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6-29 07:32:55     889



无机化学及其化合物制造及其合成,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领,具体是一种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2.随着我国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进展,老旧建筑逐步被拆除,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高速进行的基础建设消耗了巨大的天然建筑材料资源,目前多种建材价格大幅度上涨,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峻。在此之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主要的处理方式为填埋,这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意义重大。利用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建筑资源。但是相较于天然骨料混凝土而言,再生混凝土具有强度低、弹性模量低、抗裂性差和耐久性差等缺点,导致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3.由于再生骨料由建筑废弃物经破碎、筛分而来,因此其表面和内部存在较多微裂缝和微孔隙,在常规拌合程序下这些裂缝和孔隙很难被拌合水浸润填补,将长期存在于再生混凝土内部,成为永久性缺陷,并成为混凝土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开裂破坏的隐患。传统一次投料的拌合方法中粗骨料表面由于水膜的存在极易造成粗骨料表面出现与水泥石界面关系不良、界面强度偏低的情况。4.在混凝土材料领域,今天人们不仅追求绿色的环保理念,更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促进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建筑废弃混凝土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5.在文件cn 110713361 a中,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含有再生骨料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每立方米的防冻混凝土由以下配比的原料组成:水260~350kg、水泥480~500kg、再生粗骨料120~150kg、细骨料450~550kg、矿渣粉400~500kg、煤渣粉480~560kg、聚丙烯酸酯6~9kg、重钙粉4~5kg,金刚砂60~90g。其制备方法为:步骤1、按照上述配比称量原料,步骤2、将步骤1中除聚丙烯酸酯以外的原料倒入混凝土搅拌机,搅拌100s~120s;步骤3、将聚丙烯酸酯倒入搅拌机,搅拌100s~150s;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人工搅拌,即得。虽然也是一种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但制作时未采用修复再生骨料表面缺陷的搅拌工艺,并且未改良粗骨料与水泥石界面关系,因此极易造成界面强度偏低、混凝土性能不强等情况。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混凝土材料领域,今天人们不仅追求绿色的环保理念,更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率,促进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降低建筑废弃混凝土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本发明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应用不仅能使建设工程更加绿色环保,同时还是一种适用于冻融气候、海洋工程、盐碱环境等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高性能混凝土,经测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各盐冻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服役寿命比普通混凝土平均高17.0年,比普通再生骨料混凝土平均高19.6年,因此且具有长远的实际意义。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8.拌合水170-200份;9.水泥350-500份;10.细骨料500-800份;11.粒径5-10mm的再生粗骨料300-500份;12.粒径10-20mm的再生粗骨料500-800份;13.聚丙烯酸酯乳液35-55份;14.聚丙烯腈纤维1-5份;15.高性能减水剂1-5份;16.消泡剂1-3份。17.优选地,聚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干物质为15-2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所含水分应计入总用水量。18.优选地,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5的ii区天然中砂;所用再生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原料为废弃混凝土。19.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20.步骤1:将再生骨料进行真空饱水处理,其步骤为:21.步骤a:将再生骨料投入带有真空泵及注水管的可密封容器中;22.步骤b:启动真空泵,在10-15min内将容器中的绝对压强降低至1-5kpa并保持该真空度3-4h;23.步骤c:在保持该真空度的情况下,向容器内注入拌合水,拌合水应将再生骨料全部淹没;24.步骤d:拌合水淹没再生骨料后继续保持该真空度1-2h,可恢复常压,并继续浸泡不少于18h;25.