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8 21:06:42     796



机械加工,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的制造及其加工,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折弯装置。背景技术: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结构容易锈蚀,一般钢结构要除锈、镀锌或涂料,且要定期维护,钢结构主要包括钢筋、钢板等,钢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用处较多。3.在对钢筋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将钢筋进行折弯,使其折弯至一定角度,但是钢筋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当折弯度数过小时,钢筋会在外力撤去后复原,即使折弯度数大于弹性形变的阈值,钢筋仍然有一定的回弹,并且回弹量与弯曲角,钢筋的材质/钢筋的半径等均有关系,使得钢筋在折弯至所需角度时的回弹量无法在折弯前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导致在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场合,钢筋的弯曲度无法达到要求。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极限的思路,数次将钢筋朝目标度数折弯,随着每次折弯度数的降低,回弹度数也会降低,直至折弯度数小到与弹性形变阈值相等,以此阈值为基准,进行第二次折弯,可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将钢筋折弯至想要的度数,并且精度很高。5.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设置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内腔贯穿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基板的侧面设置有折弯组件,所述支腿的靠近折弯组件处设置有压紧组件,所述基板靠近折弯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且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回弹测量组件,所述回弹测量组件的侧面设置有压力测量组件,所述活动板分别与回弹测量组件和压力测量组件相连接。6.优选地,所述折弯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基板侧面两侧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的顶端连接有皮带轮三,两个所述皮带轮三之间套设有皮带二,两个所述螺纹杆一的外侧均设置有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处于同一高度,且两个连接耳之间连接有折弯件,所述放置板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螺纹杆一转动。7.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放置板上方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皮带轮一,其中一个所述螺纹杆一的顶端设置有皮带轮二,所述皮带轮二与皮带轮一之间套设有皮带一。8.优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开设于放置板内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二,所述螺纹杆二的外侧连接有压紧板,且两个螺纹杆二的顶端均连接有皮带轮四,两个所述皮带轮四之间套设有皮带三,其中一个皮带轮四的顶端连接有把手。9.优选地,所述回弹测量组件包括设置于基板下方的轴承座一,所述轴承座一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内腔活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套筒和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杆三,所述螺纹杆三贯穿固定套筒并与活动板相连接,所述固定套筒远离螺纹杆三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棘轮组件;10.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基板下方的安装座一,所述安装座一靠近棘轮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盘一,所述刻度盘一靠近棘轮组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指针一,所述指针一与棘轮组件相连接。11.优选地,所述棘轮组件包括设置于基板下方的轴承座二,所述轴承座二的内腔通过轴承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指针一相连接,且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棘轮盘,所述棘轮盘的内腔设置有止动件;12.优选地,还包括与固定套筒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套筒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内侧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与凸块相连接。13.优选地,所述压力测量组件包括设置于基板下方的安装座二,所述安装座二的内腔贯穿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活动板相连接,且活动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二和活动板相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铰接杆;14.