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技术领域,具体为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背景技术:2.目前,有机废气综合治理装置,是用活性炭为填料,包括活性炭吸附箱、燃烧室、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管道与过滤罐一端连通,过滤罐另一端与通过管道与活性炭吸附箱进气端连通,活性炭出气端通过管道与主排风机一端连通,排风机另一端与排放管道连通,当活性炭吸附接近饱和时,用热气流对饱和活性炭吸附箱进行解析脱附,将有机物从活性炭上脱附下来,完成解吸脱附后,活性炭吸附箱进入待用状态,待其他吸附箱接近饱和时,同时对其进行解吸脱附,避免活性炭表面微孔堵塞,增大危险系数,也避免活性炭吸附饱和量低而导致的大量危险有害气体产生。3.虽然它能有效的增加活性炭的利用率,多个活性炭吸附箱也增加了有机废气的吸附效率,但其对有机废气处理灵活性低,需要对其用热空气对流进行解吸附,增加能量损耗,且气体与固体之间有效接触反应需要一定时间,虽然能达到排放要求,但所需时间较长,因此亟需设计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它能有效的增加活性炭的利用率,多个活性炭吸附箱也增加了有机废气的吸附效率,但其对有机废气处理灵活性低,需要对其用热空气对流进行解吸附,增加能量损耗,且气体与固体之间有效接触反应需要一定时间,虽然能达到排放要求,但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所述喷淋吸收塔内部底端安装有加药循环箱,所述加药循环箱一端连接有耐酸碱循环泵,所述耐酸碱循环泵顶端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于所述喷淋吸收塔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吸收塔顶端安装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表面安装有检测孔,所述喷淋吸收塔顶端安装有检测平台,所述喷淋吸收塔表面安装有检修口,所述加药循环箱顶侧安装有废水排放管,所述废水排放管排放阀后连接有溢流装置。6.优选的,所述喷淋吸收塔右侧安装有进风管。7.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底部均匀设置有五组喷头。8.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填料层,且填料层底端均安装有钢架。9.优选的,所述加药循环箱与所述耐酸碱循环泵之间的输液管和所述喷淋管表面均设置有开关阀。10.优选的,所述溢流装置顶端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加药循环箱顶端往下150mm。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2.1、根据工厂有机废气的主要类型,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不同循环液,拥有检测平台可方便检测有机废气含量,避免企业因超量排放而受到处罚,此装置也可以连接工厂原有的废气处理装置,灵活多用。附图说明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三维示意图;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装置结构三维示意图。17.图中:1、喷淋吸收塔;2、加药循环箱;3、耐酸碱循环泵;4、喷淋管;5、喷淋装置;6、出风口;7、检测孔;8、检测平台;9、检修口;10、废水排放管;11、溢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20.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1,喷淋吸收塔1内部底端安装有加药循环箱2,加药循环箱2一端连接有耐酸碱循环泵3,耐酸碱循环泵3顶端连接有喷淋管4,喷淋管4于喷淋吸收塔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淋装置5,喷淋吸收塔1顶端安装有出风口6,出风口6表面安装有检测孔7,喷淋吸收塔1顶端安装有检测平台8,喷淋吸收塔1表面安装有检修口9,加药循环箱2顶侧安装有废水排放管10,废水排放管10排放阀后连接有溢流装置11。21.进一步的,喷淋吸收塔1右侧安装有进风管,通过进风管控制喷淋吸收塔1内部空气流动速率大小,从而方便净化后的空气快速排出。22.进一步的,喷淋装置5底部均匀设置有五组喷头,通过五组喷头均匀喷洒循环液,从而提高废气与循环液接触面积,提高废气净化效率。23.进一步的,喷淋装置5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填料层,且填料层底端均安装有钢架,填料层为空心球,空心球可以增加有机废气和喷淋液体的气液交换,从而提高喷淋液体更好的吸收有机废气,而钢架可以防止填充层附水变重坍塌损坏。24.进一步的,加药循环箱2与耐酸碱循环泵3之间的输液管和喷淋管4表面均设置有开关阀,通过开关阀控制循环液循环使用。25.进一步的,溢流装置11顶端进水口设置于加药循环箱2顶端往下150mm,在加药循环箱2内部液体升到与溢流装置11进水口同一水平线时,可以通过溢流装置11进行自动排出废水,防止废水从加药循环箱2顶端溢出。26.工作原理:根据所需要处理的有机废气类型,在加药循环箱2里加入吸收有机废气的液体,通过耐酸碱循环泵3,经过喷淋装置5将有机废气吸收,喷淋装置5上面和下面皆有填料段,所用填料为空心球填料,增加有机废气与喷淋液体的气液交换,使喷淋液体能更好的吸收有机废气,被喷淋液吸收的有机废气再进入加药循环箱2,经过一系列反应,从废水排放管10排放,同时通过增加溢流装置11,防止了加药循环箱2溢流,并且通过喷淋装置5上部设有检测平台8和检测孔7,可以检测有机废气浓度。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技术特征:1.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1),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吸收塔(1)内部底端安装有加药循环箱(2),所述加药循环箱(2)一端连接有耐酸碱循环泵(3),所述耐酸碱循环泵(3)顶端连接有喷淋管(4),所述喷淋管(4)于所述喷淋吸收塔(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淋装置(5),所述喷淋吸收塔(1)顶端安装有出风口(6),所述出风口(6)表面安装有检测孔(7),所述喷淋吸收塔(1)顶端安装有检测平台(8),所述喷淋吸收塔(1)表面安装有检修口(9),所述加药循环箱(2)顶侧安装有废水排放管(10),所述废水排放管(10)排放阀后连接有溢流装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吸收塔(1)右侧安装有进风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5)底部均匀设置有五组喷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5)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填料层,且填料层底端均安装有钢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循环箱(2)与所述耐酸碱循环泵(3)之间的输液管和所述喷淋管(4)表面均设置有开关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装置(11)顶端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加药循环箱(2)顶端往下150mm。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技术领域,具体为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包括喷淋吸收塔,所述喷淋吸收塔内部底端安装有加药循环箱,所述加药循环箱一端连接有耐酸碱循环泵,所述耐酸碱循环泵顶端连接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于所述喷淋吸收塔内部的一端安装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吸收塔顶端安装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表面安装有检测孔,所述喷淋吸收塔顶端安装有检测平台,所述喷淋吸收塔表面安装有检修口,所述加药循环箱顶侧安装有废水排放管。本实用新型通过根据工厂有机废气的主要类型,可根据其特点使用不同循环液,拥有检测平台可方便检测有机废气含量,避免企业因超量排放而受到处罚,此装置也可以连接工厂原有的废气处理装置,灵活多用。多用。多用。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平 欧保清 刘志祥 韩旭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长安粘胶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12.14技术公布日:2023/7/5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有机废气综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06 09:04:33
518
关键词:
物理化学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