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养羊经验

作者:admin      2022-04-12 14:06:27     281



羊口疮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羊口疮的防治方法吧!

羊口疮

羊口疮的临床症状

1、病羊: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泡、脓泡,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泡、脓泡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

2、死羊: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结痂、溃疡,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其他部位无特征性变化。

羊口疮

羊口疮的预防措施

1、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0.2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

2、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

羊口疮

羊口疮的治疗方法

1、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只羊,全部治愈。

2、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一般用药2~3天,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严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链霉素2次。

3、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将冰硼散粉末(冰片50克、硼砂500克、元明粉500克、朱砂30克,研末,混匀)兑水调成糊状,涂沫患部,隔日涂药1次,连用2~3次,治疗7~10天,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共治疗20例,全部治愈。

4、创面可选用以下药物涂擦:2%龙胆紫或3%碘酊甘油(碘3克、碘化钾5克、75%酒精10毫升溶解后加甘油10毫升)或碘松石合剂(碘酊1份、松馏油1份、石蜡油1份),每日2次,连用3天。

5、清除痂垢后,创面先用0.1%高锰酸钾水洗,再用3%碘酊、松榴油、石蜡油(1:2:2)合剂,调匀后使用,或者碘甘油(7%碘酊70毫升、加无水甘油30毫升),均按每日1次,连续7天,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6、中药涂敷溃疡面

①白芨粉、植物油、冰片(10:5:1)合剂,调匀。

②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等份,共为末。

③青黛9克、黄柏9克、黄连6克、桔梗6克、儿茶6克、薄荷3克为末。

④口疾灵:用青黛、黄柏、地丁、枯矾、百药煎等十余味药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

⑤儿茶15克、枯盐12克、人中白9克、川莲9克、飞矾9克、青黛6克共为细末涂敷或喷入口腔,上述药物每天涂敷1~2次,用浸蘸50克/L硫酸铜水溶液的棉花擦掉硬痂,然后在患处涂上碘甘油(50克/升碘酒100毫升、甘油100毫升)。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