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基板下方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刻度盘二,所述刻度盘二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铰接杆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外侧位于刻度盘二的上方连接有指针二,所述指针二与刻度盘二接触但不连接。15.优选地,所述基板的下方设置有放置板。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7.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压紧组件,使得当钢筋的直径小于放置槽的直径时,该装置能够将钢筋进行压紧,从而防止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折弯件施加的压力导致其发生偏移,进而使得该装置能够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筋进行折弯,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18.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回弹测量组件,使得该装置在钢筋折弯工作完成之后,能够自动对钢筋的回弹量进行测量,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知晓该钢筋的回弹量,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该钢筋进行校准工作。19.3)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压力测量组件,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对钢筋进行折弯的过程中,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知晓钢筋折弯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钢筋折弯至所需角度,提高了该装置对钢筋进行折弯的精准度。20.4)该装置能够将钢筋折弯至所需角度,避免由于钢筋折弯后由于回弹,导致影响后续钢筋的使用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在对钢筋进行折弯的精准度,提高了该装置的精准性能。附图说明21.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2.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23.图3为本发明的放置板结构局部剖视图;24.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25.图5为本发明的回弹测量组件结构示意图;26.图6为本发明的固定套筒结构示意图;27.图7为本发明的棘轮盘结构剖视图;28.图8为本发明的压力测量组件结构示意图。29.图中标号说明:1、基板;2、放置板;3、支腿;4、放置槽;5、折弯组件;51、电机;52、皮带轮一;53、皮带一;54、皮带轮二;55、安装块;56、螺纹杆一;57、皮带轮三;58、皮带二;59、连接耳;510、折弯件;6、压紧组件;61、安装槽;62、螺纹杆二;63、压紧板;64、皮带轮四;65、皮带三;66、把手;7、活动板;8、回弹测量组件;81、轴承座一;82、固定套筒;83、连接板;84、弹簧一;85、螺纹杆三;86、连接杆;87、安装板;88、凸块;89、棘爪;810、弹片;811、轴承座二;812、传动杆;813、棘轮盘;814、止动件;815、指针一;816、安装座一;817、刻度盘一;9、压力测量组件;91、安装座二;92、活动杆;93、弹簧二;94、铰接杆;95、连接轴;96、刻度盘二;97、连接块;98、指针二。具体实施方式30.实施例:请参阅图1-8,一种钢结构加工用折弯装置,包括基板1,基板1的下方设置有放置板2,基板1的上方设置有支腿3,支腿3的内腔贯穿开设有放置槽4,基板1的侧面设置有折弯组件5,支腿3的靠近折弯组件5处设置有压紧组件6,基板1靠近折弯组件5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7,且基板1的下方设置有回弹测量组件8,回弹测量组件8的侧面设置有压力测量组件9,活动板7分别与回弹测量组件8和压力测量组件9相连接。31.折弯组件5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基板1侧面两侧的安装块55,安装块55的上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一56,螺纹杆一56的顶端连接有皮带轮三57,两个皮带轮三57之间套设有皮带二58,两个螺纹杆一56的外侧均设置有连接耳59,两个连接耳59处于同一高度,且两个连接耳59之间连接有折弯件510,放置板2的上方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螺纹杆一56转动,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放置板2上方的电机51,电机5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皮带轮一52,其中一个螺纹杆一56的顶端设置有皮带轮二54,皮带轮二54与皮带轮一52之间套设有皮带一53。32.具体的,控制电机51工作,电机51就会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一52转动,由于皮带轮一52通过皮带一53与皮带轮二54连接,使得皮带轮一52在转动时就会带动皮带轮二54转动,皮带轮二54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三57转动,从而使得皮带轮三57通过皮带二58带动另一个皮带轮三57转动,皮带轮三57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螺纹杆一5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耳59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折弯件510沿着螺纹杆一56的轴线向下移动,从而将放置槽4内腔的钢筋进行折弯。33.压紧组件6包括开设于放置板2内腔的安装槽61,安装槽6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二62,螺纹杆二62的外侧连接有压紧板63,且两个螺纹杆二62的顶端均连接有皮带轮四64,两个皮带轮四64之间套设有皮带三65,其中一个皮带轮四64的顶端连接有把手66。34.