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一种防松螺母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20 12:11:06     755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1.发明应用于紧固件行业,涉及紧固螺母,特别是一种具有防松功能的螺母。背景技术:2.紧固件防松的方法较多,在螺栓、或螺母、或一体防松的发明较多,针对螺母而言,cn2692401y给出了一种弹簧式防松卸螺母,在螺母内螺纹上加工月牙形凹槽,在凹槽内放置弹簧和滚珠,利用滚珠实现防松卸。cn2851697y给出了一种防松防卸螺母,其原理与上述专利相同,由螺母本体和外套组成,只是放置弹簧和滚珠的盲孔加工在螺母本体的外圆柱面上。cn2918843y给出了一种防松防盗单向螺栓螺母,利用螺栓螺母只能单向旋转实现防松防盗。3.cn203641238u公开了一种防松防盗螺母,弹性螺纹套置于本体的空腔内,弹性螺纹套的一端与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本体间隙配合。弹性螺纹套与固定件的外螺纹配合,发生弹性回缩,产生轴向力,使弹性螺纹套的内螺纹与紧固件的外螺纹之间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产生极大的摩擦力,不会轻易发生滑动,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盗效果。其最大缺点也在于该弹性力,正是由于该弹性力的防盗效果,无法实现螺母的顺利安装,达不到使用要求。如果可以通过大扭矩实现安装,则也可以通过大扭矩拆下,因为摩擦力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弹簧弹性与外螺纹配合产生的摩擦力一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安装,则无法实现防盗功能,如果能够防盗,则无法安装。cn113217518a公开了一种防松螺母及其加工方法,弹簧体安装于螺母本体的沉台钻孔内,弹簧体的外圈与螺母本体的端面固定连接,本体沉台钻孔与弹簧装配焊接,本专利采用焊接连接替代与本体配合要求高的弹簧保持架,解决因公差引起弹簧定位不准和保持架变形干涉的问题。该专利虽然解决了上述专利的安装问题,但由于焊接工序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松螺母,利用弹簧弹性力固定在外螺纹内实现防松,结构简单,生产短流程,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松螺母,包括一体结构的螺母本体和帽环,所述帽环内放置弹簧,该弹簧的螺旋方向与螺母本体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一致。所述弹簧自由放置,与螺母本体、或与帽环没有固定连接。弹簧的内径不大于配合外螺纹的外径,该弹簧上下两端头设计两个凸头,上端为上凸头,下端为下凸头。在帽环的内壁加工有凸棱,所述凸棱与弹簧的两个凸头配合,在所述两个凸头上施加切向力。防松螺母安装后,所述下凸头与凸棱的弹性接触角不大于9°,所述弹性接触角为松开螺母旋转凸棱接触下凸头的角度。6.进一步,所述帽环上设置有环盖,所述环盖的内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在环盖上可以设计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宜位于凸棱的上方,以便于冷变形加工。7.进一步,所述弹簧簧丝截面为圆形,圈数1-3圈,所述凸棱为均布的2-6个,与弹簧配合。8.进一步,为增加弹簧与外螺纹的摩擦力,所述弹簧截面为梯形、或三角形,弹簧圈数不足一圈,所述凸棱为1或2个。9.进一步,所述凸棱用凹槽替代,凸棱和凹槽是相对的,弹簧的两个凸头放置在凹槽内,相当于放置在凸棱之间。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防松效果好,结构简单,生产流程短,不需要专用设备,生产成本低,具有竞争性价格优势。弹簧和外螺纹适用范围广,不使用专用工具,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11.