步骤e:经真空饱水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浸泡于拌合水中备用;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真空饱水处理后微裂缝和微孔隙内部充满拌合水,在后续拌合步骤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胶凝材料(水泥)及聚丙烯酸酯将顺利进入这些裂缝和孔隙,从而有利于填补修复上述微裂缝和微孔隙;27.步骤2: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拌合水、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有机硅消泡剂混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备用;28.步骤3: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全部份量的砂与45-50%份量的水泥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干拌均匀,制成混合干料备用;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为后续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二次造壳作准备;一方面为了防止聚丙烯腈纤维在湿拌过程中出现凝聚成团、分散不均的情况,因此提前采用干拌的方式分散处理;30.步骤4: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从水中取出沥水,按前述配合比进行称量,称量后应立即进入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制备的下一步骤;31.步骤5:按前述配合比称取水泥份量的50-55%投入强制式搅拌机,并称取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40-45%,投入搅拌机,搅拌,停机,再投入经步骤4称量的全部份量再生粗骨料,继续搅拌,停机;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较低水灰比与聚灰比的聚合物水泥净浆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包裹处理,低水灰比与聚灰比的聚合物水泥净浆壳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与粗骨料表面残留水膜及粗骨料微裂缝与微孔隙中的自由水进行物质交换,减小了粗骨料表面水膜的影响,改善了粗骨料与水泥石间的界面关系,填补修复了粗骨料表面缺陷,使得再生粗骨料与胶凝材料及聚合物结合得更为紧密;33.步骤6:步骤5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搅拌后停机;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再生粗骨料一次造壳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造壳,即聚合物纤维水泥胶砂壳,在步骤(5)的基础上投入的混合干料使得再生粗骨料的一次壳体水灰比与聚灰比进一步降低,与粗骨料结合更为紧密;同时二次加入的纤维水泥胶砂将使得聚丙烯腈纤维与细骨料粘聚在一次壳体之上,形成二次壳体,二次壳体紧密结合了低水灰比与聚灰比的胶凝材料、细骨料与纤维,对该混凝土材料未来整体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35.步骤7:将按前述配合比称量的全部高性能减水剂与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剩余55-60%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在步骤6停机后投入搅拌机,搅拌,停机后出料即制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36.优选地,步骤4中再生骨料置于筛网或篦子上进行沥水,沥水的程度为再生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即下方不再有水滴落且再生骨料表面尚未完全干燥时进行称重。37.优选地,步骤5中当按配合比称取的水泥分量的50-55%与步骤2中制成的混合液的40-45%投入到搅拌机后以47-55r/min转速搅拌60-90s,停机,然后投入再生骨料之后继续搅拌30-50s后停机。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粗骨料表面水膜的影响,改善了粗骨料与水泥石间的界面关系,填补修复了粗骨料表面缺陷,使得再生粗骨料与胶凝材料及聚合物结合得更为紧密。39.优选地,步骤6中当步骤5实施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以47-55r/min转速搅拌30-50s后停机。40.优选地,步骤7中投入搅拌机之后开机搅拌以47-55r/min转速搅拌120-150s,停机之后出料。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本步骤混凝土的流变性得到了改善,工作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最大限度减小对经前述两次造壳形成的低水灰比、低聚灰比壳体的影响,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即制备完成。42.本发明的有益之处:1、本发明经真空饱水处理后微裂缝和微孔隙内部充满拌合水,在后续拌合步骤中由于渗透压的作用胶凝材料(水泥)及聚丙烯酸酯将顺利进入这些裂缝和孔隙,从而有利于填补修复上述微裂缝和微孔隙。43.2、本发明低水灰比与聚灰比的聚合物水泥净浆壳将在渗透压的作用下与粗骨料表面残留水膜及粗骨料微裂缝与微孔隙中的自由水进行物质交换,减小了粗骨料表面水膜的影响,改善了粗骨料与水泥石间的界面关系,填补修复了粗骨料表面缺陷,使得再生粗骨料与胶凝材料及聚合物结合得更为紧密。44.3、本发明在对再生粗骨料一次造壳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造壳,即聚合物纤维水泥胶砂壳,在步骤(5)的基础上投入的混合干料使得再生粗骨料的一次壳体水灰比与聚灰比进一步降低,与粗骨料结合更为紧密;同时二次加入的纤维水泥胶砂将使得聚丙烯腈纤维与细骨料粘聚在一次壳体之上,形成二次壳体,二次壳体紧密结合了低水灰比与聚灰比的胶凝材料、细骨料与纤维,对该混凝土材料未来整体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附图说明45.