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5 14:07:02     333



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安全阀连接口,8-压力传感器接口,9-测温点,10-二号氦气进口,11-二号氦气出口,12-加强连接块,13-支撑块,14-铭牌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17.如图1所示,一种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包括内筒体1和外筒体2,内筒体1采用s31603ⅳ,符合nb/t47010-2017的规定,内筒体1的底端中间设有一号氦气进口3,内筒体1的顶端中间通过接管连接有四通阀4,四通阀4的另外3个出口分别为排气口5、一号氮气出口6和安全阀连接口7,内筒体1上球封的右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口8,内筒体1下球封的右上方设有测温点9;18.外筒体2的左上方设有二号氦气进口10,外筒体2的右下方设有二号氦气出口11,通过一号氦气进口3向内筒体1内充装氦气时,通过外筒体2与内筒体1间夹层流通的氦气带走内筒体1上升的热量,防止内筒体1因充装氦气而升温过快,并通过测温点9进行内筒体1温度监测。19.其中,内筒体1的下球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支撑块13的底端与外筒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20.其中,内筒体1、外筒体2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块12。21.其中,测温点的上方设有铭牌安装架14。22.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技术特征:1.一种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1)和外筒体(2),内筒体(1)的底端中间设有一号氦气进口(3),内筒体(1)的顶端中间通过接管连接有四通阀(4),所述四通阀(4)的另外3个出口分别为排气口(5)、一号氮气出口(6)和安全阀连接口(7),内筒体(1)上球封的右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口(8),内筒体(1)下球封的右上方设有测温点(9);外筒体(2)的左上方设有二号氦气进口(10),外筒体(2)的右下方设有二号氦气出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外筒体(2)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接块(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1)的下球封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3),所述支撑块(13)的底端与外筒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点的上方设有铭牌安装架(14)。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氦气储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温升的氦气缓冲罐,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的底端中间设有一号氦气进口,内筒体的顶端中间通过接管连接有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另外3个出口分别为排气口、一号氮气出口和安全阀连接口,内筒体上球封的右侧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口,内筒体下球封的右上方设有测温点;外筒体的左上方设有二号氦气进口,外筒体的右下方设有二号氦气出口;通过压力传感器接口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时刻关注内筒体压力变化,通过测温点进行内筒体温度监测,外筒体与内筒体间夹层流通的氦气带走内筒体上升的热量,防止内筒体因充装氦气而升温过快。快。快。技术研发人员:张云 侯永柱 陈玮 郭东伟 陈林 王文民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化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2.12.13技术公布日:2023/7/14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