具体的,当钢筋的直径小于放置槽4的直径时,转动把手66,使得把手6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皮带轮四64转动,皮带轮四64在转动时就会通过皮带三65带动另一个皮带轮四64转动,两个皮带轮四64就会带动两个螺纹杆二62同向转动,此时,由于压紧板63与两个螺纹杆二62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二62在转动时,皮带轮四64就会沿着螺纹杆二62的轴线上下移动,从而将放置槽4内腔的钢筋进行压紧,从而防止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折弯件510施加的压力导致其发生偏移。35.通过设置压紧组件6,使得当钢筋的直径小于放置槽4的直径时,该装置能够将钢筋进行压紧,从而防止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折弯件510施加的压力导致其发生偏移,进而使得该装置能够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钢筋进行折弯,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36.回弹测量组件8包括设置于基板1下方的轴承座一81,轴承座一81的内腔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套筒82,固定套筒82的内腔活动设置有连接板83,连接板83的一侧设置有弹簧一84,弹簧一8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套筒82和连接板83相连接,且连接板83的另一侧设置有螺纹杆三85,螺纹杆三85贯穿固定套筒82并与活动板7相连接,固定套筒82远离螺纹杆三85一端的外侧设置有棘轮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基板1下方的安装座一816,安装座一816靠近棘轮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盘一817,刻度盘一817靠近棘轮组件的一侧活动设置有指针一815,指针一815与棘轮组件相连接,棘轮组件包括设置于基板1下方的轴承座二811,轴承座二811的内腔通过轴承设置有传动杆812,传动杆812的一端与指针一815相连接,且传动杆812的另一端连接有棘轮盘813,棘轮盘813的内腔设置有止动件814,还包括与固定套筒82相连接的连接杆86,连接杆86远离固定套筒82的一端连接有安装板87,安装板87远离连接杆86的一侧设置有凸块88,凸块8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棘爪89,棘爪89的内侧设置有弹片810,弹片810与凸块88相连接。37.具体的,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钢筋向下弯折,就会导致其与活动板7接触并对活动板7施加压力,活动板7受到钢筋的压力就会向基板1一侧推动螺纹杆三85,由于螺纹杆三85与固定套筒82螺纹连接,且固定套筒82与轴承座一81通过轴承连接,使得螺纹杆三85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固定套筒82顺时针转动,并使得固定套筒82内腔的弹簧一84逐渐压缩,固定套筒82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连接杆8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86带动安装板87转动,安装板87带动凸块88和棘爪89同步转动,由于棘轮盘813内壁上的止动件814对棘爪89提供的限位,使得棘爪89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挤压与其固定连接的弹片810,此时棘爪89便不会带动棘轮盘813转动,当折弯完成后,钢筋由于回弹远离活动板7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板7收到的压力消失,此时,固定套筒82内腔的弹簧一84就会向外推动螺纹杆三85,从而使得固定套筒8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86带动安装板87逆时针转动,当安装板87逆时针转动时,棘爪89就会与止动件814啮合,从而带动棘轮盘813一同转动,此时,棘轮盘813就会通过传动杆812带动指针一815主动,使得指针一815的端部与刻度盘一817之间发生错位,此时,指针一815所指的度数即为钢筋回弹的度数。38.通过设置回弹测量组件8,使得该装置在钢筋折弯工作完成之后,能够自动对钢筋的回弹量进行测量,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知晓该钢筋的回弹量,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该钢筋进行校准工作,提高了该装置在对钢筋进行折弯是的精准度。39.压力测量组件9包括设置于基板1下方的安装座二91,安装座二91的内腔贯穿连接有活动杆92,活动杆92的一端与活动板7相连接,且活动杆92的外侧套设有弹簧二93,弹簧二93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二91和活动板7相连接,活动杆9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铰接杆94,还包括设置于基板1下方的连接轴95,连接轴9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刻度盘二96,刻度盘二96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块97,连接块97与铰接杆94活动连接,连接轴95的外侧位于刻度盘二96的上方连接有指针二98,指针二98与刻度盘二96接触但不连接。40.具体的,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活动板7受到钢筋的压力就会同时向基板1一侧推动活动杆92,从而使得活动杆92在安装座二91的内腔滑动,使得活动杆92位于安装座二91远离活动板7一侧的距离伸长,活动杆92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铰接杆94移动,由于铰接杆94与连接块97固定,使得铰接杆94带动连接块97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97带动刻度盘二96沿着连接轴95的轴线转动,此时,刻度盘二96与指针二98发生错位,刻度盘二96的读数即为钢筋折弯时的折弯读数。41.