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门窗制品及其配附件制造技术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除螨仪。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清洁用具的使用便利性要求也不断提高。除螨仪作为家庭清洁用具,其功能主要包括拍打、吸尘和紫外除螨杀菌,部分带有热风功能。而为了实现吸尘,除螨仪通常设置有专门装尘的尘杯,尘杯用于对吸入的尘屑进行过滤,并将尘屑留存在尘杯中,用户在清洁后再对收集的尘屑进行清理。3.针对目前市场上的除螨仪,其存在以下缺点:4.首先,传统的除螨仪使用情景较为单一,用户使用频率较低;对于大部分的用户而言,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出现除螨仪被遗忘的现象,严重影响除螨仪在用户之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到除螨仪的销售市场,因此如何提高除螨仪的使用频率是目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5.其次,为实现吸尘,除螨仪需要设置尘杯,而尘杯在整个除螨仪中是拆卸、清洗最频繁的部件,而目前除螨仪上的尘杯拆装麻烦,清洗不便,给用户带来很多不好的使用体验。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除螨仪,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得除螨模块与非除螨功能模块能够随时切换,从而丰富用户的使用场景,提高除螨仪在用户群体中的使用频率,并提升用户使用体验。7.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模块化除螨仪,包括吸尘控制模块及与之配合的多功能模组;所述多功能模组包括除螨模块及至少一个用于替换所述除螨模块的非除螨功能模块,所述除螨模块和所述非除螨功能模块均采用可拆卸方式与所述吸尘控制模块连接。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非除螨功能模块至少包括:9.集尘模块,用于配合所述吸尘控制模块,以构成吸尘器;以及10.香薰模块,用于配合所述吸尘控制模块,以构成香薰机。11.通过本实施方式,用户可根据需要用集尘模块或香薰模块替换掉除螨仪上原有的除螨模块,从而使得该除螨仪可临时转变为吸尘器或香薰机,有效丰富该除螨仪的使用场景。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除螨模块上设有用于嵌设所述吸尘控制模块的定位槽,且所述除螨模块与所述吸尘控制模块扣接连接。13.通过本实施方式,定位槽方便实现吸尘控制模块安装时的定位,而将除螨模块与吸尘控制模块扣接连接,实现模块化结构设计,不仅方便设备整体收纳,而且方便用户更换其他功能模块,有助于丰富该除螨仪的使用场景。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除螨模块配合使用的尘杯,所述尘杯设置在所述除螨模块上,并与所述除螨模块可拆卸连接。15.通过本实施方式,尘杯配合除螨模块,在实现除螨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吸尘功能。此外,将尘杯设置在除螨模块上,可避免尘杯的体积受吸尘控制模块的体积的限制,使得尘杯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合适的尺寸,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尘杯包括尘杯壳体、尘杯上盖及设置于所述尘杯壳体内部的过滤器组件;所述尘杯壳体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尘杯底盖;所述过滤器组件在所述尘杯壳体的内部呈活动设置,且所述尘杯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外壁相贴附的清理件。17.通过本实施方式,过滤器组件能够对进入尘杯的气流实现过滤功能,从而实现集尘。在清理尘杯时,可以控制过滤器组件在尘杯壳体内部活动,清理件与过滤器组件外壁贴附,从而将过滤器组件表面吸附的灰尘或垃圾刮落,实现自动清理。而尘杯底盖在打开后,可以方便的实现倒尘。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器组件为过滤网筒,所述过滤网筒插设在所述尘杯壳体内部,且所述尘杯壳体靠近所述尘杯上盖处设置有用于取出所述过滤网筒的开口。19.通过本实施方式,过滤网筒能有效过滤进入尘杯的灰尘和垃圾,而在过滤网筒从尘杯壳体内部取出过程中,清理件能够对过滤网筒起到自动清理作用。