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结果中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率折线图;46.图2为本发明的试验结果中的质量变化率折线图;47.图3为本发明的实验结果中的抗压强度损失率折线图;48.图4为本发明的实验结果中的抗折强度损失率折线图。具体实施方式4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50.实施例151.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52.拌合水182份;53.水泥418份;54.细骨料657份;55.粒径5-10mm的再生粗骨料448份;56.粒径10-20mm的再生粗骨料671份;57.聚丙烯酸酯乳液41.8份;58.聚丙烯腈纤维1.9份;59.高性能减水剂1.26份;60.消泡剂1份。61.聚丙烯酸酯乳液中的乳液中干物质为18份,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所含水分计入总用水量。62.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5的ii区天然中砂;所用再生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原料为废弃混凝土。63.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64.步骤1:将再生骨料进行真空饱水处理,其步骤为:65.步骤a:将再生骨料投入带有真空泵及注水管的可密封容器中;66.步骤b:启动真空泵,在15min内将容器中的绝对压强降低至1kpa并保持该真空度4h;67.步骤c:在保持该真空度的情况下,向容器内注入拌合水,拌合水应将再生骨料全部淹没;68.步骤d:拌合水淹没再生骨料后继续保持该真空度1h,恢复常压,并继续浸泡20h至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开始制备;69.步骤e:经真空饱水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浸泡于拌合水中备用;70.步骤2: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拌合水、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有机硅消泡剂混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备用;71.步骤3: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全部份量的砂与50%份量的水泥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干拌均匀,制成混合干料备用;72.步骤4: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从水中取出置于筛网或篦子上进行沥水,沥水的程度为再生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即下方不再有水滴落且再生骨料表面尚未完全干燥时,按前述配合比进行称量,称量后应立即进入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制备的下一步骤;73.步骤5:按前述配合比称取水泥份量的50%投入强制式搅拌机,并称取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40%,投入到搅拌机后以55r/min转速搅拌60s,搅拌,停机,再投入经步骤4称量的全部份量再生粗骨料,继续搅拌30s后停机;74.步骤6:步骤5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以55r/min转速搅拌30s后停机;75.步骤7:将按前述配合比称量的全部高性能减水剂与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剩余60%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在步骤6停机后投入搅拌机,以55r/min转速开机搅拌120s,停机之后出料,即制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76.实施例277.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78.拌合水195份;79.水泥420份;80.细骨料660份;81.粒径5-10mm的再生粗骨料435份;82.粒径10-20mm的再生粗骨料650份;83.聚丙烯酸酯乳液42份;84.聚丙烯腈纤维2份;85.高性能减水剂1.5份;86.消泡剂1份。87.聚丙烯酸酯乳液中的乳液中干物质为18份,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所含水分计入总用水量。88.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5的ii区天然中砂;所用再生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原料为废弃混凝土。89.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90.步骤1:将再生骨料进行真空饱水处理,其步骤为:91.步骤a:将再生骨料投入带有真空泵及注水管的可密封容器中;92.步骤b:启动真空泵,在10min内将容器中的绝对压强降低至5kpa并保持该真空度4h;93.步骤c:在保持该真空度的情况下,向容器内注入拌合水,拌合水应将再生骨料全部淹没;94.步骤d:拌合水淹没再生骨料后继续保持该真空度2h,恢复常压,并继续浸泡24h至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开始制备;95.步骤e:经真空饱水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浸泡于拌合水中备用;96.步骤2: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拌合水、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有机硅消泡剂混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备用;97.步骤3: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全部份量的砂与45%份量的水泥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干拌均匀,制成混合干料备用;98.