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雪梨银耳汤的做法

     2023-06-30 13:00:15     460



雪梨银耳汤的做法 雪梨银耳汤是用雪梨与银耳煮制的家常美汤,不仅能清火止咳,还有养颜美容的功效,很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群以及喜欢美容养颜的人群食用。那么雪梨银耳汤的做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雪梨银耳汤的做法,有兴趣的朋友们赶紧来看看吧! 雪梨银耳汤的做法

雪梨银耳汤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够做出清新美味的汤了。下面就简单介绍三种雪梨银耳汤的做法,赶紧来学学吧!

做法一:

食材:银耳、雪梨、冰糖、鲜百合。

做法:1、银耳泡发,去除根部;雪梨去皮切块,鲜百合洗净。

2、锅中加入水,下银耳,大火烧开后转中小火煮至银耳软烂。

3、放入冰糖、梨块,煮约20分钟后。

4、加入百合,煮15分钟关火,再焖10分钟便可食用。

做法二:

食材:银耳、雪梨、枸杞、冰糖。

做法:1、银耳提前一晚用水泡开,撕成小朵。

2、将银耳放入锅中加水煮至软烂。

3、雪梨切块、枸杞洗净放入继续煮。

4、至所有食材快熟之际,放入冰糖,待冰糖融化即可。

做法三:

食材:银耳、雪梨、大枣、冰糖

1、把银耳用温水浸泡30分钟,直至泡发,然后清洗干净,撕成小朵。

2、雪梨切成小块,大枣浸泡约10分钟。

3、把银耳放入锅中煮至软烂,后放入雪梨、冰粮和大枣,继续煮。

4、至所有食材都熟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雪梨银耳汤怎么做更好吃

雪梨银耳汤的做法很简单,但是在一些细节之处有一定的讲究。

比如雪梨不能够放得太早,雪梨本身就可以生吃,放得太早煮软了就不好吃了。再比如银耳在煮之前一定要泡发,不泡发很难煮软烂。

还需要知道的是,浸泡银耳的水不能是热水,最好用清水泡发,防止营养流失。

下面再介绍雪梨银耳的一些吃法:

1、如果肺热有痰时,可以把梨掏空心,放入银耳和冰糖,蒸一小时吃。梨皮最好不要去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如果咳嗽,可以加点川贝,无论是蒸还是煮都能够起到止咳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雪梨银耳汤含糖量较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血黏度增高。

雪梨银耳汤功效有哪些

雪梨银耳汤是由雪梨和银耳为主料制成,因此雪梨银耳汤涵盖了雪梨和银耳两种食材的功效。

雪梨的功效:

雪梨味甘性寒,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

中医上雪梨可用于治疗风热咳嗽,还有降火解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梨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

银耳的功效:

银耳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保肝作用,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富含维生素D,能防止钙的流失,对生长发育十分有益;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可以起到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

银耳还含有天然植物性胶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除脸部斑点的功效。

银耳中多糖类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兴奋骨髓造血功能。

雪梨银耳汤不能与什么一起混吃

在食物界,银耳几乎通吃,能够与各种食材搭配,但是雪梨就有很多与之相克的食物,如果在吃雪梨银耳汤的时候不小心吃到这些食物,是会引起身体不适的,因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

那么雪梨银耳汤不能与什么一起混吃呢?

首先我们来说银耳,银耳在食物界几乎通吃,但那也是几乎,还有例外,那就是白萝卜。银耳不能够与白萝卜一同食用,否则容易导致皮炎的发生。

接下来就是梨的搭配禁忌了,梨的搭配禁忌比较多,有猪蹄、螃蟹等,我们来一一说明:

1、梨与猪蹄、猪肉搭配食用,容易损伤肾脏。

2、梨与螃蟹一起吃会影响肠胃消化。

3、梨与鹅肉一起食用,会损伤脾胃。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广告若涉及加盟投资有风险,请谨慎选择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