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理件为刮尘胶圈,所述刮尘胶圈与所述尘杯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外壁套接。21.通过本实施方式,在过滤器组件取出过程中,刮尘胶圈能够将其表面的灰尘和垃圾刮落,实现自动除尘。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刮尘胶圈靠近所述尘杯上盖一侧的直径大于其靠近所述尘杯底盖一侧的直径;当所述刮尘胶圈套接在所述过滤器组件外侧时,所述刮尘胶圈靠近所述尘杯底盖一侧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外壁抵接,而所述刮尘胶圈靠近所述尘杯上盖一侧的内壁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23.通过本实施方式,刮尘胶圈通过其下侧与过滤器组件外壁抵接,以实现自动除尘,而刮尘胶圈上侧与过滤器组件外壁之间的间隙,可暂时储存被刮落的灰尘和垃圾,避免其对过滤器组件产生二次污染。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尘杯底盖的一侧与所述尘杯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尘杯底盖上与所述尘杯壳体转动连接位置的相对一侧设置有底盖卡扣,所述尘杯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底盖卡扣扣接配合的扣合结构。25.通过本实施方式,在底盖卡扣与尘杯壳体上的扣合结构脱离扣接后,尘杯底盖能够绕其与尘杯壳体转动连接处翻转,使得尘杯壳体底部敞开,方便倒出尘杯内部的灰尘和垃圾,提高除尘的便捷性。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尘杯壳体上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滑动设置有按钮锁扣;当所述按钮锁扣沿所述放置槽朝所述尘杯底盖一侧滑动时,所述按钮锁扣下端挤压所述底盖卡扣并使其与所述尘杯壳体上的扣合结构脱离扣接。27.通过本实施方式,当需要清理尘杯时,用户可滑动按钮锁扣,按钮锁扣下滑并挤压底盖卡扣,使得底盖卡扣与对应的扣合结构脱接,尘杯底盖随之自动开启,从而实现一键倒尘,大大提高用户使用便捷性。28.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29.(1)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需求将除螨模块或尘杯更换成其他非除螨功能模块,以改变除螨仪的使用功能,实现使用环境的变更,丰富该除螨仪的使用情景,提高其在用户群体中的使用频率;30.(2)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不仅能够让整机制作时按照不同模块进行组装,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而且后期还能进行模块的维修和更换,使得维修更方便;31.(3)通过将过滤器组件活动设置在尘杯壳体内部,配合设置在尘杯壳体内壁上的清理件以及可拆卸设置在尘杯壳体底部的尘杯底盖,不仅大大提高尘杯拆装的便捷性,而且能快速倒尘和清洗,有效解决传统除螨仪倒尘难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32.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33.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除螨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4.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除螨仪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35.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尘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6.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尘杯整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37.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尘杯壳体的剖视图;38.