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电池包电连接结构。背景技术:2.电池簇设计方案是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电池模块,再由若干个电池模块组成电池簇。电池簇在光伏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在专利cn209389081u一种光伏储能柜中,公开了电池模块与柜体插拔连接,使操作简单,便于家用光伏储能系统内电池模块的更换与扩容,不需要专业人员安装与调试,用户可以自行安装,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4.但上述专利中,电池模块与电池架插拔采用简单的插座、插头结构,导致电池模块与电池架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要求高,并且无法进行通讯连接。此外电池架上的插座之间需要采用线缆进行电连接,导致电池架上线路复杂、凌乱。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电连接结构,能够实现电池模块与电池架之间的高压电连接以及通讯连接,并且电池模块与电池架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要求不高,电池架上相邻安装槽之间无需线缆。6.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池包电连接结构,包括电池架以及多个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架设有多个安装槽,每一所述安装槽设有开口,每一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开口相对的背板上安装有高压静触头以及通讯静触头,每一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外部的高压动触头以及通讯动触头,所述高压动触头包括两插接部以及至少两弹片,两所述插接部相对设置并且每一插接部的插接端呈锥形,至少两弹片分别安装于两所述插接端,每一所述弹片设有凸起,至少两所述凸起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电池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铜排,所述铜排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池架相邻两安装槽的高压静触头,所述电池模块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安装槽,所述高压动触头的插接端与所述高压静触头插接,所述铜排的端部位于所述高压静触头内并被至少两所述弹片夹持,所述通讯动触头与所述通讯静触头插接。7.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接端的延伸方向相同。8.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截面分别呈矩形以及三角形,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位于所述插接端靠近边缘处,截面为矩形的凹槽位于所述插接端中部。9.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端由弹性材料制成。10.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数量为四个,每一所述插接部上分别安装两所述弹片,每一所述插接部上的两所述弹片相互平行。11.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动触头还包括壳体以及固定板,两所述插接部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且从所述壳体伸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壳体卡扣,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孔,所述高压动触头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电池模块固定。12.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动触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通讯动触头的数量为一个,两所述高压动触头以及一所述通讯动触头呈三角形排布。13.进一步的,所述铜排呈u形。14.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外壳以及把手,所述外壳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的上盖,所述高压动触头以及所述通讯动触头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侧板,所述把手固定于所述箱体上的相对的另一侧板。15.进一步的,所述铜排端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铜排端部伸入所述高压静触头,所述铜排通过安装孔与所述高压静触头固定。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池包电连接结构通过在安装槽设置高压静触头以及通讯静触头,电池模块设置安装于壳体外部的高压动触头以及通讯动触头,高压动触头包括两插接部以及至少两弹片,两插接部相对设置并且每一插接部的插接端呈锥形,至少两弹片分别安装于两插接端,每一弹片设有凸起,至少两凸起之间形成间隙,电池包电连接结构还包括铜排,铜排两端分别固定于电池架相邻两安装槽的高压静触头,电池模块通过开口插入安装槽,高压动触头的插接端与高压静触头插接,铜排的端部位于高压静触头内并被至少两弹片夹持,通讯动触头与通讯静触头插接,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实现电池模块与电池架之间的高压电连接以及通讯连接,并且电池模块与电池架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要求不高,电池架上相邻安装槽之间无需线缆。附图说明17.图1为本发明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4为图3的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高压动触头的立体图;图5为图4的高压动触头的另一立体图;图6为图4的高压动触头的又一立体图;图7为图4的高压动触头的剖视图;图8为图1的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局部结构图。18.图中:10、电池模块;11、外壳;110、箱体;111、上盖;12、电池单体;13、高压动触头;130、导电片;131、壳体;132、固定板;133、插接部;1330、插接端;1331、凹槽;134、弹片;1340、凸起;135、间隙;14、通讯动触头;140、主体;141、安装片;142、插接脚;15、把手;20、电池架;21、安装槽;22、高压静触头;23、通讯静触头;30、铜排;3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2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22.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电池包电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10、电池架20以及多个铜排30。23.每一电池模块10包括外壳11、多个电池单体12、两高压动触头13、一通讯动触头14以及两把手15。24.外壳11包括箱体110以及上盖111,上盖111安装于箱体110并与箱体110共同形成收容空间。多个电池单体12收容于收容空间内。箱体110呈长方体,包括一底板以及四个侧板。箱体110的一侧板固定有两高压动触头13以及一通讯动触头14。两高压动触头13以及一通讯动触头14呈三角形设置,使高压动触头13以及通讯动触头14插接时结构更加稳定。两高压动触头13以及一通讯动触头14位于箱体110的一侧板上,两把手15固定于箱体110相对的另一侧板上。25.每一高压动触头13包括导电片130、壳体131、固定板132、插接部133、弹片134。导电片130以及两插接部133安装于壳体131,导电片130端部从壳体131一端伸出,两插接部133的端部从壳体131另一端伸出。壳体131设有卡扣槽,固定板132呈u形,固定板132卡扣于卡扣槽中。固定板132上设有固定孔,固定板132通过固定孔与侧板固定,使高压动触头13固定于侧板。26.插接部133设有插接端1330,插接端1330从壳体131伸出,插接端1330呈锥形,便于插接时导向,降低安装难度。插接端1330由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并且插接端1330设有凹槽1331,凹槽1331使插接端1330插接时更加容易变形,降低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具体的,凹槽13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凹槽1331的截面分别为三角形以及矩形,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1331的数量为两个,两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1331位于两侧,截面为矩形的凹槽1331的数量为一个,截面为矩形的凹槽1331位于中间。27.弹片134的数量为4个,每一插接部133上安装两弹片134。位于同一插接部133上的两弹片134间隔设置并相互平行。位于两插接部133上的弹片134相对设置。每一弹片134的端部设有凸起1340,两相对弹片134的凸起1340之间形成间隙135。28.通讯动触头14包括主体140、安装片141以及多个安装于主体140的插接脚142。安装片141上设有通孔,安装片141固定于主体140。通讯动触头14通过安装片141上的通孔固定于箱体110。29.电池架20设有多个安装槽21,每一安装槽21形成一便于插接的开口,每一安装槽21与开口相对的背板上设有高压静触头22以及通讯静触头23。高压静触头22以及通讯静触头23的数量以及位置与高压动触头13以及通讯动触头14对应。30.铜排30呈u形。铜排30的两端分别伸入两相邻安装槽21的高压静触头22中。铜排30每一端设有安装孔31,通过安装孔31,铜排30端部固定于高压静触头22。31.使用电池包电连接结构时,操作人员手握住把手15,将电池模块10推入电池架20的安装槽21,当电池模块10即将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高压动触头13以及通讯动触头14接触高压静触头22以及通讯静触头23。此时锥形的插接端1330起到导向作用,并且在挤压过程中,插接端1330变形,降低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随着电池模块10移动,铜排30被两侧的弹片134夹持,形成电连接。通讯动触头14的插接脚142与通讯静触头23插接。此时由于铜排30的两端分别伸入两相邻安装槽21的高压静触头22中,多个电池模块10实现电连接。32.本技术通过设置高压动触头13、通讯动触头14、高压静触头22以及通讯静触头23,实现电池模块10与电池架20之间的高压电连接以及通讯连接,并且电池模块10与电池架20插接时的定位精准度要求不高,电池架20上相邻安装槽21之间无需线缆。3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演变,都是依据本发明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做的等同修饰与演变,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电池包电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19 21:08:16
258
关键词: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