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阀门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背景技术:2.气蚀也称空蚀,是指当液体在与固体表面接触处的压力低于它的饱和蒸汽压力时,将在固体表面附近形成气泡。另外,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也可能析出而形成气泡。随后,当气泡流动到液体压力超过气泡压力的地方时,气泡便溃灭,在溃灭瞬时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固体表面经受这种冲击力的多次反复作用,材料发生疲劳脱落,使表面出现小凹坑,进而发展成海绵状。严重的其实可在表面形成大片的凹坑,甚至穿孔。3.阀门在出厂前需要进行空蚀实验,检测阀门的抗空蚀效果,一般使用文丘里管型气蚀实验法对阀门进行检测,但是使用文丘里管型气蚀实验法进行实验时,由于其结构比较简单,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人工手动将阀门取下,观察实验结果,再将阀门复位继续进行实验,复位阀门的位置容易偏离上次实验时的位置,并且不方便对水温和水压进行调节,较难模拟阀门的现实使用工况,而且由于实验时间较长,单通过人工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定期记录,费时费力,导致实用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液体倒入排水装置中,使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并对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阀门的左端安装于文丘里管的右端,同时将阀门的右端安装于循环装置的左端,之后排水装置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中,液体流经文丘里管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从而设备的检测效果和实用性的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5.本发明的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包括文丘里管和支架;还包括排水装置、循环装置和翻转装置,循环装置、翻转装置和支架均安装于排水装置上,文丘里管的底端与支架的顶端相连接;6.所述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并对液体进行输送,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对多组阀门同时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7.将液体倒入排水装置中,使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并对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阀门的左端安装于文丘里管的右端,同时将阀门的右端安装于循环装置的左端,之后排水装置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中,液体流经文丘里管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从而设备的检测效果和实用性。8.优选的,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一加压泵、排水管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水箱的左端设置有进水阀,第一加压泵的右端与第一水箱的左端顶部相连接,第一加压泵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一加压泵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一加压泵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水箱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一加压泵的第一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水管的一端由第一水箱的侧端伸入至第一水箱的内部,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文丘里管的左端固定连接,加热机构安装于第一水箱的内部;将液体倒入至第一水箱的内部,通过加热机构对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再通过第一加压泵对第一水箱的内部进行加压,使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进入至排水管中,之后通过排水管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中,为文丘里管持续提供液体,从而提高设备实用性。9.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多组加热元件、两组第一电机和两组搅拌轴,多组加热元件均安装于第一水箱内的底部,两组第一电机均安装于第一水箱的左端,两组搅拌轴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电机的右端相连接,两组搅拌轴的右端均由第一水箱的左端伸入至第一水箱的内部,并且两组搅拌轴的右端均与第一水箱内的右端转动连接;通过多组加热元件对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打开两组第一电机,分别驱动两组搅拌轴旋转,对第一水箱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液体均匀受热,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10.优选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两组滑轨、两组固定板、减速电机、滑块、丝杠、减速箱、第二电机、机架、多组夹具和记录装置,两组滑轨和两组固定板的底端均与第一水箱的顶端相连接,并且两组滑轨均位于两组固定板之间,减速电机安装于位于右侧的固定板的右端,滑块滑动安装于两组滑轨上,丝杠的右端与减速电机的左端相连接,丝杠的左端穿过滑块与位于左侧的固定板的右端转动连接,并且丝杠的表面螺纹安装于滑块的中部,减速箱的底端与滑块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减速箱的右端设置有输入端,减速箱的左端设置有输出端,第二电机安装于减速箱的右端,并且第二电机的左端与减速箱的输入端相连接,机架的右端与减速箱的输出端相连接,多组夹具均安装于机架的左端,记录装置安装于减速箱的前端;11.所述夹具包括两组第一液压缸和两组夹板,两组第一液压缸的右端均与机架的左端相连接,两组第一液压缸的一端分别与两组夹板的一端相连接,两组第一液压缸分别对两组夹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两组夹板对阀门进行夹持;通过多组夹具分别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之后打开减速电机,经丝杠传动,驱动滑块横向移动,再打开第二电机,经减速箱传动,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一组阀门的左端密封安装于文丘里管的右端,之后一组阀门检测完成后,再打开第二电机,经减速箱传动将检测后的阀门移动至记录装置的左侧,并通过记录装置对阀门内的检测结果进行摄像记录,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12.