步骤4: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从水中取出置于筛网或篦子上进行沥水,沥水的程度为再生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即下方不再有水滴落且再生骨料表面尚未完全干燥时,按前述配合比进行称量,称量后应立即进入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制备的下一步骤;99.步骤5:按前述配合比称取水泥份量的55%投入强制式搅拌机,并称取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45%,投入到搅拌机后以50r/min转速搅拌70s,停机,再投入经步骤4称量的全部份量再生粗骨料,继续搅拌30s后停机;100.步骤6:步骤5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以50r/min转速搅拌30s后停机;101.步骤7:将按前述配合比称量的全部高性能减水剂与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剩余55%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在步骤6停机后投入搅拌机,搅拌,停机出料即制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102.实施例3103.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104.拌合水180份;105.水泥420份;106.细骨料670份;107.粒径5-10mm的再生粗骨料450份;108.粒径10-20mm的再生粗骨料640份;109.聚丙烯酸酯乳液42份;110.聚丙烯腈纤维3份;111.高性能减水剂1.5份;112.消泡剂1份。113.聚丙烯酸酯乳液中的乳液中干物质为18份,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所含水分计入总用水量。114.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5的ii区天然中砂;所用再生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原料为废弃混凝土。115.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16.步骤1:将再生骨料进行真空饱水处理,其步骤为:117.步骤a:将再生骨料投入带有真空泵及注水管的可密封容器中;118.步骤b:启动真空泵,在15min内将容器中的绝对压强降低至2kpa并保持该真空度4h;119.步骤c:在保持该真空度的情况下,向容器内注入拌合水,拌合水应将再生骨料全部淹没;120.步骤d:拌合水淹没再生骨料后继续保持该真空度2h,恢复常压,并继续浸泡24h至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开始制备;121.步骤e:经真空饱水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浸泡于拌合水中备用;122.步骤2: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拌合水、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有机硅消泡剂混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备用;123.步骤3: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全部份量的砂与45%份量的水泥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干拌均匀,制成混合干料备用;124.步骤4: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从水中取出置于筛网或篦子上进行沥水,沥水的程度为再生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即下方不再有水滴落且再生骨料表面尚未完全干燥时,按前述配合比进行称量,称量后应立即进入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制备的下一步骤;125.步骤5:按前述配合比称取水泥份量的55%投入强制式搅拌机,并称取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45%,投入搅拌机,以50r/min转速搅拌60s,停机,再投入经步骤4称量的全部份量再生粗骨料,继续搅拌40s后停机;126.步骤6:步骤5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以50r/min转速搅拌40s后停机;127.步骤7:将按前述配合比称量的全部高性能减水剂与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剩余55%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在步骤6停机后投入搅拌机,以50r/min转速开机搅拌120s,停机之后出料,即制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128.实施例4129.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组分:130.拌合水185份;131.水泥430份;132.细骨料680份;133.粒径5-10mm的再生粗骨料425份;134.粒径10-20mm的再生粗骨料670份;135.聚丙烯酸酯乳液49份;136.聚丙烯腈纤维5份;137.高性能减水剂2份;138.消泡剂1.5份。139.聚丙烯酸酯乳液中的乳液中干物质为21份,聚丙烯酸酯乳液中所含水分计入总用水量。140.细骨料为细度模数为2.5的ii区天然中砂;所用再生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原料为废弃混凝土。141.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42.步骤1:将再生骨料进行真空饱水处理,其步骤为:143.步骤a:将再生骨料投入带有真空泵及注水管的可密封容器中;144.步骤b:启动真空泵,在15min内将容器中的绝对压强降低至3kpa并保持该真空度4h;145.