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的a-a剖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安装示意图,图4的b-b剖视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1弹簧安装位置错误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2弹簧安装位置错误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的俯视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10的c-c剖视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图11为实施例4安装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俯视图;图14为实施例5安装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6结构示意图,图16的d-d剖视图;图16为图15俯视图;图17为实施例6安装示意图;图18为实施例6弹簧不同截面示意图;附图中:1-螺母本体、2-帽环、3-弹簧、4-螺杆;21-凸棱、22-环盖、23-安装口;31-上凸头、32-下凸头。实施方式实施例112.本实施例防松螺母结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螺母本体1、帽环2和弹簧3,螺母本体1和帽环2为一体结构,弹簧3自由放置在帽环2内,与螺母本体1或帽环2没有固定连接。弹簧3的螺旋方向与螺母本体内螺纹的螺旋方向一致,即与安装的螺杆外螺纹的螺旋方向一致。在附图2中,右旋(顺时针旋转)为拧紧螺母的方向,左旋(逆时针旋转)为松开螺母的方向,即弹簧3为右旋弹簧。在弹簧簧丝的两端,设计有凸出弹簧外圆的两个凸头,位于上部的凸头为上凸头31,下部的凸头为下凸头32。本实施例两个凸头的角度为90°,弹簧圈数为1.25圈或2.25圈,附图按1.25圈作图。螺母本体1为正六角结构的普通螺母,帽环2位于螺母本体的上端,两者一体式结构,一起冷镦或热鐓成型。当螺母本体1旋转时,帽环2同时旋转。在帽环2的内壁,加工有凸棱21,本实施例凸棱正六方均布,凸棱21与弹簧的两个凸头配合。13.上下凸头之间夹角为90°,相邻两个凸棱之间的夹角为60°,所以,在两个凸头之间,可以有一个凸棱,或两个凸棱。当上下凸头之间有一个凸棱时,如附图2所示,顺时针旋拧螺母本体,凸棱x首先接触弹簧上部的上凸头,此时,下凸头与凸棱y之间的旋转角δ为静态接触角,即在弹簧没有受力的情况下,螺母本体逆时针旋转δ角,可接触下凸头。螺母与螺杆安装时,凸棱x接触弹簧上凸头后,使得弹簧在帽环内与螺母本体同时顺时针旋转。当螺杆4上行进入帽环内,螺杆4上端头会顶着弹簧上行。此时,下压弹簧,让弹簧保持在帽环内,弹簧无法上行,螺杆的继续上行,使得弹簧下部的簧丝进入螺杆的外螺纹内,随后弹簧的簧丝随着螺母本体顺时针转动,按照外螺纹的导向逐渐进入外螺纹内,如附图3所示。簧丝一旦进入外螺纹,弹簧与外螺纹产生的摩擦阻力便会阻碍帽环和螺母本体旋转。如附图4所示,凸棱x作用在弹簧上凸头上的切向力使得弹簧向外张开,即弹簧内径向增大的方向变形,弹簧部分脱离外螺纹,从而减小与外螺纹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由于下凸头为自由端,当摩擦力小于上凸头的受力时,弹簧可以继续与螺母本体一起顺时针旋转,实现防松螺母的安装。当上下凸头之间有两个凸棱时,如附图5所示,螺母本体顺时针旋转,凸棱x首先接触下凸头,下凸头受到的切向力使得弹簧向内径减小的方向变形,即锁紧变形,增大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造成螺母无法安装。14.弹簧总圈数为1.25或2.25圈,弹簧的节距无特殊要求,弹簧的内径满足进入外螺纹即可。由于簧丝截面为圆形,当弹簧与外螺纹接触时,圆形相当于圆弧角,簧丝在压力下,自动滑入外螺纹,然后凸棱作用在上凸头上的切向作用力使得弹簧按照外螺纹的导向逐渐进入外螺纹,即使弹簧节距为零,或者弹簧内径小于外螺纹根部直径,弹簧依然可以进入外螺纹。