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8 17:10:37     239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背景技术:2.鼻氧管是由软聚氯乙烯和硅橡胶制成的医学用品,由喇叭口、鼻塞、头等组成,与输氧系统连接供人体吸氧用,鼻导管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缺氧状态,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在临床急诊急救工作中,吸氧是较常见的一项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它可以迅速减轻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缺氧症状,医疗中经常使用鼻氧管来满足人体的氧气需求,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缓解因缺氧造成的各种急性疾病的症状。3.目前鼻氧管在使用时,将鼻氧管的喇叭口端接吸氧装置,将头环或耳环挂在头上或耳朵上,将鼻塞塞进鼻孔即可吸氧,大多都是将管子挂设在耳朵上,这种方式稳定性较差,同时鼻氧管较为轻巧,容易扭动,使鼻腔内部出现不适感,通常会使用到鼻氧管的固定机构,辅助鼻氧管固定,同时固定机构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提高佩戴时的舒适度。技术实现要素: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6.(二)实用新型内容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包括鼻插管,所述鼻插管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出氧管,所述鼻插管的两侧均固定有输氧管,且输氧管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前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扣,所述定位片的前端粘贴有粘黏片,所述定位片的后端粘贴有辅助结构,所述卡扣的内侧均固定有胶皮垫,所述鼻插管的后端固定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固定于鼻插管的后端,所述连接层的后端固定有吸汗棉层,且吸汗棉层的后端固定有垫片。8.优选的,所述连接层的面积与吸汗棉层的面积相同,所述吸汗棉层的面积与垫片的面积相同。9.优选的,所述卡扣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卡扣关于定位片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10.优选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粘合于定位片的后端,所述粘接层的一端粘合有离型膜,且离型膜的顶端固定有辅助撕条。11.优选的,所述离型膜的面积与粘接层相同,所述粘接层的面积与定位片的面积相同。12.优选的,所述卡扣的内径大于输氧管的外径,所述卡扣和输氧管之间相配适。13.优选的,所述胶皮垫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胶皮垫关于卡扣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14.(三)有益效果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有防护结构,通过连接层固定于鼻插管的后端,所述连接层的后端固定有吸汗棉层,且吸汗棉层的后端固定有垫片,当鼻氧管佩戴后,通过垫片起到隔离的作用,可避免管体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吸汗棉层具有吸汗的功能,可对皮肤上的汗渍进行吸附,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16.通过设置有卡扣,定位片前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扣,定位片的前端粘贴有粘黏片,在使用时,将输氧管依次卡在卡扣的内部,通过卡扣内部的胶皮垫可防止输氧管从卡扣的内部脱离,通过粘黏片可将输氧管固定在定位片的前端,同时也防止输氧管在卡扣的内部出现晃动,进一步提高了输氧管的稳定性;17.通过设置有辅助结构,粘接层粘合于定位片的后端,粘接层的一端粘合有离型膜,且离型膜的顶端固定有辅助撕条,佩戴时,通过拿取定位片将辅助撕条揭开,辅助撕条会带动离型膜与粘接层脱离,此时可将粘接层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可对定位片进行固定,同时防止定位片出现脱落,保证使用时的紧固性。附图说明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片正视结构示意图;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片侧视结构示意图;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24.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25.1、鼻插管;2、出氧管;3、定位片;4、输氧管;5、卡扣;6、防护结构;601、连接层;602、吸汗棉层;603、垫片;7、辅助结构;701、粘接层;702、离型膜;703、辅助撕条;8、粘黏片;9、胶皮垫。具体实施方式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28.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鼻氧管的固定机构,包括鼻插管1,鼻插管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出氧管2,鼻插管1的两侧均固定有输氧管4,且输氧管4的一端设置有定位片3,定位片3前端的两侧均固定有卡扣5,定位片3的前端粘贴有粘黏片8,定位片3的后端粘贴有辅助结构7,卡扣5的内侧均固定有胶皮垫9,鼻插管1的后端固定有防护结构6;29.防护结构6包括连接层601,连接层601固定于鼻插管1的后端,连接层601的后端固定有吸汗棉层602,且吸汗棉层602的后端固定有垫片603,连接层601的面积与吸汗棉层602的面积相同,吸汗棉层602的面积与垫片603的面积相同,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30.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通过连接层601固定于鼻插管1的后端,连接层601的后端固定有吸汗棉层602,且吸汗棉层602的后端固定有垫片603,当鼻氧管佩戴后,通过垫片603起到隔离的作用,可避免管体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吸汗棉层602具有吸汗的功能,可对皮肤上的汗渍进行吸附,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31.卡扣5设置有两组,两组卡扣5关于定位片3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卡扣5的内径大于输氧管4的外径,卡扣5和输氧管4之间相配适,胶皮垫9设置有两组,两组胶皮垫9关于卡扣5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防止输氧管4在卡扣5的内部出现晃动;32.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在使用时,将输氧管4依次卡在卡扣5的内部,通过卡扣5内部的胶皮垫9可防止输氧管4从卡扣5的内部脱离,通过粘黏片8可将输氧管4固定在定位片3的前端,同时也防止输氧管4在卡扣5的内部出现晃动,进一步提高了输氧管4的稳定性;33.辅助结构7包括粘接层701,粘接层701粘合于定位片3的后端,粘接层701的一端粘合有离型膜702,且离型膜702的顶端固定有辅助撕条703,离型膜702的面积与粘接层701相同,粘接层701的面积与定位片3的面积相同;34.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使用该结构时,首先,佩戴时,通过拿取定位片3将辅助撕条703揭开,辅助撕条703会带动离型膜702与粘接层701脱离,此时可将粘接层701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可对定位片3进行固定,同时防止定位片3出现脱落,保证使用时的紧固性。35.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时,将输氧管4依次卡在卡扣5的内部,通过卡扣5内部的胶皮垫9可防止输氧管4从卡扣5的内部脱离,通过粘黏片8可将输氧管4固定在定位片3的前端,同时也防止输氧管4在卡扣5的内部出现晃动,拿取定位片3将辅助撕条703揭开,辅助撕条703会带动离型膜702与粘接层701脱离,此时可将粘接层701粘贴在皮肤上,进而可对定位片3进行固定,同时防止定位片3出现脱落,当鼻氧管佩戴后,通过垫片603起到隔离的作用,可避免管体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吸汗棉层602具有吸汗的功能,可对皮肤上的汗渍进行吸附,提高佩戴时的舒适性,完成鼻氧管的固定机构的使用工作。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37.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