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机械的制造及建造技术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及园林绿化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背景技术:2.在城市主干道进行园林绿化及市政作业时,因道路车辆车速快,需要隔离作业区和正常道路通行车辆,按照安全作业要求,必须在作业区进行道路锥桶的码放标准,以确保道路作业及交通安全。3.现有技术中,码放作业方式绝大多数是人工配合车辆进行码放,码放过程中,锥桶码放不整齐,容易给道路车辆造成错觉,导致重大交通事故。4.码放过程中,因作业区尚未形成,社会车辆干扰较大,给路面码放人员带来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同时,人员车辆配合不熟练也会出现人员受伤情况出现,安全风险很大。随着城市道路车辆越来越多,高峰时段越来越密,这种作业方式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5.目前,锥筒码放作业主要是利用人工码放,效率低、危险系数高,用于提高城市道路锥桶码放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的自动化机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极少数机械需要匹配额外的发动机,体积笨重,且码放过程中对锥桶有一定的破坏性,不能实现自动收集,对锥桶样式有限制。6.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车辆拖拽为动力实现牵引和移动、实现锥筒顺次码放和顺次收起的装置。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该装置包括:10.主体框架;11.收放平台,所述收放平台位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且装置与车辆装配时,所述收放平台位于所述车辆的箱板的侧面;以及12.位于所述主体框架下端的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13.所述主体框架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带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锥筒朝向指定方向移动;14.所述主体框架靠近所述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一侧具有与地面接触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结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驱动结构运动。1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框架由车辆的箱板一侧至地面一侧倾斜延伸;16.所述主体框架为钢结构框架;17.所述主体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处设置有所述驱动结构,所述主体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限位杆;18.所述限位杆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预留一定空隙,且该空隙用以嵌入所述锥桶的底部圆环,所述空隙作为所述锥桶移动的滑槽;19.所述锥桶通过所述滑槽保持与所述驱动结构接触。20.进一步的,所述收放平台通过转动件与所述主体框架铰接;21.该装置装配于车辆的箱板侧面时,所述收放平台与所述箱板齐平。22.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轮轴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驱动轮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23.所述驱动结构包括:24.靠近所述驱动轮轴的主动链轮轴,所述主动链轮轴具有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以及25.集成于所述主体框架靠近所述收放平台一侧的从动链轮轴;26.所述主动链轮轴和所述从动链轮轴上均设置有链轮,且链轮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27.所述链条作用于所述锥桶的底面以带动所述锥桶沿所述滑槽移动。28.进一步的,所述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包括:29.一端与所述限位杆连接、另一端朝向装置下端一侧延伸的导向杆;以及30.集成于所述主体框架端部的限制门;31.所述限制门包括垂直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门框,以及通过合页与所述门框转动连接的限制板;32.所述限制板通过所述合页被配置为能够朝向所述主体框架一侧翻转打开的结构。3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34.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限位杆连接,且所述第一导向杆与所述限位杆平行;35.所述第二导向杆与所述第一导向杆连接,且所述第二导向杆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倾斜向外延伸以通过两根所述第二导向杆形成为扩口结构;36.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门框处。3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和所述导向杆上均集成有导向轮;38.所述限位杆的导向轮位于所述限位杆的下表面;39.所述导向杆的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向杆的内侧面。4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4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集成于车辆的箱板侧面,通过车辆的拖拽力作为动力带动驱动轮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结构的运动,在驱动结构的链条的带动下顺次地带动锥筒朝向指定方向移动而实现锥筒的码放和收起,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人工码放和收起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4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为了实现锥筒码放和收起,在主体框架尾部设计了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通过导向杆实现锥筒收起时的导向以便锥筒能够顺利进入主体框架并运输,而姿态调整具有门框和限制门,能够在导向的同时驱使锥筒倾斜而让锥筒底部顺利地进入主体框架,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4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4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的主视图;4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的仰视图;4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的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48.附图标记说明:49.1、主体框架;2、收放平台;3、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4、驱动结构;50.101、限位杆;102、滑槽;103、驱动轮;104、驱动轮轴;51.301、门框;302、限制板;303、第一导向杆;304、第二导向杆;52.401、驱动齿轮;402、从动齿轮;403、主动链轮轴;404、链轮;405、从动链轮轴。