只要弹簧内径不大于螺杆的外径,即弹簧内径不大于外螺纹的外径,也就是说,只要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由于弹性产生摩擦力,即可使用,对弹簧的尺寸要求不高。15.以m16螺母为例,簧丝直径1.4mm,弹簧内径与螺母内孔直径一致,即13.84mm。当下凸头带动弹簧进入外螺纹时,弹簧外径逐渐增大,产生弹性变形,该弹性变形使得簧丝与螺杆的外螺纹之间产生摩擦力。弹簧进入外螺纹后,弹簧内径由13.84mm增大到14.6mm。在弹簧内径增大的过程中,接触角也在发生变化,由静态时的7-8°增加到弹性状态的8-9°。即由附图2所示的静态接触角δ变化为如附图4所示的弹性接触角为δ1,所述弹性接触角,是弹簧在外螺纹内处于弹性状态下,上凸头与凸棱x接触时,凸棱y逆时针旋转接触下凸头时的角度,也就是说,防松螺母安装后,螺母本体旋转,凸棱接触下凸头的旋转角度。弹簧安装在外螺纹后,δ1角度大于δ,其原因在于弹簧簧丝的直径和长度不变,弹簧内径增大,凸棱y与下凸头的弧线距离增大,使得δ1角度增加。弹簧由静态转变为弹性状态的内径变化大、或者弹簧圈数多,则δ1角与δ角之间的差值越大。为了减小两个角度的差值、以及安装螺母的摩擦力,弹簧的圈数不宜超过3圈。需要说明的是,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防松摩擦力也就是安装螺母需要克服的摩擦力,该摩擦力越大,防松效果越好,但螺母安装扭矩越大,不易安装。16.弹簧安装在外螺纹后,由于弹簧的弹性力,弹簧与外螺纹的摩擦力使得弹簧固定在外螺纹内。若需要拧下螺母,如附图4所示,需要大扭矩作用在螺母本体上逆时针转动δ1角,即弹性接触角。此时作用在上凸头上安装螺母的凸棱x旋离上凸头,逆时针方向相邻的凸棱y接触弹簧下部的下凸头。由于弹簧依靠摩擦力固定在外螺纹内,下凸头的承受的切向力必须克服该摩擦力方能松动,使得弹簧绕外螺纹逆时针旋转。通常情况下,下凸头承受的切向力使得弹簧向外张开,减小弹簧与螺杆外螺纹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上凸头为自由端,当摩擦力小于下凸头的受力时,使得螺母可以从螺杆上旋拧下来,重复使用。17.本实施例螺母防松原理:弹簧与外螺纹的摩擦力使得弹簧固定在外螺纹内,实现螺母防松,在凸棱接触下凸头后,螺母若松动,则需要克服该摩擦力。在弹性接触角δ1角度范围内,利用螺纹的弹性变形防松,即利用螺母与螺杆的弹性预紧力防松。所以说,弹性接触角δ1角度越小,防松效果越好,原则上,弹性接触角δ1角度控制在9°以内。或者说,扭矩大于弹簧摩擦力之后,螺母拧紧旋转角度不得小于9°。而静态接触角δ角是用于在帽环内安装弹簧的,角度越大,弹簧安装越方便。但静态接触角δ角小于δ1,所以,δ角不得大于9°,理想状态是δ角为0。所以,需要在δ角、弹簧圈数、弹簧内径进行综合设计,以控制弹性接触角δ1。实施例2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类似,区别在于弹簧的圈数和位置,实施例1中弹簧为1.25或2.25圈,本实施例弹簧为1.75或2.75圈,两个凸头方向依然保持垂直,如附图6所示,在两个凸头90°之间有两个凸棱31。当顺时针旋转安装时,凸棱x施加在上凸头上的切向力,使得弹簧在帽环内与螺母本体同时顺时针旋转。当螺杆上行进入帽环内,螺杆上端头会顶着弹簧上行。此时,下压弹簧,让弹簧保持在帽环内,弹簧无法上行,螺杆的继续上行,使得弹簧的下凸头进入螺杆的外螺纹内,随后弹簧的簧丝随着螺母本体顺时针转动,按照外螺纹的导向逐渐进入外螺纹内。弹簧的摩擦力逐渐增加,凸棱x施加在上凸头的切向力使得弹簧张开,减小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下凸头为自由端,当摩擦力小于上凸头的受力时,弹簧可以继续与螺母本体顺时针旋拧进螺杆的外螺纹,实现防松螺母的安装。当逆时针旋转时,凸棱y首先接触弹簧下部的下凸头,下凸头的切向受力使得弹簧张开,减小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上凸头为自由端,当摩擦力小于下凸头的受力时,可以将螺母逆时针方向旋拧出螺杆的外螺纹。如果在两个凸头之间设置一个凸棱,如附图7所示。螺母本体顺时针旋转安装螺母时,凸棱首先接触下凸头,使得弹簧产生锁紧变形,增加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造成螺母安装困难或无法安装。