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文蛤池塘暂养及文蛤死亡原因和防治

作者:admin      2022-04-09 19:09:42     492



文蛤池塘暂养及文蛤死亡原因和防治

一、文蛤池塘暂养

位置选择 文蛤暂养池塘建在能进到新鲜海水的海堤内外或对虾场蓄水河边。无工业污染和大量淡水注入的地势平坦处。 

池塘建筑 平地筑池,池深0.5米,池底平坦。倾斜度5%左右,池形东西走向,长方形为宜。池埂宽1米,高0.5米,用水泥板或塑料板护坡、防塌和泥土流入池内,一只池以1亩为宜。池底夯实,铺设滩涂砂30厘米左右。设主进排渠道,各池塘两端设有进排水小涵闸,或池的一端设高位(离地高0.5米)塑料进水管,一侧数10个孔,进水时充分曝气,增加氧气。

暂养时间、密度 池塘暂养比滩涂暂养推迟进行,一般池水表层最高水温不超过25℃,冬季不低于5℃。10月底可进池暂养,投放密度,随水温下降逐渐增加。水温25℃,每亩不超过2吨;水温10℃每亩5吨;5℃时最高可放文蛤6~8吨。水温高,暂养时间要短,随进池暂养随取捕出口,间隔2周。水温低,可暂养1~2月之久。

管理 换水视水温变化灵活掌握,一般每日1次,日换水量80%以上,水温25℃时,每日1~2次,水温10℃以下间日换水。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换水,水深一直保持30厘米以上,谨防“浮头”。池塘水体浅,环境条件差,青苔易发生,必须及时清除。若青苔覆盖后文蛤易窒息死亡;池水硅藻,大量繁殖,导致表层水面隔绝空气,引起文蛤缺氧“浮头”,应用“捞海”及时捞取。每次文蛤取捕完,整个池底的砂要彻底翻松、曝晒,让文蛤排泄物充分分解,保持池塘底质清洁。

二、文蛤死亡原因和防治

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大批文蛤集中死亡的严重现象。死亡的时间大多出现在高温季节的7~8月,此时文蛤繁殖期刚过,体质瘦弱,抵抗力差。

死亡原因:文蛤死亡的原因与底质内出现大量硫化物有关。据测定,养过3年的文蛤滩涂,底质内的有机物比原来增加6倍。翻耙底质,可以看到5~7厘米厚的黑色沙层,散发出浓烈的臭蛋气味。说明底质内含有大量硫化物。另外,如:比重、密度、潮区、底质、气候、污染等因素,均能导致文蛤大批死亡,在养殖时要密切注意,避免由此造成的损失。

防治方法:采取换滩轮养措施,避免养殖区域滩涂底质老化。最好每隔3~4年换用1次新的养殖场地,或者收捕后用拖拉机或铁耙对底质土进行全面翻耙,将下层的底质翻到上面,经阳光曝晒和海水冲刷,将包含在底质中的硫化物清除,起到更新场地的作用。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