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圈及可调弯导管手柄。背景技术:2.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窦性心律控制下的有序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因此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是心脏性猝死的主因之一。3.房颤的有效治疗手段都是以恢复窦性心律为目标,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无相关禁忌症的首诊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就能控制心室心率,保证心脏基本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洋地黄等;非药物治疗主要有抗凝治疗、电复律、外科迷宫手术以及导管消融术。4.介入诊疗是近几十年迅速推广的现代化医学技术,通常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结构、形状、尺寸的导管装置,在患者体内病变部位与外界操作端之间建立通道,以导入各种各样的诊疗器械、药物、植入器械至病患的病变部位,或者导出病变部位的体液等。在医学领域,已有很多种介入型导管装置,如:导引导管、输送鞘管、引流导管等。介入型诊疗导管通常具有一个可供药物、体液、器械通过的内腔管。由于人体心血管循环系统迂回曲折的特性,介入型导管通常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柔顺性、扭控性、导向性以及足够的轴向与径向支撑力。另外,在介入型导管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会根据预期用途的不同,将导管远端制作成不同的弯曲形状,以适应特定病变部位的管腔解剖形态,使导管远端管口对准病变部位,将导管内的器械或药物精确导向病变部位。近年来,形态众多的远端预塑形介入型导管被陆续开发出来,并用于临床治疗。5.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人体管腔解剖结构的个体化差异,即使是根据特定的人体生理解剖结构而设计的远端预塑形鞘管,也难以适应个体化的人体管腔解剖结构,妨碍手术操作过程,进而影响手术效果,为了防备手术过程中出现此类问题,医生通常会预备几种不同规格的远端预塑形鞘管。一旦发现所选导管的远端形状不合适病变部位,就将该导管撤出管腔,选择其它规格的预塑形导管,重复操作插入管腔。有时,甚至要根据病患的生理解剖结构,在手术现场将鞘管远端重新塑形成所需的形状。如此,无疑增加了病患所承担的费用,增加了手术过程的复杂性,而且会延长患者暴露于x射线环境下的时间,不利于患者的健康。6.同时,市场上各种手柄很多,旋转旋钮和推拉杆相距很近的位置,方便使用者更小的移动手部的把握处,使用者有更好的“手感”操作,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7.综上所述,现有可调圈手柄内部有过多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导线在手柄内过多的缠绕、折弯、打结等不良现象;目前手柄外观标注一些图案,只能间接辨别改变的形状;现有螺旋机构是同心形式相对运动,没有利用螺旋管体本身的空间,从而增大了手柄的长度;现有调节镍钛丝的方法是通过卡扣的形式,存在调节精度比较差。8.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调圈及可调弯导管手柄,能够便于使用者操作,整体机构便捷,导管运动精度高。技术实现要素:9.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手柄内部的镍钛丝不与导线发生接触,如何使使用者直接观看运动轨迹所在的位置,如何减少手柄长度,如何实现高精度控制镍钛丝的松紧程度。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圈及可调弯导管手柄,包括主骨架、固定管前端、推拉管、旋转管、旋转移动连接杆、上部把手、下部把手、观察窗、拉丝固定柱、尾端固定块、定位销小、定位销大、毛管、顶丝、滑轮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管前端、所述推拉管、所述旋转管、所述上部把手、所述下部把手、所述尾端固定块分别与所述主骨架同心,共同组装到所述主骨架的不同位置;所述主骨架的前端包括四个空腔室,左右两个空腔室分别用于通过第一镍钛丝和第二镍钛丝,上下两个空腔室用于通过导线;所述固定管前端插入所述主骨架,所述固定管前端的前端插入所述推拉管,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插入所述固定管前端,所述旋转管通过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插入所述固定管前端的凹槽中,所述滑轮组件放入所述主骨架中,导线穿过所述尾端固定块伸出所述主骨架,所述定位销小放入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中,所述上部把手和所述下部把手依次从所述主骨架的尾端插入,所述定位销大固定所述下部把手和所述主骨架,所述观察窗镶嵌到所述上部把手。