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防松原理一样。对于m16螺母而言,在弹簧与实施例1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弹簧圈数增加了半圈,弹性接触角为δ1增加了不足1°。虽然弹簧的摩擦力增加了弹簧的防松效果,但弹性接触角增大弱化了弹性接触角内的防松效果。为此,减小δ角,控制δ1角不超过9°。实施例320.本实施例见附图8所示。凸棱在帽环内表面均布四个,当弹簧上凸头与凸棱接触时,下凸头与凸棱的静态接触角为δ。从附图8可以看出,在上凸头位置一定的情况下,下凸头与凸棱之间静态接触角δ相同的配合位置与凸棱的数量一致,同样为四个。这样可以利用凸棱的位置调整下凸头的位置,使得弹簧的圈数不同,从而调整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摩擦力或防松力矩的调整。也就是说,在弹簧内径、簧丝截面直径、弹性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下凸头的位置实现与外螺纹摩擦力的小范围调整,以达到适用防松力矩的要求。凸棱数量越多,调整的角度越小,摩擦力调整的范围越小,越精准。但是,不建议凸棱数量很多,如果上凸头在凸棱的作用下变形,帽环旋转,而弹簧没有旋转的情况下,即弹簧已经张开变形,摩擦力仍大于上凸头受力的情况。这时如果凸棱接触到下凸头,凸棱作用在下凸头上的切向力没有使得弹簧旋转,则下凸头的受力会使得弹簧锁紧,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螺母无法安装。所以,为平衡安装和调整摩擦力的矛盾,凸棱数量不宜过多,本发明选择均布的2-6个。实施例421.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母安装时,需要下压弹簧,防止弹簧上移,将弹簧滑入螺杆的外螺纹。另外,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弹簧上下凸头之间的角度与帽环中的凸棱存在相关的位置关系。顺时针旋转时,如果下凸头首先接触凸棱,使得弹簧锁紧,螺母无法安装。这样,会给螺母的安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需要留意弹簧凸头与凸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否则需要重新安装。22.本实施例为实现方便安装,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环盖22,如附图9和附图10所示。在帽环2的顶部设计有环盖22,环盖的内径小于弹簧3的外径,一可防止弹簧脱离帽环,给包装、运输和库存带来便利;二可给弹簧施加压力,方便弹簧进入螺杆的外螺纹,实现与外螺纹的配合,螺母安装时,只需旋拧螺母即可;三是弹簧位置准确,环盖采用机械化冷锻或冷弯成型,在弹簧准确放置帽环内的同时,冷变形帽环的上部成为环盖。这样,弹簧的放置及环盖的压制为一个工序,生产流程短,成本低,不产生废品。环盖上的缺口形成安装口23,通过该安装口,可检查弹簧是否放置在帽环内,以及上凸头位置是否正确。如果弹簧没有放置在帽环内,可通过该安装口放入弹簧。如果上凸头的位置有误,可通过该安装口进行调整,或者掰开环盖取出弹簧,调整位置后,再次压好环盖。为方便环盖变形加工,安装口设计在凸棱的上方。23.为实现环盖能够给弹簧施加安装的压力,环盖内径小于弹簧的外径。当环盖内径与弹簧内径相当时,环盖内径小于螺杆的外径,螺母安装后,螺杆将环盖顶开,如附图11所示。由于安装口的存在,安装螺母时,有利于螺杆顶出时环盖的变形。只是重复使用时,如果环盖弹性回位,能够给弹簧压力,可直接使用。如果环盖发生塑性变形,可以将环盖修复,然后重复使用。即使环盖变形损坏,则成为无环盖的实施例,同样可以使用。实施例524.为减小弹性接触角δ1,可通过增加弹簧内径的方式,这样,环盖的内径可以增大,如附图12和附图13所示,当环盖内径大于外螺纹的外径时,环盖可以是整体环盖,可以不需要安装口,在设备上一次冷镦成型,将弹簧封闭在环盖下方。螺杆安装与环盖不冲突,环盖也不发生变形,如附图14所示。螺母大扭矩拧下后,可直接再次使用。