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镜用钩针。背景技术:2.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个技术分支,腹腔镜手术主要通过精密的医疗器械和监控仪器来完成的手术,具体的,首先通过在病人腹壁上建立微创通道,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使用电子镜、分离钳、抓钳、肠钳、吸引管、穿刺针、持针钳、钩针等各类与腹腔镜手术所相关的器械,通过操作这些手术器械,来完成以前传统的手术方式。目前,腹腔镜手术基本上可以完成传统手术所有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跟传统手术相比较,具有很明显的优点,它的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对病人的身体干扰很小。腹腔镜手术是腹部外科手术微创发展的一个趋势,逐渐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接受。3.由于腹腔镜手术的工作范围较小,通常使用钩针对深层的创口进行缝合,现有的钩针在整理缝线时,缝线容易脱钩,导致医务人员需要重新寻找缝线,不仅延长了手术周期,而且在重新寻找缝线的过程中还可能导致创口周围的组织受到伤害。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腔镜用钩针,能够有效地防止脱线。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腔镜用钩针,包括:6.针筒,所述针筒的一端设置有针头,所述针头上设置有钩槽,所述钩槽朝所述针筒的周向设置有开口;所述针筒沿轴向滑动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能够封闭或开放所述钩槽的开口;7.针柄,所述针柄设置在所述针筒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钩槽靠近所述针头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边沿设置有导向圆角。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挡杆的端部设置有半球状凸起。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针筒内滑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通过连轴件与所述挡杆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机构和触发机构。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按钮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针柄内设置有复位腔和导向腔,所述导杆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周向设置有环状凸缘,所述导向部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腔中,所述环状凸缘滑动设置在所述复位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环状凸缘、另一端抵接所述复位腔的侧壁;所述触发按钮的一端设置有楔块,所述楔块能够进入或脱离所述环状凸缘的运动路径中,并限制所述环状凸缘的运动方向。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楔块包括斜面和竖直面,所述环状凸缘由所述斜面一侧靠近所述楔块时能够将所述楔块顶起;所述环状凸缘由所述竖直面一侧靠近所述楔块时能够抵接所述楔块。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触发按钮转动设置在所述针柄上,所述触发按钮远离所述楔块的一端设置有触发部,所述触发部与所述针柄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触发部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针柄上设置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导向腔。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复位机构于所述导杆的径向上设置有复位杆,所述针筒上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复位孔,所述复位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复位孔延伸至所述针筒的外侧。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8.在本实施例中,针筒的一端设置有针头,针头能够将陷于创口深处的缝线挑出;针头上设置有钩槽,通过钩槽能够钩住缝线并进行缝线的整理,缝合创口,在本实施例中,针筒沿轴向滑动设置有挡杆,在钩槽钩住缝线时,挡杆能够封闭钩槽的开口,将缝线牢固地限制在钩槽中,能够有效地避免缝线脱钩;在将缝线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挡杆能够开放钩槽的开口,解除对缝线的限制。通过本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钩住缝线时,缝线不会脱钩,且在释放缝线时,不需要调整针筒的角度,便于在狭小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手术。19.在本实施例中,钩槽靠近针头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在挡杆封闭钩槽的开口时,挡杆的端部进入限位孔中实现锁定,避免在拉扯缝线时,缝线从挡杆端部连接处的缝隙中脱出;进一步地,限位孔的边沿设置有导向圆角,挡杆在进入限位孔时,限位孔边沿的的导向圆角能够提供导向作用,便于挡杆能够流畅地进入到导向孔中。2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创口深处的工作区域较为狭小,为了避免挡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刺入人体组织中,导致创口周围的人体组织产生穿刺伤和撕裂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挡杆端部设置半球状凸起,能够降低挡杆端部的锋利程度。