优选的,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二液压缸、第三电机、摄像头和显示器,固定架的后端与减速箱的前端相连接,第二液压缸固定安装于固定架上,第三电机的右端与第二液压缸的左端相连接,摄像头安装于第三电机的左端,显示器的后端与第一水箱的前端相连接;通过第二液压缸伸展,将摄像头伸入至阀门的内部,打开第三电机驱动摄像头旋转,使摄像头对阀门的内壁进行摄像记录,之后摄像头将摄像画面传输至显示器中,通过显示器对摄像画面进行保存,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器对阀门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13.优选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连接管、两组第三液压缸、伸缩管、密封板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安装于第一水箱的右端,连接管的底端与输送装置的内部相通,两组第三液压缸分别安装于连接管的前端和后端,伸缩管的右端与第三液压缸的左端相连接,伸缩管的左端与密封板的右端相连接,两组第三液压缸的左端均与密封板的右端相连接;通过两组第三液压缸伸展,将密封板的左端密封安装于阀门的右端,通过伸缩管和连接管配合将阀门排出的液体再排入至输送装置中,之后通过输送装置将液体排回至第一水箱中,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14.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二加压泵,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的左端均与第一水箱的右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水箱的顶端设置有换气口,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底端均与第三水箱的顶端相连接,第一电磁阀的顶端与第二水箱的底端相连接,第三电磁阀的右端与第三水箱的右端相连接,第三电磁阀的左端由第一水箱的右端伸入至第一水箱的内部,第二加压泵的后端与第三水箱的前端相连接,并且第二加压泵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吸气口,第二加压泵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第二加压泵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三水箱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二加压泵的第二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连接管将液体排入至第二水箱中,同时通过第二水箱的换气口将第二水箱内的气体排出,再打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将第二水箱内的液体排入至第三水箱中,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打开第二加压泵,对第三水箱的内部加压,再打开第三电磁阀,将第三水箱内的液体排回至第一水箱中,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15.优选的,所述文丘里管、第一水箱、排水管、连接管、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的内部上均设置有玻璃层;方便使用腐蚀性液体对阀门进行空蚀检测,从而提高设备的便捷性。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7.1、模拟阀门的现实使用工况,对阀门进行抗空蚀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度;18.2、对多组阀门进行自动定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19.3、对液体进行循环使用,减少液体的浪费。附图说明20.图1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21.图2是本发明的轴测结构示意图;22.图3是本发明翻转装置的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23.图4是本发明文丘里管和支架的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24.图5是本发明连接管和第三液压缸等结构的轴测放大结构示意图;25.图6是本发明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的正视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26.附图中标记:1、文丘里管;2、支架;3、第一水箱;4、第一加压泵;5、排水管;6、加热元件;7、第一电机;8、搅拌轴;9、滑轨;10、固定板;11、减速电机;12、滑块;13、丝杠;14、减速箱;15、第二电机;16、机架;17、第一液压缸;18、夹板;19、固定架;20、第二液压缸;21、第三电机;22、摄像头;23、显示器;24、连接管;25、第三液压缸;26、伸缩管;27、密封板;28、第二水箱;29、第三水箱;30、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2、第三电磁阀;33、第二加压泵。具体实施方式27.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28.实施例129.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装置、翻转装置和支架2均安装于排水装置上,文丘里管1的底端与支架2的顶端相连接;30.所述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并对液体进行输送,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对多组阀门同时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31.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3、第一加压泵4、排水管5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水箱3的左端设置有进水阀,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与第一水箱3的左端顶部相连接,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水箱3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水管5的一端由第一水箱3的侧端伸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排水管5的另一端与文丘里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加热机构安装于第一水箱3的内部;32.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多组加热元件6、两组第一电机7和两组搅拌轴8,多组加热元件6均安装于第一水箱3内的底部,两组第一电机7均安装于第一水箱3的左端,两组搅拌轴8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电机7的右端相连接,两组搅拌轴8的右端均由第一水箱3的左端伸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并且两组搅拌轴8的右端均与第一水箱3内的右端转动连接;33.