2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弹簧安装在外螺纹上之后,环盖依然保持对弹簧的压力,该压力使得环盖与弹簧顶部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增加防松螺母在弹性接触角范围内的防松效果。即使螺母长时间安装紧固,螺杆的预应力逐渐缓慢消失,该摩擦力依然可以保持螺母的防松效果。实施例626.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最大的区别在于弹簧的截面形状。如附图15所示,弹簧截面为梯形和半圆形的结合,内径侧是与外螺纹形状尺寸配合的梯形,外径侧为半圆形,螺母安装后如附图1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弹簧截面为圆形,方便进入外螺纹,只是弹簧与外螺纹线接触,防松摩擦力较小,需要增加圈数增加摩擦力。但圈数增加,弹性接触角δ1增加,防松效果反而减低。本实施例采用梯形截面与外螺纹面配合接触,增加了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如附图16所示,可以使用不足一整圈的弹簧。本实施例在帽环内壁上只加工一个凸棱,上下凸头之间布置凸棱,在弹簧内径微小尺寸的变化时,静态接触角δ和弹性接触角δ1变化不大,这样可以增加静态接触角δ,方便弹簧的安装。27.弹簧外径侧截面为半圆形,只是为了增加弹簧的外径,使得环盖的内径小于该外径。环盖一次冷镦成型,其内径大于螺杆外径,同时可以将弹簧封住。虽然本实施例的弹簧截面不如圆形截面容易进入外螺纹中,但是本实施例弹簧不足一圈,弹簧顶面的压力可以将弹簧直接压入外螺纹,而不需要簧丝的弹力传递。如果环盖为实施例4中的结构,弹簧的截面可以直接做成梯形。上述梯形弹簧只是为了增加摩擦力,通常情况下,螺杆外螺纹形状和尺寸存在偏差,为保证弹簧适应更多的外螺纹,弹簧的截面可以制作成三角形,利用弹簧和外螺纹的弹性变形实现面接触,如附图18左侧所示。如果增大梯形截面尺寸,环盖可以下压弹簧,也可以将簧丝截面直接制作成梯形,如附图18右侧所示。28.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减小弹簧的长度,将凸棱设计为两个,一个凸棱与上凸头配合,一个凸棱与下凸头配合。本实施例由于采用面接触,摩擦力大,弹簧防松阻力大,而且由于弹簧不足一圈,弹性接触角δ1可以降低到最低,与δ角一致,提高了螺纹弹性防松效果。29.上述实施例均是以螺母右旋为拧紧方向进行说明,即弹簧与螺纹均为右旋,如果螺母和螺杆为左旋螺纹,则弹簧相应改变为左旋,上述实施例中的凸头位置关系和接触角相应调整。30.上述实施例以凸棱为例进行结构说明,也可以在帽环内壁加工凹槽,凸棱与凹槽是相互的,对于上述实施例,帽环内壁加工有凸棱,相当于扩大了凹槽的宽度尺寸(帽环的周向尺寸),如果扩大凸棱的宽度尺寸(帽环的周向尺寸),相当于在帽环内壁上加工凹槽。用凹槽替代凸棱后,弹簧的上下凸头放置在凹槽内,即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将凸头放入凸棱之间。3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施例1-3的生产工序流程与普通螺母一样,只有成型和螺纹加工两道工序,也就是说,生产普通螺母的设备,也可以生产本发明的防松螺母,只修改模具,无需增加或变更设备,本发明与市场上的防松螺母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明显的市场价格竞争优势。只是螺母安装时,需要放置弹簧和下压弹簧。实施例4和实施例5可以使用利用橡胶圈防松的螺母设备,放置弹簧和压制环盖一次完成,解决了上述实施例1-3的放置和下压弹簧的操作。本发明利用弹簧切向切向受力变形,安装和拆卸使用方便。32.申请人按照实施例5制做m16螺母两个样品,弹簧内径与外螺纹根部直径相同,簧丝直径为1.4mm,接触角δ为7-8°,弹簧圈数1.25圈。经湖南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振动防松检测,振动频率12.5hz,振幅±0.8mm,振动次数3000次,初始轴力分别为68.79kn、67.52kn,振动后残余轴力分别为62.36kn、56.42kn,检测结果为90.65%、82.35%(残余/初始),防松效果很好。