可以有效避免挡杆在移动的过程中刺入人体组织中,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21.在本实施例中,导杆的一端设置有复位机构和触发机构,通过触发机构能够使挡杆封闭钩槽的开口,通过复位机构能够开放钩槽的开口,采用本结构的设计,实用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头部分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柄部分的一种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发按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27.附图标记:28.100-针筒,101-复位孔,110-针头,111-钩槽,112-限位孔,113-导向圆角,120-挡杆,121-半球状凸起,130-导杆,131-导向部,132-环状凸缘,140-连轴件,150-复位杆;29.200-针柄,201-复位腔,202-导向腔,203-泄压孔;30.300-触发按钮,310-第一弹性件,320-楔块,321-斜面,322-竖直面,330-触发部,331-防滑纹,340-第二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31.现在将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来论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理解,论述的实施例仅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且因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而不是暗示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任何限制。32.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体要被解读为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的开放式术语。术语“基于”要被解读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和“一种实施例”要被解读为“至少一个实施例”。33.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腔镜用钩针。如图1所示,腔镜用钩针包括针筒100和针柄200,针筒100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0,针头110上设置有钩槽111,钩槽111朝针筒100的周向设置有开口;针筒100沿轴向滑动设置有挡杆120,挡杆120能够封闭或开放钩槽111的开口;针柄200设置在针筒100远离针头11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针筒100的一端设置针头110,针头110能够将陷于创口深处的缝线挑出;针头110上设置有钩槽111,通过钩槽111能够钩住缝线并进行缝线的整理,缝合创口;针柄200设置在针筒100远离针头110的一端,通过设置针柄200能够便于医务人员手持操作。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针筒100沿轴向滑动设置有挡杆120,在钩槽111钩住缝线时,挡杆120能够封闭钩槽111的开口,将缝线牢固地限制在钩槽111中,能够有效地避免缝线脱钩;在将缝线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挡杆120能够开放钩槽111的开口,解除对缝线的限制。通过本结构的设计,能够实现钩住缝线时,缝线不会脱钩,且在释放缝线时,不需要调整针筒100的角度,便于在狭小的工作区域内进行手术。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钩槽111靠近针头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112,限位孔112的边沿设置有导向圆角1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钩槽111靠近针头110的一侧设置限位孔112,在挡杆120封闭钩槽111的开口时,挡杆120的端部进入限位孔112中实现锁定,避免在拉扯缝线时,缝线从挡杆120端部连接处的缝隙中脱出;进一步地,限位孔112的边沿设置有导向圆角113,挡杆120在进入限位孔112时,限位孔112边沿的的导向圆角113能够提供导向作用,便于挡杆120能够流畅地进入到导向孔中。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挡杆120的端部设置有半球状凸起121。由于创口深处的工作区域较为狭小,为了避免挡杆120在移动的过程中刺入人体组织中,导致创口周围的人体组织产生穿刺伤和撕裂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挡杆120端部设置半球状凸起121,能够降低挡杆120端面的锋利程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腔镜用钩针包括针筒100和针柄200,针筒100的一端设置有针头110,针头110上设置有钩槽111,钩槽111朝针筒100的周向设置有开口,钩槽111靠近针头1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112,限位孔112的边沿设置有导向圆角113;针筒100沿轴向滑动设置有挡杆120,挡杆120的端部设置有半球状凸起121;挡杆120在进入限位孔112中时封闭钩槽111的开口,挡杆120在远离限位孔112中时开放钩槽111的开口。针柄200设置在针筒100远离针头110的一端。通过操控针柄200,能够控制针筒100伸入创口深处实现手术作业。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针筒100内滑动设置有导杆130,导杆130的一端通过连轴件140与挡杆120连接;导杆130的另一端设置有复位机构和触发机构。通过触发机构能够使挡杆120封闭钩槽111的开口,通过复位机构能够开放钩槽111的开口,采用本结构的设计,实用且使用方便。