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对艾叶都不陌生,在端午节的时候尤其多见,那清新的香气,让能瞬间就能辨认。只是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艾叶为何会如此受欢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又兴趣的亲们赶紧来看看吧!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味苦、性温,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出血不止,外用还可治疗皮肤瘙痒等症。
在中医中,艾叶可用来调经、止血、安胎;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叶还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可以止咳平喘、镇静和抗过敏。
艾叶中除了含有挥发油之外,还含有黄酮、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在药理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抑菌杀菌、镇咳平喘、祛痰、抗过敏、止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艾叶具有调理气血、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在《本草纲目》中,还有提到艾叶能疚治百病、通经活络、回阳救逆。
除此以外,艾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每逢端午节之际,人们会将艾叶挂在门上来辟邪,或者是将干枯的艾叶泡水熏蒸,更有人用艾叶煮水洗澡。
艾叶的用法有哪些艾叶有很多功效,可调理气血、散寒止痛、杀菌抑菌、增强免疫力,并且还可治疗头痛、湿疹等多种病症,但是要达到不同的功效,用法也有所不同。那么艾叶的用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艾枕、艾袋、艾垫
取细软熟艾叶1千克,放入布包中做成艾枕,每天晚上用艾枕睡觉,对治疗风湿所致的头痛有很好的效果。长期使用艾枕,还可预防感冒、颈椎病和面部神经麻痹。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做成艾袋、艾垫。将艾袋敷在腹部,可防治腹部冷痛和妇女痛经;敷在肩部可缓解肩周炎;敷在腰部可缓解寒湿性腰痛。将艾垫置于鞋内,可治疗脚气和冻疮。
2、艾灸
用艾条灸治穴位或者病变部位,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之一。艾灸足三里可调理脾胃,艾灸三阴交可起到补肝益肾的作用;艾灸关元可调理月经等。
3、艾叶熏蒸
将艾条点燃,放在室内熏蒸,可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更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4、艾叶泡澡、泡脚
用艾叶煮的水来泡澡或者泡脚,可起到驱寒、治疗湿疹和增强体质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5、艾叶泡茶、做药膳
用艾叶煮成“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还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可用于治疗经常性头痛、神经痛等。
艾叶可以拿来吃吗艾叶是可以吃的,可以直接吃,也将艾叶做引子用。下面我们就列出一些艾叶的食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艾叶煮蛋
1、新鲜艾叶择洗干净,切碎;鸡蛋打散。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艾叶继续煮开。
3、倒入打散的鸡蛋液,煮开后转中小火。
4、下入适量的油、盐煮开即可。
二、艾叶阿胶粥
1、准备粳米、阿胶、干艾叶、红糖。
2、将干艾叶用清水煮约20分钟,取药汁。
3、粳米洗净,加水煮粥,粥快熟之际倒入艾叶水。
4、阿胶捣碎,混入粥中,边煮边搅拌至阿胶溶解。
5、食用时可根据个人喜好加红糖。
6、食用时加红糖拌匀即可。
孕妇可以用艾叶吗无论是内服还是外敷,艾叶都具有极好的保健功效,可治疗多种病症,那么孕妇是不是也可以用艾叶呢?
有经验的妈妈告诉我们,可以用艾叶熏蚊子、泡脚,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而服用艾叶,不仅能够调理气血、安胎,还能够减轻生产时的阵痛。可以说,孕妇用艾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可以用艾叶,但是用法用量需要格外注意,在搭配其他中草药的时候也要格外谨慎,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艾叶和艾草是一回事吗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将艾叶和艾草混为一谈,总认为艾叶就是艾草,艾草就是艾叶,那么艾叶和艾草是一回事儿吗?
广义的说,艾叶和艾草是一样的,都是同一株植物,同一种草药,功效也完全相同。
但严格说来,艾叶只是艾草的叶子,艾草是整株植物的名称,包括艾草的根、茎、叶,艾叶只是艾草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对我们常人来说,也确实没必要分得那么细,无论是使用艾叶还是艾草,都是具有同样保健功效的。如果是用来治病,那么就是由医生来告诉你该怎么用药了!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