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前端与所述主骨架通过啮合齿固定连接;所述推拉管与所述主骨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1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的短柱与所述旋转管的凹槽配合,所述旋转管的螺钉与所述固定管前端的前端凹槽配合,用于通过旋转进行前后移动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13.进一步地,所述观察窗用于通过标记点观察整体机构所处的位置。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移动连接杆与所述拉丝固定柱通过螺纹连接。15.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滑轮固定板、滑轮固定调节块左、滑轮固定调节块右、调节滑轮、定位销;所述调节滑轮分别放入所述滑轮固定调节块左和所述滑轮固定调节块右中,通过所述定位销固定,将所述滑轮固定板放入所述主骨架的凹槽处,并与所述滑轮固定调节块左或所述滑轮固定调节块右通过螺母和螺丝相固定。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镍钛丝的一端固定在导管里的可调圈里,所述第一镍钛丝的另一端绕过一个调节滑轮与所述拉丝固定柱通过所述毛管配合;所述第二镍钛丝的一端固定在导管调弯处,所述第二镍钛丝的另一端绕过另一个调节滑轮与所述毛管配合,通过所述固定管前端中的腔室固定在所述推拉管上。17.进一步地,所述毛管与所述第一镍钛丝、所述第二镍钛丝通过电阻焊工艺进行紧配合。18.进一步地,所述推拉管与所述主骨架之间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放入所述主骨架的凹槽处,并于所述推拉管的内壁有挤压,防止镍钛丝自身的回弹性移动所述推拉管。19.进一步地,所述顶丝通过所述主骨架的尾部的螺纹孔处顶紧所述尾端固定块。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21.1、本发明在手柄内部前端分出4个通道,让导线和镍钛丝处于分开状态,避免导线被刮破、挤压等导致导线的输入输出出现不稳定现象;22.2、本发明在上部把手位置做出一个凹槽,外观附有透明的材质,增加使用者对手柄运动轨迹的确认和便捷性把握;23.3、本发明重叠螺旋管旋转和推拉部分的空间,带动镍钛丝的移动,相对减少手柄的长度,进而相对减少手柄的重量对使用者手部的疲劳感,相对间接延长使用者工作时间;24.4、本发明通过旋转小螺栓调节镍钛丝,可以实时确定镍钛丝的拉紧程度,更好的符合使用者使用的精度。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26.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透视图;27.图2是图1所示导管手柄的主视图;28.图3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29.图4是图2中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30.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31.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发明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32.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圈调弯导管手柄,手柄控制导管前端的调圈和调弯功能,包括主骨架01、固定管前端02、推拉管03、旋转管04、旋转移动连接杆05、滑轮固定板06、上部把手07、下部把手08、滑轮固定调节块左09、滑轮固定调节块右10、观察窗11、尾端密封圈12、密封圈13、调节滑轮14、拉丝固定柱15、尾端固定块16、定位销小17、螺母18、螺丝19、定位销大20、毛管21、顶丝22、定位销23。33.