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8 20:05:13     386



发电;变电;配电装置的制造技术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背景技术:2.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降压系统将电源输出的电压进行降低以得到理想使用电压。对于多通道的降压系统,由于每个通道的电感的电感值不同以及电感的寄生电阻的大小不同,使得每个通道分担的电源电流具有差异,即流经每个通道的平均电流会不同,当差异比较大时候会造成热应力增加,进而使得电源寿命降低,严重时候可能会烧坏电源。因此,急需一种方式以减小多通道分担的电源电流之间的差异。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能减小不同降压电路模块之间的平均电流的差异。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包括:5.主降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感;6.从降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二电感,所述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7.谷值电流获取模块,与所述主降压电路模块和所述从降压电路模块连接,所述谷值电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谷值电流和所述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谷值电流;所述谷值电流用于表征周期内经过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感电流的最小值;8.控制模块,与所述谷值电流获取模块、以及所述主降压电路模块和所述从降压电路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谷值电流向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提供均流信号,以调整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降压电路模块分担的电流大小通过降压电路模块在降压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来体现。由于降压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需要通过降压周期内的谷值电流进行计算,且谷值电流的大小与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感的寄生电阻大小有关,因此,本技术根据谷值电流去控制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考虑到了电感寄生电阻对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能减小多个降压电路模块之间因电感不匹配而引起的平均电流的差异。附图说明1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主从降压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转换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1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谷值电流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1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波形图;16.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均值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20.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21.现有的主从控制均流法是将两个通道中选择一个电路作为主控制电路,另一个模块作为从控制电路。主控制电路的电压环和电流环均正常工作,为了实现异相并联,从控制电路的电流环正常工作,电压环并联使用时候不工作,单独使用时候可以正常工作。将两个通道的电感电流峰值都输入到同一个误差放大器,两个通道的电流环控制的电感电流峰值相同,也就实现了均流。但该方法的缺点是主控器损坏将会导致整个系统故障。22.下面对一些名词进行解释:23.降压变换器,为了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的提高,之前是一个系统用一块电源。现在用两块,如果一块坏了了,还有一个工作,系统不会因为电源损坏而无法运行,而同时用两块电源,输出电压不均流,就会功率不平均,一个满载几个空载,起不到效果。采用均流,两块电源各用一半,提高电源寿命。24.例如:可以通过降压变换器将电脑中的主电源(多半是12v)降压到usb、dram及cpu需要的电源(1.8v或更低)。25.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旨在减小电源流入不同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流之间的差异。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多相电源变换器的主从均流电路,包括:28.主降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感;29.从降压电路模块,包括第二电感,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与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30.谷值电流获取模块,与主降压电路模块和从降压电路模块连接,谷值电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谷值电流和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谷值电流;谷值电流用于表征周期内经过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感电流的最小值;31.控制模块,与谷值电流获取模块、以及主降压电路模块和从降压电路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谷值电流向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提供均流信号,以调整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32.可以理解的是,降压电路模块分担的电流大小通过降压电路模块在降压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来体现。由于降压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需要通过降压周期内的谷值电流进行计算,且谷值电流的大小与降压电路模块的电感的寄生电阻大小有关,因此,本技术根据谷值电流去控制对应的降压电路模块的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考虑到了电感寄生电阻对周期内的电流平均值的大小,能减小多个降压电路模块之间因电感不匹配而引起的平均电流的差异。33.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主从降压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主通道为主降压电路模块,从通道为从降压电路模块,两个通道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为vin,两个通道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用于输出电源电压降压之后的电压vout。