具体实施方式5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54.参见图1至图4所示;55.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该装置包括:56.主体框架1;57.收放平台2,收放平台2位于主体框架1的上端,且装置与车辆装配时,收放平台2位于车辆的箱板的侧面;以及58.位于主体框架1下端的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59.主体框架1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驱动结构4,驱动结构4带动主体框架1上的锥筒朝向指定方向移动;60.主体框架1靠近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一侧具有与地面接触的驱动轮103,驱动轮103与驱动结构4传动连接以驱动驱动结构4运动。61.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现锥筒自动码放和收起的结构,其以车辆的拖拽力作为动力,驱动主体框架1的驱动轮103转动的同时,利用传动结构实现驱动结构4的运动,使得主体框架1上的锥筒能够在驱动结构4的作用下沿主体框架1移动而最终实现了码放或收起。另外,装置通过收放平台2与车辆的箱板侧面连接,既实现了装配,又可以方便作业人员在车辆上逐一放置锥筒,而自动码放。另外,主体框架1尾部的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可以对收起时锥筒起到导向和姿态调整的作用,让锥筒倾斜一定角度,然后顺利地进入主体框架1,以完成收起作业。62.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主体框架1由车辆的箱板一侧至地面一侧倾斜延伸;63.主体框架1为钢结构框架;64.主体框架1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处设置有驱动结构4,主体框架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安装有限位杆101;65.限位杆101与主体框架1之间预留一定空隙,且该空隙用以嵌入锥桶的底部圆环,空隙作为锥桶移动的滑槽102;66.锥桶通过滑槽102保持与驱动结构4接触。67.首先介绍了主体框架1的结构,其为钢结构框架,并在中部设置了驱动结构4,根据锥筒的结构,一般锥筒具有锥筒部和下部的底部圆环,因此,在主体框架1两侧设置了限位杆101,限位杆101和主体框架1之间形成为能够容纳底部圆环的滑槽102,以通过滑槽102实现锥筒运输过程中的导向和限位。68.另外,本实施例的收放平台2通过转动件与主体框架1铰接;69.该装置装配于车辆的箱板侧面时,收放平台2与箱板齐平。而本实施例的收放平台2仅需要能够调整至于车辆箱板平行即可,因此,转动件可以是合页,然后设计能够与车辆的箱板侧面连接的连接件以保持两者的位置即可。70.优选的,本实施例以车辆的拖拽力作为动力,因此,只要驱动驱动轮103转动即可完成驱动结构4的运动,具体为:驱动轮103通过驱动轮轴104安装于主体框架1,驱动轮轴104上安装有驱动齿轮401;71.驱动结构4包括:72.靠近驱动轮轴104的主动链轮轴403,主动链轮轴403具有与驱动齿轮401啮合的从动齿轮402;以及73.集成于主体框架1靠近收放平台2一侧的从动链轮轴405;74.主动链轮轴403和从动链轮轴405上均设置有链轮404,且链轮404之间传动连接有链条(未示出);75.链条作用于锥桶的底面以带动锥桶沿滑槽102移动。76.驱动结构4的主动链轮轴403通过驱动轮轴104上的驱动齿轮401和对应的从动齿轮402的啮合实现驱动,主动链轮轴403转动时,其上的链轮404会带动链条转动,因此会同步驱动另一侧的链轮404和从动链轮轴405转动;而为了能够与锥筒底部更好的接触和实现锥筒的移动,本实施例可以在链条上间隔地设置凸起结构,如能够与锥筒底部接触的挂钩或者其他凸部结构,这样既能够通过该凸起结构清晰地表现出锥筒码放的距离,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该凸起结构驱使锥筒能够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移动。而凸起结构仅需能够限制锥筒反向移动即可,没有特殊的结构要求,该处不再赘述。77.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包括:78.一端与限位杆101连接、另一端朝向装置下端一侧延伸的导向杆;以及79.集成于主体框架1端部的限制门;80.限制门包括垂直于主体框架的门框301,以及通过合页与门框301转动连接的限制板302;81.限制板302通过合页被配置为能够朝向主体框架1一侧翻转打开的结构。82.其中,上述的导向杆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向杆303和第二导向杆304;83.第一导向杆303与限位杆101连接,且第一导向杆301与限位杆101平行;84.第二导向杆304与第一导向杆303连接,且第二导向杆304相对于第一导向杆303倾斜向外延伸以通过两根第二导向杆304形成为扩口结构;85.第一导向杆303和第二导向杆304的连接处位于门框301处。86.另外,本实施例的限位杆101和导向杆上均集成有导向轮305;87.限位杆101的导向轮305位于限位杆101的下表面;88.导向杆的导向轮305位于导向杆的内侧面。89.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的结构,其包括门框301和限制板302,另外为了实现锥筒码放和收起的导向,本实施例的导向杆具有两部分,分别为上述的第一导向杆303和第二导向杆304,第一导向杆303与限位杆101平行,也就是与滑槽102平行布置,而第二导向杆304则形成为扩口结构,这样设计在收起锥筒时,可以对锥筒形成一定的导向,保证锥筒能够顺利地进入滑槽102内。而由于主体框架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设计了上述的限制板302,限制板302只能朝向主体框架1一侧打开,码方时,可以打开限制板302,让锥筒顺利通过和码放;而收起锥筒时,保持限制板302关闭,这样限制板302就会作用于锥筒的上部,而驱使锥筒能够朝向后侧倾斜一定角度,而随着倾斜,锥筒前侧的底部就会抬高而使其顺利地进去主体框架1,最终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提升至收放平台,再人工收纳至车辆箱板内即可。9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9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集成于车辆的箱板侧面,通过车辆的拖拽力作为动力带动驱动轮103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结构4的运动,在驱动结构4的链条的带动下顺次地带动锥筒朝向指定方向移动而实现锥筒的码放和收起,该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人工码放和收起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9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为了实现锥筒码放和收起,在主体框架1尾部设计了姿态调整及导向结构3,通过导向杆实现锥筒收起时的导向以便锥筒能够顺利进入主体框架1并运输,而姿态调整具有门框301和限制板302,能够在导向的同时驱使锥筒倾斜而让锥筒底部顺利地进入主体框架1,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9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本身不需要配备动力装置,利用车辆自身动力作为动力,轻便可靠,造假低,容易维护,节能环保;另外,在不拆机、不更换部件的情况下,配合拖拽车辆实现自动收放功能,实现收放一机两用。锥筒的间距可控以满足不同的码放要求。94.另外,该装置对锥筒不存在破坏,人员也无需下车操作,避免了人员车辆配合造成的作业风险问题。该装置适用于各种锥筒的码放和收起作业,通用性更好。95.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觅知网授权图片,PxHere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一种实现道路锥桶自动收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技术说明
作者:admin
2023-07-26 11:15:55
405