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尘杯壳体的俯视图;39.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尘杯的正视图,主要用于体现稳定扣上的扣接部。40.附图标记:1、尘杯上盖;11、配合凸沿;12、稳定扣;121、扣接部;2、尘杯壳体;21、支撑凸缘;22、扣接槽;23、安装槽;24、扣合槽;25、扣合结构;26、放置槽;3、过滤网筒;31、环形凸缘;4、刮尘胶圈;5、尘杯底盖;51、连接柱;52、底盖卡扣;6、按钮锁扣;7、除螨模块;71、插槽;72、卡扣槽;73、除尘入口;74、除尘出口;75、定位槽;8、吸尘控制模块。具体实施方式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42.参见附图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化除螨仪,包括吸尘控制模块8及与之配合的多功能模组。其中,吸尘控制模块8包括出风部件(图中未示出)以及控制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主要为对应使用场景提供吹风、吸风以及控制功能;多功能模组包括除螨模块7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替换该除螨模块的非除螨功能模块(图中未示出),除螨模块7与吸尘控制模块8配合,可满足用户除螨的功能需求,而非除螨功能模块具体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选定,以满足用户其他功能需求。43.本实施例中,上述吸尘控制模块8与多功能模组优选采用分体设置的结构形式。为方便用户操作,其中吸尘控制模块8整体可设置成手柄型结构,在吸尘控制模块8与除螨模块7或其他非除螨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之后,用户可通过吸尘控制模块整体手持该除螨仪。44.在实际组装时,吸尘控制模块8与除螨模块7或非除螨功能模块采用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方式。以除螨模块7为例,为实现其与吸尘控制模块的准确连接,除螨模块7上侧可内凹设置定位槽75;安装时,吸尘控制模块8嵌设在该定位槽75中,并可通过扣接的方式与除螨模块7实现可拆卸连接。类似的,其他非除螨功能模块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实现与吸尘控制模块的连接,对此不再赘述。45.上述非除螨功能模块的类型可以根据用户常见的需求进行选定。比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非除螨功能模块可以包括集尘模块和香薰模块。实际使用时,当用户选择用集尘模块替换掉原除螨模块时,吸尘控制模块与集尘模块相连,二者将共同构成一小型吸尘器,可满足用户吸尘的功能需求;而当用户选择使用香薰模块时,香薰模块与吸尘控制模块相连,二者可共同构成一台香薰机,从而满足用户香薰的功能需求。46.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其他功能需求持续拓展更多的非除螨功能模块,如还可以拓展出风扇模块(与吸尘控制模块8可构成小型手持风扇)、喷雾模块(与吸尘控制模块8可构成喷雾机)等等,对此不再穷举。47.应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除螨仪的技术方案重在吸尘控制模块8与不同功能模块的模块化组合,以丰富用户的使用场景,而并非吸尘控制模块8、除螨模块7及其他非除螨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与构造,故关于上述吸尘控制模块8、除螨模块7及其他非除螨功能模块的具体内部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相关部件的结构组成,如上述集尘模块内部结构可参照传统吸尘器集尘部分结构设计,而香薰模块可以借鉴传统香薰盒的结构设计,故在此不再赘述。48.参见附图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吸尘控制模块8与除螨模块7配合使用,此时除螨模块7上还设置有用于收集灰尘和垃圾的尘杯。吸尘控制模块8与除螨模块7配合能够满足用户除螨的功能需求,而搭配上尘杯,使得该除螨仪在除螨的同时还具有吸尘的功能。49.具体的,为安装上述尘杯,除螨模块7上设置有插槽71,且除螨模块7在靠近该插槽71处分别设置有除尘入口73和除尘出口74。实际安装时,尘杯上尘杯底盖5所在一侧插设在该插槽71中,从而与除螨模块7形成插接配合。50.