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1.本技术涉及坐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术:2.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为了使得驾驶人可以避免疲劳驾驶,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坐垫,3.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13987760u的文献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该装置通过设置了防疲劳机构于座垫本体内侧,通过外部的控制器对震动电机的工作进行设置,当机动车的点火时间即将达到四个小时由外部的控制器自动启动震动电机,使得震动电机产生震动对驾驶人员进行提醒。4.但是该装置在进行使用时,由于车辆在行使过程中,尤其是在路况较差时,车辆本身也会产生震动,司机往往难以察觉震动电机产生的震动,使得该装置的预警效果难以满足需求;另外连续驾驶时,长时间久坐缺乏一定的运动会让全身气血运行不通畅,尤其是大量的毒素堆积在臀部附近,对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增加了驾驶人的不适感。技术实现要素: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7.2.技术方案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包括:底座、海绵坐垫、转动架、语音报警器、传动机构、调节机构、按摩座及按压机构,所述底座上套设有海绵坐垫;转动架转动连接设置于底座内部;语音报警器连接固定设置于转动架上;传动机构转动连接设置于转动架上,实现带动按摩座的作用;两个调节机构转动连接设置于转动架上,实现调节按摩座的位置作用;按摩座滑动接触设置于转动架上;两个按压机构转动连接设置于按摩座上,实现对人体的按压舒缓作用。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底座上侧内壁连接固定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底座外侧内壁滑动配合设置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一端螺纹连接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一端穿过底座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设置,所述移动架底部连接固定设置有多个调节齿条;所述底座内壁靠近调节齿条位置的内壁转动连接设置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连接固定设置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外壁与海绵坐垫外壁挤压接触设置。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节杆,使得调节杆可以带动移动架移动,从而使得调节齿条带动啮合的夹紧杆转动,从而使得夹紧杆松开海绵坐垫。1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转动架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置于底座内壁,所述转动架另外一端转动连接设置有支撑轮。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可以带动连接的转动架进行转动。13.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一端穿过转动架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设置,所述蜗杆靠近底座内壁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底座内壁连接固定设置有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驱动轮啮合传动设置。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齿条的作用下会使得驱动轮连接的蜗杆进行转动,然后蜗杆会带动蜗轮进行转动。15.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蜗轮,所述蜗轮与转动架转动连接设置,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设置,所述蜗轮一侧连接固定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转动连接设置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外壁螺纹连接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一端与按摩座转动连接设置。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复丝杆进行转动,从而会带动调节块调节位置,从而会改变按摩座的上移距离。17.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往复丝杆位于转动架外部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传动轮;所述转动架上连接固定设置有两个弧型齿条,所述弧型齿条与传动轮啮合传动设置。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弧型齿条的作用下会带动传动轮进行转动。19.