食品如冬虫夏草、燕窝、人参、黄芪、沙参等,可能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如蜂蜜和蜂王浆,如果儿童长期服用有可能导致性早熟

2、油炸食品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3、保健品

针对儿童市场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激素成分。这些激素使孩子在5、6 岁时长得比同龄儿童高大壮实,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了。

一般正常的孩子是不需要特意进补的,只要保证平日三餐饮食的均衡,健康成长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有些孩子因为身体的某些原因,可以做适当的调补:一是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孩子;二是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的孩子;三是脾胃虚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