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在稻田养殖虾和蟹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作者:admin      2022-04-09 22:30:17     910



在稻田养殖虾和蟹需要掌握哪些技术?虾和蟹稻田综合种养是虾稻共作的一种拓展模式,其养殖环境条件与虾稻共作相同。虾与蟹的生活习性和养殖条件基本相同,但虾与蟹的生长旺季不同,小龙虾主要生长时间为9月~第二年 5月,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旺季为5 -9月,因而相互影响较小。这种模式不但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此,帮农网就为朋友们介绍一下稻田养殖虾和蟹需要掌握的技术流程。

养蟹稻田要投规格较大的蟹苗并做好生态降温,防止蟹因积温过高而早熟。

一、稻田准备

养虾稻田环境条件与前面所述的虾稻共作技术的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1.蟹种放养

选用中华绒螯蟹在土池生态环境繁育的蟹种,在2 -3月,采取围沟圈养的方法,投放规格为120 - 200只/千克的扣蟹,按每亩放养300 -400只计算放养总量,在占总面积4%左右的围沟内圈养,待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后立即撤围放养。或者在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后立即放养规格为40 - 60只/千克的幼蟹200只左右。

在稻田养殖虾和蟹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2.小龙虾放养

小龙虾放养分为投放亲虾模式和投放幼虾模式。

(1)投放亲虾养殖模式 初次养殖时,在8月底-9月初,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 - 30 千克,再次养殖的稻田每亩投放5 -10 千克。

1)亲虾的选择。选择亲虾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其一,颜色为暗红色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其二,个体大,雌雄个体重量应在35 克以上,雄性个体宜大于雌性个体;其三,雌雄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体格健壮,活动能力强。

2)亲虾投放。亲虾应从养殖场和天然水域挑选。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占总面积40% - 60%的漂浮植物。亲虾按雌雄比例为(2 -3):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次或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2)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如果是在第一年养殖时,错过了投放亲虾的最佳时机,可以在第二年的4 -5月投放幼虾,每亩投放规格为2-3厘米的幼虾1万只左右。如果是续养稻田,应在6月上旬插秧后立即酌情补投幼虾,保证合理密度,以获得最佳效益。

三、饲养管理

河蟹和小龙虾除利用稻田中天然饲料外,还要定期投喂水草、小麦、玉米、豆饼和螺蚬、蚌肉等饲料。采取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投相结合,保证所有的蟹和虾都能吃到饲料。饲养期间要保持稻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平时要坚持早晚各巡田 1次,检查水质状况、蟹和虾的摄食情况、水草和天然饲料的数量和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蟹种逃逸,尤其要防范老鼠、青蛙、鸟类等敌害侵袭。

稻田养殖河蟹和小龙虾由于生态环境较好,一般很少生病,但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在蟹种和亲虾放养时,用3% -5%食盐水浸浴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生长期间每15 - 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 5 千克。

水稻收割后,可放干 田水,捉蟹捕虾。注意留足第二年的亲虾,然后给稻田灌水,让虾在稻田中越冬。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