34.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在附图中将电感与其对应的寄生电阻分开标注,如图1所示,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感对应的第一电感寄生电阻rdcr1,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感对应的第二电感寄生电阻rdcr2。3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电压获取单元,控制电压获取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感连接,控制电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达到峰值电流时第一电感对应的电压信号;电感电流获取单元,用于采集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和流经第二电感的电流;均值电压获取单元,均值电压获取单元的输入端与谷值电流获取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均值电压获取单元用于将谷值电流获取模块输出的谷值电流的对应的电压的平均值作为均值电压输出;主控制单元,主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主降压电路模块的控制电压、流经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以及均值电压向主降压电路模块提供主均流信号;从控制单元,从控制单元用于根据从降压电路模块的控制电压、流经所述第二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以及均值电压向从降压电路模块提供从均流信号。36.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压获取单元包括误差放大器ea和补偿,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输入参考电压,负输入端接入反馈电压,两个电压的差值经过ea放大之后得到的电压就是控制电压。37.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跨导放大器,第一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收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控制电压获取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跨导放大器,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收流经第一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收第一电感的均值电压;主比较器,主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二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主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预设的第一补偿电压源;主比较器输出主pwm波;第一转换子单元,第一转换子单元的输入端与主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转换子单元输出主pwm波对应的主均流信号。3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补偿电压源给出的补偿电压的大小根据gm1和gm2的精度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电压为0v,在另一些实时例中,补偿电压为接近0v的较小值。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流经第一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用balp1表示,流经第二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用balp2表示,balp1和balp2的平均值为均值电压baln。4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跨导放大器、第二跨导放大器和主比较器分别对应gm1、gm2和comp1。在gm1中,当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vl1达到第一电感的控制电压vc时,gm1翻转,且gm1输出正电流,否则gm1输出负电流。在gm2中,当第一电感的balp1大于均值电压baln时,gm2输出正电流,否则gm2输出负电流。gm2输出的电流与gm1输出的电流均通过第五电阻r5转化为对应的电压输入comp1中;comp1根据接收的补偿电压输出可用于调节占空比的pwm波。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感的一端与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主降压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与第一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源极与从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第二mos管,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转换子单元的输出端,主均流信号用于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导通。4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电容、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分别为c1、q1、q2,栅极、源极、漏极分别对应g、s、d。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主通道中,若主均流信号控制q1导通,则电源正常供电,电流从电源流出,依次经过q1、l1、l1寄生电阻到输出端;若主均流信号控制q2导通,q1断开,则电源无法供电,只能依靠c1存储的能量供电,电流从c1流出,依次经过q2、l1、l1寄生电阻到输出端,此时,该电流为l1的关断电流,可以看出l1的关断电流的大小与l1的寄生电阻的大小有关;由于主通道的平均电流是根据第二mos管和第一mos管导通分别导通时的电流得到的,因此,主通道的平均电流受到l1寄生电阻的影响,且通过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在降压周期内的导通时间可以控制主通道在降压周期内平均电流的大小。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子单元包括:波形加工器,波形加工器的输入端与主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sr触发器,包括s端、r端、第一均流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sr触发器的s端与波形加工器的输出端连接;sr触发器的r端连接预设的时钟信号源;sr触发器的第一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sr触发器的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44.