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蝎子养殖及蝎子的药用价值

作者:admin      2022-04-09 20:51:19     835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蜘蛛亦同属蛛形纲。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而且,任何蝎子都有毒,只是毒性大小不同。这里,帮农网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蝎子的养殖技术及蝎子的药用价值。

蝎子养殖及蝎子的药用价值

一、蝎子人工养殖技术

作为特养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初养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若盲目引种,甚至违反科学饲养,均将以失败而告终。

首先,须从蝎子的生物学特征了解人工养蝎的科学依据,及蝎子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变体温蝎子是冷血动物,其体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气温高,蝎子的体温就增高,血液循环就加快;反之,气温低,蝎子体温也降低,血液循环减弱,低到一定温度,蝎子即进入体眠状态,活动停止,生长发育亦随时停止。

2.饮食特征蝎子进食的方式是吸食、食量小,但对食物很讲究,以鲜、活、多汁,软体昆虫为主食,以各类水果皮为副食,严重缺水时也直接饮水。

3.呼吸特征蝎子的呼吸气孔在腹部,有8个气孔,腹内有8个肺书。蝎子的呼吸系统有两种功能,一是呼吸空气,二是吸水排水。蝎子正常情况下体内含有60%水分,体内水分过多或过少都直接和间接影响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4.生殖特征蝎子是卵胎生,雌雄异体,间接交配,并且一次受孕,终生繁殖,但受孕率较低。蝎卵在母体内孵化期间,对气温、湿度,饲料营养程度,以及母体环境;均有较严格的要求。仔蝎的生长发育的明显特征是蜕皮,而且仔蝎蜕皮对气温、湿度、营养、放养密度以及栖,冒环境要求更严。

5.视觉特征蝎子有l对中眼,3对侧眼,眼珠定位,不会转动,视力很差,但触觉很灵敏,蝎子对白光有负趋性,对黑光有正趋性。

基于以上特证,我们可以看出,人工养蝎涉及热力、营养、昆虫、生物等科学,从事人工养蝎必须充分考虑到气温、湿度、环境、饲料培育等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蝎子养殖及蝎子的药用价值

蝎子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多而杂;喜高温(8℃-39℃)中湿气候,有冬眠刁性;怕光,昼伏夜出;喜在黑暗无光而干燥的夹缝里栖息,在较潮湿的场地上活动;喜群聚,好静少动,怕惊扰;种群间有争斗残杀现象;爬越能力差,但逃跑能力强;母蝎有食仔现象。

基于以上蝎子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从事人工养蝎必须掌握以下基本技术要领:

1.培育多种多汁、鲜活、软体昆虫,使蝎子有充足的饲料,合理搭配蝎饲料;

2.给蝎子设计良好的栖息和活动场所,使其有良好的栖息和活动环境;

3.科学调节温、湿度,以及栖息的窝和活动场所的潮湿度;

4.有严格的防逃设施,以防蝎子逃跑;

5.合理调节蝎子放养密度,以利正常生长发育。

二、蝎子的药用价值

① 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蝎子20克、钩藤15克、丽参5克共研末,每日2次,每次服10克。

② 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蝎子、娱蛤、乌蛇干、地鳖虫、地龙各等份研为细末,每次服5克,每日3次,还可炼蜜为丸内服。

③ 治小儿惊风:蝎子1只(成年蝎),用薄荷叶包好并焙焦研末,分4  次用奶水或汤水服下。

④ 治癫痛:蝎子、明矾、郁金各等份混研末,每日3次,每服 2.5-3 克。

蝎子养殖及蝎子的药用价值

⑤ 治耳聋、耳鸣:蝎子研末,每次用黄酒服5克,自感好转后即停服。

⑥ 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后遗症:蝎子、自僵蚕、白附子各等量研末,每服5 克,热酒调下,服用不拘时候

⑦ 治皮肤湿疹:蝎子30只泡于50度以上的纯粮自洒中,密封7日后涂擦患处。也可每日食油炸活蝎5只。一般 3-4即可显效。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全蟹药用价值的认识、对蟹毒的提取及使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此,人们对蝎子的需求量也就逐年增大,人工养蟹无疑是弥补蝎子来源不足的必由之路。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