此时,在尘杯与除螨模块7准确安装后,除螨模块7上的除尘入口73恰好连通尘杯壳体2上的进风口,而除螨模块7上的除尘出口74则恰好连通尘杯壳体2上的出风口。使用时,随着吸尘控制模块的持续工作,空气带动灰尘和其他垃圾进入尘杯,并在尘杯内积存,实现灰尘和垃圾的收集。51.借助上述设置,吸尘控制模块8、除螨模块7及尘杯三者相互独立,不同于传统的除螨仪,此时尘杯的体积将不受吸尘控制模块8体积的影响,在除螨模块7体积足够大时,尘杯能够根据需求设计成合适的尺寸。52.参见附图3-4,上述尘杯包括尘杯壳体2、尘杯上盖1及设置在尘杯壳体2内部的过滤器组件;其中,尘杯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出风口(图中未示出),尘杯壳体2可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与除螨仪其他部件连通。工作中,带有灰尘和垃圾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尘杯壳体2,并在尘杯壳体2内被过滤器组件所过滤,过滤完成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排出;如此,借助过滤器组件,尘杯能够实时收集除螨仪工作中吸取的灰尘和垃圾,实现除螨仪的吸尘功能。53.本实施例中,上述尘杯壳体2可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材质,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只需满足常规家用电器的结构强度设计要求即可。尘杯壳体2整体结构可设计成方筒、圆筒或其他筒状结构,具体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择,但对于家用领域而言,其优选采用圆筒结构,圆筒结构具有方便握持的优点,且更贴合用户的审美。尘杯壳体2的顶部开口,且上述尘杯上盖1盖合在其顶部开口处,用以封闭该开口,防止内部的灰尘和垃圾逸出。54.过滤器组件整体设置在尘杯壳体2内部,其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以收集除螨仪吸取的灰尘和垃圾。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过滤器组件可以采用过滤网筒3;对应于尘杯壳体2的结构设计,过滤网筒3整体也可设置成圆筒结构,其表面带有均匀分布的过滤孔,用于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垃圾。实际安装时,过滤网筒3可通过尘杯壳体2顶部开口插入尘杯壳体2内部;当尘杯上盖1完全闭合后,过滤网筒3即被封闭在尘杯壳体2内部。55.结合附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保证过滤网筒3安装的稳定性,尘杯壳体2的内壁上凸起设置有支撑凸缘21;对应的,过滤网筒3顶部外壁上凸起设置有环形凸缘31,而尘杯上盖1的底部则凸起设置有配合凸沿11。在安装完成后,过滤网筒3外壁上的环形凸缘31搭接在尘杯壳体2内壁上的支撑凸缘21上,而尘杯上盖1底部的配合凸沿11插入尘杯壳体2的顶部开口并与环形凸缘31背离支撑凸缘21的一侧抵接;如此,配合凸沿11与支撑凸缘21配合,将对环形凸缘31起到限位作用,以保证过滤网筒3在尘杯壳体2内部安装的稳定性。56.实际应用中,灰尘和垃圾被过滤网筒3过滤,不仅过滤网筒3内部会收集到灰尘和垃圾,过滤网筒3的侧壁上也会附着大量的灰尘和垃圾,这部分灰尘和垃圾附着在过滤网筒3的侧壁上,随着时间推移将堵塞过滤网筒3上的过滤孔,导致过滤网筒3的过滤性能下降,其也是导致尘杯需频繁清理的主要原因。57.为方便清理过滤网筒3,上述尘杯壳体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清理件,清理件与过滤网筒3的外壁抵接,在过滤网筒3被从尘杯壳体2中取出的过程中,清理件将对过滤网筒3的外壁起到擦拭作用,从而将其表面附着的灰尘和垃圾刮落,实现自动除尘。具体的,该清理件可以采用任意具有擦拭功能的部件,但考虑到清理效果,其优选采用环形部件。58.比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清理件为刮尘胶圈4,刮尘胶圈4可采用覆模的方式直接注塑成型在尘杯壳体2内壁上,使得其与尘杯壳体2形成一个整体。如此,可充分保证刮尘胶圈4在尘杯壳体2上设置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可稳定刮落过滤网筒3内壁上的灰尘和垃圾。同时,为确保刮尘胶圈4的使用寿命,优选将刮尘胶圈4与尘杯壳体2内壁的连接位置设置在上述支撑凸缘21处;如此,当尘杯上盖1被盖上后,配合凸沿11还能对刮尘胶圈4的边缘起到压覆固定作用,而且支撑凸缘21处还能保证刮尘胶圈4与尘杯壳体2内壁具有充分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提高刮尘胶圈4的稳定性。