拧下后重新安装,二次振动防松检测,初始轴力分别为67.29kn、66.75kn,振动后残余轴力分别为51.48kn、52.20kn,检测结果为76.5%、78.2%,防松效果依然良好。33.本发明与背景技术中cn113217518a和cn203641238u相比,一是弹簧没有固定,该技术特征对于生产制造很是重要,既不需要固定弹簧的专用工装或焊接设备,又减少了固定弹簧的生产工序,不使用焊材和焊工,尤其是对于生产批量巨大的螺母而言,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是利用弹簧的张开变形,减小了弹簧与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螺母安装和拆卸,满足重复使用要求,且不损伤外螺纹。解决了上述两个专利螺母无法安装或安装困难的问题。三是不存在弹簧定位问题。上述两个专利螺母的弹簧必须严格定位,否则无法与螺杆外螺纹匹配,本发明不存在该问题,不会因定位偏差造成废品,或给螺母的安装造成麻烦。四是利用螺纹和弹簧的弹性变形实现防松。与cn2343416y、cn2388399y、cn87205352u、cn212899300u等防松防盗螺母相比,不需要专用工具或扳手,大大方便了安装施工。与cn2851697y、cn2692401y滚珠防松防盗螺母相比,结构简单,无凹坑,帽环与螺母本体一次冷镦或热镦成型,减少了凹坑生产工序。与普通螺母相比,帽环的材料成本可以忽略,弹簧的材料成本增加很少,生产工序一样,均是冷镦或热鐓成型,然后加工内螺纹。只是实施例4和5中增加了环盖压制工序,实施例4和5与安装橡胶圈的防松螺母相比,生产工序一样,成本相当,但带橡胶圈的防松螺母安装一次,橡胶圈变形破坏,一次性使用,本发明不仅防松效果好,还可重复使用,为用户节约了费用。34.专利cn113217518a构成本发明最雷同的构思方案,与cn113217518a相比,本发明的优势体现在:1)生产工序流程短。本发明生产工序与普通螺母一样,只有成型和内螺纹加工,生产流程短。没有cn113217518a中的夹具定位,没有焊接工序。只要变更模具,成型普通螺母的设备也可以生产制造本发明。2)弹簧优势。本发明中的弹簧形状尺寸没有严格限制,而且可以使用次品弹簧或不合格弹簧。而cn113217518a中的弹簧体外圈需要增大,与螺母端面或沉台端面尺寸一致,需要专用弹簧。焊接时需要定位,对弹簧体的尺寸要求较严。3)解决了cn113217518a中的焊接问题。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情况下,弹簧材料多为中高碳钢,碳含量在0.5%以上,几乎不具有焊接性能。如果焊接弹簧,或需要特殊焊材,或较为复杂的焊接工艺,如采取预热、缓冷等措施。本发明没有焊接,弹簧自由放置,一降低了生产成本,无焊接设备、无焊材、无焊工;二没有焊接质量问题,不会出现因焊接造成的次品或废品。4)安装使用优势。本发明在旋拧螺母本体时下压弹簧即可实现顺利安装,下压受力平衡。虽然cn113217518a中的弹簧体上端焊接固定,但在螺母安装螺杆上顶时,由于上圈的下压力与螺杆的上顶力没有平衡,会对弹簧产生扭矩,弹簧不容易进入外螺纹,所以弹簧体需要定位焊接。一旦产生定位偏差,需要利用弹簧的变形能力多次旋拧调整,使得弹簧体进入外螺纹。在工业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定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cn113217518a的螺母安装性能较差。5)适应外螺纹的优势。cn113217518a中的弹性体需要与外螺纹配合良好,否则会造成安装困难。本发明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尺寸要求不严,即使外螺纹的尺寸不达标,弹簧能够与外螺纹产生摩擦力即可使用,扩宽了使用范围。总之,本发明不仅解决了cn113217518a的自身缺陷,还从生产成本角度、如上述的1)、2)、3),和安装使用角度、如上述的4)、5),进行考虑,具有明显的、突出的竞争性优势。低成本和使用方便也是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关键因素,是获得市场认可的保证。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