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q端、ql端分别对应第一均流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图2中得到的主通道的pwm波输入到波形加工器中,通过波形加工器进行加工,以将pwm波的波形调整为sr触发器可以接受的波形,调整后的pwm波的周期不变,但是正电流和负电流存在的时间会变。sr触发器用于将pwm波转化为一对反向信号。示例性地,q端输出的第一均流信号使第一mos管导通,与其反相的第二均流信号使第二mos管断开;第一均流信号使第一mos管断开,与其反相的第二均流信号便使第二mos管导通;因此,第一均流信号和第二均流信号可以控制通过控制第一mos管或第二mos管进行导通,进而控制主通道平均电流的大小。45.需要说明的是,与主通道相同,从通道设有对应的第三转换子单元,同样包括波形加工器、sr触发器、时钟信号源,但第三转换子单元用于输出第三均流信号和第四均流信号,其中,第三均流信号接入图1中的q3,第四均流信号接入图1中的q4,第三均流信号用于控制q3的导通,第四均流信号用于控制q4的导通。46.在一些实施例中,谷值电流获取单元包括:采样信号源,采样信号源的一端与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采样信号源输出与第二均流信号对应的采样信号;与门,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与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采样信号源的另一端连接,与门输出与采样信号和第二均流信号对应的与信号;第五mos管,第五mos管的漏极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五mos管的栅极与与门的输出端连接,与信号用于控制第五mos管的导通;缓冲器,缓冲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缓冲器用于输出第二均流信号对应的延迟信号;第六mos管,第六mos管的源极与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缓冲器的输出端,延迟信号用于控制第六mos管的源极的导通;第二转换子单元,第二转换子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转换子单元的输出端和第二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连接。4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第五mos管、第六mos管分别对应q5和q6,第二转换子单元包括转换器gmp、第三电阻r3、gmn和第四电阻r4,gmp用于将q5输出的电压转化为谷值电流,谷值电流经过第三电阻转化为对应的电压输出;gmn用于将q5输出的电压转化为谷值电流,谷值电流经过第三电阻转化为对应的电压输出。图4中的第一电感的一端端用sw1表示,对应图1中的sw1,此时,q6与q2的内阻相同,图4对应的结构用于获取主通道的谷值电流,并输出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从通道的谷值电流的获取模块结构与主通道相同,也包括与门、第五mos管、缓冲器、第六mos管和第二转换子单元,但是与门接收端与从通道的sr触发器的第四均流信号输出端连接,缓冲器用于输出第四均流信号对应的延迟信号,q6与q4的内阻相同;第二转换子单元同样包括转换器gmp、第三电阻r3、gmn和第四电阻r4,主通道的gmn的输出端与从通道的gmn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均值电压获取单元获取其连接点的电压,该电压为主通道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与从通道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的平均值,即均值电压。48.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3与图4,本技术通过采集谷值电流,并得到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去得到第二均流信号,得到的均流信号又继续用于获取谷值电流,因此,本技术为一个反馈循环系统,可以不断采集谷值电流去生成均流信号,再根据均流信号采集谷值电流。4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控制电压和流经对应的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会随着周期变化的,例如,在上一均流反馈过程中,流经所述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为vl1,控制电压为vc,图2中的gm1的翻转条件为vl1=vc;在使用本技术采集到的流经第一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为balp1,均值电压为baln后,那么在下一均流反馈过程中,图2中的gm1的翻转条件为vl1+balp1=vc+baln。50.需要说明的是,与门用于求采样信号与第二均流信号的交集,如图5所示,第二均流信号对应dlpre,采样信号对应sample,延迟信号对应dl,缓冲器对应delay。根据第二均流信号得到的采样信号需满足采样信号与第二均流信号的相交部分需要尽量小,这样输出的与信号才是一个时刻的,那么利用与信号得到的谷值电流也更加准确。示例性的,采样信号是为上一反馈结束得到的第二均流信号即将结束时采样得到的信号。51.需要说明的是,以主通道为例,与信号使q5导通,sw1通过q5到达gmp和gmn,结合图1,与信号使q1断开,q2导通,因此,sw1与第一电感寄生电阻有关。选择与q2内阻相同的mos管作为q6,dl使q6导通,sw1的电流经过q6的内阻形成电压输入gmp和gmn。dl延时的作用是为了让q5先关断,再关断q6,因为如果先关断q6就没有谷值电流。5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图5中的sw1对应图1中的sw1,ton表示q1导通,电源供电时sw1有电源电流,此时,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逐渐上升至控制电压。toff为第一mos管断开、第二mos管导通,此时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逐渐下降。5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电压获取单元包括:两个第一电阻,两个第一电阻串联形成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一端与两个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串联电路的另一端接地;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的正输入端与预设的参考电压源连接,误差放大器的负输入端与其中一个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54.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压通过采集vout的分压得到。55.示例性的,参照图1,两个第一电阻分别对应图1中的rfb1和rfb2,误差放大器对应ea。控制电压vc=gain1*(参考电压-vfb),其中gain1为误差放大器的增益,vfb为第一电阻rfb2的电压。5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控制单元包括:第三跨导放大器,第三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收流经第二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第一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收第二电感的控制电压;第四跨导放大器,第四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接收第二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第四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入端接收第二电感的均值电压;从比较器,从比较器的正输入端与第三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和第四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从比较器的负输入端连接预设的第二补偿电压源;从比较器输出从pwm波;第三转换子单元,第三转换子单元的输入端与从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转换子单元输出从pwm波对应的从均流信号。