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按压块,所述按压块一侧铰接设置有两个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另一端与按摩座内壁转动连接设置。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组带动按压块上移,进一步起到按摩效果。21.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杆组与按摩座转动连接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壁开设有传动槽。22.作为本技术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两个所述传动杆之间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两端内壁的凸起与传动槽滑动配合设置,所述移动块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移动块另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三角导杆,所述三角导杆外壁与转动架活动接触设置。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角导杆带动连接的移动块向按摩座内移动,从而会带动开设有传动槽的传动杆进行转动。24.本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5.将装置放置到座椅上,然后在行驶过程中,根据车辆发动时开始计算,当快要达到疲劳驾驶时间时,装置内部的语音报警器会进行语音预警;26.当需要按摩时,能够启动电机,使得电机能够带动连接的转动架进行转动,此时在环形齿条的作用下会通过调节块带动连接的转动架进行上下环形运动,从而带动按摩座上移按压驾驶人臀部;27.同时当蜗轮转动时,在弧型齿条的作用下会改变按摩座的上移距离,从而自动改变按压力,提高按压效果;28.同时在按摩座进行环形运动时,当三角导杆靠近转动架时,会受到挤压,从而会带动连杆组,使得连杆组带动按压块上移,进一步起到按摩效果;29.当需要对海绵坐垫进行清洗时,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带动啮合的夹紧杆转动,从而使得夹紧杆松开海绵坐垫,使得海绵坐垫能够快速拆下进行清洗。30.3.有益效果3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32.(1)本技术技术方案中设置有按摩座,能够对久坐驾驶人的臀部进行按摩,提高其臀部的血液循环,减缓其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同时按压机构能够对其进行按压,通过肢体刺激避免驾驶人分神;33.(2)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的按压机构在按摩座进行环形运动的同时在转动架的作用下会使得三角导杆通过传动杆带动连杆组连接的按压块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对驾驶人臀部进行按压作用,从而使得装置的功能多样化,提高装置的实用性。34.(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以在弧型齿条的作用下,可以使得调节机构可以使得调节块移动位置,从而改变按压块的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按压力度不一,进一步提高了对驾驶人肢体刺激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夹紧杆,便于对海绵坐垫的快速固定及拆卸。附图说明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底座及海绵坐垫结构剖视示意图;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转动架等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4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按摩座及按压机构结构展开示意图;41.图中标号说明:1、底座;2、海绵坐垫;3、转动架;4、语音报警器;5、传动机构;6、调节机构;7、按摩座;8、按压机构;101、移动架;102、调节杆;103、调节齿条;104、调节齿轮;105、夹紧杆;106、环形齿条;301、电机;302、支撑轮;303、弧型齿条;501、蜗杆;502、驱动轮;601、蜗轮;602、固定槽;603、往复丝杆;604、调节块;605、传动轮;801、按压块;802、连杆组;803、传动杆;804、传动槽;805、移动块;806、弹簧;807、三角导杆。具体实施方式4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43.参照图1和图2,底座1、海绵坐垫2、转动架3、语音报警器4、传动机构5、调节机构6、按摩座7及按压机构8,底座1上套设有海绵坐垫2;转动架3转动连接设置于底座1内部;语音报警器4连接固定设置于转动架3上;传动机构5转动连接设置于转动架3上,实现带动按摩座7的作用;两个调节机构6转动连接设置于转动架3上,实现调节按摩座7的位置作用;按摩座7滑动接触设置于转动架3上能够对驾驶人进行按摩,减缓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的疲劳感;两个按压机构8转动连接设置于按摩座7上,实现对人体的按压,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减缓驾驶人的疲劳感,另一方面通过对驾驶人臀部的刺激,避免其在驾驶过程中分神。44.