通过设置压力测量组件9,使得该装置能够在对钢筋进行折弯的过程中,能够便于工作人员知晓钢筋折弯的角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钢筋折弯至所需角度,提高了该装置对钢筋进行折弯的精准度。42.本发明工作原理:43.首先将钢筋穿插到放置板2内腔的放置槽4中;44.当钢筋的直径小于放置槽4的直径时,转动把手66,使得把手6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皮带轮四64转动,皮带轮四64在转动时就会通过皮带三65带动另一个皮带轮四64转动,两个皮带轮四64就会带动两个螺纹杆二62同向转动,此时,由于压紧板63与两个螺纹杆二62螺纹连接,使得螺纹杆二62在转动时,皮带轮四64就会沿着螺纹杆二62的轴线上下移动,从而将放置槽4内腔的钢筋进行压紧,从而防止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由于折弯件510施加的压力导致其发生偏移;45.然后控制电机51工作,电机51就会带动与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一52转动,由于皮带轮一52通过皮带一53与皮带轮二54连接,使得皮带轮一52在转动时就会带动皮带轮二54转动,皮带轮二54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三57转动,从而使得皮带轮三57通过皮带二58带动另一个皮带轮三57转动,皮带轮三57在转动时就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螺纹杆一5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耳59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折弯件510沿着螺纹杆一56的轴线向下移动,从而对放置槽4内腔的钢筋施加折弯力;46.钢筋在折弯的过程中,活动板7受到钢筋的压力就会向基板1一侧推动活动杆92,从而使得活动杆92在安装座二91的内腔滑动,使得活动杆92位于安装座二91远离活动板7一侧的距离伸长,活动杆92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铰接杆94移动,由于铰接杆94与连接块97固定,使得铰接杆94带动连接块97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块97带动刻度盘二96沿着连接轴95的轴线转动,此时,刻度盘二96与指针二98发生错位,刻度盘二96的读数即为钢筋折弯时的折弯读数;47.活动板7受到钢筋的压力就会向基板1一侧推动螺纹杆三85,由于螺纹杆三85与固定套筒82螺纹连接,且固定套筒82与轴承座一81通过轴承连接,使得螺纹杆三85在移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固定套筒82顺时针转动,并使得固定套筒82内腔的弹簧一84逐渐压缩,固定套筒82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带动连接杆86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86带动安装板87转动,安装板87带动凸块88和棘爪89同步转动,由于棘轮盘813内壁上的止动件814对棘爪89提供的限位,使得棘爪89在转动的过程中就会挤压与其固定连接的弹片810,此时棘爪89便不会带动棘轮盘813转动,当折弯完成后,钢筋由于回弹远离活动板7移动,从而使得活动板7收到的压力消失,此时,固定套筒82内腔的弹簧一84就会向外推动螺纹杆三85,从而使得固定套筒8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86带动安装板87逆时针转动,当安装板87逆时针转动时,棘爪89就会与止动件814啮合,从而带动棘轮盘813一同转动,此时,棘轮盘813就会通过传动杆812带动指针一815主动,使得指针一815的端部与刻度盘一817之间发生错位,此时,指针一815所指的度数即为钢筋回弹的度数;48.逐步增加电机51的工作时长,当钢筋发生回弹,刻度盘一817的读数为0时,此时,刻度盘二96的读数记为a°,a°即为该钢筋在该弯曲状态下的的最大弹性形变度,也就是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拐点,且当弯曲状态差距不大时,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拐点a°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然后再次控制电机51工作,将钢筋折弯呈所需角度,以90°为例,折弯完成之后,钢筋由于自身性质发生回弹,指针一815的回弹读数记为b1°,此时钢筋的折弯角度为(90+b1)°然后再次控制电机51工作,使得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b1°,此时钢筋发生b2°的回弹,即指针一815的读数为b2°,由于第二次折弯角度小于第一次折弯角度,可以得出a﹤b1°﹤b2°,此时控制电机51工作,使得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b2°,重复n次,此时指针一815的读数为bn°,再次控制电机51工作,使得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bn°,此时指针一815的读数为(bn+1)°,当(bn+1)°与bn°相等时,此时,由于bn°≦a°,即折弯件510施加的力小于bn°≦a,使得钢筋不会发生塑性形变;49.之后,控制电机51工作,将钢筋的折弯至(90-a)°,即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2a°,钢筋发生c1°回弹,由于钢筋最大弹性形变度为a,即可得出c1°﹥a°,此时钢筋的折弯角度为(90-a+c1)°,再次控制电机51工作,将钢筋的折弯至(90-a)°即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90-a)°时,钢筋发生c2°回弹,此时钢筋的折弯角度为(90-a+c2)°,重复n次,使得钢筋发生cn°的回弹,此时钢筋的折弯角度为(90-a+cn)°,再次控制电机51工作,使得刻度盘二96的读数为cn°,此时指针一815的读数为(cn+1)°,当(cn+1)°与cn°相等时,此时,由于cn°≦a°,由于折弯的最终角度差别不大,即折弯件510施加的力小于cn°≦a°,使得钢筋不会发生塑性形变,此时,钢筋发生a°回弹,使得钢筋折弯角度为(90-a+a)°,即钢筋折弯角度为90°。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