5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三跨导放大器、第四跨导放大器和从跨导放大器分别对应gm3、gm4和comp2。在gm3中,当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vl2达到第二电感的控制电压vc时,gm3翻转,且gm3输出正电流,否则gm3输出负电流。在gm4中,当第二电感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信号balp2大于均值电压baln时,gm4输出正电流,否则gm4输出负电流。gm4输出的电流与gm3输出的电流均通过第六电阻r6转化为对应的电压输入comp2中;comp2根据接收的补偿电压输出可用于调节占空比的pwm波。58.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感的一端与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在一起,从降压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二电容的一端与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第三mos管,第三mos管的漏极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与主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第四mos管,第四mos管的源极与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与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三转换子单元的输出端,从均流信号用于控制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的导通。5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二电容、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分别对应c2、q3、q4,栅极、源极、漏极分别对应g、s、d。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从通道中,若均流信号控制q3导通,则电源正常供电,电流从电源流出,依次经过q3、l2、l2寄生电阻到输出端;若均流信号控制q4导通,q3断开,则电源无法供电,只能依靠电容存储的能量供电,电流从电容流出,依次经过q4、l2、l2寄生电阻到输出端,该电流为从关断电流,可以看出从关断电流的大小与l2寄生电阻的大小有关;由于从通道的平均电流是根据第四mos管导通时的电流与第三mos管导通时的电流得到的,因此,从通道的平均电流受到l2寄生电阻的影响。故,结合上述内容,本技术考虑到了主从通道电感寄生电阻、电感值不同以及mos管的寄生电阻的不同以及占空比的差异,通过控制q1、q2、q3和q4的导通时间,去控制主通道平均电流的大小和从通道平均电流的大小,可以减小主通道和从通道因电感大小不同而产生的平均电流之间的差异。60.在一些实时例中,第一电感的控制电压与第二电感的控制电压相等。61.下面以一个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62.如图2所示,在主通道内,在ton时间段内,第一电感l1的电流是逐渐上升的;当流经第一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上升达到控制电压时,gm1翻转,假设采集的l1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大于或等于均值电压(也说明l1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大于l2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此时,gm2翻转,gm2与gm1输出的电流进入comp1,comp1输出主pwm波,主pwm波用于减小主通道的占空比。主pwm波的应用方法为:主pwm波经过图3所示的转换子单元的处理输出第一均流信号至q1和输出第二均流信号至q2,第一均流信号用于使q1导通,进而增加ton存在的时间,第二均流信号用于使q2断开,进而减少toff存在的时间,因此,最终减小了主通道的占空比,该第二均流信号又流进图4中的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以用于获取下一调节周期内所需的谷值电流。63.同样的,在从通道内,在ton时间段内,第二电感l2的电流是逐渐上升的;当流经第二电感的电流对应的电压上升达到控制电压时,gm3翻转,假设采集的l2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小于均值电压(也说明l1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小于l2的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此时,gm4和gm3输出的电流进入comp2,comp2输出的从pwm波,从pwm波用于增大主通道的占空比。从pwm波的应用方法为:从pwm波经过图3所示的转换子单元的处理输出第三均流信号至q3和输出第四均流信号至q4,第三均流信号用于使q3断开,进而减少ton存在的时间,第四均流信号用于使q4导通,进而增加toff存在的时间,因此,最终增大了从通道的占空比,该第二均流信号又流进从通道对应的与门的一个输入端,以用于获取下一调节周期内所需的谷值电流。64.因此,均流信号最终改变各个通道的占空比;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较大的通道减小其占空比,谷值电流对应的电压较小的通道增大其占空比,进而使两个通道的平均电流趋于相等,达到均流的目的。为了驱动能力相同,该电路使用的跨导放大器gm1和gm2增益大小相同,gm3和gm4大小相同。65.如图6所示,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均值效果图,其中,a、b未接受对应的均流信号,a为主通道的电感电流三角波,b为从通道的电感电流三角波。c、d为接受了对应的均流信号,c为主通道的电感电流三角波,d为从通道的电感电流三角波。可以明显看出,c与d之间的电流差异小于a与b之间的电流差异,因此,本技术可以减小不同降压电路模块之间的平均电流的差异。6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技术的主从均流控制电路,不仅能解决双通道中由于电感寄生电阻、占空比和开关管寄生电阻、电感值的不同而导致的各通道平均电流不相等的问题,还能有效地解决由于各路电感不匹配而导致各通道平均电流不相等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采取谷值电流来调节峰值电流采样方法,能够降低电路复杂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芯片的面积。与当下的均流技术比较,本技术解决由于电感不匹配导致各通道平均电流不相等的问题,完善了主从均流控制技术,且发明成本低,兼容性强,可在各种类型的变换器中使用本技术。6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的r7用于稳定系统。6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