参照图3,底座1上侧内壁连接固定设置有橡胶垫,底座1外侧内壁滑动配合设置有移动架101,移动架101一端螺纹连接设置有调节杆102,调节杆102一端穿过底座1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设置,移动架101底部连接固定设置有多个调节齿条103;底座1内壁靠近调节齿条103位置的内壁转动连接设置有调节齿轮104,调节齿轮104连接固定设置有夹紧杆105,夹紧杆105外壁与海绵坐垫2外壁挤压接触设置。夹紧杆105实现对海绵坐垫2的夹紧固定作用。45.参照图3和图4,转动架3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电机301,电机301固定设置于底座1内壁,转动架3另外一端转动连接设置有支撑轮302。支撑轮302使得转动架3可以进行稳定的转动。46.传动机构5包括蜗杆501,蜗杆501一端穿过转动架3内壁延伸至外部并与其转动连接设置,蜗杆501靠近底座1内壁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驱动轮502;底座1内壁连接固定设置有环形齿条106,环形齿条106驱动轮502啮合传动设置。环形齿条106实现传动机构5运动的作用。47.参照图4和图5,调节机构6包括蜗轮601,蜗轮601与转动架3转动连接设置,蜗轮601与蜗杆501啮合传动设置,蜗轮601一侧连接固定设置有固定槽602,固定槽602内壁转动连接设置有往复丝杆603,往复丝杆603外壁螺纹连接设置有调节块604,调节块604一端与按摩座7转动连接设置。往复丝杆603实现调节按摩座7位置的作用,进而改变按压块的运动轨迹,使得按压力度不一,进一步提高了对驾驶人肢体刺激的效果,避免驾驶人在连续驾驶过程中发困、分神。48.往复丝杆603位于转动架3外部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传动轮605;转动架3上连接固定设置有两个弧型齿条303,弧型齿条303与传动轮605啮合传动设置。弧型齿条303实现调节机构6的自动调节作用。49.参照图6,按压机构8包括按压块801,按压块801一侧铰接设置有两个连杆组802,连杆组802另一端与按摩座7内壁转动连接设置。连杆组802实现对按压块801支撑。50.连杆组802与按摩座7转动连接的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传动杆803,传动杆803外壁开设有传动槽804。传动槽804的一端呈螺旋结构设置,另一端呈直线结构设置。51.两个传动杆803之间设置有移动块805,移动块805两端内壁的凸起与传动槽804滑动配合设置,移动块805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弹簧806,移动块805另一端连接固定设置有三角导杆807,三角导杆807外壁与转动架3活动接触设置。52.参照图1-图6,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的使用方法,53.s1、当在进行驾驶时为了避免疲劳驾驶,能够将装置放置到座椅上,然后在行驶过程中,根据车辆发动时开始计算,当快要达到疲劳驾驶时间时,装置内部的语音报警器4会进行语音预警;54.s2、当需要按摩时,能够启动电机301,使得电机301能够带动连接的转动架3进行转动,此时在环形齿条106的作用下会通过调节块604带动连接的转动架3进行上下环形运动,从而带动按摩座7上移按压驾驶人臀部;55.s3、同时当蜗轮601转动时,在弧型齿条303的作用下会改变按摩座7的上移距离,从而自动改变按压力,提高按压效果;56.s4、同时在按摩座7进行环形运动时,当三角导杆807靠近转动架3时,会受到挤压,从而会带动连杆组802,使得连杆组802带动按压块801上移,进一步起到按摩效果;57.s5、当需要对海绵坐垫2进行清洗时,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杆102,带动啮合的夹紧杆105转动,从而使得夹紧杆105松开海绵坐垫2,使得海绵坐垫2能够快速拆下进行清洗。5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实施原理为:当在进行驾驶时为了避免疲劳驾驶,可以将装置放置到座椅上,然后在行驶过程中,根据车辆发动时开始计算,当快要达到疲劳驾驶时间时,装置内部的语音报警器4会进行语音预警;59.当需要按摩时,可以启动电机301,使得电机301可以带动连接的转动架3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按摩座7及按压机构8进行圆周转动,此时在环形齿条106的作用下会使得驱动轮502连接的蜗杆501进行转动,然后蜗杆501会带动蜗轮601进行转动,此时会通过调节块604带动连接的转动架3进行上下环形运动,从而带动按摩座7上移按压驾驶人臀部;60.同时当蜗轮601转动时,在弧型齿条303的作用下会带动传动轮605连接的往复丝杆603进行转动,从而会带动调节块604调节位置,从而会改变按摩座7的上移距离,从而自动改变按压力,提高按压效果;61.同时在按摩座7进行环形运动时,当三角导杆807靠近转动架3时,会受到挤压,从而使得三角导杆807带动连接的移动块805向按摩座7内移动,从而会带动开设有传动槽804的传动杆803进行转动,从而会带动连杆组802,使得连杆组802带动按压块801上移,进一步起到按摩效果;62.当需要对海绵坐垫2进行清洗时,可以通过转动调节杆102,使得调节杆102可以带动移动架101移动,从而使得调节齿条103带动啮合的夹紧杆105转动,从而使得夹紧杆105松开海绵坐垫2,使得海绵坐垫2可以快速拆下进行清洗。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疲劳驾驶智能预警坐垫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04 23:03:49
254
关键词:
车辆装置的制造及其改造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