59.在另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刮尘胶圈4对过滤网筒3的清理效果,刮尘胶圈4可设置成上大下小的结构,即刮尘胶圈4靠近尘杯上盖1一侧的直径大于其靠近尘杯壳体2底部一侧的直径。具体的,刮尘胶圈4可设置成漏斗状;如此,刮尘胶圈4通过其上侧边缘与尘杯壳体2内壁相连,而其下边缘则套接在过滤网筒3上;此时,刮尘胶圈4上侧内壁与过滤网筒3之间将形成间隙,该间隙可用于暂存被刮落的灰尘和垃圾,减少其对过滤网筒3的二次污染。60.实际应用中,在过滤网筒3被从尘杯壳体2内部取出的过程中,刮尘胶圈4下边缘沿过滤网筒3外壁滑动,并将其上附着的灰尘和垃圾刮落,实现自动除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刮尘胶圈4对过滤网筒3的清理效果,还可以将刮尘胶圈4下边缘进行加厚和/或翻边处理,提高其与过滤网筒3表面接触的紧密程度,以保证刮擦效果。61.参见附图3-4,上述尘杯上盖1主要用于封闭尘杯壳体2的顶部开口,以防止尘杯壳体2内部的灰尘和垃圾逸出。62.结合附图6,除设置配合凸沿11以实现与尘杯壳体2顶部开口的插接之外,为保证尘杯上盖1在尘杯壳体2上盖合的稳定性,尘杯上盖1一侧还固定设置有稳定扣12;对应的,尘杯壳体2上侧设置有扣接槽22。在尘杯上盖1盖合在尘杯壳体2上后,配合凸沿11插入尘杯壳体2顶部开口,而稳定扣12则嵌入扣接槽22,并与扣接槽22形成扣接配合,以保证尘杯上盖1盖合的稳定性。63.如附图7所示,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稳定扣12的长度大于尘杯壳体2上扣接槽22的长度;如此,当稳定扣12嵌入扣接槽22并与之稳定扣12接后,稳定扣12下端将穿出扣接槽22。此时,稳定扣12穿出扣接槽22的部分构成扣接部121,可用于设置在除螨模块靠近上述插槽71处的卡扣槽72形成扣接配合,以提高尘杯安装的稳定性。64.同时,为提高尘杯上盖1开启以及尘杯拆卸的便捷性,可以在尘杯上盖1对应稳定扣12出设置一按钮槽,从而使得稳定扣12的按钮恰好嵌设在该按钮槽中,方便用户准确按压稳定扣12,以实现尘杯上盖1的开启以及尘杯的拆卸。65.参见附图4-5,上述尘杯壳体2的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尘杯底盖5,尘杯底盖5主要用于封闭尘杯壳体2底部的开口,防止灰尘和垃圾在工作时意外排出。而在清理尘杯时,用户可以自主将尘杯底盖5从尘杯壳体2底部拆卸下来;如此,尘杯壳体2内部的灰尘和垃圾将从尘杯壳体2底部的开口排出,实现快速除尘。6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为提高尘杯底盖5开启的便捷性,尘杯壳体2的底部外壁一侧设置有安装槽23,而其相对一侧设置有扣合槽24。对应的,尘杯底盖5径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安装槽23配合的连接柱51,另一侧设置有底盖卡扣52。实际安装时,尘杯底盖5通过连接柱51与尘杯壳体2底部一侧的安装槽23转动连接,使得尘杯底盖5可绕连接柱51上下翻转;尘杯底盖5另一侧通过底盖卡扣52与扣合槽24内部的扣合结构25形成扣接配合,以保证尘杯底盖5闭合的稳定性。此时,该与底盖卡扣52扣接的扣合结构25可以采用锁扣槽或其他类似结构。67.借助上述设置,用户只需控制底盖卡扣52与对应的扣合结构25脱接,尘杯底盖5即会绕连接柱51翻转,实现自动开启和除尘。68.在另一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尘杯壳体2的外壁上还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放置槽26,放置槽26内滑动设置有按钮锁扣6;按钮锁扣6的下端(即靠近尘杯底盖5的一端)可设置成斜角结构。如此,当按钮锁扣6沿放置槽26下滑一定距离时,按钮锁扣6下端将抵接底盖卡扣52,并逐渐挤压底盖卡扣52,使得底盖卡扣52与对应的扣合结构25脱接,从而实现尘杯底盖5的一键开启,间接实现尘杯的一键除尘。6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70.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模块化除螨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3 21:34:40
219
关键词:
家具;门窗制品及其配附件制造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