步骤c:在保持该真空度的情况下,向容器内注入拌合水,拌合水应将再生骨料全部淹没;146.步骤d:拌合水淹没再生骨料后继续保持该真空度2h,恢复常压,并继续浸泡22h至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开始制备;147.步骤e:经真空饱水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浸泡于拌合水中备用;148.步骤2: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拌合水、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有机硅消泡剂混合,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备用;149.步骤3:按前述配合比将全部份量的聚丙烯腈纤维、全部份量的砂与50%份量的水泥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干拌均匀,制成混合干料备用;150.步骤4:将经步骤1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从水中取出置于筛网或篦子上进行沥水,沥水的程度为再生骨料达到饱和面干状态,即下方不再有水滴落且再生骨料表面尚未完全干燥时,按前述配合比进行称量,称量后应立即进入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制备的下一步骤;151.步骤5:按前述配合比称取水泥份量的50%投入强制式搅拌机,并称取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45%,以50r/min转速搅拌80s,停机,再投入经步骤4称量的全部份量再生粗骨料,继续搅拌30s后停机;152.步骤6:步骤5完毕停机后立即将经步骤3制得的混合干料全部投入搅拌机后以50r/min转速搅拌30s后停机;153.步骤7:将按前述配合比称量的全部高性能减水剂与经步骤2制成混合液的剩余55%混合在一起,采用机械或人工方式搅拌均匀,在步骤6停机后投入搅拌机后以50r/min转速开机搅拌120s,停机之后出料即制得本发明的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154.性能指标155.为表现本发明具有较强的耐久性能,以及为展现其性能指标与现有的普通混凝土及再生骨料混凝土相比的优越性,研发团队设计了硫酸盐-冻融耦合循环试验,三组试件分别为普通混凝土(f1组)、再生混凝土(f2组)及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f3组),三组试件配合比见下表。试验采用浓度为5%的na2so4溶液作为侵蚀液,冻融过程参考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快冻法进行,试件成型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4d后置于在5%的na2so4侵蚀液中浸泡至到达28d龄期。在第28d分别测试三组试件的初始质量和动弹性模量及抗折抗压强度后进入盐冻耦合试验流程在快速冻融试验机橡胶桶内放置试件及注入5%na2so4侵蚀液,侵蚀液高出试件顶部5mm,橡胶桶外为防冻液,每25次盐冻循环测定一次质量损失和动弹性模量,每50次盐冻循环测定一次抗折及抗压强度,破型后的试件继续放入橡胶桶内以保持盐冻试验箱内部环境的一致性。156.表1为三组试件配合比[0157][0158]表1[0159]实验结果如图1-4所示,[0160]结果表明:[0161](1)在第100次盐冻循环后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均低于60%,分别为56.3%和47.5%,此时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仍高达82.7%,表明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在盐冻循环中动弹性模量损失率最低;[0162](2)200次盐冻循环下三组试件质量损失率均未达5%,表明质量损失率指标在评价混凝土抗盐冻耦合作用中的敏感度较低,但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最低;[0163](3)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冻循环次数相同时,再生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损失率均为最高,普通混凝土次之,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损失率为最低。[0164]此外,发明团队通过建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模型,并拟合相对动弹性模量曲线,选取我国盐冻环境具有代表性的西藏林芝(西南)、甘肃酒泉(西北)、内蒙古呼和浩特(华北)及吉林长春(东北)作为混凝土应用地点实例,对三种类别混凝土服役寿命进行了预测,数据拟合过程、寿命预测模型建立过程及寿命预测结果如下:[0165]表2相对动弹性模量数据拟合[0166][0167]表2[0168]本发明中的试验已有混凝土寿命模型基础上,结合对混凝土服役寿命定量化的实践与研究,将混凝土盐冻服役寿命模型表达为:[0169][0170]式中:t表示混凝土盐冻环境下的服役寿命;k表示混凝土在试验室内盐冻循环寿命(次数);s表示试验室内一次盐冻循环相当于自然条件下盐冻循环的次数;m表示混凝土服役地区一轮冬季气候中所遭受的年平均冻融循环次数。[0171]冻融单因素循环条件下s通常取值10-15,本发明中的试验考虑室内条件下硫酸盐-冻融循环处于高度耦合状态,s取上限值15。[0172]经计算,三种类别混凝土服役寿命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0173]表3盐冻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服役寿命预测[0174][0175]表3[0176]由上表数据可知,本发明对象聚丙烯酸酯改性再生混凝土在我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各盐冻侵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服役寿命比普通混凝土平均高17.0年,比再生骨料混凝土平均高19.6年。[0177]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