调圈调弯导管手柄整体安装顺序:旋转移动连接杆05插入固定管前端02,并于旋转管04相互配合,固定管前端02插入主骨架01,在固定管前端02的前端插入推拉管03,组装好滑轮组件放入主骨架01中,调节好镍钛丝的松紧程度,导线穿过尾端固定块16伸出主骨架01,定位销小17放入旋转移动连接杆05中,上部把手07和下部把手08依次从主骨架01尾端插入,配合好相应的位置,定位销大20固定下部把手08和主骨架01,观察窗11镶嵌到上部把手07,从而完成了手柄的组装。34.固定管前端02、推拉管03、旋转管04、上部把手07、下部把手08、尾端固定块16都是相互与主骨架01同心,共同组装到主骨架01上不同的位置。35.固定管前端02与主骨架01固定是通过两者之间的啮合齿,相互配合和限制,达到固定固定管前端02的作用。36.固定管前端02与旋转管04之间,是通过旋转移动连接杆05插入固定管前端02中的凹槽,从而只能前后移动,旋转移动连接杆05上短柱与旋转管04凹槽配合,旋转管04上螺钉与固定管前端02的前端的凹槽配合,从而实现旋转达到前后移动旋转移动连接杆05的功能。37.旋转移动连接杆05与拉丝固定柱15之间,是通过螺纹配合,因两者之间理论只有拉扯力,不存在旋转力,故认为是紧密配合。38.导管中一根镍钛丝一端固定在导管里的可调圈里,一段绕过一个调节滑轮14与拉丝固定柱15通过毛管21配合。39.毛管21与镍钛丝通过电阻焊工艺进行紧配合。40.推拉管03与主骨架01之间,是通过螺钉固定在主骨架01上,并于推拉管03内部的凹槽相互配合,至此推拉管03只可一定方向上前后范围内移动。41.导管中另一个镍钛丝一端固定在导管调弯处,一端绕过另一个调节滑轮14与毛管21配合,之后通过固定管前端02中的腔室固定在推拉管03上。42.推拉管03与主骨架01之间,是密封圈13放入主骨架01的凹槽处,并于推拉管03内壁有一定的挤压,防止镍钛丝自身的回弹性移动推拉管03。43.主骨架01前端有4个腔室,其中左右两个腔室分别是各通过一根镍钛丝,上下两个腔室是通过导线,组装好后从根源上没有其他移动运动件与导线接触,从而保证导线的传输不会受到机械零件上影响;44.尾端固定块16与主骨架01之间,顶丝22通过主骨架01尾部的螺纹孔处顶紧尾端固定块16。45.上述组装好滑轮组件包含:滑轮固定板06,滑轮固定调节块左09,滑轮固定调节块右10,调节滑轮14,螺母18,螺丝19,定位销23。组装方式,把调节滑轮14分别放入滑轮固定调节块左09和滑轮固定调节块右10中,通过定位销23固定。并把滑轮固定板06放入主骨架01凹槽处,并与滑轮固定调节块左09或滑轮固定调节块右10通过螺母18和螺丝19相固定。46.滑轮组件是螺母18和螺丝19配合好之后进行打螺纹胶处理,保证螺母18和螺丝19相对固定。滑轮固定板06与螺丝进行螺纹配合,通过旋转螺丝,螺母会一起旋转,从而带动滑轮固定调节块左09或滑轮固定调节块右10进行移动,滑轮会对镍钛丝进行拉扯,达到调节镍钛丝初始位置的定位,完成滑轮组件在手柄里的组装。47.如图2所示,是图2的a向视图,对应主骨架01、固定管前端02、推拉管03、旋转管04、旋转移动连接杆05的截面图。48.本实施例的螺旋结构包括:固定管前端02、旋转管04、旋转移动连接杆05、拉斯固定柱15、上部把手07、观察窗11以及镍钛丝调节机构;49.螺旋结构的运动方式为:通过旋转管04上的凹槽来配合旋转移动连接杆05的接触端,旋转移动连接杆05的移动本身卡在带有缺口圆槽的上部把手07,使得旋转旋转管04让移动柱可进行往复运动;50.同时,固定管前端02和旋转管04是同心叠加结构,固定管前端02内部是用于其他运动机构件移动,很大程度减小了使用者手部的移动,增大了使产品用效率,减少使用者工作时间;51.同时,上部把手07上存在观察窗11,使用者可以通过标记点观察整体机构所处的位置,从而可以做出更直接简单的判断;52.本实施例的推拉结构包括:推拉管03以及镍钛丝调节机构;53.推拉结构的运动方式为镍钛丝通过镍钛丝调节机构与推拉管03相连,前后移动推拉杆从而改变镍钛丝的相对位置,实现调弯功能;54.镍钛丝调节机构包括:滑轮固定板06卡在主骨架01上,通过上面的螺纹与螺栓连接,螺栓另一端穿过滑轮块与螺母相连接并通过螺纹胶固定,把螺栓与螺母固定在一起,从而旋转螺栓带动滑轮固定块。又因螺栓螺距小,一圈为360°可随时定位,从而可以实现高精度控制镍钛丝的松紧程度,成为高精产品。55.本实施例的调圈是通过旋转旋转管体来实现导管“头部”调圈大小功能,调弯是通过前后移动推拉管来实现导管“颈部”弯曲多少功能,两处调圈调弯位置很近,便于使用者操作,整体机构便捷,导管运动精度高,等优点。5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可调圈及可调弯导管手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9 21:05:44
751
- 下一篇: 一种口腔黏膜刮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 上一篇: 高硬度水性涂料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技术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