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便于装配的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8 17:36:11     287



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电能表。背景技术:2.电能表是用于对用电量进行计量的装置,目前市面上的电能表包括后壳组件、电路板和前壳组件,电路板固定在后壳组件中,前壳组件固定在后壳组件的前端,然而在目前市面上的电能表中,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之间不具备预固定结构,从而在通过螺钉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进行固定时,位于前壳组件上的沉头孔很难与位于后壳组件上的螺纹孔一一对齐,即会给螺钉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的固定带来不便。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能够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进行预固定,从而能够给螺钉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的固定带来方便。4.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包括后壳组件、电路板和前壳组件,电路板固定在后壳组件中,前壳组件固定在后壳组件的前端,前壳组件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分布的弹扣,后壳组件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扣一一对应的卡块,当前壳组件装配到后壳组件上后,每个弹扣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块配合卡接;前壳组件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沉头孔,后壳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与每个沉头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前壳组件通过穿设在沉头孔中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钉与后壳组件固定。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进行固定时,位于前壳组件上的弹扣能够与位于后壳组件上的卡块一一配合卡接,从而能够实现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的预固定,在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预固定后,位于前壳组件上的沉头孔能够与位于后壳组件上的螺纹孔一一对齐,从而能够给螺钉对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的固定带来方便。6.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中,位于每个卡块上方和下方的后壳组件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凸筋,每个凸筋均由前向后延伸,位于每个卡块上方和下方的凸筋之间形成插槽,每个弹扣均用于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当弹扣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后,弹扣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用于与插槽上下两侧的凸筋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进行装配时,每个弹扣均能够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且在弹扣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后,弹扣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可与插槽上下两侧的凸筋相抵靠,从而能够实现对弹扣的限位,也即能够给弹扣与卡块的配合卡接带来方便,且能够提高弹扣与卡块配合卡接后的牢固度和可靠性,进而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的可靠性。7.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中,每个凸筋的前端且朝向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一侧均设置有导向面,导向面用于与弹扣的侧壁配合导向以便于弹扣插入到插槽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进行装配时,每个弹扣的侧壁均可与对应上的导向面配合导向以便于弹扣插入到插槽中,即能够给弹扣与卡块的配合卡接带来方便。8.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中,每个卡块上下方向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槽;通过在卡块上设置加强槽后,能够提高卡块的抗断裂强度,即能够提高卡块的结构强度。9.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中,前壳组件的后端设置有环形定位筋,后壳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与环形定位筋相对应的环形定位槽,环形定位筋嵌入在环形定位槽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位于前壳组件上的环形定位筋能够嵌入到位于后壳组件上的环形定位槽中,从而能够实现对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的进一步定位作用,以避免前壳组件出现相对后壳组件移动的情况,即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固定后的可靠性。10.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其中,后壳组件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呈左右对称的定位柱,前壳组件的后端设置有与每个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每个定位柱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定位孔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位于前壳组件上的定位孔能够与位于后壳组件上的定位柱配合插接,从而能够实现对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的进一步定位作用,以避免前壳组件出现相对后壳组件移动的情况,即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固定后的可靠性。附图说明1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14.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16.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1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1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19.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装配的电能表,包括后壳组件1、电路板2和前壳组件3,电路板2固定在后壳组件1中,前壳组件3固定在后壳组件1的前端,前壳组件3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由上至下间隔分布的弹扣31,后壳组件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每个弹扣31一一对应的卡块11,当前壳组件3装配到后壳组件1上后,每个弹扣3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块11配合卡接;前壳组件3上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沉头孔32,后壳组件1的上端设置有与每个沉头孔32一一对应的螺纹孔12,前壳组件3通过穿设在沉头孔32中且与螺纹孔12螺纹连接的螺钉与后壳组件1固定。20.位于每个卡块11上方和下方的后壳组件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凸筋13,每个凸筋13均由前向后延伸,位于每个卡块11上方和下方的凸筋13之间形成插槽14,每个弹扣31均用于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槽14中,当弹扣31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14中后,弹扣31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用于与插槽14上下两侧的凸筋13相抵靠;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进行装配时,每个弹扣均能够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且在弹扣插入到对应位置上的插槽中后,弹扣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分别可与插槽上下两侧的凸筋相抵靠,从而能够实现对弹扣的限位,也即能够给弹扣与卡块的配合卡接带来方便,且能够提高弹扣与卡块配合卡接后的牢固度和可靠性,进而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的可靠性。21.每个凸筋13的前端且朝向对应位置上的插槽14一侧均设置有导向面15,导向面15用于与弹扣31的侧壁配合导向以便于弹扣31插入到插槽14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进行装配时,每个弹扣的侧壁均可与对应上的导向面配合导向以便于弹扣插入到插槽中,即能够给弹扣与卡块的配合卡接带来方便。22.每个卡块11上下方向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槽16;通过在卡块上设置加强槽后,能够提高卡块的抗断裂强度,即能够提高卡块的结构强度。23.前壳组件3的后端设置有环形定位筋33,后壳组件1的前端设置有与环形定位筋33相对应的环形定位槽17,环形定位筋33嵌入在环形定位槽17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位于前壳组件上的环形定位筋能够嵌入到位于后壳组件上的环形定位槽中,从而能够实现对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的进一步定位作用,以避免前壳组件出现相对后壳组件移动的情况,即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固定后的可靠性。24.后壳组件1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呈左右对称的定位柱18,前壳组件3的后端设置有与每个定位柱18一一对应的定位孔34,每个定位柱18均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定位孔34中;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装配后,位于前壳组件上的定位孔能够与位于后壳组件上的定位柱配合插接,从而能够实现对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的进一步定位作用,以避免前壳组件出现相对后壳组件移动的情况,即能够提高前壳组件与后壳组件固定后的可靠性。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