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触发机构包括触发按钮300和第一弹性件310;针柄200内设置有复位腔201和导向腔202,导杆13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131,导向部131的周向设置有环状凸缘132,导向部131滑动设置在导向腔202中,环状凸缘132滑动设置在复位腔201中;第一弹性件310的一端抵接环状凸缘132、另一端抵接复位腔201的侧壁;触发按钮300的一端设置有楔块320,楔块320能够进入或脱离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中,并限制环状凸缘132的运动方向。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杆130的一端与挡杆120连接,导杆130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部131,导向部131滑动设置在导向腔202中,通过导向部131在导向腔202中滑动,使导杆130能够沿轴向在针筒100中移动,进而控制挡杆120封闭或开放钩槽111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131的周向设置有环状凸缘132,环状凸缘132滑动设置在复位腔201中,第一弹性件310的一端抵接环状凸缘132、另一端抵接复位腔201的侧壁,通过本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第一弹性件310的作用面积,使第一弹性件310在张开或紧缩时对环状凸缘132产生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能够平稳地传导至导杆130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楔块320,楔块320能够侵入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中,并形成单向的阻挡,以限制楔块320的运动方向。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楔块320包括斜面321和竖直面322,环状凸缘132由斜面321一侧靠近楔块320时能够将楔块320顶起;环状凸缘132由竖直面322一侧靠近楔块320时能够抵接楔块3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楔块320,楔块320能够侵入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中,并形成单向的阻挡。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凸缘132由斜面321的一侧靠近楔块320时,能够将楔块320顶起并自由通过,进而控制挡杆120开放钩槽111;环状凸缘132由竖直面322的一侧靠近楔块320时,能够抵接楔块320,只有控制楔块320脱离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时,环状凸缘132才能通过。进而控制挡杆120封闭钩槽111。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触发按钮300转动设置在针柄200上,触发按钮300远离楔块320的一端设置有触发部330,触发部330与针柄20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40。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按钮300转动设置在针柄200上,于转动轴线的一侧,触发按钮300设置有触发部330,于转动轴线的另一侧,触发按钮300设置有楔块320;且通过在触发部330与针柄200之间设置第二弹性件340,能够保持楔块320始终处于侵入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的状态中;常态下,环状凸缘132位于楔块320的竖直面322的一侧,并在第一弹性件310的作用下保持抵接楔块320;当需要封闭钩槽111的开口时,按压触发部330,使触发按钮300转动,进而使楔块320脱离环状凸缘132的运动路径,环状凸缘132在第一弹性部的储存的弹力的作用下,快速移动,使挡杆120快速封闭钩槽111的开口;接触按压后,触发按钮300在第二弹性件340的作用下复位。当需要挡杆120开放钩槽111的开口时,通过复位机构移动导杆130,使环状凸缘132沿靠近楔块320斜面321的一侧靠近楔块320,并通过斜面321将楔块320顶起,从而能够自由通过楔块320,在环状凸缘132通过楔块320后,触发按钮300在第二弹性件340的作用下复位;环状凸缘132在第一弹性件310的作用力下抵接楔块320的竖直面322。通过本结构的设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触发部330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331。在本实施例中,医务人员通常单手握住针柄200,使用大拇指按压触发部330,为了避免使用时发生打滑,通过在触发部330上设置防滑纹331,能够提高摩擦力。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针柄200上设置有泄压孔203,泄压孔203连通导向腔202。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杆130的尺寸和导向腔202的尺寸较小,为了保证导杆130能够在导向腔202中顺畅滑动,通常采用高精度的配合;为了避免导向腔202中的空气受到导杆130的移动而产生压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泄压孔203,能够将导向腔202中的空间与外部连通,进而可以避免产生内外压差。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复位机构于导杆130的径向上设置有复位杆150,针筒100上沿其自身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复位孔101,复位杆150的一端穿过复位孔101延伸至针筒100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复位杆150,能够拨动导杆130,并控制导杆130在针筒100内滑动。实现导杆130的复位。4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腔镜用钩针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8 22:38:02
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