将液体倒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通过多组加热元件6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打开两组第一电机7,分别驱动两组搅拌轴8旋转,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液体均匀受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并对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阀门的左端安装于文丘里管1的右端,同时将阀门的右安装于循环装置的左端,之后通过第一加压泵4对第一水箱3的内部进行加压,使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入至排水管5中,之后通过排水管5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1中,为文丘里管1持续提供液体,液体流经文丘里管1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从而设备的检测效果和实用性。34.实施例235.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装置、翻转装置和支架2均安装于排水装置上,文丘里管1的底端与支架2的顶端相连接;36.所述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并对液体进行输送,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对多组阀门同时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37.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3、第一加压泵4、排水管5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水箱3的左端设置有进水阀,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与第一水箱3的左端顶部相连接,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水箱3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水管5的一端由第一水箱3的侧端伸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排水管5的另一端与文丘里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加热机构安装于第一水箱3的内部;38.如图3所示,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两组滑轨9、两组固定板10、减速电机11、滑块12、丝杠13、减速箱14、第二电机15、机架16、多组夹具和记录装置,两组滑轨9和两组固定板10的底端均与第一水箱3的顶端相连接,并且两组滑轨9均位于两组固定板10之间,减速电机11安装于位于右侧的固定板10的右端,滑块12滑动安装于两组滑轨9上,丝杠13的右端与减速电机11的左端相连接,丝杠13的左端穿过滑块12与位于左侧的固定板10的右端转动连接,并且丝杠13的表面螺纹安装于滑块12的中部,减速箱14的底端与滑块12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减速箱14的右端设置有输入端,减速箱14的左端设置有输出端,第二电机15安装于减速箱14的右端,并且第二电机15的左端与减速箱14的输入端相连接,机架16的右端与减速箱14的输出端相连接,多组夹具均安装于机架16的左端,记录装置安装于减速箱14的前端;39.所述夹具包括两组第一液压缸17和两组夹板18,两组第一液压缸17的右端均与机架16的左端相连接,两组第一液压缸17的一端分别与两组夹板18的一端相连接,两组第一液压缸17分别对两组夹板18的位置进行调整,两组夹板18对阀门进行夹持;40.如图3所示,所述记录装置包括固定架19、第二液压缸20、第三电机21、摄像头22和显示器23,固定架19的后端与减速箱14的前端相连接,第二液压缸20固定安装于固定架19上,第三电机21的右端与第二液压缸20的左端相连接,摄像头22安装于第三电机21的左端,显示器23的后端与第一水箱3的前端相连接;41.将液体倒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通过加热机构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多组夹具分别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之后打开减速电机11,经丝杠13传动,驱动滑块12横向移动,再打开第二电机15,经减速箱14传动,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一组阀门的左端密封安装于文丘里管1的右端,同时将阀门的右端安装于循环装置的左端,之后通过第一加压泵4对第一水箱3的内部进行加压,使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入至排水管5中,之后通过排水管5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1中,为文丘里管1持续提供液体,液体流经文丘里管1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然后打开第二电机15,经减速箱14传动将检测后的阀门移动至记录装置的左侧,并通过第二液压缸20伸展,将摄像头22伸入至阀门的内部,打开第三电机21驱动摄像头22旋转,使摄像头22对阀门的内壁进行摄像记录,之后摄像头22将摄像画面传输至显示器23中,通过显示器23对摄像画面进行保存,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器23对阀门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从而设备的检测效果和实用性。42.实施例343.如图1和图2所示,循环装置、翻转装置和支架2均安装于排水装置上,文丘里管1的底端与支架2的顶端相连接;44.所述排水装置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并对液体进行输送,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对多组阀门同时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循环装置对阀门排出的液体进行储存并排回至排水装置中;45.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3、第一加压泵4、排水管5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水箱3的左端设置有进水阀,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与第一水箱3的左端顶部相连接,第一加压泵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吸气口,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与第一水箱3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一加压泵4的第一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排水管5的一端由第一水箱3的侧端伸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排水管5的另一端与文丘里管1的左端固定连接,加热机构安装于第一水箱3的内部;46.所述循环装置包括连接管24、两组第三液压缸25、伸缩管26、密封板27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安装于第一水箱3的右端,连接管24的底端与输送装置的内部相通,两组第三液压缸25分别安装于连接管24的前端和后端,伸缩管26的右端与第三液压缸25的左端相连接,伸缩管26的左端与密封板27的右端相连接,两组第三液压缸25的左端均与密封板27的右端相连接;47.