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瘟又称荸荠秆枯病,是荸荠产区的主要病害。据调查,发病率在20%时,产量损失50%左右;发病率在50%时,产量损失80%以上。
荸荠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发生于夏秋之际。病株先在叶梢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以后很快扩散至整个退化叶,不久变干呈灰白色,上生黑点或长短不一的黑线条点。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迅速向上部叶状茎扩展,其上病斑初时为黑绿色水渍状,呈梭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部位凹陷,受害组织发软,密生黑点;当环境湿度大时,病斑上会出现浅白色霉层。植株若受害严重,病斑呈条状,使株丛枯死倒伏。
荸荠瘟的病菌在球茎、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每二年荸荠育苗移植后,菌即侵入为害,早栽荸荠8月初开始发病,8~9月蔓延最盛;晚栽荸荠,8月底至9月初开始发病。特别是白露到秋分间,早栽荸荠地上茎叶生长茂盛,进入开花、结球期,植株抵抗力较弱,如果碰上连续雨雾天气,株间湿度较大,雾散后气温又较高,在烈日蒸薰下,往往成片蔓延危害,那些采用病株球茎留种或重病田连作的荸荠田,发病早,危害重。
在此,帮农网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荸荠瘟的发生与防治方法:
(1)实行两年以上轮作,减少荸荠瘟发生。
(2)选用无病害球茎或轻病田球茎留种。
(3)球茎在催芽前用80%402,2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球茎48小时。
(4)起苗移栽到大田前一天可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或浇苗床。
(5)荠田管水自立门户,避免大水浸灌或串灌,以防病菌随灌溉水传播蔓延。
(6)适当增施磷、钾肥,不使株丛生长过密。及时拔除杂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其对病菌的低抗能力。
(7)在发病初期或封行前后,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洒植株,每隔7天左右或大风暴雨淹水后,喷药防治一次,连喷3~4次即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要注意防治发病中心,控制病害的蔓延。
(8)采收后,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并集中烧毁。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