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机床金属加工设备的制造及其加工,应用技术1.本发明属于防撞柱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柱制作用组合模具。背景技术:2.防撞柱多用于消防栓、消防炮的维护。防撞柱一般由混凝土基础、防撞钢管组成。3.通常防撞柱基础施工所采用的模板是现场拼装而成的,传统防撞柱基础模施工方法如下:4.1、现场测量实际尺寸进行模板加工;2、模板安装;3、基础施工后模板拆除。5.原有技术缺点为:6.1、模板需要现场安装;2、施工费时费力效率低;3、模板周转率低浪费材料。技术实现要素:7.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撞柱制作用组合模具。8.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9.一种防撞柱制作用组合模具,包括四个由钢板制成的设有开口用来制作防撞柱的模盒以及将四个模盒连接起来的钢管;10.四个模盒呈矩形排列,所述钢管将模盒依次连接;11.其中两个相对的钢管包括两根一号管和两根二号管,所述一号管和二号管通过连接块铰接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带动一号管转动的转把,所述转把呈v字形。12.优选的,所述转把包括增加力臂长度的把手和用于撑地的支撑,所述支撑呈人字形结构。13.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设有可转动的带轮,两个所述带轮之间设有用于带动两个带轮同时转动的同步带。14.优选的,两个所述一号管、两个所述二号管之间均设有用于携带模具的拎杆。15.优选的,所述模盒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有一号伸缩杆,所述模盒的内腔底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与一号伸缩杆内腔连通用于帮助分离防撞柱成品的二号伸缩杆。16.优选的,所述模盒上设有三号伸缩杆,所述三号伸缩杆上设有带动其伸长的顶杆,所述模盒内设有冂字形结构用于便捷取下防撞柱的气囊,所述气囊的开口朝向远离连接块的方向,所述三号伸缩杆与气囊的内腔连通,所述模盒在转动后使得顶杆接触地面,顶杆带动三号伸缩杆伸长,三号伸缩杆将气囊中的气体吸出。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8.本发明通过制作成品模具,不需要现场对模具加工安装,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模具材料周转次数长,节约了材料。附图说明19.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0.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21.图3是本发明中转把和连接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22.图4是本发明中转把和连接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23.图中:1、模盒;2、一号管;3、二号管;4、把手;5、支撑;6、带轮;7、同步带;8、拎杆;9、一号伸缩杆;10、二号伸缩杆;11、三号伸缩杆;12、顶杆;13、气囊。具体实施方式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25.实施例126.如图1-4所示,一种防撞柱制作用组合模具,包括四个由钢板制成的设有开口用来制作防撞柱的模盒1以及将四个模盒1连接起来的钢管;27.四个模盒1呈矩形排列,所述钢管将模盒1依次连接;28.其中两个相对的钢管包括两根一号管2和两根二号管3,所述一号管2和二号管3通过连接块铰接在一起,两个所述连接块上设有带动一号管2转动的转把,所述转把呈v字形。29.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薄钢板制作出防撞柱基础的模盒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然后再用钢管将四个模盒1连接起来间距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待模盒1制作完成后将混凝土和防撞钢管倒入模盒1中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待混凝土凝固后将防撞柱从模盒1中取出。本发明通过制作成品模具,不需要现场对模具加工安装,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模具材料周转次数长,节约了材料。30.其中,防撞柱与模盒1脱离的过程中需要将防撞柱抬离地面一定的高度才能将防撞柱从模盒1中取出,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或者借助一定的辅助机械才能完成。通过设置有转把,在需要取出防撞柱时转动转把,使得转把的短端接触地面,转动转把的长端力臂长,可视为省力杠杆,带动连接块产生转动,从而使得一号管2和二号管3靠近连接块的一端被抬起。一号管2和二号管3随着连接块被带起时同步带7起模盒1,使得模盒1产生偏转,直到模盒1的开口从竖直向上变成水平方向。此时,模盒1内的防撞柱变成水平方向,水平方向将防撞柱从模盒1中抽出即可,比竖直拔出付出较少的人力,不需要在竖直方向将防撞柱抬起。3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把包括增加力臂长度的把手4和用于撑地的支撑5,所述支撑5呈人字形结构。32.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支撑5设置成人字形结构,使得支撑5在将模盒1撑起后处于直立状态,人字形结构使得支撑5具有稳定性,不会出现晃动,从而有助于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性,减少模盒1的晃动。3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设有可转动的带轮6,两个所述带轮6之间设有用于带动两个带轮6同时转动的同步带7。34.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支撑5需要保持同步转动才能使得模盒1保持最佳的转动效果,若两个人或者两只手同时操作往往具有一定的误差。通过设置有同步带7,在转动靠四个模盒1中心较远的把手4时比较容易操作,此时通过同步带7带动另一个支撑5转动,从而完成两个支撑5的同步转动,此时另一个转把不需要把手4。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两个所述一号管2、两个所述二号管3之间均设有用于携带模具的拎杆8。36.在上述实施例中,当利用支撑5将模盒1撑起时使得两根拎杆8处于高位且互相靠近的位置,此时通过手拎拎杆8可将模具轻松拎起,使得模具便于携带。3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模盒1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有一号伸缩杆9,所述模盒1的内腔底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与一号伸缩杆9内腔连通用于帮助分离防撞柱成品的二号伸缩杆10。38.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模盒1被提起后使得模盒1的侧边接触地面,此时模盒1侧壁上的一号伸缩杆9受到挤压,一号伸缩杆9内部的气体被输送至二号伸缩杆10,使得二号伸缩杆10伸长。二号伸缩杆10伸长时将模盒1内的防撞柱向外顶撞,从而有助于防撞柱与模盒1的脱离。3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模盒1上设有三号伸缩杆11,所述三号伸缩杆上设有带动其伸长的顶杆12,所述模盒1内设有冂字形结构用于便捷取下防撞柱的气囊13,所述气囊13的开口朝向远离连接块的方向,所述三号伸缩杆11与气囊13的内腔连通,所述模盒1在转动后使得顶杆12接触地面,顶杆12带动三号伸缩杆11伸长,三号伸缩杆11将气囊13中的气体吸出。40.在上述实施例中,气囊13在浇注混凝土时起到定型的作用,当模盒1横倒后,气囊13中的气体被三号伸缩杆11吸走而瘪掉,此时防撞柱与模盒1之间只有一个面接触,取出防撞柱的过程中其与模盒1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减小,有助于防撞柱的取出。在模盒1被立起后三号伸缩杆11自动缩短,使得气囊13重新鼓起,可重复进行防撞柱的浇注。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防撞柱制作用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9 15:04:48
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