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水箱28、第三水箱29、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和第二加压泵33,第二水箱28和第三水箱29的左端均与第一水箱3的右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水箱28的顶端设置有换气口,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31的底端均与第三水箱29的顶端相连接,第一电磁阀30的顶端与第二水箱28的底端相连接,第三电磁阀32的右端与第三水箱29的右端相连接,第三电磁阀32的左端由第一水箱3的右端伸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第二加压泵33的后端与第三水箱29的前端相连接,并且第二加压泵3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吸气口,第二加压泵3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口,第二加压泵33的第二排气口与第三水箱29的内部相通,并且第二加压泵33的第二排气口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8.将液体倒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通过加热机构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翻转装置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并对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之后将阀门的左端安装于文丘里管1的右端,同时将阀门的右端安装于循环装置的左端,之后通过第一加压泵4对第一水箱3的内部进行加压,使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入至排水管5中,之后通过排水管5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1中,为文丘里管1持续提供液体,液体流经文丘里管1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两组第三液压缸25伸展,将密封板27的左端密封安装于阀门的右端,通过伸缩管26和连接管24配合将液体排入至第二水箱28中,同时通过第二水箱28的换气口将第二水箱28内的气体排出,再打开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31,将第二水箱28内的液体排入至第三水箱29中,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31,打开第二加压泵33,对第三水箱29的内部加压,再打开第三电磁阀32,将第三水箱29内的液体排回至第一水箱3中,之后通过输送装置将液体排回至第一水箱3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对阀门的空蚀效果进行定期记录,从而设备的检测效果和实用性。4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其在工作时,首先将液体倒入至第一水箱3的内部,通过多组加热元件6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同时打开两组第一电机7,分别驱动两组搅拌轴8旋转,对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液体均匀受热,模拟现实中流经阀门的液体,通过多组夹具分别对多组阀门进行固定,之后打开减速电机11,经丝杠13传动,驱动滑块12横向移动,再打开第二电机15,经减速箱14传动,对多组阀门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一组阀门的左端密封安装于文丘里管1的右端,同时通过两组第三液压缸25伸展,将密封板27的左端密封安装于阀门的右端,之后通过第一加压泵4对第一水箱3的内部进行加压,使第一水箱3内的液体进入至排水管5中,之后通过排水管5将液体排入至文丘里管1中,为文丘里管1持续提供液体,液体流经文丘里管1的窄细喉部时,所产生的低压使流经该处的液体空化,形成固定型空穴,之后固定型空缺进入至阀门中,并在阀门中溃灭发生气蚀破坏,对阀门内壁进行抗空蚀检测,再通过伸缩管26和连接管24配合将液体排入至第二水箱28中,同时通过第二水箱28的换气口将第二水箱28内的气体排出,再打开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31,将第二水箱28内的液体排入至第三水箱29中,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0和第二电磁阀31,打开第二加压泵33,对第三水箱29的内部加压,再打开第三电磁阀32,将第三水箱29内的液体排回至第一水箱3中,之后在检测过程中通过第二液压缸20伸展,将摄像头22伸入至阀门的内部,打开第三电机21驱动摄像头22旋转,使摄像头22对阀门的内壁进行摄像记录,之后摄像头22将摄像画面传输至显示器23中,通过显示器23对摄像画面进行保存,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显示器23对阀门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即可。50.本发明所实现的主要功能为:模拟现实工况、方便使用腐蚀性液体、对液体循环使用和对多组阀门进行自动检测;51.1、模拟现实工况:通过对液体进行加压加热,并将加压即热后的液体排入阀门,对阀门进行空蚀检测;52.2、方便使用腐蚀性液体:通过文丘里管1、第一水箱3、排水管5、连接管24、第二水箱28和第三水箱29内的玻璃层,对第一水箱3、排水管5、连接管24、第二水箱28和第三水箱29进行保护,方便使用腐蚀性液体对阀门进行空蚀检测;53.3、对液体循环使用:通过对液体进行循环使用,减少对液体的浪费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54.4、多组阀门进行自动检测:对多组阀门进行定时检测,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跳设备的自动化。55.本发明的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所述伸缩管26、密封板27、第一电磁阀30和第三电磁阀32均由耐腐蚀材料制成;本发明的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的文丘里管1、第一加压泵4、加热元件6、第一电机7、减速电机11、减速箱14、第二电机15、第一液压缸17、第二液压缸20、第三电机21、摄像头22、显示器23、第三液压缸25、第一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31、第三电磁阀32和第二加压泵33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而无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56.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5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阀门空蚀实验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2 18:05:04
818
关键词:
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
- 下一篇: 一种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电子烟电池电量的测量显示方法与流程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